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元代维吾尔族散曲作家贯云石

2015-03-16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名作欣赏 2015年17期
关键词:散曲维吾尔族少数民族

⊙高 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81]

试论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元代维吾尔族散曲作家贯云石

⊙高 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81]

元代维吾尔族散曲作家贯云石,是少数民族作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散曲作家,也是元代晚期豪放派的主要代表。身为维吾尔族的贯云石从小就学习中原传统文化,对儒释道思想有一定研究;在汉维文化的交融下,其散曲作品展现了别样的民族特色,这对散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贯云石 散曲 中原文学思想 汉维文化融合 影响

元代维吾尔族散曲作家贯云石,又名贯石屏,本名小云石海崖,字浮岑,号诚斋、疏仙、酸斋、芦花道人等。他是阿里海崖的孙子,他的父亲名为贯只哥,遂以贯为姓氏。《青楼集》记载他的父亲曾经纳过杂剧艺人金兽头。贯云石讥讽其为“老鹤啄”。贯云石从小习武,行为矫捷,勇武超群;还经常读书,能吐辞为文。他袭父职任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守永州,不久就让于弟忽都海崖,北上向姚燧学习。仁宗朝上任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后来称疾退隐江南。《元史》有传。他的诗文散曲流传很广且受到世人的重视。诗有《贯酸斋集》二卷。今存散曲小令79首,套数8套。明天一阁本、清曹楝亭本《录鬼簿》著录,《太和正音谱》称其词如“天马脱羁”。贯云石被誉为少数民族作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散曲作家,是元代晚期豪放派的主要代表,“所制乐府、散套、俊逸为当行之冠”“一时之捷才”。

一、对中原文学思想的接受

元代维吾尔族人在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卓有建树,在当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维吾尔族文化名人在元代数量众多。元代维吾尔族人在学术思想方面,主要成就在于对儒家思想的研究,同时兼有释道思想。而贯云石在研究儒释道思想方面有相当高的成就,造诣颇深,令人惊叹。贯云石的思想可以元仁宗元延元年(1314)二十八岁时称疾辞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后期以佛家、道家思想为主导。

贯云石的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直解《孝经》、议行科举、上书进谏、关心民疾等方面。他早年把《孝经》翻译成了当时通行的汉语口语,还请人做了十五幅插图。他把经文、译文、插图汇集在一起,在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刻印了一部《新刊全相成斋孝经直解》,还为此书写了一篇序言。从序言中,我们可以看出贯云石对孝道的肯定。他说:“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是故《孝经》一书,实圣门大训”。接着便说明他刊行此书的目的在于不仅让一般广大民众知道并且深入了解孝悌的道义,而且使一些愚民也能够了解理义的存在,这样可以减少不孝不义之人,社会就可以更加和谐。贯云石还曾写过一首《思亲》诗:“天涯芳草亦婆婆,三釜凄凉奈我何。细较十年衣上泪,不如慈母线痕多。”可见他本身也在力行孝道,做理义之人。

贯云石后半生对释道思想也有深刻的钻研。在杭州期间,贯云石经常去天目山见中峰禅师谈论大道理,水平极高,两人不相上下。中峰禅师,名明本,号中峰,为元世高僧,有《中峰广录》《中峰怀净土》等著述行世,当时正在杭州主持普宁寺。贯云石能与他“剧谈大道,箭锋相当”,可见其禅学修养之深。

道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清静无为、返朴归真的境界。这些在贯云石的后期作品中有很多表现,如“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竞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布袍草履耐风寒,茅舍疏斋三两间,荣华富贵皆虚幻。觑功名如等闲,任逍遥绿水青山。寻几个知心伴,酿村醪饮数碗,直吃的老瓦盆干吻。”

二、从其散曲看汉维文化的结合

在汉族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风情交融这个大的背景下,再加上贯云石显贵的家世,养成了贯云石散曲粗犷豪迈、率直奔放的艺术风格,不拘常格、奇思妙想的意蕴;在题材方面,其散曲以咏史怀古、歌咏隐逸、描写爱情的作品最为突出。

