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番禺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及意义

2015-03-15彭红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2期
关键词:非典型病毒感染病原体

彭红波,龚 亮

(1.广州市番禺何贤纪念医院检验科 510602;2.解放军458医院肝病防治中心临床实验科,广州 510602)



·论 著·

番禺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及意义

彭红波1,龚 亮2

(1.广州市番禺何贤纪念医院检验科 510602;2.解放军458医院肝病防治中心临床实验科,广州 510602)

目的 为了解番禺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预防。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1 050例患儿进行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S)、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QFR)、肺炎衣原体(CPn)、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VA)、乙型流感病毒(IFV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1、2、3)等9种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 1 0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非典型病原体阳性病例706例。其中以MP和RSV阳性率最高,分别占26.3%和26.0%。不同年龄阶段主要阳性病原体有差异。结论 婴儿组以病毒感染为主,儿童组以MP感染及混合性感染为主,该结果表明各种病原体对不同人群的易感性存在差异。婴儿与儿童的免疫功能成熟程度不同可能是导致易感性差异的根本原因,通过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搭配饮食、增加运动量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可能是减少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儿童

呼吸道感染非典型病原体目前主要是指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QFR)、肺炎衣原体(CPn)、腺病毒(ADV)等。国内报道儿童肺炎中非典型病原体引起者约占30%[1]。非典型病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明确病原体、早期诊断、合理用药是儿科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解番禺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状况,作者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就诊的1 050例患儿进行了9种非典型病原体IgM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检测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就诊的年龄在0~12岁的1 050例患儿,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季节的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情况进行观察。按年龄段分为三组:婴儿组(≤1岁)485例、幼儿组(>1~3岁)332例、儿童组(>3~12岁)208例;对非典型病原体阳性病例按季节分为春、夏、秋、冬四组。

1.2 检测方法 儿童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7版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患儿血清标本中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可检病原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S)、MP、QFR、CPn、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VA)、乙型流感病毒(IFVB)和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等9种病原体。

1.3 检测仪器及试剂 BK-FL荧光显微镜;非典型病原体联检试剂由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生产批号 L201-M229)。

1.4 检测步骤 抽取患者静脉血离心,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BS)1∶1比例稀释血清标本充分混合,取30 μL稀释后的血清加入150 μL吸附剂中彻底摇匀,3 500 r/min离心10 min,除去沉淀。在载玻片的每孔中加15 μL吸附剂处理过的血清,同时在另外两张载玻片中作阴阳对照实验。将载玻片放入湿盒中37 ℃温育90 min。用PBS冲洗载玻片后,浸泡在PBS中并放置在水平摇床上轻轻摇动10 min。将载玻片用蒸馏水缓慢冲洗后自然晾干。每孔加入15 μL异硫氰酸荧光素(FLTC)结合物溶液,放入湿盒37 ℃温育30 min后重复上述冲洗步骤,自然晾干后,加封闭介质,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放大400倍观察结果。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1 0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检测结果 1 0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非典型病原体阳性病例319例。其中以MP和RSV阳性率最高,分别占26.3%和26.0%。病毒感染约占49.5%。其中婴儿、幼儿、儿童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9.8%(67/96)、46%(65/141)、31.7%(26/82)。其他非典型病原体(包括LPS,MP,QFR,CPn,ADV,RSV,IFVA,IFVB和 PIV 1、2、3)阳性率分别为1.3%、26.3%、0.0%、0.0%、7.2%、26.0%、0.9%、14.1%和1.3%,其中两项或三项非典型病原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0.4%和2.5%。

2.2 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阳性构成及病原年龄分布 319例阳性病例中在各组中的分布为婴儿组96例(19.79%)、幼儿组141例(42.47%)、儿童组82例(39.42%),三组阳性病例构成比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7,P<0.05)。三组患儿阳性发病并且在各组中主要阳性病原体也各不相同,婴儿组以RSV感染为主,占阳性总数的47.9%;幼儿组以MP和RSV这两种病原体感染为主,分别占阳性总数的32.6%和21.3%;儿童组以MP感染为主,占阳性总数的26.8%。对照组25例,并没有检测出病原体。详见表1。

2.3 各年龄组患儿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率 如表2所示,患儿下呼吸道病原体联检标本中所有混合感染73例,混合感染率为7%(73/1 050),占阳性感染率为22.8%(73/319)。其中任意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阳性65例,占阳性感染率为20.3%(65/319),以同时感染MP和IFVB这两种病原体为主。任意三中病原体感染阳性8例,占阳性感染率为2.5%(8/319),8例混合感染的病原体感染组合各不相同。

2.4 小儿呼吸道非典型肺炎季节分布比较 对319例患儿不同病原体导致的非典型肺炎季节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春季42例、夏季3例、秋季57例、冬季217例。各类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季节分布存在明显差异,LPS好发于夏末秋初,MP好发于秋冬季,ADV与RSV好发于冬春季,IFAV与IFVB好发于冬季,PIV好发于秋冬季。详见表2。

表1 非典型支原体肺炎病原体构成及病原体年龄分布[n(%)]

表2 各类小儿呼吸道非典型肺炎季节分布情况比较[n(%)]

注:经似然比χ2检验,各类小儿呼吸道非典型肺炎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79,P<0.01。

