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中字音词剧增现象研究
——兼论外来语吸收方式的转换

2015-03-16徐萍飞王静波

关键词:外来语词素字音

徐萍飞, 王静波

(浙江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现代汉语中字音词剧增现象研究
——兼论外来语吸收方式的转换

徐萍飞, 王静波

(浙江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出版的汉语类词典所载的词例进行整理和分类,对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语,特别是其中的“字音词”展开考察,目的在于探明字音词急速增多的现状以及其引入方式的转换。另外,文章还从社会文化层面和造词法角度,论述了外来字音词增多的原因,分析了字音词剧增的利弊。

字音词;剧增;原因;现状

当今社会,英语已在实质上成为了国际通用语言。对于完全异质于英语文化圈的汉语文化圈国家来说,外来语成为了获取国外信息和知识的工具,并逐渐渗透到电视、报纸、杂志乃至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去。因此,深入考察汉语中的外来语、尤其是其中的“字音词”①本文所言的“字音词”是指采纳了音译要素的音译词(完全音译和音意混译)以及字母词。,探究外来语吸收方式的转换,就显得尤为必要②本文所用的辞典主要有《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和《汉语字母词词典》(外研社,2009)。。

一、外来语的吸收方式

外来语吸引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古代,张骞出使西域和佛教东传使得外来词汇大量涌入,当时多以音译为主、意译为辅,如葡萄、琥珀、菩萨、罗汉、浮屠、阿弥陀佛等等。二是清朝末年至五四时期,掀起了翻译外国书籍的潮流,创造了诸多外来新词汇。其新特点是覆盖面广,涉及从哲学、政治、科技到民生的各个方面。这一阶段最初多采用音译法,但由于发音相同的汉字太多,很难统一音译标准,而汉语作为表意文字,每个字又各有含义。时人所造的生硬滑稽的词汇,后来几乎都被意译词取代(如“费厄泼赖→公平竞争”、“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等)。另一部分意译词来自于日语[1],如“社会”、“世界”、“卫生”等词均出于中国古籍,在日本翻译西方文化时被借用并赋予新的含义,后来又再次被中国“逆借”,可谓是一种“和制汉语”,这是外来语吸收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2]。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迎来了外来语吸收的新高潮。由于外来语数量太过庞大,因而多采取音译(如“嬉皮士”、“吐司”等)或字母词(“ADSL”、“MBA”等),有时甚至直接使用外语。乍看之下这似乎违背汉字特性,但其实却是顺应了疾速变化的时代需求。

可见,我国的外来语吸收主要是由于各民族融合、新宗教传入,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翻译法主要采用了音译和意译。进入现代以后,音译再度成为主流,外来语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正迅速渗透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本文以是否翻译、如何翻译为标准来阐述外来语的吸收方式,将其大致分为“音译”、“音意混译”、“意译”及“不译”四类。

1. “音译”是用汉语语音再现原语发音的一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纯粹音译,即完全不顾汉字字义,只追求发音的近似,主要有人名、地名等,其数量巨大。人名、地名之外,难以用汉语表达的新事物和新概念也常常被音译。二是兼顾汉字字义的音译法,它体现了汉语表意的特性。钱钟书曾云,中国人总是试图从“耶稣”、“亚细亚”、“南无”等词中也读取些意味出来钱钟书《管锥篇》,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458~1462页。,这固然是国人之癖好,而此习惯之养成又何尝不是出于汉语的特性呢?这种语言心理对外来语尤其是字音词的吸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音意混译”主要依据原词的内部构造,部分音译、部分意译,两者并用的方法。意译部分常表示类别名称以便理解。此外,为明确表达语意,即使原词不含类别名称,在翻译时也会添上。

3.“意译”则无关语音,从词语的含义出发,用本国语言的固有表达来翻译的方法。本文依据广义定义,将意译词也纳入了外来语范畴,但并不作为研究对象,而仅在此记之以为外来语吸收方式之一种。由于意译词本土化程度较高,人们在使用时常常意识不到其原为外来词汇,这是意译词的特点之一。

