让课堂舞动起来
2015-03-17李友琼
李友琼
一、动作形象化,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音乐课堂载歌载舞的形式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音乐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对于舞蹈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伸展摆动的动作,而是要具有一定的流畅性和美感,
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训练时要有一定的耐心才能够取得成功。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舞蹈方法,如何跟上音乐的节奏,然后根据正确的舞蹈动作进行反复的练习。当然这样反复的练习很容易让人感觉到枯燥无味,特别是针对一些年幼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个性活泼,耐性较差,面对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兴趣不高。因此,想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教师可以对舞蹈进行形象化的处理,给每一个舞蹈动作起一个比较形象的、具有趣味性的名字,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培养学生对于舞蹈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舞蹈潜能的开发,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舞蹈课堂中去,从而活跃课堂氛围。
二、动作经典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舞蹈教学来说,如果学生对民族舞蹈感兴趣,那么一旦遇到有关民族舞蹈的内容时,学生就会多加关注,对于涉及民族舞蹈的一些音乐也会“爱屋及乌”,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兴致勃勃。由于我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想要通过几个舞蹈动作完全学会是不可能的,但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对于舞蹈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在民族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去学习,这样不但能够了解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精髓,还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娃哈哈》时,教师可以先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表演,表演一段《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个新疆舞蹈,然后将这个舞蹈的重点再重复做一遍,让学生心里对这个舞蹈有一个印象,随后,教师让学生跟着自己一起来做,学生所要做的动作主要就是提手腕、蹲踏步和移动脖子等一些基本的动作,这样的舞蹈练习让学生了解了新疆舞蹈的主要特点,有利于舞蹈能力的提高。在学习《小孔雀,告诉你》这首傣族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傣族舞蹈的特有手势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学习傣族舞蹈的几个特点,不
但能够让学生对这个歌曲记忆深刻,还有利于学生对傣族舞蹈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又如在学习《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骑马的动作,或者是摔跤等,让学生对蒙古族有一种熟悉的感觉,然后教师再进行蒙古族舞蹈粗犷的演示,
为学生营造学习气氛。类似这样,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让学生了解舞蹈的特点,感受舞蹈的美妙,从而唤醒学生对于舞蹈的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发展。
三、教学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舞蹈教学,其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舞蹈的美妙,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舞蹈中快乐地学习音乐。对于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开展舞蹈教学,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充满了兴趣,刚刚接触教学处于兴奋的状态,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老套,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失去兴趣,舞蹈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渐弱化,教学效率下降。小学生在心理素质、特性爱好和特点、对于舞蹈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自身的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但是有些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即使比较努力也没有太大的起色,很多学生还容易嘲笑这些进步慢的学生,学生在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时学习士气低沉,不愿意继续学舞蹈,教学效率下降。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在音乐课堂上善于观察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个别学生的教育,对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舞蹈功底不好的比较特殊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关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舞蹈教学。在课堂上,对于学生表现较好的地方毫不吝啬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如果表现得不好教师也不要批评,而要进行耐心的讲解,这样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摆脱自卑的阴影,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舞蹈学习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
总而言之,音乐是一门能够培养人艺术修养,陶冶情操的学科,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被纳入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范围。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音乐鉴赏,还要进行教育改革,将舞蹈教学融入其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