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事张扬的山居岁月

2015-03-15萝卜杨梅媛李颖

中国国家旅游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庙柳江峨眉

萝卜 杨梅媛 李颖

峨眉人与峨眉山一样,清秀而灵动。依山而居的人们,总带着一种稳重的不事张扬,他们将如火如荼的烟火日子与清净灵秀的山水糅合在一起,诠释着与别不同的、亦庄亦谐的山居岁月。

世界的峨眉也是峨眉人的世界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秀甲天下”,1996年,与乐山大佛一起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在游客眼里,它是声名显赫的旅游胜地,在峨眉山人眼里,它就是从小生活的故乡,既血脉相连,也习以为常。

“天塌下来有山顶着”

峨眉人潜意识里其实都笃信“天塌下来有山顶着”,背后靠着这座山,便有了说不明道不清的底气。同时,对他们来说,这大名鼎鼎的世遗之山,承载的更多还是生活记忆。

峨眉山是当地孩子的游乐场,金顶和报国寺就是他们的摩天轮与旋转木马。春游秋游十有八九是上山,暑假没爬个山也不算完整,金顶上的日出和满天星斗就是青春的浪漫注脚。在山上玩大的孩子,对自然多一份亲近。

对中年人来说,峨眉山是奔波忙碌后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去山上散个步,呼吸新鲜空气,顺便背回清凉纯净的山泉,是最简便的养生方式。闲来约三五好友在农家乐打牌,吃泉水点的豆花饭,不知不觉日落西山。偶尔去庙里拜访相熟的和尚,檀香环绕中,一边喝茶一边听佛理。夏天,随便在山上找个寺庙住下,在蝉鸣蛙叫声中入睡,一个通铺10块钱,一顿斋饭5块钱,这个价格好些年都没变过。

峨眉山也是老年人的信仰中心,它矗立在那里,就像他们的一颗定心丸。皈依,诵经,参加法会,都是一种慰藉,一方面祈愿健康,另一方面,面对老去与死亡也更加平静。

名山脚下的市井琐细

小城有小城的好处,比如,若是相熟的卤鸭摊儿今天没见出来,可以直接跑到摊主家里去买;生意最好的那家钵钵鸡小店,排半小时队怎么也吃上了。游子在外,最想念的并非辉煌的峨眉金项,而是一些市井的、琐细的东西,一旦回乡,总要坐一趟三轮、吃一碗夜抄手、去报国寺发个呆,以此唤醒记忆。

旧时的那条好吃街,整夜灯火通明。牛滚泥、鸡丝粉、炒田螺、黄焖鸡,从街这头一家接一家吃到街那头,再慢慢吃回来,一晚上可以吃好几轮。后来好吃街搬到景区,东街成为新的美食集散地,白领闺蜜们吃凉糕搭配豆脑儿,年轻小伙子炖兔头、烤鸡爪一块儿上,刚下课的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停下来买一杯三鲜冰粉。

还有独特的“夜抄手”,晚上才开始在街边摆摊,卖上一个通宵,不论几点,饿了随时出门,往灯火通明的地方走淮没错。鹅黄色的光晕下,红油锃亮、热气腾腾的新鲜抄手落肚,让人生出一种被关怀的暖意。

城里的三轮车来去如风。在私家车还没普及、公交车只有一条线路的那些年,三轮车是唯一的代步工具,挥手即停,起步价一块钱(现在涨到三块),距离远近全在于乘客与三轮师傅俩人怎么商量,总要争论上一会儿的。待价格敲定,欣然上车,师傅卖力蹬起,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有坐豪车兜风的快感。

贴士 像当地人一样玩峨眉

峨秀湖

有山有水才是完美搭配,近年本地人喜欢晚饭后开车到这里来散步,或是清晨加入环湖跑步的大军。

摘李子

观音湖盛产著名的“三节杠”李子,清脆酸甜,五六月时漫山遍野都是,去农家乐交20块钱,随便摘随便吃。

水上麻将

夏天峨眉人有自己的避暑方式。比如,在报国寺后面的河道里摆上桌子打麻将,啤酒、饮料直接放在河水里,喝的时候拿出来,透心凉。

爬二坪

在峨眉山,“二坪”两个字就意味着爬山、背水、豆花饭。爬到山顶大约要半小时,锻炼强度刚好。用山泉水点的豆花清甜,加上一荤两素,一餐人均不过十块钱。

三两古镇,宛如私藏

峨眉山脚散落着三两古镇,静默微声,鲜有外人。这些古镇毫不张扬,犹如是当地人的私藏一般,无意中闯入,才发现它们既有古宅老街的韵味风情,又有清溪明涧的自得清凉,被峨眉人视为灵珠宝地。

高庙的家常时光

和柳江古镇相比,高庙古镇更为低调,但古建筑的面积却比柳江要大许多。

据说当地的二峨山泉通人性,人多则涌,人少则涓,被认为是“神水”。水甜则酒香,白酒是高庙的著名特产,引纯净山泉,通过独特的传统工艺酿制而成。在街上总能与酿酒坊不期而遇,其中一些手工酿酒作坊和窖池是文物级的。

镇亡没有什么“非看不可”的事物,却也让人因此有了关注家常小事的闲暇与乐趣。我们在老街中部发现一个卖泡菜的小门脸,由一个老婆婆守着,笋子、蒜、辣椒等的味道都非常好。街上还有推着小车卖米花糖的,仿佛是从久已不见的时光中穿越而来,让人顿生怀旧之情。

高庙是花溪河之源,明清时期曾有过商业、运输业的繁荣,号称“满城星星照二峨”,如今却因交通不便而少有人知。不过也正因为这样,高庙保持了一份独善其身的宁静,商业气启很淡,不像其他古镇有很多商铺,街上的人,无论休闲或是劳作,都显出一种平和。