4.“不译”主要是指近年猛增的字母词。1958年国家出台“汉语拼音方案”,在汉语中引入了拼音,即罗马字母;从1958年9月起,全国的小学开始教授拼音。其后,拼音(字母)进入了字典,逐渐走向普及。这彻底改变了以往用汉字或符号来为汉字注音的方式,使普通话得到了迅速普及。同时,用拼音(字母)表示中国人名、地名的方式也为国际社会所认可,促进了中国的国际化。而英语教育的全面展开为字母词的普及奠定了基础,更为英文词的流行创造了环境。 将字母词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的尝试始于1996年的第3版“现汉”,其附录中收录了39个以字母开头的词汇。当然,字母词不仅仅指字母开头的词,还有其他形式,但“现汉”不是专业的字母词词典,只能采取这种收录方式。尽管如此,这是字母词第一次进入我国最权威的汉语辞典,可谓意义非凡。而2002年第4版中一下上升到了142个,2005年第5版则达到了181词。

此外,《现代汉语小词典》(1999)、《现代汉语大词典》(2000)、《新华字典》(2001)等也在附录中收录了字母词;《新世纪汉英大词典》(2003)更是收录了560多个常用字母词。200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字母词词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字母词词典,2002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也出版了《实用字母词词典》。如此,从首次登场“现汉”到专门词典的出版,字母词已渐渐为大众所认识。2009年出版的最新一部《汉语字母词词典》收录了2600多个词例。

二、剧增的字音词

本章主要对于翻译过程中体现了音译要素的各类字音词——音译词、音意混译词和字母词——进行分别举例阐述,尤其将详细论述字母词的猛增这一近年出现的新倾向。

(一)音译词

音译可以分为单纯音译以及在音译基础上兼顾汉字含义(音意兼顾词)两种方法。其中最多的是人名、地名等的单纯音译。而在音译基础上兼顾汉字字义的方法,由于巧妙利用了汉字特性和中国人的语言心理,可谓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译法。说起这类词,我们首先会想起“可口可乐(coca cola)”,这绝不是一个单纯的音译词,字面上还含有“好喝又令人欢喜”之意,非常能够勾起人们的购买欲。其实,20世纪20年代coca cola初现上海滩时曾被译为“蝌蝌啃蜡”,如此译名如何招来世人青睐?因此,苦于打不开中国市场的公司悬赏350英磅寻求优秀译词,结果,当时身在英国的上海人蒋彝教授以“可口可乐”之译当选。这类音意兼顾词尤其受到外国厂商的喜爱,他们结合中国人心理,创造了许多讨好的商品译名。如,安利(Amway)公司、奔驰(Benz)汽车、雅芳(Avon)化妆品、家乐福(Carrefour)超市等等。

另一个例子是1950年朝鲜战争时继麦克阿瑟之后担任美军统领的Ridgway Matthew Bunker的名字的翻译,这位美国将军的名字最初被译成了“李奇威”,后来一般采用“李奇微”的译法。两者都是音译,一字之差带给人的印象却是大相径庭,其中奥妙也只有中国人自己了解。“奇威”含“极其威武”之意,有助长敌人士气之嫌,而“奇微”则意为“极其微小”,隐含了嘲笑敌人、长我士气之意。当然,除了商品名、品牌名、人名之外,此类的普通名词也有很多,如:基因(gene)、浪漫(romance)、黑客(hacker)等。这些音意皆善的译词活用了原词发音和汉字特征,兼顾语音和语义,堪称完美的中西合璧。

(二)音意混译词

由于单纯音译时的音译标准是多样的,有时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以往的外来语吸收以意译为主。而音意混译则是兼用音译和意译的方法,因而更便于人们理解。如“因特网(Internet)”一词是音译(Inter→因特)+意译(net→网),而“冰淇淋(ice-cream)”则是意译(ice→冰)+音译(cream→淇淋)。另外,附加类别名称的词例如“艾滋病(AIDS→艾滋)”、“啤酒(beer→啤)”等;甚至有时候类别名也是可以省略的,如“芭蕾(舞)(ballet→芭蕾)”等。这些都应当属于音意混译词。

(三)不译的字母词

因为本文是研究外来语,因此只将外来的字母词作为考察对象,即不考虑“GB(国家标准)”、“HSK(汉语水平考试)”等基于拼音,“0型腿”、“T型台”等基于象形,及“$”、“α粒子”、“β射线”等作为记号的字母词。另外,把字母词分为“单纯缩略语”、“缩略语+汉字”和“英文词”三类,前两种属于缩略语,而英文词则是英语教育普及后照搬英文原文的用法。

