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利的幻想:网络小说不良内容的危害及治理路径

2015-03-16程艳林章永文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名作欣赏 2015年17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暴力内容

⊙庞 燕 程艳林 章永文[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功利的幻想:网络小说不良内容的危害及治理路径

⊙庞 燕 程艳林 章永文[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为迎合读者猎奇心理而创作的网络小说不良信息是一种病态的幻想,其扬恶抑善的叙事逻辑,既误导公众的社会认知,也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网络小说不良内容需要依法治网、网德教化、实名监管和信息分级。

网络小说 不良内容 文化安全

美国社会生物学家丽贝卡·科斯塔在《即将崩溃的文明》中提出了“超级文化基因理论”,认为人类文明的螺旋式发展是囿于超级文化基因的桎梏,而非理性反对、指责个人、假关联、筒仓式思维、极端经济学正是超级文化基因存在的根本性因素。①人类社会亦步亦趋的文明离不开文化的兴衰更替,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的朝华时,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勃兴孕育了网络文学这个精灵般的婴童。不可否认,网络小说已经成为全球网民共享的一种精神食粮,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学品类,真实而充满魅惑。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网络文化,是互联网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科技文化创新的产物,集中体现着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的全方位创新。②网络作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已经与现实空间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客观生态,网络文化已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生态的重要领域。早在200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已经对网络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③,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最高规格的文件对网络文化这一新生事物的关注。

网络文化是一种技术文化,是文化主体基于网络传播技术而开展的网络生活。网络文化包罗万象,各种新生文化形态层出不穷,而网络小说则是网络文化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种文化形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社交工具的快速普及,网络小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字出版、移动阅读、全媒体出版、媒介融合等观念和技术的传播与应用,使网络小说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一批网络作家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刺激了受众的神经,而《甄传》《遍地狼烟》《千山暮雪》等一大批网络小说全媒体出版的成功,也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化消费市场的整体格局。毋庸置疑,网络小说已经成为网络文化最具活力的逐鹿场。

随着网络小说的蓬勃发展,网络小说内容质量问题也日趋凸显,网络小说不良内容已经成为网络文化负面价值传播的灾难。当前,网络小说不良内容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黑色内容”,即网络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凶杀、暴力、匪盗、黑社会等内容,在文学创作中,极力宣扬重口味的暴力行为。二是“黄色内容”,无论是社区连载的网络小说,还是专业文学网站发表的作品,黄色内容无疑都是吸引眼球的亮点和卖点。网络小说对性或明或暗的描述,已经成为网络小说创作的毒瘤。三是“灰色内容”,即网络小说存在大量倡导亚文化的内容,一些网络写手以推崇闲情逸致、难得糊涂、怀旧感、失落感和虚无感为乐,在网络文学作品中不断推销唯心主义思想和宗教主义观念,传播悲观厌世和颓废主义的生活态度。这些内容充斥网络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四是“白色内容”,即在网络小说创作中宣扬恐怖主义和神秘主义思想,虚构各种离奇荒诞的虚幻情境,以博人眼球。④

总体上看,不良内容在当前网络环境中非常普遍,网络小说不良内容的传播对网民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危害深远,尤其是对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读者危害极其深远。

二、猎奇与逢迎:网络小说不良内容的病态幻想

当人们在绚丽多彩的网络文学盛宴中甘之如饴时,不良文化内容却悄然侵蚀着我们的灵魂。然而,反思不良内容产生的原因,却不外乎读者的猎奇心态与作者的刻意逢迎两种。

1.网络小说色情内容是读者集体的性幻想和性渴望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性是人类最赤裸裸的本能”,从古至今人类对性的追逐与生俱来,亘古不变。囿于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人们把对性的追求压抑在心里,恪守着社会的公序良俗,但对性的欲望却丝毫未减,这种需求需要有一种释放的渠道,那就是幻想。网络小说正是这种幻想的一个出口,人们在安静的阅读中,在色情信息里找到了性欲释放的方式。因此,网络小说中色情信息的生产从根本上讲是人类窥探性爱的一种心理需求,它反映的是人类集体的性幻想和性渴望,而作者正是利用受众的这种集体心理,以大胆表达者和幻想表演者的角色去呈现那种虚构的色情,以此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诱惑人们的阅读消费。

网络文学对色情内容的描写放肆而又露骨。如“纵横中文网”中的一部小说,通过大量的对性的隐晦描写,诱惑读者对性的各种欲望和想象。文章第十五章的标题,貌似隐晦,实则直言性事,污人眼眸。这种或明或暗的色情内容,在该作中比比皆是,作者在文中不乏对性爱内容进行肆无忌惮的描述,用种种文学手法去描摹露骨的性事,以此刺激读者的神经,来博取超高的点击率,这正是利用了人们对性的猎奇心理。

