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传媒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2015-03-16张世贤
张世贤
利用新传媒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张世贤
台湾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
新媒体泛指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新科技,给传统媒体的形式、内容及类型带来了质变。例如:入口网站、搜寻引擎、虚拟社群等。在数字化时代,科学信息必须利用最新传播媒介进行普及和传播。该文探讨如何进行科普的信息化建设,认为,科普的信息化以信息制造者为源头,必须先将难懂的科学知识简单化、图表化、口语化、生活化,形成科普信息。然后再由信息传播者利用各种新传媒渠道向大众传播。最后是信息接收者,信息接收者可以分为各种不同年龄层、不同教育水平,依照个别科学信息的接收能力获取不同的科学信息。
新传媒 科普信息化 数字时代
在数字化时代,科学信息必须利用最新传播媒介,进行普及和传播。本文探讨如何进行科普的信息化建设,分别从信息制造者、信息传播者、信息接收者着手,采用文献分析法,将有关新传媒应用到科学普及信息化建设上,将科普信息进行更为有效的教育传播。
1 新传媒与科普信息化的建设
新媒体泛指利用计算机(计算及信息处理)及网络(传播及交换)等新科技,对传统媒体之形式、内容及类型所产生的质变。例如:入口网站、搜寻引擎、虚拟社群、RSS、电子邮件/实时通讯/对话链、博客、维客、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电子书、网络杂志/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简讯/彩信、手机报纸/出版、手机电视/广播、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等。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时代是更为多元、平等、复杂、变动、竞争激烈的时代,见表1。在新媒体时代,对于科普信息化的教育越来越重要。新媒体时代是属于自主传播、快速传播、多样传播、平等传播,新传媒对于科普信息化的教育传播越加重要,理由如下:
表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比较
1.1 自主传播
新媒体时代,人人可以利用新媒体搜集、整理、制作、传播信息,本身就是一个传播主体,可以进行自主传播,不必依赖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等,人人可以自行传播,各种的政策主张更为多样化、多元化,人人各有一把号,各吹不同的调。在这种情况之下,科普教育者所提出的科学知识,要能简单明了、快速传播,与其它众多的知识,相互比较、相互竞争,其辛苦情形,十百倍于传统的旧媒体时代,要产生其效果,必须要格外认真,也显现出必须依赖科学知识简易表达的功力,才有效果,更彰显其重要性。
1.2 快速传播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相当快,可以立即传播,将所发生的情景,以照相、录像、录音、附带说明传送给社会大众,极为快速,与广播电台的现场报道、电视台的实时转播不相上下。在这种情况下,科普教育者必须充分把握时机,抓住先机,捷足先登,争取民众的信赖。例如有关韩国MERS的疫情,必须赶紧利用新传媒,报道MERS疫情产生的原因、传播的情况,让民众快速知道传染的媒介,如何避开与MERS有关人员接触。
1.3 多样传播
新媒体有各样的传播方式与渠道,见表2,各种新媒体载具,各有各的传播方式、渠道、功能。各传播主体,利用各种传播的工具、传播的图片、文字,对于不同年龄层、不同教育程度、不同专业领域使用不同传播方式,以达到科学知识普及的目的。
1.4 平等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已经逐渐没有传播霸权。在传统媒体时代,政府、企业主、传播界巨霸具有传播霸权;由于新媒体兴起,众多小众传播主体,如蚂蚁雄兵,以量取胜,令原来的传播界巨霸顿然失色。传播的现象,已经由集中化、阶层化、少数化,改变成为分散化、平等化、多数化,每个传播主体在此新的传播现象,要能具有影响力,相当困难,必须要以其科学新知争取民众的理解与信任、肯定、与接受。
表2 新传媒载体主要传播功能
资料来源:本文参考文献[2]、[3]。
新媒体传播平台具有实时性、流动性、多样性、丰富性的功能,远远胜于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与效果,运用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具体做法如贴文、照片、影片、打卡、查询信息、沟通、视频互动、“日光灯”(探照功能)等等。其中,载体是取得传播内容原始素材的工具,软件则是传播或编辑运用的程序。科普教育传播者运用新媒体载体与各种网络协作平台,制作影音与图文事件纪录,然后进行传播,如表3所示。
表3 新媒体功能类型与表现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2]、[3]。
2 新传媒信息制造者
科普的信息化,以信息制造者为源头,必须先将艰涩难懂的科学知识简单化、图表化、口语化、生活化,形成科普信息。科学普及教育传播需要充实、正确、快速的信息,以便形成科学知识。
以往信息制造者只限于掌握传统媒体(报纸、无线电广播台、电视台)的机构或人(如政府、财团、政党)。新媒体兴起后,人人皆拥有信息制造的权利,已经非传统的政府、财团、政党所能够完全掌控。
科学普及信息的制造者可以充分利用新传媒汇集既有的信息、观念、想法、记忆、感受,经由思考、推论、讨论、脑力激荡,制造新的信息组合,更能够将完整、成熟、稳健的信息提供给社会大众认识、了解、体会,促成科学新知的了解。
3 新传媒信息传播者
有了新传媒的工具,科普的信息不必经由专业科学研究机构,即可直接、立即、现场表达出来,克服传统间接知识传播的限制。
新传媒的信息传播给予任何求知者,再经由讨论,形成科学知识的共识。
4 新传媒信息接收者
信息接收者可以分为各种不同年龄层、不同教育水平,依照个别科学信息的接收能力,获取不同的科学信息。新传媒的普遍化,促使任何求知者可随时接收新传媒所传来的信息。例如:科普信息化教育传播的过程中,大部分求知者运用了新传媒的功能,直接接收并了解科学新知,不必通过传统媒体的传播。新媒体比传统媒体的传播功能,速度更快、更直接、更明确、更具体、更生动。
5 结论
本文将科普信息化过程以简单、直白、具体、生活化的方式进行阐述,如图1所示。
图1 科普信息化教育传播过程
科普信息化教育传播的过程,先从科学新知的简易化着手,也就是由信息制造者将科学新知转译(translation)、简化(simplification)、可视化表现(visual displays)成一般大众可以了解的信息。然后再由信息传播者利用新传媒各种渠道,依据各种不同的接受对象,传播给信息接收者。信息制造者也可以兼信息传播者。
信息接收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理解的程度,选择所要接收的科普信息。由于信息制造者、信息传播者、信息接收者都在利用新传媒,因此很容易就获得科普信息的传播和普及。
[1] 汪子锡. 警察人际沟通与对话[M]. 台北:台湾警察专科学校, 2014.
[2] 汪子锡. E化民主的政策营销挑战分析:以反服贸学生运动新媒体运用为例[J]. 中国行政评论,2014, 20(2):73-106。
[3] 张世贤. 新传媒对公共治理现代化的贡献:新北市个案探讨[C]. 澳门:第十一届两岸四地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2015.
[4] 张世贤. 新传媒与直接民主参与:“太阳花学运”个案研究[C]. 2014年台湾政治学会年会, 台湾政治大学, 2014.
[5] 张世贤. 生态危机警讯传播之科学实用性[C]. 南京:第七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2014.
[6] 张世贤. 科普教育传播[M].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15.
[7] Dunn,William, N. Public Policy Analysis[M]. Upper Saddle River,NJ: Pearson, 2015.
[8] Roberts,J.M. New Media and Public Activism:Neoliberalism, the State and Radical Protest in the Public Sphere[M]. Bristol,UK:Policy Press,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