烟雨柳江

柳江古镇距离峨眉市区大约30公里,始建于南宋,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在当地素以美景著称。背山面水的地势,造就了镇中水雾不散的“云景”,晴朗的早上,雾气氤氲,晨霞内藏,形成“烟雨柳江”的知名景观。

流经古镇的河并不叫“柳江”,而是花溪河与杨村河的汇聚。据说,清代中期,镇上柳、姜两姓族人合资修建了一条石板长街,名为“柳姜场”,后定名为“柳江场”,“柳江”之名由此得来。

有水的地方总是让人心生欢喜,尤其酷暑天气,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在花溪河里撒着欢地嬉戏,成年人呼朋唤友前来,在水中组一桌麻将,脚泡在河水里,别提多惬意,再来上一份沿河叫卖的土冰粉,满口清爽、甜蜜,完美了古镇的消夏模式。

古镇自驾游

从峨眉市区到高庙古镇大约48公里,也可以从柳江古镇前往,23公里。两个方向的路况都不错,全水泥路面,不过山路弯多坡陡,路旁村庄较多,要特別注意行人和摩托车。

野鸡坪滑翔

同属洪雅县,在造访古镇的同时可到野鸡坪一游。野鸡坪营地位于洪雅县西南的玉屏山山顶平台中部,全长20公里,合50亩休闲草坪,非常适宜露营、健步。野鸡坪还有国内综合条件最好的滑翔伞航空运动基地,其余的休闲娱乐设施也非常完备。

古镇抓拍

川西风情:柳江有许多百年古树,掩映着川西风格的吊脚楼,楼如今已经翻新,但倚坐其上观看河景,依然别有风情。

曾家大院:柳江的标志性建筑,清末明初当地四大家族唯一保留至今的古宅,也是当年古镇辉煌的缩影。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院落鸟瞰呈“寿”字,气派非凡。

藤椒:柳江老街上经常能看到用背篓售卖新鲜藤椒的大婶,鲜绿色,香麻味,是典型的“四川味道”。

挼冰粉:冰粉是峨眉人不可或缺的小吃,每天早上六七点钟,老街上的冰粉店会大张旗鼓地授(本地方言,意为揉搓)冰粉,用特殊的手法授出晶莹微稠的冰粉汁,整个过程十分热闹。

特色美食:在柳江,到处都能看到几乎一人高的烧烤夹板,里面夹着收拾好的整鸡、整鸭、整兔子。当地四川特色的美食还有藤椒鸡、卤鸭子、叶儿耙、肥肠粉等。

脚下生风、胸中有龙的人

陈正松,是现在峨眉山上唯一一个还在做龙头拐杖的人。

龙头拐杖,并非爬山时两块钱一根的那种竹杖,而是用梨木、红花梨、樟木、楠木制作的,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山的九头龙首拐杖声名远播,木雕的精美已远远超过其实用性,受到海内外收藏的青睐。

龙是祥瑞的象征,而峨眉山与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中国的龙脉之一,也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贤菩萨则是龙、蛇属相之人的“本命佛”。

陈正松生在峨眉山,长在峨眉山,他的家就在万年寺附近的山里,沿途到处长着青竹或牡丹,我们拾阶而上,越林而出,不禁想起传说中隐居的民间高手。

除了耳朵有儿背,陈正松看起来怎么也不像78岁的人,身板硬朗,发色乌黑,面泛红光,想必走在山中时,依然脚下生风吧。

40岁之前,陈正松做过木匠和铁匠,锯木、打铁,都是粗重的体力活儿。40岁后,毫无美术专业基础的他开始研究木雕技术,要做龙头拐杖,唯一的理由就是“自己喜欢”。“我不抽烟不打牌,就是爱爬爬山,每天醒来就开始琢磨怎么做这个。”

当年做龙头拐杖的人还比较多,但没有一个人的作品出色到让陈正松心悦诚服地拜师。于是他就自己研究,揣摩冈形,观察建筑,关注民间传说,看书……头三年,他一把拐杖都没做出来,“天天就是在家揣摩龙形。”工具也都是他自己打造的,不同型号、不同形状的刻刀、凿子,还有很多他自己都叫不出来名字的工具,林林总总有40多把。

陈正松的龙首拐杖,依照木头的独特形状而创意,每一根都不尽相同,独首的,表情各具特色;众首的,着力表现相互缠绕的形态。雕刻前,他从不用画笔画出轮廓,“我只在点睛时才用画笔。”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胸中有龙”。

上门找陈正松求拐杖的人不少,一个东南亚收藏家一口气买走他已半的作品,河北的一个狂热爱好者就在山下坐等拐杖完工,还有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兴奋地买了一把,回国过沟关时却被告知“行李超长”,不得托运,他万分布舍,最后只得将拐杖拦腰截断,反正怎么也得带回家去。

贴士 龙头拐杖

龙头拐杖现已申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做一副独首龙头拐杖一般需要10天,九首的本就非常难得,制作也更为耗时。

龙头拐杖多用梨木、红花梨、樟木、楠木制作,要根据天气与湿度进行保养。

龙头拐杖通常不上漆,保留木头的质地与颜色,但若是保存在特别干燥、炎热的地方,还是需要上漆保护。

猜你喜欢

高庙柳江峨眉
高庙铁索桥
峨眉武术传承人王超的坚守
高庙文化与湘西地区文化自信
峨眉峨秀湖即景(排律八韵)
峨眉上翠氛
河北柳江盆地柳江村上石盒子组露头研究
贵州最大的峨眉含笑树现身习水
内蒙古阿巴嘎旗宝力高庙组地层划分及年代探讨
高庙遗址高庙文化图案太阳大气光象内涵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