字母词中数量最多的是单纯缩略语。《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的附录中收录了379个字母开头的词例,若加上汉字、数字开头的字母词则共计403词。将基于拼音、象形、记号的词作为“其他”排除之外,进入本文研究范围的有361词。其中,单纯缩略语、缩略语+汉字、英文词分别为249词、84词和28词,各占62%、21%和7%。另外,《汉语字母词词典》所收录的2529个词例①以希腊字母和记号开头的词不是本文的研究对象而未包括。中,上述各类分别为1269词、826词和113词,各占50%、33%和4%。

1.单纯缩略语。为数最多的单纯缩略语几乎都是英语或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如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国内生产总值)、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自动取款机)、EMS(Express Mail Service邮政特快专递)等,这是英语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人们为了加快会话速度,会自然地倾向于选择字母缩略语。

2.缩略语+汉字。“CD机”、“IC卡”等 “缩略语+汉字”的形式中,汉字部分多为体现意译的类别名称。通过添加汉字,字母词更易于为国人所接受。另外,正如后面将要讲到的,在字母词素上添加汉字的方法创生了大量的新词。

3.英文词。英文词虽然在形式上与英语单词是相同的,但这里所指是中文语境、而非英文语境下的英文单词,多流行于年轻人之间。英文词中的名词几乎可以与音译词相对应,但形容词则很少如此。“cool”、“fans”、“party”、“high”、“out”等英文词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不管是日常会话还是报刊杂志,可说是随处可见。

三、字音词剧增的原因

本章从造词法角度,对字音词的增加状况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字音词素和字母词素正在代替以往的意译词素,创造出大量的外来语,此可谓外来语吸收过程中的新特点。

(一)以往的造词法

汉字一直被认为是极具造词能力的文字,但以往的造词法多基于意译词素,这种倾向早在古代的佛经翻译过程中就可见一斑。例如,由意译词素“禅”派生出来的词语就能举出“坐禅、参禅、禅宗、口头禅”等;“僧”字衍生出来的词也有“僧侣、高僧、唐僧、僧多粥少”等。另外,在古代的民族融合过程中,“胡”和“番”等字多出自汉族妄自尊大的民族意识,但时至今日,由这些词素创造出来的词语(如“胡琴、胡椒、番茄、番薯”等)早已没有了对异族的蔑视情绪。近代,人们参考英语的造词法,在翻译外来语时开始使用前缀和后缀,出现了“不、非、多、后、超、准”等前缀,以及“家、者、性、化、领、主义”等后缀,这类基于前后缀的造词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利用。

如上,无论古代也好近代也好,所用词素大都是意译的,单独来看也各具意义,可以独立使用。

(二)基于字音词素的造词

随着字音词的猛增,基于字音词素的造词现象也日益显著,笔者通过调查各版“现汉”,找出了11个字音词素:“啤(beer)、吧(bar)、秀(show)、奥(Olympic)、咖(coffee)、迪(disco)、巴(bus)、模(model)、的(taxi)、卡(card)、酷(cool)”,这些词素都来自音译,通过与其他汉字结合生成新的词汇后才获得含义,如“生啤、黑啤、鲜啤、听啤”、“奥委会、奥申委、奥数、残奥会”、“男模、女模、车模、名模”等;单独使用则没有意义或完全是其他意义。其中只有“的”字是英语“taxi”的音译词“的士”的缩略语,而“酷”是形容词,因此也可以独立使用。其他则都是名词音译,基本不能单独使用。

