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方言韵母的文白异读
2015-03-16王玲
王 玲
(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静乐县位于山西省黄土高原,晋西北汾河上游,属忻州地区。“静乐方言属于晋语吕梁片兴隰小片”[1]305。
一、文白异读的简单概述
“文白异读”由赵元任先生首先提出,后来各语言大家观点各异。徐通锵认为“文白异读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语词中能体现雅、土这种风格色彩的音类差异,‘文’与‘白’代表两种不同的语音系统,大体来说,白读代表本方言的土语,文读是以本方言的音系所许可的范围吸收某一标准语 (现代的或古代的)的成分,从而在语音上向这一标准语靠拢。”[2]348王福堂认为“汉语方言字音存在文白异读,其中口语音是方言原有的,读书音借自异方言。这一看法目前已经成为共识。”[3]1对文白异读现象的解释理论虽不尽相同,但都为分析这一现象打开了新视角。
二、静乐方言韵母的文白异读
(一)阴声韵的文白异读
(1)果摄字的文白异读。果摄开口一等端泥组字和合口一等帮泥组字,文读韵母为 [uə],白读韵母为 [əu]。例如;多,tuə24谢,təu24少;拖,thuə24沓,thəu24拉 机;罗,luə33列,姓 ləu33;簸,puə53读书音,pəu53箕;磨,muə33练,məu33刀。白读韵母 [əu] 由低元音 [ɑ] 高化为半高元音[α]后再加介音[u]而成,经历了元音高化和复化两个阶段。文读韵母[uə]与普通话韵母[uo]同为合口呼,但主元音[ə]与白读相同。(2)遇摄字的文白异读。遇摄合口一等模韵精组泥组字,文读韵母为[u],白读韵母为[əu]。例如:租,出 ʦu24,ʦəu24金;粗,ʦhu24茶淡饭,ʦhəu24心;苏,su24醒,江 səu24;素,su53质,səu53饭;奴,房 nu33,nəu33小。该组白读韵母 [əu]与果摄开口一等端泥组,合口一等帮泥组字的白读相同,即“歌戈与鱼模同韵”,这一现象是唐五代时宋代某方音的遗存。白读保留古音,而文读与普通话韵母相同。(3)止摄合口三等的一些个别字,文读韵母为 [uei],白读韵母为 [y] 或 [u]。例如:嘴,ʨuei314巴,擦ʨy314;醉,陶ʦuei53,ʨy53了;吹ʦhuei24风机,pfhu24气;水,suei314平,喝fu314。这组文白异读体现的是“支微入鱼”现象,“指止摄合口三等字读如遇摄合口三等字,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唐五代的西北方音。”[4]“这是历史上的中原官话曾经存在过的一个语音层次,后来在汉语标准语由中原官话向北方官话转移中逐渐消退了。”[5](4)止摄合口三等非组字、开口三等帮组字和开口三等帮组之韵的个别字,文读韵母为 [ei],白读韵母为高元音 [i]。被,pei53动,pi53子;肥,fei33胖,ɕi33崴崴;眉,mei33目,画 mi33;费,fei53用,ɕi53鞋。该组音韵现象为“古支微韵同韵”,止摄合口三等字读如齐韵,可追溯到唐五代。
(二)阳声韵的文白异读
(1)臻摄字的文白异读。臻摄合口三等章组字 (除入声),文读韵母为 [uəŋ],白读韵母为 [əŋ]。春,ʦhuəŋ24风,pfhəŋ24起;纯,单 ʦhuəŋ314,pfhəŋ314粹;准,ʦuəŋ314备,pfəŋ314去;顺,suəŋ53产,f53əŋ 利。白读韵母 [əŋ] 保留了鼻韵尾[ŋ],为开口呼,文读韵母[uəŋ]为合口呼,这一现象为呼转问题,韵母 [əŋ] 与声母 [ʦ][ʦh][s] 在相拼过程中比较费力,于是产生了过渡音[u],导致开口呼转为了合口呼。
(2)宕江摄字的文白异读。宕摄合口一等见晓组字 (舒声)和合口三等见影组字 (舒声),文读韵母为 [uaŋ],白读韵母为 [uə]。光,kuaŋ24鲜,灯 kuə24;狂,khuaŋ24妄,疯khuə24;晃,摇 xuaŋ53,xuə53眼,白读韵母为 [uə],舌根鼻音韵尾[ŋ]已经脱落,文读韵母[uaŋ]与普通话韵母相同。宕摄合口三等见影组字 (舒声),江摄开口二等帮组平上字(舒声),文读韵母为 [aŋ],白读韵母为 [ə]。王,vaŋ33国,大 və33;往,vaŋ314事,və314来;邦,paŋ24交,四人 pə24;棒,很paŋ53,pə53子。白读韵母[ə]为单元音,未保留鼻音韵尾[ŋ],文读韵母[aŋ]与普通话韵母相同。宕摄开口三等庄组字 (舒声),江摄开口二等庄组字 (舒声),文读韵母为[uaŋ],白 读 韵 母 为 [ə],装,西 ʦuaŋ24,pfə24作;床,ʦhuaŋ33铺,pfhə33单;霜,冰 suaŋ24,打 fə24了。文读韵母为合口呼,白读韵母则为开口呼,这种现象是“转呼问题”,韵母[ə]与舌尖前音 [ʦ][ʦh][s]在相拼过程中比较费力,于是产生了过渡音[u],从而开口呼转为了合口呼。在静乐方言中,宕江摄的白读韵母都没有保留舌根鼻音韵尾[ŋ],宕江摄合流。宕江摄与果摄歌戈同韵,这一音韵现象可追溯到唐五代,宕江摄与遇摄模韵同音,则是唐末宋时阳声韵脱落的体现。