3 讨 论

3.1 病毒感染是番禺区下呼吸道炎感染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由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引发肺炎逐渐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国内报道儿童肺炎中非典型病原体引起者约占30%[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番禺区儿童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占儿童肺炎的30.4%,与该报道相近;但与另一篇国内报道中儿童呼吸道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约占阳性总体的70%~80%差别较大[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病毒(ADV、RSV、IFVA/B、PIV1/2/3)感染约占49.5%(158/319)。尽管差别较大,但病毒感染在总体阳性中仍占较高比例。从数据显示得:婴儿组的病毒感染阳性率为69.8%(67/96),幼儿组病毒感染阳性率为46%(65/141),儿童组病毒感染阳性率为31.7%(26/82),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毒感染的概率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也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有很大关系。患儿MP的感染率与年龄有关,5岁以上儿童肺炎中MP感染者可高达50%以上[6]。番禺区年长儿童也是MP感染的高发人群。混合性感染也以MP及IFVB混合性感染为主。

3.2 婴儿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及预防 新出生的婴儿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同时母乳缺乏常见婴幼儿感染的特异性抗体[4]。因此,婴幼儿组感染病毒的风险比儿童组的大。多种病毒感染中以RSV感染为主,占病毒感染阳性的68%(46/67)。RSV是一种导致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婴幼儿高致病率和病死率的呼吸道主要病原体[5]。RSV通过喷嚏飞沫或直接接触感染者分泌物而传播。RSV在固体表面可存活12 h,人类是RSV唯一的传染源。RSV感染后通常持续排毒3~8 d,但在早产儿和免疫缺陷者中排毒时间更长。在RSV流行季节,RSV是一种重要的医院内感染源,在拥挤的有RSV感染如儿科病房、ICU、游乐场所、儿童乐园等,通过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儿童间相互传播。隔离是阻断RSV传播的有效方法。父母应在家里采取简单的预防措施如注意与感染婴儿隔离、日常勤洗手等。医护人员应建议高危儿童家长避免带儿童到人多拥挤地方如日托机构等,同时避免在家吸烟及让婴儿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3.3 幼儿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及预防 从数据显示:幼儿组中MP感染占该组阳性率的32.6%(46/141),RSV感染占21.3%(30/141),IFVB感染占16.3%(23/141),任意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占15.6%(22/141)。1~3岁的幼儿处于多种可能性病原体感染的敏感时期。此时的幼儿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但尚未成熟,母乳喂养减少,饮食习惯改变,同时多次的病毒感染损害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是导致呼吸道内潜伏菌侵入的原因。幼儿组下呼吸道感染没有以某一种病原为主,需从多方面预防。如要多做户外活动,进行空气、日光、水“三浴”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食物制作要细、烂、软、香、色、味,且经常变换口味,以增进幼儿的食欲,合理搭配膳食。

3.4 儿童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及预防 从数据显示得:儿童组的任意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占阳性率的37.8%(31/82)。MP感染占阳性感染率的26.8%(22/82)。吕蓉蓉[6]报道年长儿童因多方面的原因会出现抗生素滥用情况,导致菌落生态失衡,病毒或细菌常混合感染。同时,MP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胸膜肺炎样微生物”,没有细胞壁,阻碍细胞壁的抗生素对其没有作用,相反细菌的蛋白合成抑制剂及MP的免疫血清可抑制菌落生长[6]。现在有大量的文章提到有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案[7-8],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原因是肺炎支原体寄生于宿主细胞外,无细胞壁,故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对其无效,而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可用于小儿,故大环内酯类是目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通过对在番禺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儿科就诊治疗的小儿进行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及结果分析,了解到番禺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以MP及RSV感染为主,需作远离密集人群,合理用膳,对症用药,接种疫苗等方式预防。

[1]博文勇,袁壮.要重视非典型病原体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致病作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58-459.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1175.

[3]陶国华,郭新荣,吴俊渊.541例呼吸道病毒和病毒抗体检测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4,7(1):19-20.

[4]陈瀑,谢建渝,杨致邦,等.人母乳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抗体特异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1(3):235-238.

[5]冯晓亮,蕴贞.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的新进展[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30(1):6-9.

[6]吕蓉蓉.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医儿科杂志,2011,7(5):57-60.

[7]陈志敏.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7):562-565.

[8]韩勤霞.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62例临床诊治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3):529-530.

Pathogen detection of chil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Panyu area and its meaning

PENGHong-bo1,GONGLiang2

(1.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HexianMemorialHospitalofPanyuDistrict,Guangzhou,Guangdong511400,China;2.ClinicalLaboratory,HepatopathyTreatmentandPreventionCenter458HospitalofPLA,Guangzhou,Guangdong510602,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situation of chil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Panyu area for guiding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Methods 9 kind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including legionella pneumophila serotype 1 (LPS),Mycoplasma pneumoniae (MP),Q fever Rickettsia (QFR),Chlamydia pneumoniae (CPn),adenovirus(ADV),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influenza A virus (IFVA),influenza B virus (IFVB) and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1,2 and 3 (PIV1,2,3) in 1 050 children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th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Results Among 1 050 children case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706 positive cases of atypical pathogens were detected out,in which MP and RSV had 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accounting for 26.3% and 26.0% respectively.The main positive pathogen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were different.Conclusion The viral infection is predominant in the infants group and the MP infection and the mixed infection are predominant in the children group.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fference exists in the susceptibility of various pathogens.The different mature degrees of immune system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may be the root reasons leading to the susceptibility difference.It may be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by giving proper mixed diet,increasing exercise amount and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iming at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pathogen; children

彭红波,女,主管技师,本科/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2.022

A

1672-9455(2015)02-0193-03

2014-03-162

2014-08-30)

猜你喜欢

非典型病毒感染病原体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