网络小说色情内容既有对性事的疯狂演绎,也有博人眼球的纯粹空想。一些网络写手自己都不曾恋爱过,却也写出出神入化的言情文学和涉性描写,如网络写手李瑶从高一开始写网络小说,16岁时就完成了一部43万字的网络言情小说,只是她对各种恋爱情节的描写都来自于自己的幻想和虚构。⑤

2.网络小说暴力内容是受众集体的征服欲和侠客梦

暴力是网络小说天然的主题。矛盾、冲突、斗争似乎是网络小说故事演绎的内生性逻辑,当一个故事的进程需要转化到另一种格局时,暴力往往是最好的楔子,作为文学不变的题材之一,适当植入暴力情节本无可厚非,金庸、梁羽生、古龙等文学泰斗对暴力元素的应用缔造了武侠小说的美学高地,但网络小说的暴力内容与经典武侠存在本质区别。传统武侠以隐晦的暴力来诠释审美和想象,而网络小说中绝大部分武侠则是以赤裸的暴力描写来呈现血腥与人性泯灭。前者是用暴力的表现形式来传递生活理念和价值认同,后者则是用暴力来再现人性之恶和社会之弊;前者嵌入的是文学修养,传导的是社会价值,传播的是审美情趣,而后者植入的是主观想象,呈现的是道德沦丧,传递的是负面情绪。暴力是网络小说受众群体集体的征服欲和侠客梦。一些新兴武侠小说长期占据网络小说排行榜,表面上看是受到读者的追捧,但事实上它反映的是部分读者对暴力情绪的集体宣泄。网络小说中对暴力的宣扬,对强者的膜拜,对暴力血腥场景的赤裸呈现,极大地满足了部分读者群体集体的征服欲望。

暴力是网络小说中的毒素。近年来,受网络小说中暴力内容影响而导致的现实犯罪愈演愈烈。《三湘都市报》曾报道:2008年12月13日,老李一家三口惨遭灭门,灭门惨案曾轰动一时,后经警方查实三位年龄不超过20岁的嫌疑人在作案前曾传阅过一些暴力网络小说。⑥其中一书讲述了一个在学校受尽凌辱的少年在反抗欺压的过程中一路成为黑道巨擘的故事。小说中暴力内容非常多,杀人细节描绘得十分细致,几乎可以成为读者模仿杀人的范例和教材,这种无底线的暴力情节描写,诱导了青少年的施暴冲动。这种对少年暴力行为的赤裸裸的描写,迎合了一部分读者的心理,对于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青少年读者而言,这种故事情节的演绎一定程度上也间接教唆了青少年去模仿和学习。

3.网络小说惊悚内容迎合了小说读者的刺激欲与心理病变

惊悚的心理机制是猎奇。很少有人与生俱来喜欢恐怖,惊悚之所以有市场,其实利用的正是人们的猎奇心理。网络小说紧紧抓住读者的这一心理,极力宣扬惊悚体验,形成了一股恐怖文学之风。惊悚是网络小说迎合读者刺激欲的一种消费方式。近年来,周德东、蔡骏、倪匡等一大批以写恐怖小说见长的网络写手迅速成长,成为网络阅读市场上的佼佼者,但他们的作品对惊悚内容的描述也存在许多问题。蔡骏的《猫眼》一书含有大量的恐怖内容,而周德东的作品也不例外,《三岔口》中对恐怖内容的描写,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个服务员伸出手,轻轻拉开了那扇黑色的门,闻到了一股不好闻的臭味,接着她影影绰绰地看见黑暗中站着一个女人!她低着头,黑发乱蓬蓬地垂下来。她的身上没有穿任何衣服,像一只赤裸裸的白条鸡。这个十九岁的女孩儿惊叫一声,拉开房门就跑,边跑边大叫着:“死人!死人!”衣柜里的尸体正是甜蜜蜜歌厅的那个小姐。她被人用毛巾活活勒死,尸首僵硬之后,戳在了衣柜里。公安局立即开始调查这起凶案。

对网络文学中惊悚内容的追捧反映的是网络读者集体的心理病变。这些惊悚内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和刺激欲,但对社会危害极大,尤其是对青少年读者的危害深远而又隐秘。青少年长期沉浸在此类网络小说中,将可能会产生极其负面的心理和行为。

