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的八种说法
2015-03-15
同学少年·作文 2015年12期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和军事上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称霸 (霸,诸侯之长,即伯,音转为霸),史称“春秋五霸”。
关于“五霸”究竟指哪些人,历史上至少出现过八种说法,具体如下:
一、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 《史记》
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郑庄公 —— 《辞通》
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越王句践 —— 《四子讲德论》
四、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 —— 《白虎通》
五、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 —— 《汉书注》
六、齐桓公、晋文公、郑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 《论语别裁》
七、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句践 —— 《荀子》
八、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 《鲒崎亭集外编》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通常用的是《史记》或《荀子》的版本。然而,很多历史学者认为,所谓“五霸”,应是一种虚指,并非实指五位霸主,拘泥于“五霸”的说法不切实际。可以说,足智多谋的郑庄公、尊王攘夷的齐桓公、称霸中原的晋文公、独霸西戎的秦穆公、问鼎中原的楚庄王、复兴霸业的晋悼公、纵横江淮的吴王阖闾和称雄东南的越王句践,这八个人一起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见证了数百年的荣辱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