虽然字音词素多为名词,但细分之下实有四类,唯一的形容词“酷”又可分为两类,而“秀”除了名词外,还可作为动词使用,多用于动宾短语。

名 词: ① 名词·形容词+名词 中心语

② 固有名词 固有名词

③ 动词+名词 宾 语

④ 名词+名词 修饰语

形容词: ⑤ 形容词+名词 修饰语

⑥ 动词+形容词 补 词

动 词: ⑦ 动词

针对以上11个字音词素,笔者调查了其在五个版本的“现汉”中的使用情况,第5版“现汉”首次在“啤”、“吧”、“咖啡”、“迪斯科”、“巴士”、“模特儿”、“卡”、“秀”、“的”的条目上注出了其分别为“beer”、“bar”、“coffee”、“disco”、“bus”、“modèle”(法文)、“card”、“show”、“taxi”的音译词,在形容词“酷”后也注明其为英语“cool”的音译词。另一方面,“秀”还能作动词,如“秀一下”、“秀出”等。像“秀”与“酷”这些崭新的音译词出现在现汉这样的权威词典中,充分体现了这些字音词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活跃程度。

另外,除单字的字音词素外,还出现了双字的字音词素。双字词素基本都可以作为音译词单独使用。以下例子中“咖啡”是来自“咖”;而“奥运”一词,在决定召开北京奥运会之后,与各种词结合创造了许多新词,严格来说,它是“Olympic Games”的缩略语,即“Olympic”的音译词“奥林匹克”加上“Games”的意译词“运动会”组合而成,也就是我们说的音意混合译。由于其中体现了强烈的音译要素,在此权将其归入双字字音词素。此外还有“现汉”1版(1978)起出现的“卡通”、3版(1996)起出现的“迷你”、4版(2002)起出现的“基因”等词。

(三)基于字母词素的造词

在翻阅《汉语字母词词典》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仅汉字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字母也可以作为词素造词。基于字母词素的造词多见于IT领域,这些字母词素基本可分为英文前后缀(如E-Book、Email、e广告等)和英文单词或缩略语(如DNA芯片、DNA指纹、DNA疫苗等)。以上词例都取自《汉语字母词词典》。

此外,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还有“IC”等,可派生出“IC卡、IC电话、IC产业”等词。另外,虽尚未进入字典,但在日本动漫的影响下风靡网络的“控”字(“complex”的音译词),也创造了大量新词,它表示着迷于某事物之意,为年轻的网民们所乐道。刚开始是“萝莉控”、“正太控”这类日本动漫词汇,后来渐渐扩大用法,与各种名词相结合,产生了“星座控”、“御姐控”、“高跟鞋控”等新词。

四、字音词剧增的利弊

外来语数量的显著增加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也拓展了人们的话题。但由于数量巨大,仅靠意译已经赶不上新事物涌入的速度,因此开始趋向模拟原文发音的方法,其结果造成了字音词的渐次增多。字音词的猛增隐含了许多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却莫衷一是。

(一)利处

1.简洁。简洁是汉语的特征之一。在以往的外来语吸收过程中,三字或四字短语也基本都固定为了二字短语甚至一个字(如“菩提萨捶→菩萨”、“ 阿罗汉→罗汉”等)。汉语的这一传统也要求译过来的外来语是简单易懂的。现代字音词最大的优点就是简洁。如, 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氧核糖核酸)→DNA,Computerized Tomography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非典型性肺炎)→SARS,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美国大学对外国学生入学前的英语测试)→TOEFL,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AIDS等。这些字母缩略词不仅简明易懂,而且语意明确,常作为专业用语而被广泛应用。同时,音译词也非常具有简洁性。“的(士)”当然要比意译词“出租车”简单很多,而由字音词素“的”组成的更多词汇,如“打的”、“叫的”、“面的”、“摩的”、“的哥”、“的姐”等亦是简洁明确。

2.新颖、时髦。有调查显示,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倾向于使用字音词,这大概是由于年轻人更容易被新颖的词汇所吸引吧。在形式上,字音词并不体现每个汉字的意义,而是通过模拟原词发音来表现新的语意,多用于无法在本国文化中找到对应事物的新概念或新形象。有时使用字音词或英文词这事本身就给人一种时髦感。

字音词这种直接反映原词含意的特点,在汉语的对外翻译中也得到了体现。例如,“武术”和“功夫”这两个纯中国的词汇,其英文翻译“wushu”和“kungfu”就基本来自于汉语拼音。2006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公布以来,人们就其英语译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北京奥委会最初将“福娃”译词定为“Friendlies(友好的人们)”,遭到多方反对后最终直接采用了汉语发音“Fuwa”。

