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定海”追梦人

2015-03-16林上军季勤

文化交流 2015年3期
关键词:定海聋哑人手语

林上军?季勤

定海,中国唯一的海岛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在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定海涌现出不胜枚举的凡人善举,他们怀揣五彩缤纷的理想之梦,用自己的执著和不懈的行动谱写美丽定海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章绍宽 草根企业家的善举

舟山弘业预拌混凝土公司董事长章绍宽每年都会如期收到一封信,每封信的称谓都是“救命恩人”,信件的内容普通而相似,几句家常话,几句祝福,但却真切表达了写信人老王对章绍宽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至今,章绍宽办公桌的抽屉内仅老王写给他的感恩信就有10封。

时间回溯到2002年,舟山医院某病房外。

“你发动一下,让大家捐点钱,再跟他们说一下,来看我的话,不要带花、水果、补品之类的,倒不如把这些买东西的钱直接捐给我同床房的老王。”章绍宽拿着电话,悄悄地叮嘱属下。

那一年,章绍宽重病住进了舟山医院。同一病房里,住着一位来自白泉的老乡老王。虽然同样是刚动完手术的病人,老王的病床前却总是冷冷清清,有时居然连个送饭的人也没有。原来老王家境清贫,如今一场大病花去了家中所有积蓄。一对尚未长大的儿女需要人照料,继续治疗急需费用,失去主心骨的家庭突然间仿佛散了架一般,老王和家人终日不安,眉头紧锁。

有一天,章绍宽从护士嘴里知道了一切。病中的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及时向病友伸出了援手,一笔笔救命钱支撑老王完成化疗,让这一家重燃希望。

“如果一笔资助能救活一个家庭,那是最值得的。”这是章绍宽常挂在口中的一句话。从18岁到建筑工地当一名普通的工人,到成为舟山弘业预拌混凝土公司的老总,这么多年来,无论他的事业是否顺利,那颗做慈善的心从未变过。

徐雪女是白泉镇繁强村村民,2004年3月底,她丈夫被确诊为肺癌,花去医疗费近20万元,最终还是过世了。下有还在读书的一儿一女,上有八旬的婆婆,徐雪女那时快垮了,她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下去。章绍宽听说这个情况后,跟公司董事会商量,主动找到了徐雪女,由公司每年承担徐雪女儿子章师朝读书和生活的费用,直到他高中毕业。7年中,从未间断的资助支撑着徐雪女一家,如今她女儿也已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徐雪女自己打工,一个家庭站起来了。

公司的一名员工在路上车祸丧命,她丈夫又是尿毒症患者,章绍宽不但一次性资助这个家庭10万元,平时还经常资助。白泉高中一位老师跟章绍宽说,北蝉钓门有个小孩成绩不错,可是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学杂费,孩子估计要辍学了,他就跑过去给予资助,连续3年送上万元资助金;万金湖社区有一妇女患了重病,家里一贫如洗,章绍宽又给她送去了资助金……

做慈善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事。2009年章绍宽被选为白泉商会会长,从那时起,他带领商会的70个成员一起做慈善。

商会成立了专门的春节慰问基金,每年春节期间,白泉镇的一些困难户,总能收到白泉商会送来的温暖;白泉镇要设立特困群众救济专项基金,章绍宽带头捐款,商会会员单位纷纷跟上;汶川大地震、西南干旱,白泉商会的会员们总会尽自己的一份力,为灾区群众送去慰问金。

2011年10月起,白泉镇的居民们经常能看到白泉商会演出队带来的文艺演出。白泉商会演出队原名白泉新欣艺术团,由各社区的50余名中老年文艺爱好者自发组成。成立后不久,由于没有经费来源,艺术团面临解散。章绍宽和商会商量后,主动接收了这个艺术团,给他们提供音响、服装、道具、演出经费等,章绍宽嘱咐这些文艺爱好者在丰富居民平日业余生活的同时,还要不定时地给各村村民送去文艺演出,几年来演出队坚持为居民、村民义务演出,受到了普遍欢迎。

2014年9月,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的居民们发现,发黑发臭了很多年的柯梅小河模样大变,绿草拂岸,清澈的河水汩汩流动。

让柯梅小河发生改变的,就是章绍宽。两个月前,章绍宽认领了这条300米长的河道,做了“河长”。他打算通过认领河道,彻底改变这条臭水河的面貌。

2014年7月底,弘业公司的挖掘机长臂挥舞,挖出河底的淤泥、垃圾,几辆卡车不停来回,运送淤泥、垃圾。施工队负责人没想到,不长的河道里,淤泥、垃圾多得超乎想象。他的施工队连续工作20天才将河道清理干净。

河道清理完成后,会不会时间久了,垃圾、淤泥等卷土重来?章绍宽说,河道恢复清洁之后,后续的日常监管、巡查工作,也由企业来负责。他已经指定员工定期对河道进行巡视和保洁。如今,柯梅河畔,桃树成行,葡萄园里一串串成熟的葡萄如宝石般诱人。

企业家自愿当“河长”,为了治理这条小河,弘业公司至今已投入了10多万元。章绍宽算的是大账:“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社会责任。我们把河治理好了,谁受益更大?是广大群众。作为有担当的企业家,应该为建设‘两美浙江贡献力量!”