4.网络中颓废内容是部分读者的厌世思潮与作者的消极诱导

如果说伤痕文学是对历史的反思与缅怀,那么颓废文学则是对现实的排斥与抗拒。随着移动阅读的飞速发展,网络小说中的颓废内容甚嚣尘上,一些网络写手对颓废文学乐此不疲,利用网络的开放与自由,尽情宣泄悲观情绪和厌世心理,大肆宣扬人生苦短,倡导及时行乐。这些思想在网络中披着文学的外衣,在侵害小说读者的思想和意识。

颓废内容的兴起源自部分人群厌世思潮的交叉感染。现实生活中,面对生活的种种艰难,确有相当部分人存在较深刻的挫败体验,一些群体对生活、对人际关系、对社会确有不满,这些不良情绪长期占据心里而无法排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这种情绪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被理解,而网络小说对颓废内容的呈现言中了这一群体的心灵,在他们心中能产生强烈共鸣,逐渐形成一种小众化的集体认同。这种认同构建了一个颓废文学的消费场域。而网络小说作者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去进行“揭疤式”的呈现和“共感式”的疗伤,而据此所创作的网络文学在网络中的传播,又使这种负面情绪在网络文学场域中交叉感染,彼此影响,形成一种强大的负能量。

三、扬恶与渎心:网络小说不良内容的潜在危害

媒介生态学认为,“造成信息污染的最初理由,就是以人为本,听从市场召唤,满足人类需求”⑦。事实上,网络小说中的不良信息正是有毒、有害、误导的污染信息。表面上看,网络小说中的不良信息无非是网络作者的不专业和不严谨,但事实上网络小说中的不良信息危害深远,贻害无穷。

1.不良内容腐蚀思想

从内容上看,腐蚀读者思想是网络小说不良信息最大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小说中的色情信息消弭人的意志。美国中情局解密档案中对华《十条诫令》中明确提出:“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⑧事实上,色情信息确实对青少年的意志是一种消解。而网络小说中充斥的大量的色情信息,一方面让读者沉浸其中,耗费时间、消磨意志;另一方面诱导读者的奸淫心魔,引诱读者犯罪。(2)网络小说中的暴力信息诱导读者的暴力思想。网络小说中看似艺术创作般的暴力场景描写,不经意间传递一种武力解决问题的可行选项,模糊了法律意识和是非观念,鼓动读者用暴力解决问题,客观上催化了当下暴戾的社会风气。(3)网络小说中的惊悚内容颠覆了传统的世界观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表面上看,惊悚内容只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而已,但事实上毫无逻辑、没有章法的简单惊悚场景虚构,不仅不是文艺美学的范畴,反而是一种颠覆世界观的滥觞;它所呈现的不仅不是艺术之美,反而是对读者健康心理的摧残。(4)网络小说中颓废信息误导读者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当一种消极的文化受到读者狂热的追捧时,它所传递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会影响到每个读者,甚至会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近年来颓废文学在网络小说中的流行,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亚健康的社会心理的发酵剂,它以小说的形式无声地劝说读者厌世避俗、及时行乐。

2.隐秘诱导贻害无穷

从传播方式上看,网络小说不良信息危害深远在于它隐秘诱导、“润物无声”。一种思想一旦披上了文学和艺术的外衣,就会变得华丽而又隐蔽,网络小说不良信息也是如此。由于网络生态的不健全和不成熟,人们往往对网络小说不良内容一笑而过,对它的危害性没有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网络小说不良内容的危害极其深远,因为它的价值传递具有极强的隐蔽性。(1)小说的虚构性使网络小说不良内容有了合理外衣。人们之所以容易宽容网络小说的不良内容,主要是小说本身具有虚构性,这种属性使网络写手在创作时肆无忌惮,不计后果。(2)小说的叙事方式使网络小说不良内容的错误诱导极具隐蔽性。在网络小说中,种种不良行为均是故事人物的言行举止,并没有太多针对读者的直白宣教,只是一再重复和反复强化使读者心理产生观念认同,所以这种叙事方式把作者的错误观念进行了遮蔽和伪装。(3)网络小说的自传播性使不良内容的社会影响没有边界。自传播性是网络传播的基本属性,储存在网络空间的网络信息的传播路径具有不确定性,一则信息何时被读取、何时被应用无法控制,一本网络小说中的不良信息可能会被无数人无数次地阅读和学习。

