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因芯片法诊断溃疡性皮肤结核1例报道

2015-03-15张全华喻素敏颉玉胜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2期
关键词:基因芯片抗酸菌种

白 洁,张全华,喻素敏,颉玉胜

(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1.检验科;2.皮肤科,兰州 730070)



基因芯片法诊断溃疡性皮肤结核1例报道

白 洁1,张全华1,喻素敏1,颉玉胜2

(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1.检验科;2.皮肤科,兰州 730070)

皮肤结核; 基因芯片; 病例报道

结核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WHO的最新报告,2010年大约有880万例新发结核病,145 万例死于结核病。随着结核病呈流行性趋势,皮肤结核(非肺性结核)也有上升趋势。有报道称,皮肤结核在肺外结核中不多见,但呈上升趋势[1]。本院曾用基因芯片法诊断溃疡性皮肤结核1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0岁,务农,居住地农村,2010年胸部出现红褐色丘疹,呈红色或紫色,并且结痂。去痂后,可以见到溃疡面,而且溃疡创面有浓性黄色的分泌物流出。经其他医院诊治,使用各种软膏、乳膏还有水剂药品涂抹创面,另外还口服多种治疗皮炎的药物 (药名不详),均疗效不佳,时好时坏,春秋季较重。因溃疡面加重,于2012年到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皮肤科就诊,其临床表现为手部皮肤表现为慢性溃疡,面积约2 cm×3 cm,局部痒、隐痛,病程长伴有局部肉芽肿生长,弹性差,无指凹征出现,无结核病史,无结核病密切接触史,胸部X线片检查示双肺无异常。无低热、咳嗽、消瘦及乏力,精神及二便正常。体格检查:身体状态良好,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48 mm/h,皮肤溃疡表面分泌物涂片未找到短棒状抗酸杆菌;用无菌咽拭子蘸取患者创面分泌物,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芯片法),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测定值为20 500,呈阳性,见图1。

图1 分枝杆菌菌种鉴定

图2 皮肤病理切片

皮肤病理诊断报告:病理切片中明显可见朗罕斯巨细胞,淋巴细胞所形成的结核结节,中央可见干酪样坏死区域,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见图2。被确诊为手背部溃疡性皮肤结核。治疗:给予口服利福平0.45 g,雷米封片0.3 g,乙胺丁醇片 0.75 g,异烟肼0.3 g,每月复查肝肾功能,经1个月治疗后,左手手背部结痂大部分脱落,皮疹变薄,无新发皮损。4个月后复诊,左手背部溃疡处明显缩小,长出新肉芽组织,浸润感明显减轻,目前仍在随访中。

2 讨 论

该患者是一名男性,务农,其发病有3年余,长期从事农业劳动,无结核病史,临床表现主要是胸部皮肤表现为红褐色丘疹,呈红色或紫色,并且结痂。去痂后,可以见到溃疡面,取患者溃疡处分泌物检测,传统的细菌学抗酸染色鉴定结果为阴性(-),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检测基因芯片法(17个菌种) 检测证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测定呈阳性。

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结核病患者是减少传播,控制结核病疫情的关键环节[2]。皮肤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或非结核杆菌所引起一种皮肤病,大部分是人型结核菌(75%)所感染的,少部分为牛型结核菌(25%)感染。其致病的主要原因是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时结核杆菌通过血流和淋巴回流感染皮肤所引起。发病过程缓慢,往往一年到数年之久。皮肤结核早期症状一般自我不易发现,有些患者仅仅在感染后才伴有轻微疼痛、搔痒感觉等临床表现,因此,容易误诊为一般的皮肤病。皮肤结核类型多样,发病后临床主要的表现症状为丘疹、斑块、脓疱、伴感染的结节、溃疡或孢子丝菌病样皮损,可波及大片皮肤损坏,鼻、耳、口、唇、眼睑等处形成瘢痕甚至毁容等[3]。

长期以来,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抗酸染色镜检方法。抗酸染色涂片法具有简便、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其敏感性太低。1989年基因芯片技术被引入临床一些常见疾病(结核)的实验室诊断后,逐步成为结核病诊断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芯片技术已初步应用于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4]。它根据反向斑点分子杂交法的原理,使PCR技术与探针技术相结合互补,具有快速、敏感、高效等特点,在医学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5]。整个基因芯片检测从标本制备到检测报告发出不同于传统的细菌培养,在一定程度缩短了检出时间,可以作为患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手段。其灵敏度高,可直接从临床患者标本中提取核酸进行扩增后检测,其结果通过扫描软件自动判读,能减少人为误差,便于临床实验室检测。

本实验所采用的试剂盒是博奥公司所生产的基因芯片分枝杆菌菌种鉴定试剂盒,可以快速检测结核、鸟、胞内、戈登、堪萨斯、偶然、瘰疬等17种临床常见分枝杆菌,将常规的检测时间由6~8周缩短为6 h。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为皮肤结核的诊断建立了一种敏感、特异、简单的鉴定方法,对临床具有很好的辅助意义。本试验中,此患者先用细菌涂片法检测,但未检测出抗酸,说明涂片抗酸染色容易受到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易出现错报、漏报,造成误诊、漏诊,而基因芯片则能够减少这方面的误差。因此,皮肤结核病的实验诊断已经由传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发展到传统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互结合。根据临床表现,提供有效、及时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可减少患者延误治疗的概率。

[1]王小国.5例皮肤结核回顾性分析[J].江西医药,2011,46(9):848-849.

[2]朱学骏,王宝玺,孙建方,等.皮肤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383-1388.

[3]李萍.皮肤结核临床观察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2):1093-1094.

[4]Gordon SV,Brosch R,Billault A,et al.Identification of variable regions in the genomes of t ubercle bacilli using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arrays[J].Mol Microbiol,2009,32(3):643-55.

[5]Guo Y,Zhou Y,Wang C,et al.Rapid,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multidmg resistance in Mycob 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s and sput-um using a biochip system[J].Int J Tuberc Lung Dis,2009,13(7):914-920.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2.067

B

1672-9455(2015)02-0283-02

2014-04-27

2014-08-22)

猜你喜欢

基因芯片抗酸菌种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出生时即可预判发育潜力 基因芯片精准筛选肉牛良种
PCR技术、抗酸染色法在肺结核病理学诊断中应用比较
双管单色荧光PCR法与基因芯片法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比较研究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四种结核药物敏感试验的研究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基于提升小波的基因芯片数据的分类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