李光鲁 一辈子守护一座岛

从定海城区乘船出发约一小时航程,往西南9.8公里处,就是定海大猫岛。岛域面积6.18平方公里,岛四周散落着几个村庄。船每隔一刻钟要停靠一个码头,直到第三个码头,才到大猫卫生站李光鲁工作点。这岛上现仅有300多个老人住着,李光鲁和鲁宏武是这里的驻岛医生。其中今年59岁的李光鲁自1971年参加工作以后,就一直在这里工作。

40多年,一座海岛,李光鲁践行的是为岛民守护健康之梦。

“上世纪90年代大猫岛最闹热时也就2500多人。”今年76岁的原大猫中心学校校长章小忠回忆,但那时不少在这里工作的公职人员还是喜欢往大岛城区调,乃至最后因为人员短缺、资源整合等因素,大猫岛上学校被撤并了,卫生院也变成了卫生站。

“2001年卫生院撤并时我还是有机会调到定海城里去的,但我最终选择留下来。”李光鲁回忆昔日的时光,语气平淡。撤并后近10年光景卫生站只剩下他一人。5年前,上级派来鲁宏武帮他调班,他才有机会偶尔到定海城里看看儿孙。

问起李光鲁为何一直没离开这个孤岛?李光鲁回答:是岛民们朴实的情感让我留下来。“你为他们付出一份辛劳,他们都记在心里,把我当作自己人。”李光鲁说,比如,有时在门口放着番薯、花生,却不知道是谁拿来的。“他们见到我就一口一个‘阿鲁,习惯我陪护着他们,我怎么忍心走掉啊?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要尽我之力帮他们看病。”

那年卫生院撤并,岛上人们知道医生要减少,都急切地说:“阿鲁你别离开大猫啊,治我这毛病可一直是你搭手的。”“别人去不去也随便,但阿鲁最好别去。”正是这一声声呼唤,留住了李光鲁的心。

40多年来,李光鲁自己也记不清救过多少岛民的命。

2004年10月的一天,外沙碗自然村一个55岁的妇女犯病,夜里8时,李光鲁接到求救电话,迅速骑上电瓶车出发,一路上道路泥泞、坑坑洼洼,有的路段临海、狭窄,又没护栏,一不小心就会冲下海去;路上碰着警觉的狗还要追上来咬脚,这样的情景李光鲁习以为常。20分钟以后,李光鲁到达,那妇女已经休克,血压也测不出来。李光鲁判断她是脑出血,马上用急救药,打针,同时一边又叫小船连夜送往定海城区的舟山医院。最后该妇女经过开颅手术,终于转危为安。

走进大猫敬老院,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围拢来述说阿鲁的事情。82岁的孙宝根老人半夜里胆囊炎发作,是李光鲁医治的。93岁的孙阿根老人突发冠心病,气都透不过来,是李光鲁抢救过来的;80岁的江老太每天要打胰岛素,也是李光鲁风雨无阻地赶过来……

潮涨潮落,岁月催人老,如今李光鲁快到退休年纪,但看得出,他那颗倾情为岛民健康服务的心,就像大猫岛上茂盛的芦苇,依然青葱。

纪梦婕 做聋哑人的“发声器”

学了一个冷门的专业,不少同学已改行,她却义无反顾开起了服务于聋哑人的手语事务所。今年26岁的纪梦婕正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梦之旅。

“年纪轻,关键是积累一些工作经验,赚钱还是次要的。”从纪梦婕的口气中,笔者感觉到她这辈子似乎注定与公益事业有缘。

纪梦婕出生于贵州,9岁随父母到舟山。5年前,她从中国唯一设置有聋哑人手语专业的河南中州大学毕业,起初找工作很难,好不容易在舟山市定海区残联找到了一份工作,业余时间却主动要求免费服务于聋哑人,“因为,聋哑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有人帮助。”纪梦婕淡定地说。

2009年7月,她刚毕业回到家,就逐个跑遍定海所有社区,请求社区干部帮她寻找服务对象。最后,定海昌东社区干部帮她联系了当地热心聋哑人事业的顾竹君老师。

帮助组织聋哑人外出旅游、协调聋哑人开会场地……纪梦婕说自己就是聋哑人的“发声器”。

为了专心致志做好为聋哑人服务事业,不久前她辞去工作,向民政部门申请开办舟山市第一家手语事务所。

这是一间设在原虎山社区办公楼的仅有五六平方米的房间,尽管简陋,但纪梦婕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段时间,她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帮夏志祥工作室聋哑人电工培训班做手语翻译;上聋哑人家庭处理家庭矛盾;去聋哑人家庭看望患病的聋哑人,帮其筹集医疗费……

“有的舟山方言手语和普通话手语还是有区别的。”纪梦婕说,好在顾竹君老师很热心地教她,从中学到很多东西。顾竹君老师被称为“聋哑人的妈妈”,是舟山市聋哑学校的创建、筹办人之一,她经验丰富,又认识许多聋哑人,所以在她的帮助下,纪梦婕很快与舟山聋哑人融为一体。在一张张登记表上,笔者发现聋哑人留下的赞美:上门帮助及时,翻译清楚明白;纪翻译做手语,我很满意;她做得好棒,手势也不错……

从事公益,那么个人的生活来源怎么办呢?面对笔者的提问,纪梦婕说,现在自己还有五六万元积蓄,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社区专业社工岗位建设,让更多的弱势人群享受到社会福利。

这就是一个年轻手语工作者之梦。

猜你喜欢

定海聋哑人手语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读新党章
《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定海工业园:整治电镀行业 保护绿水青山
多吉从师记
聋哑人犯罪管控研究
癌患者
三总兵血战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