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往春天的杭州地铁

2015-03-17图文孔令彦胡菲菲

杭州 2015年3期
关键词:建华号线检修

图文 |张 鑫 孔令彦 胡菲菲 王 川

开往春天的杭州地铁

图文 |张 鑫 孔令彦 胡菲菲 王 川

2015年2月,杭州地铁4号线首通段开通运行,解决了1号线、2号线的换乘接驳问题,让杭州地铁形成一个小内环,从而迈向网络时代。杭州市民的生活,也将因地铁网络化而发生巨大的改变,有人预测,网络化后的杭州地铁,日均客流量将逐步赶超百万人次/天。而为了这一天,从2007年3月18日杭州地铁一号线正式动工开建开始,杭州整整走了9年!

接下去,到2019年,杭州地铁将进入全面网络化的加速期。当人们为越来越便捷的出行方式欢呼雀跃时,请记得地铁幕后辛勤付出的建设者们。让我们向他们致敬,道一声辛苦了。

卓建华,安徽人,今年37岁,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轨道工作,铁轨在他的生命中存在了19年,而最近的两年时间都贡献给了杭州地铁1号线,他的足迹遍布了1号线近100公里的轨道,每一个夜班工作,他每走几步都要弯下腰来进行测量、检修。

晚上10点钟到第二天凌晨6点钟,通常都是卓建华要打起精神工作的时间。10点到12点前做准备工作,12点到4点半就要“下轨道”开始正式检修。哪里有“病害”、哪里要整改,每一天工作结束后都要进行登记、写工作报告,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在卓建华眼中,地铁关系到市民百姓的出行,一刻也不能延误,尤其是刮风下雨,检修员们要及时赶赴现场。

1号线每48小时全部轨道都要巡查一次,单线约有50公里。卓建华和同事们对这100公里的轨道已经很熟悉了,常常一个晚上就要走7、8公里,相当于5站路左右。检修员们已经摸透了轨道的“脾气”,哪里问题多,哪里需要倍加呵护,哪里容易“生病”。

过去的17年,卓建华也是从事轨道工作,但是由于工作调动性较大、离家又比较远,因此换到1号线。“我离开家人工作也为了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家人都很理解、很支持。安全方面,不用他们过多地担心,自己能够照顾好。”如今,他能够每个月回家一次,去看望妻子和两个十多岁的孩子。

◎卓建华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轨道工作,铁轨在他的生命中存在了19年,他的足迹遍布了1号线近100公里的轨道,每一个夜班工作,他每走几步都要弯下腰来进行测量、检修。

北极星曾经对地球说过,如果你什么时候迷路了,就抬头看看我,我会永远在这儿等你。你乘上地铁就能抵达自己要去的站点,地铁列车司机也会按时在站台停靠。

胡晓业,90后,杭州地铁的“新鲜血液”,毕业后抱着一颗对地铁的热忱之心,被招进1号线工作。现在1号线的大多数司机都是90后,值夜班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上班时夜幕降临,下班时披星戴月。

地铁司机是怎么开车的?驾驶地铁列车跟驾驶普通车辆最大的区别就是,列车没有刹车油门。和汽车司机不同,地铁司机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叫“呼唤应答”,也就是“手指口呼”。进入地铁驾驶室后,他们会检查驾驶台的情况,如电压、开关是否正常,车门是不是正常关闭了,每看一项,都要用手指着,同时嘴里再喊出相应的内容。

夜里,车辆起步,“披星戴月”驶向下一站台。终点站文泽路到了,行色匆匆的乘客涌出地铁,本班列车结束了全天的运行。这一刻,晚上11点半,轨道里依然亮着灯,像夜幕下的星光。

七堡车辆段作为全杭州最大的地铁停保基地,劳动了一整天的列车就在这里休息了。这里保证着1号线48辆列车的检修保养工作,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列车入库,井然有序。列车司机告诉我们,每列列车车长119m,一条轨道可以停三列列车,有14条这样的轨道,未来的四号线列车也将停在这里做每日的列车维护。

凌晨12点,锁闭列车后,胡晓业回到车辆调度中心,交回手台、钥匙,并做好当天车辆的运营登记工作。胡晓业说,成为地铁司机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先是接受理论培训,然后到车辆段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跟岗学习,在上岗前,还要取得电客车司机上岗证,相当于地铁的“驾照”,这样才能正式上轨道。

“当我推手柄的时候,后边可能是上千条生命,平凡中更是一份责任。”胡晓业从警官学院毕业,在1号线工作2年。1号线的司机排班是这样的:白白夜早。夜班最后一班要到运营结束,继续第二天的早班,清晨4点多就要开始工作,正是他们让列车安全地在轨道上驰骋。

列车司机,身后永远系着一群人的安全,带着乘客南来北往,从湘湖到文泽、临平,再沿着轨道返回湘湖,上行和下行的方向永远不变,坐在列车最前方,像地铁上的“北极星”。

◎胡晓业毕业后抱着一份对地铁的热忱之心,被招进杭州地铁1号线工作。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疲惫的他依旧强打着精神。

◎车辆起步,“披星戴月”驶向下一站台。

猜你喜欢

建华号线检修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及检修技术相关思考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的思考与解析
雨中检修
检修
米沙在书里
可怕的事
变变变
阿呜想做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