3.动机功利不当示范

从网络写手的创作动机来看,文化消费是最主要的创作动机。在移动阅读背景下,网络小说成为文化消费的畅销品,成为数字出版平台、网络写手、运营商、广告商合谋盈利的一种商品,获利是网络小说创作唯一的原动力。因此网络小说的创作是一种功利的创作,是网络写手为牟利而进行的一种职业写作行为。它与传统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彻头彻尾地以市场为导向,而无须观照社会规范和艺术规律。而以字数为基本计量单位的网络小说把迎合读者心理作为小说写作最基本的出发点,殚精竭虑挖掘人性弱点,一味满足读者心灵深处不为人察觉的“罪恶需求”,这是推动网络文学往恶俗方向延伸的深层原因。如《甄传》《步步惊心》等宫廷剧的成功背后,宣扬的却是一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所谓“成功学”,这种思想或许迎合了当下职场的某种群体心态,但从长远来看它对斗争哲学的一再强化很可能教唆更多的受众“心术不正”。

四、规制与教化:网络小说不良内容的治理路径

网络生态学认为信息因子是网络生态系统中的客体性资源要素,也是最主要的资源要素。⑨网络文学作为网络生态的客体性资源之一,成为网络生态的构成要件。网络文学内容的健康与否,也关系到整个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笔者以为,要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必须对网络小说不良内容进行全面治理,而要治理网络小说不良内容离不开规制和教化。

1.以法治网,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背景下,依法治国离不开“以法治网”,治理网络小说内容乱象必须借助法律武器,通过打造健全的网络法制环境,来构建网络信息生产、传播、消费的秩序和伦理。网络小说不良内容只是网络信息污染的冰山一角,要全面治理网络信息污染问题,需要科学制定网络信息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各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和权益边界,用法律的强制力来约束网民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行为。

2.网德教育,唤起公民网络道德意识的觉醒

要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小说不良内容的生产与传播问题,需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事实上,网络道德教育缺位是整个网络社会治理的短板,是我国网络社会种种乱象的根源之一。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自由性、交互性为人类生活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但也对社会治理带来诸多问题。只有当所有的网络作者都自觉按照社会公众所遵循的公序良俗去写作,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网络作品;也只有当所有的网络读者都自觉遵守信息传播的伦理和规则,才能确保网络小说内容的纯洁和高尚。

3.作者实名,明确网络信息生产的社会责任

网络小说内容管理之所以困难,关键在于网络写手的虚拟身份无法构建起作者的社会责任体系。一个虚拟的创作主体在网络中的言行不受节制,当不当言论无从处罚,或责任代价非常低的时候,基于点击率导向的网络小说创作也就如脱缰的野马,天马行空,肆无忌惮。而网络小说中常见的太监文、反动文、色情文、宗教文等,极少受到相应的处罚。一旦一种精神产品的生产脱离了监管,不受节制地肆意传播,将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灾难。

4.信息分级,构建符合读者认知规律的信息传播机制

构建安全的网络文化体系,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级管理。正如电影分级制度一样,网络文化也需要分级管理。从认知心理学视角来看,不同年龄结构和心理结构的人群对同一认知客体会有不同的内化结果。网络小说不良内容对社会的危害也因读者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一个心理结构稳定、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已经定型的读者,对不良信息有较强的免疫能力,而对于人格形成期的青少年而言,只言片语的不良内容都有可能引其误入歧途。对网络信息尤其是网络文化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将有利于构建符合读者认知规律的信息传播机制。

五、结语

网络小说不良信息对社会危害深远,为迎合读者猎奇心理而创作的网络小说内容是一种病态的幻想,其扬恶抑善的叙事逻辑,吸引了眼球,赚足了点击率,却亵渎了读者的心灵,误导了受众的错误认知。而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网络小说不良内容生产问题需要依法治网、网德教化、实名监管和信息分级,唯其如此方能实现网络小说的健康发展。

① 丽贝卡·科斯塔:《即将崩溃的文明》,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② 解学芳、臧志彭:《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生态安全危机与化解》,《情报科学》2008年第5期。

③ 尹韵公:《从“互联网站”到“网络文化”》,《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第4期。

④ 许鸿艳:《论大众传媒的不良内容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新闻知识》2005年第10期。

⑤ 张莉萍:《高一女生写出43万字言情小说:没恋爱全凭想象》,《重庆晚报》2013年3月12日。

⑥ 刘璋景:《湖南永州5少年闹市杀人》,《三湘都市报》2009年12月2日。

⑦⑨ 邵培仁:《媒介生态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⑧ 百度百科,美国中情局灭亡中国的《十条诫令》[OL].http:// baike.baidu.com/view/901545.htm?fr=aladdin.

作 者:庞燕,传播学硕士,浙江万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品牌网络营销;程艳林,传播学硕士,浙江万里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文化安全。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全媒体背景下的信息污染治理与网络文化安全研究(编号:12YJCZH026),2010年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基于信息污染治理的网络文化安全体系构建 (编号10CGXW03YBQ)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暴力内容
反性别暴力
我国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产品的利弊分析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暴力的班长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暴力和痛苦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