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兰河传》中的意象分析

2015-03-16张凤燕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北沧州061001

名作欣赏 2015年17期
关键词:呼兰河传泥坑后花园

⊙张凤燕[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河北 沧州 061001]

《呼兰河传》中的意象分析

⊙张凤燕[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河北 沧州 061001]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记忆储备,用个人话语替代了民族阶级的时代话语,通过带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个人情感特点的意象,来结构小说,使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特征。通过对《呼兰河传》中意象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小说所要传达的丰富意蕴。

《呼兰河传》 意象 意蕴

意象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把意象这个词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引入了文论中,认为意象的创造是为文及谋篇布局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构思时需对审美观照中的意趣、情志和外物形象进行加工。这便把意象在创作中的作用,提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实际上,艺术作品中的任何物象都不可避免地是渗透艺术家主观情思的意象,绝对客观地描摹物象是不可能的。意象就是通过艺术家的精神外射和情感渗透重新组合过的物象,是托物载情、心物交感、情景交融的一种结果,它突出了审美主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艺术创造与审美欣赏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①

萧红20世纪40年代初在香港写作《呼兰河传》时,对故乡的感情已经历了从最初的憎恨逃离,到历经沧桑后的思恋。与三四十代的主流文学不同,《呼兰河传》用个人话语替代了民族阶级的时代话语,作者充分调动记忆储备,通过带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个人情感特点的意象,来结构小说,使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特征。《呼兰河传》中的意象丰富,有动物、植物、风俗、房屋建筑等。本文将按照情感的基调,从三个方面对意象进行分析,来把握小说传达的丰富意蕴。

一、敝帚自珍的悲悯性意象

悲悯性意象指作者带有悲悯无奈的复杂情感,表现呼兰河人的日常生活的意象。主要代表性意象有豆腐、储藏室和草房子等。

“豆腐”这一意象,这一如今看起来最普通不过的食物,在呼兰河城的人眼里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在这里,最受欢迎的人就是卖豆腐的,小孩子长大了志愿就是开豆腐房,甚至有人为了豆腐不惜说出倾家荡产的狠话:“不过了,买一块豆腐吃去!”②在这里,豆腐成了人们计算财富的单位。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抽帖时,不自主地把十吊钱都折算成了豆腐:“一吊钱捡豆腐可以捡二十块……三天一块豆腐,哪有这么浪费的人家。”③在这里,他们把多吃一块豆腐看成是昧良心,对不起天地的大事:“虽然日子不怎么俭省,但也没有多吃过一块豆腐,拍拍良心,对天对得起,对地也对得住。”④豆腐,惦记在呼兰河人的嘴里、心里和梦里,是他们对物质生活最卑微的满足,对美好生活最切近的向往。作者通过豆腐这一与每一个人温饱有关的味觉意象,对呼兰河人生存状况抱以既温馨又苦涩的关怀。

如果说“豆腐”意象代表他们可怜的物质生活条件,那储藏室和草房子就代表着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精神面貌。“家里边多少年前放的东西,没有动过,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无怨无忧地在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⑤过往的日子像储藏室里放置的物件,他们不翻看,不回头,从不总结历史经验,也不向前看,不期待,不抱怨,就这样因循着祖祖辈辈的传统生活着。他们明明有着过去,却遗忘了,没有精神的脊梁,只能在历史的发展中盲目地浮游。

那三间“孤伶伶的、毛头毛脚的、歪歪斜斜的”⑥破草房子,唯一的荣光就是长蘑菇。蘑菇烧豆腐,这是多么让人艳羡的啊!草房子里的人盲目地乐观着,完全无视它摇摇欲坠中存在的危险。他们并非勇士,因为他们也会被一点小的危险惊吓得不行。“从杆子上往下摘粉条的时候,那杆子掉下来了,就吓他一哆嗦。”可他们依然盲目自信着,自信着房子永远不会倒,即使“也和一般人一样是颤颤惊惊地活在这世界上”⑦。这里,特别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呼兰河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态度。