3.委婉、幽默。正如把“厕所”说成“WC”那样,字音词还常常用于委婉表达。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性与死的话题作为一种禁忌而不太被人提及,比起意译词“无性繁殖”,字音词“克隆”就明显更容易为国人接受,其中自然体现了人们不自觉地避免使用“性”字的心情。同样,将“男同性恋”称为“gay”,将“三点式游泳衣”称为“比基尼”等等,避免露骨的表达而采用一些模糊的印象,这都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3]。“丁克家庭”的出现也正是字音词委婉特征的观照。按中国的传统思维,传宗接代是人生大事,古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而现在不要小孩的年轻夫妻越来越多,“丁克”一词也就应运而生。同样表达不要小孩的家庭之意,“丁克家庭”传递了一种全新的家庭理念。

(二)弊端

字音词的猛增在给我们的语言生活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其弊端亦不容忽视。首先就是阻碍理解。由于字音词是用模仿原语语音来表达语意,忽略了汉字字义,因此会造成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人们在理解度上的差异。尤其是各专业领域的字音词,要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更是需要相当的时间。在字音词尚未普及的现阶段,常常会引起交流上的混乱。

汉字中有很多异义同音字,因此根据发音来选择汉字的基准是多样的。比如“internet”的字音词有“因特网”和“英特网”两种,若再加上意译词“互联网”,共有三种译法,这在实质上加重了我们的词汇负担。而某些不常见、或是个人不习惯的音译词还常常会造成歧义,这时只能“望文生义”或臆测其意了。笔者在报纸上看到“杯葛”一词,曾几番寻思这是否是“纠葛”的误印。当得知“杯葛”原是英语“boycott”的音译时,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不由感叹自己真是“out”了。类似表达还有“甫士”=“pose”、“菲林”=“film”、“卡士”=“cast”等。

另外,在字母词流行的今天,有时一个缩略语会有多种意思,如最简单的“ABC”就有三种意思(见表1)。一词多义的问题尤其困扰不习惯字母词的人们。此时只能通过上下文来把握词义了。

表1 缩略语“ABC”的三种意思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出版的辞典及报纸的所载词例,探究了现代汉语中字音词的增加情况、原因及现状。虽然有人担心字音词的猛增会损害汉语的纯粹性,但在这一趋势已成定局的现今,思考如何避免翻译的肆意性、如何发挥字音词的长处则更显重要。在音译外来语时,我们应当兼顾译词的准确性、普遍性、方便性和流通性,在进一步发展汉语的同时,使字音词在国内使用和国际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

字音词的剧增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混乱。在此,首先需要商讨的是音译标准的制定。通过确立音译字范围等方法,致力于创造多彩的语言环境。这里要呼吁以出版界为首的各大媒体尽量使用群众认知度高的词汇。此外,还要从汉字表意的特点及中国人“望文生义”的习性出发,进一步提升音意兼顾词和音意混译词的数量和质量。字母词则要区分专业用语和日常用语,前者需注重其国际通用性,后者则应追求词义明了。

[1] 沈国威.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受容与共享[M].北京:中华书局, 2010.187-322.

[2] 高野繁男.日本語になった西洋語:急増するカタカナ語[M].日本:大空社,2011.157-177.

[3] 修刚.外来词汇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124.

(责任编辑:金一超)

The Causation and Condition of Soaring Transliterated Wordsin Modern Chinese——The Transformation in the Receptivity of Loan Words

XU Pingfei,WANG Jingbo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an words, esp. transliterated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and explains how the absorbing of loan words has transformed from one way to another diachronically. Still, it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ransliterated words’ dramatic increase by considering factors on society, culture and word-formation.

transliterated words; causation; transformation; receptivity

2015-01-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YJA740105)

徐萍飞(1965-),女,浙江宁波人,教授,硕士,从事语言学研究;王静波(1981-),女,浙江宁波人,讲师,硕士,从事日本文化研究。

H022

A

1006-4303(2015)02-0174-06

猜你喜欢

外来语词素字音
论沈宠绥运用《洪武正韵》辨正水磨腔入声字音
原来它们是“外来语”
从中韩外来语发展看全球化时代外来语对文化的影响
词素配价理论与应用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从词素来源看现代汉语词素同一性问题
浅析英语外来语的规范使用
词素溶合与溶合词素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
《泊船瓜洲》一诗中“间”的字音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