贯云石的咏史之曲,放旷洒脱。1314年,贯云石虽然辞官隐居,过起了“东村醉西村依旧,今日醒来日扶头,直吃得海枯石烂恁时休!将屠龙剑,钓鳌钩,遇知音都去做酒”([中吕·红绣鞋])的诗酒人生的文人生活,但并没有放弃对历史的思索,他的咏史怀古多数是谏世之语,鞭挞最高统治者不识忠奸、不辨贤愚:“楚怀王,忠奸跳入汨罗江!《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你,你污沧浪!”([双调·殿前欢])

贯云石的隐逸之曲,豪放俊逸。他虽然出生于官宦世禄之家,但他弃之若敝屣,淡泊以终身;加之他生性洒脱旷达,归隐更多的是他心灵超越后的一种自我解脱,所以他的抒写隐逸情志的散曲大都表现出自信豪放、刚健洒脱的风格,尤为时人和后世所称道。如[双调·清江引]三首: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竞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

避风波走入安乐窝,就里乾坤大。醒了醉还醒,卧了重还卧;似这般得清闲的谁似我?

元代社会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再加上统治者长期取消科举制度,大批文人浪迹民间无人赏识,他们常常满腔郁闷、满腹牢骚。贯云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自己所看到的场景,常以散曲的形式表现出自身消沉的情绪。这三首所表现的就是作者渴望超脱尘世名利、官场险恶,向往和陶醉于“安乐窝”的感情。这三首[清江引]相互关联,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地表现出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以及渴望归隐、沉浸在酒乐歌舞之中、享受怡然自得之乐。

贯云石的思情之曲,清新率真。如此逍遥散淡、高情逸致的贯云石有许多散曲作品都是描写男女恋情的。他以高超的写作技能,将男女恋情散曲描写得别有情调。如[双调·殿前欢](九首之九):

夜啼乌,柳枝和月翠扶疏。绣鞋香染莓苔路,搔首踟蹰,灯残瘦影孤。花落流年度,春去佳期误。离鸾有恨,过雁无书。

这是一首描写闺妇怀人的曲子。在古代,乌、鹊的啼声都是用来报喜的。首句一方面写实景,深夜乌啼,撩人情思;另一方面也不露声色,暗用典故。思妇正是被乌啼之声唤到庭院中来的:她满怀着乌声是向她来报喜的希望,急匆匆地来到院子里,等丈夫归来;但事实上,丈夫并没有归来,她看见的只是“柳枝和月翠扶疏”。在柔和的月光下,翠绿的柳枝繁茂无比,在夜风中摇荡,显示出无限生机。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大自然的生机盎然,并没有给思妇带来快乐;相反,这种生机与她自己的处境无形中形成对比,使她显得更加孤独,深化了诗意。作者不仅在景色中,而且在情感中都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美的享受。

三、对散曲发展的影响

在元代散曲发展史上,各少数民族的作家都以他们自己的创作成就为元代散曲的发展做出了他们各自的贡献。作为元代维吾尔族作家的贯云石,留下了许多艺术高超且有价值的散曲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尤为可贵的是,他从祖国的西北边陲进入中原,走遍了祖国半壁锦绣河山,其豪放的气质,再加上汉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把祖国的山水写得那样细腻而又生动,同时又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其自身的感受表现得那样委婉动人。贯云石以其高超的写作技能为其散曲展现了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

贯云石以自身的经历写出了如此丰富而又优秀的作品,在我国古代散曲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贯云石不仅增添了散曲的写作题材,还丰富了写作技巧;同时,作为少数民族的贯云石,其人、其作品对于民族融合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意义。他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展现在散曲中,使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如少数民族作家因为受“男女大防”一类传统伦理纲常的影响不深,因此,在表现男女爱情的时候,往往就显出异乎寻常的热烈和率真,请看贯云石的[红绣鞋]小令:“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什么。”对少数民族风情认知的深入,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散曲作品。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都为我国古代散曲的发展,增添了一道道光辉,使得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总之,元代维吾尔族散曲作家贯云石在作品思想艺术成就以及民族独有的风格、特色等诸多方面,在散曲的发展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M].北京:中华书局,1964.

[2]赵义山.元散曲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作 者:高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散曲维吾尔族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少数民族的服装
浅析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
新时代呼唤新散曲
散曲创作刍议
读散曲说散曲——《中华诗词》散曲栏目《曲苑新枝》琐议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