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核医学:早期诊断疾病的“新宠儿”

2015-03-16

家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核医学核素骨骼

众所周知,用于疾病检查、诊断的影像学方法有很多,比如超声、CT、磁共振等。但它们只能提供人体解剖学(形态结构)变化的信息,而疾病在发生初期并没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化,只有功能和代谢变化,所以,这些检查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发现早期症状不明显的疾病,且在疾病治疗后也不能早期观察治疗效果。

那么,什么方法能在疾病发展初期就发现病灶功能和代谢变化呢?影像核医学检查就可以胜任。作为一种无创伤检查手段,影像核医学一方面通过高分辨、高清晰的活体断层图像,显示各器官组织及肿瘤的生理和病理的功能及代谢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从体外对人体内的代谢物或药物的变化进行定量、动态检测,而成为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有效方法。它有哪些较有代表性的临床应用呢?

核素心脏显像: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率

常用的冠心病检查诊断方法包括心脏彩超、冠脉CT、冠脉造影、核素心脏显像等。各种检查方法具有不同的价值:心脏彩超可观察室壁运动,但对心肌缺血的判定不太在行;冠脉CT虽然是一种无创性检查,但辐射剂量比普通CT大数倍,且受检查时患者心率影响较大;冠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检查有一定的创伤,需注入较多造影剂,且只能了解冠脉有无狭窄,并不能观察到心肌是否存活;核素心脏显像是通过静脉注射能被心肌细胞摄取或通过心血池的特殊药物,应用核医学仪器——SPECT或PET,采集心脏图像,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心肌代谢、心肌活性及心室功能。与上述方法相比,核素心脏显像有简便而无创的特点,结合运动负荷试验可提高检出率。

核素心脏显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心肌灌注显像,主要用于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情况,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可显示心肌缺血区,明确缺血部位、程度和范围;另一种是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主要用于存活心肌的检测,有助于帮助冠心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手术还是保守治疗)。

对于不明原因胸痛者,怀疑冠心病、心肌炎者,冠心病高危患者,估计心肌梗死范围及严重程度者,冠心病患者评价治疗效果和估测预后,心肌病患者,以及室壁瘤患者等,宜做核素心脏显像。

全身骨显像:早期发现肿瘤骨转移

在恶性肿瘤中,最易发生骨转移的有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和直肠癌等。疼痛是骨转移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夜晚尤甚,患者往往因疼痛难忍、失眠、食欲不振等原因,被折磨得苦不堪言,甚至发展成病理性骨折、截瘫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肿瘤骨转移非常重要。

全身骨显像(俗称“骨扫描”)是一种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发现全身骨骼组织代谢异常的核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它与局部骨骼X线检查的不同之处在于,检查前需要注射放射性药物(骨骼显像剂),等骨骼充分吸收3小时后,再用核医学仪器SPECT探测全身骨骼放射性分布情况,可发现某处骨骼对放射线的吸收异常增加或减少,即有放射性异常浓聚或稀疏现象。如此,可比X线及CT检查提前3~6个发现早期骨转移病灶。在国外,该检查是癌症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除此之外,全身骨显像还被用于骨肿瘤或活检定位,判定病变手术范围,放疗照射野选择及放疗疗效评价;局部骨痛,排除骨肿瘤;疑似某些代谢性骨病;疑为急性骨髓炎而X线检查正常者;观察移植骨的血供和成活情况;股骨头血供状态的观察;判定X线摄片难以发现的骨折,如肋骨、指骨、趾骨和颅骨等;鉴别陈旧性和新近发生的压缩性椎体骨折,以及肿瘤患者的随访、分期、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核素肾动态显像:比肾功能检查更敏感

人有两个肾脏,它们就像一对“双胞胎”兄弟,长得很像,担负着同样的任务。如果这对“双胞胎”兄弟中,有一个生来就比较瘦弱或受到疾病的困扰,无法承担正常工作,另一个就会“体贴”地接过他的活儿,尽量完成排除体内毒素的艰巨任务。一旦兄弟俩都无法完成任务,或者健康的兄弟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肩挑双担”时,人体健康就会亮起红灯,尿素氮、肌酐等肾功能实验室指标就会出现异常。但这两个肾功能指标只能反映两只肾脏总和的功能,无法了解两只肾脏各自的功能和每侧尿路情况。那么,如何判断兄弟俩各自的工作量,及时发现“体弱多病”的那个呢?这就要用到核素肾动态显像了。

核素肾动态显像是一种功能性检查,应在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进行,因此受检者不宜空腹,应正常饮食,否则可能会造成结果的错误。核素肾动态显像的检查过程与增强CT扫描有些类似,注射显像剂锝-99m后立即开始检查,时间大概为20分钟。它不仅能反映肾脏的血流灌注,还可反映肾脏的吸收、肾小球滤过率、尿路通畅情况等改变,指导肾脏手术、血液透析、诊断膀胱尿反流、肾盂肾炎、易供体术前评估及移植肾术后监测。

尽管影像核医学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有其优势,但相信不少读者一听到“核”,还是会感到害怕,担心会受到辐射。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医学上使用的“核”与核武器中的“核”是完全不同的。核医学常规临床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剂量很小,半衰期短,人体接受或器官接受的辐射剂量完全符合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规定,对人体无伤害。经过大规模临床调查,做一次PET/CT或ECT检查,患者所接受的由放射性核素引起的辐射量比一次X光检查的辐射剂量要低得多。因此,做核医学检查是非常安全的。

猜你喜欢

核医学核素骨骼
核素分类开始部分的6种7核素小片分布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全国核医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核素分类的4量子数
骨骼和肌肉
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中美临床核医学现状比较分析
植物对核素锶的吸附与富集作用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