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孝德之花芳香四溢

2015-03-16晓柒

文化交流 2015年3期
关键词:百官孝德上虞

晓柒

读孝德经典,讲孝德故事,出孝德小报,演孝德节目,比孝德技能,上虞百官小学开设知行合一的“孝德教育课”,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文化基因—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温暖阳光照进浙江上虞百官小学宽敞的教室里,琅琅书声传来,让人恍若走进了古时书塾。

事实上,这是百官小学开设的“孝德教育课”。在这个课堂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读孝德经典,讲孝德故事,出孝德小报,演孝德节目,比孝德技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文化基因。

从故事到课本

“学校如此重视孝德文化建设,出发点是什么?”当上虞百官小学校长王勇伟带着我们参观校园孝德文化长廊、孝德文化厅、孝德文化馆,看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孝文化手绘、创作的孝的童谣时,我提出了这个首先想知道、也是最想知道的问题。

王校长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两个字:“传承。”

作为中华孝文化的源流的虞舜,传说就出生在绍兴上虞。千百年来,孝德一直是这片土地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几年,打造孝德文化更成了上虞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孝德之乡”的称号更是成为当地响亮的金字招牌。

“但问题在于,‘孝本身并不是一种可以流传的物品或者可以传授的手艺,它是根植于区域范围内人们心灵深处的道德品质,所以传承,是孝德文化最大的走向。”王勇伟这样解读“传承”两个字。

而传承,自然要从孩子做起,特别是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低龄学童。百官小学,担负起的就是这样的使命。

学校能做什么?课堂不是全部,但课堂一定是开始。“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战场。”1997年,百官小学在上虞市率先启动了孝德教育。每周一次的孝德课程,就是这样开始的。

上虞素有崇孝之乡的美誉,流传在民间的孝行故事不胜枚举。一开始,老师们在孝德课上,都不自觉地拿这些故事作为教材,时间长了以后,有人提出能不能把这些教学中最生动的素材,编写成一本像样的教材呢?

李可苹老师仍然记得那些编写孝德教材的日子:“白天上课,晚上就在办公室里找材料,选择适合孩子们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例子编写孝德教材。”2005年,由百官小学自行开发、共分三册的《孝德教育》问世,教材通过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地方教材率先在上虞全市小学范围内推广使用。

而这套教材,也成了百官小学的骄傲。每每有客人来访,学校都会当作礼物送出。翻看教材的内容,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又不失思想深度,确实非常适合孩子阅读。很多同行乐意带回去给家里孩子看看。

从课本到生活

坚持多年,随着学校孝德课程的深入和形成体系,百官小学开始思考,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孝德资源,通过多种载体,把爱的种子撒进孩子们心田里?

在六(1)班学生宋子铠的作文里,我看到了这样的话:“我是个‘神奇按摩师;我是个‘爱心小厨师;我是个‘小小美甲师。”并详细叙述了自己为外公按摩、为爸妈烧菜和美甲。

言语虽然还非常稚嫩,但个中的自豪却是无法掩盖的。

宋子铠的老师告诉我,当孩子越来越懂事,愿意为家长分忧后,“孩子妈妈每天都发微信,给我看孩子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那些话语,简直比吃了蜜都甜。”

王勇伟校长介绍说,百官小学注重孩子的孝德教育,并不仅仅是在课堂里说的,更是在课堂外做的。“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个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为使“孝敬课”上习得的“孝德”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孝行”,学校精心组织开展各种孝德教育活动,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

“孝行评价表”,是联系家长和学校的桥梁。在家耍脾气了吗?关心体贴父母了吗?做了哪些家务?每周,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都会通过这张表格反馈给老师。

“四节两日”,指的是学生父母的生日、每周日和“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在这6个学校指定的孝敬日里,每个学生都至少用一课时的时间,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加打扫楼道、庭院等公益活动,向父母、长辈献一份孝心和爱意。

更多的惊喜不时出现在生活中。学生罗璟的爸爸因工作繁忙,中午不方便回家,于是她当起了便当快递员;学生陈瑜的妈妈被大雨困在单位,她拿起雨伞冲进了雨中……一则则故事记录了孩子的一片片孝心。“孩子们做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能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爱。”王丽老师说。

从生活到社会

在与百官小学的老师、同学交流中,王偲婕是我听到了很多次的名字。虽然已经毕业很多年,但在上虞,甚至在绍兴、浙江的小学中,她都算是个小小的“名人”,是百官小学孝德文化建设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

自小生长在曹娥江畔的王偲婕5岁开始习画,早在2004年,就已经是上虞小有名气的“小画家”。那年“六一”前夕,王偲婕还是百官镇小四年级学生,她历时一个多月创作的蜡笔水粉画《祝英台回娘家》,获得“旺旺杯”全国少儿书画比赛二等奖。

在接受了学校的孝德文化教育之后,王偲婕想:自己会画画,怎么才能把特长用到对长辈的孝心中呢?

这年暑假,为了照顾患有帕金森综合征的奶奶,王偲婕动手设计了一根“孝心拐杖”,“在拐杖的杖柄上装个电珠和透光玻璃,有开关可以控制。另外还有个传感器,里面的语音芯片可以通过喇叭把主人的意思表达出来。拐杖还可以伸缩,以适应不同身高的需求,杖尖还采用了耐磨锥,使用时间更长久……”

没想到,过不多久,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小姑娘的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这一下激发了她的设计热情。2006年,她设计的“六方会谈”会标打动了时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获得了这位“诗人外长”的亲切接见,一下子成了全国的名少年。

“孩子的能力是长时间培养的,但她的兴趣,却是在孝心活动中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的。”王勇伟校长回忆着介绍。

孝德教育的本质在于爱,如何把小孝凝聚成大爱?百官小学的答案是“孝心献父母,爱心报社会,忠心效祖国”。简而言之一句话,引导孩子们学会回报社会。

在社区,总能看见雏鹰假日小队队员们的身影,他们不但走进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用自己一颗颗真挚的童心带去温暖,更积极参与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社区大扫除,他们干得热火朝天;社区文艺活动,他们各显身手,用自己的艺术特长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他们还是社区文明巡逻员,为社区文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越来越多的师生主动参与到社区公益活动中,“回报社会,奉献爱心”,已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

其实,百官小学只是上虞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缩影。在上虞,如今传统孝道进校园、进课本,从娃娃抓起,由家庭开始推广到社会,已成为一条很好的路径。不单如此,这种在政府引导下的多方参与,使道德建设不再局限于学校、家庭,还吸引企业、民间团体乃至社会力量广泛关注和参与,从而激发出强大的向善力量,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本文照片由袁伟江提供)

猜你喜欢

百官孝德上虞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青菜豆腐到火锅, 就是皇子之间的距离
试论王阳明的孝德观
会感恩的小狗
中脉践行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