(3)曾梗摄字的文白异读。曾摄开口三等章组的个别字(舒声),文读韵母为 [əŋ],白读韵母为 [ɿ]。蒸,ʦəŋ24发,ʦɿ24饭;秤,ʦhəŋ53砣,ʦhɿ53杵蛋;声,səŋ24母,sɿ24音;争,ʦəŋ24取,ʦɿ24气;正,tsəŋ53要,摆 tsɿ53。曾摄开口三等蒸韵平声影组字,文读韵母为 [iŋ],白读韵母为高元音 [i]。蝇,蝇 iŋ33,i33蚊 子;平,phiŋ33安,phi33地;明,开 miŋ33,天mi33了;镜,jiŋ53头,照 ji53;影,电 iŋ314,i314住;饼,烧piŋ314,柿pi314子。所列两组例字,白读韵母为高元音 [ɿ]和[i],鼻韵尾[ŋ]已经脱落,这一语音现象为“梗摄丢失鼻韵尾后,梗清两韵同祭韵,青韵同齐韵,多读 [ɿ] [i]。这种现象保留的正是唐五代西北的某支方音。”[6]198曾梗摄文读韵母 [əŋ]与臻通摄相同。
(4)通摄字的文白异读。通摄合口三等知组章组字 (舒声),文读韵母为 [uəŋ],白读韵母为 [əŋ]。中,ʦuəŋ24间,pfəŋ24意;虫,害 ʦhuəŋ33,pfhəŋ33子;种,人 ʦuəŋ314,pfəŋ314类;众,群 ʦuəŋ53,pfəŋ53人;钟,闹 ʦuəŋ24,pfəŋŋ24头。通摄白读韵母保留了舌根鼻音韵尾[ŋ],是当时宋西北方音的一个例外,反映的是宋西北方音特点。此外,宕江摄舒声白读合流,曾梗摄舒声白读合流,这一音韵现象不仅限于静乐方言中,晋中地区也有这种情况。
三、静乐方言韵母文白异读的性质
文白异读现象的出现是方言与标准语的使用场合、传承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从共时角度看,在静乐方言中,有些文读音既不同于方言本来的音,也不同于普通话的音,是一种与普通话近似的音,是白读音与普通话的杂糅;从历时角度看,文白异读现象是历史上借音层次的不断积累,静乐方言韵母的白读大部分与唐五代西北音有渊源关系,在漫长的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受到不同历史时期通语的影响,所以在该地方言中既可以看到古音的遗存痕迹,又可发现官方语言的渗透。文白异读现象作为活语料,为我们探求它的源头与发展演变提供了有力的例证。但凡有文白异读现象的方言都值得研究。
[1]项梦冰,曹晖.汉语方言地理学 [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2]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3]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语言学论丛第32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王军虎.晋陕甘方言的支微入鱼现象和唐五代西北方音[J].中国语文2004年 (03)
[5]刘勋宁.一个中原官话中曾经存在过的层次[J].语文研究2005年 (01)
[6]乔全生.晋方言语音史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7]乔全生.现代晋方言与唐五代西北方言的亲缘关系[J].中国语文2004年 (03)
[8]李建校.静乐方言研究 [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9]王福堂.文白异读和层次区分 [J].语言研究2009年(01)
[10]王洪君.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上[J].语文研究1991年(04)
[11]王洪君.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上[J].语文研究1992年(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