二、华丽与荒凉的对比性意象

对比性意象是指作者在不动声色的描述中,运用对比手法阐明意图的意象。小说中出现了多处对比性意象,有大有小,有明显的有隐晦的。其中有两组对比性意象最具代表性。

第一组是阴宅和阳宅的意象对比。在《呼兰河传》的第一章第四节中,作者对扎彩铺为死人准备的阴宅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这里的物件一应俱全,“大至喷钱兽、聚宝盆、大金山、大银山,小至丫鬟使女、厨房里的厨子、喂猪的猪倌,再小至花盆、茶壶茶杯、鸡鸭鹅犬,以至窗前的鹦鹉”⑧。与这座华丽的阴宅构成鲜明对比的,是下一节中对扎彩铺的描写。这里“乱七八糟,满地碎纸”,不仅环境脏乱,而且做活计的人也是极粗糙极丑陋。同时,这座“清悠、闲静、鸦雀无声,一切规整,绝不紊乱”⑨的阴宅,引起呼兰河不知多少人的羡慕,这又与扎彩铺里的人被生活折磨的冷漠麻木形成对比。他们从不为自己糊一座阴宅,不只是因为他们不怎么相信阴间,更因为他们害怕即使到了阴间还要继续无休止的困顿生活。他们就这样在为别人纸糊出的,一个个华丽的美梦中,无比荒凉地活着和死去。“在夜梦中并梦不到什么悲哀的或是欣喜的景况,只不过咬着牙,打着哼,一夜一夜地就都这样的过去了。”⑩

第二组是后花园的生机与荒凉意象的对比。“后花园”是整篇小说意蕴最丰厚的意象,其中的对比也具有多重性。首先,后花园里有各种自由自在生长的植物、动物,是“我”与祖父深厚情感的见证者。“我”在这里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心,捉蚂蚱,和祖父嬉戏。“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⑪这样的后花园是美好的。而在下一章里,作者反复强调“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这是事实,但是因为有祖父,这成了年幼的“我”最快乐的乐园。这里的生活是脱离呼兰河城“泥坑子”似的肮脏、污浊、混乱、麻木和冷漠的另外一个世界,它不像麻木的呼兰河人,它有活力,自由,充满朝气。这样的“美好”和“荒凉”便同时出现在了后花园这一意象上。

“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绝不是房子里的狭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⑫后花园、祖父与“我”便成了“我”所认为的天地,也是“我”所有温暖和爱的最初来源,这与作者流落异乡、孤独寂寞、缺少温暖形成了第二重对比。这重对比在尾声中表现得更为强烈,“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根本没有了……这一些不能想象了。”⑬因为这些温暖和爱都不再萦绕着“我”了,因为祖父已经不在了。

文中在第三章第六节又一次提到了后花园,“后花园虽然大,已经装不下我了。”“不料除了后园之外,还有更大的地方……是不是将来我一个人也可以走得很远。”⑭后花园与“我”看到的更大的世界又形成了一次对比,对“后花园”的不同认知,显示了“我”的成长历程。

三、积重难返的批判性意象

批判性意象是作者带着讽刺批判的情感,揭示呼兰河人的国民性,为其画灵魂的意象。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大泥坑。

作者是这样描述的:“总共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的福利有两条:第一条:常常抬车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第二条就是这猪肉的问题了,若没有这泥坑子,可怎么吃猪肉呢……有了这泥坑子可就好办了,可以使瘟猪变成淹猪……”⑮呼兰河城的人们明知大泥坑给生活带来了不便,却不肯改变。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⑯大泥坑是作者对病态国民灵魂的生动展示。而那生活在“泥坑子”似的呼兰河里的人们因循守旧,拒绝改变。比如想要改变呼兰河城的“牙医生”最终却只得被同化,兼做了接生婆。再比如胡家婆婆、周三奶奶、杨老太太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自觉地充当封建文化的维护者和帮凶。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实在不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不合意的人。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⑰“大泥坑”这一意象,不仅是萧红对呼兰河人生存和生命状态的生动写照,也是她继鲁迅把中国比喻为积重难返的“大染缸”之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思考与贡献。

茅盾曾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 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⑱茅盾没有指出,其实这些更为诱人些的东西,恰恰是带着萧红特有情感温度和思想深度的丰富意象,而正是这些意象使《呼兰河传》成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① 张岱年、林大雄主编:《中国文史百科·思想卷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88—1189页。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⑱ 萧红:《呼兰河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页,第113页,第125页,第67—68页,第84页,第89页,第16页,第17页,第21页,第57页,第60—61页,第188页,第74页,第12—13页,第7页。

⑯⑰ 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64页,第124页。

作 者:张凤燕,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河北大学文学院2013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呼兰河传泥坑后花园
陷入泥坑后
快乐的泥坑节
后花园小坐
会移动的神奇泥坑
小猴子的后花园
鸡蛋找回来了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
浅析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笔下旧中国人民的生存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