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考要防范高温高湿
2015-03-15寿喜
寿 喜
中考、高考要防范高温高湿
寿 喜
每年的中考、高考正值我国汛期,是许多恶劣天气(如暴雨、雷电、冰雹)的多发时段。但就全国气候而言,高温和梅雨才是影响高考的最不利、最常见的天气状况,考生和家长应特别注意,多加防范。
众所周知,高温天气对考生的食欲、睡眠质量、复习效率都带来负面影响。医学保健专家特别强调,考生在参加高考时,精神都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下,所以更容易中暑,因为这时人特别容易出汗,体内的水和盐大量排出,又得不到及时补充,考生就可能出现心烦、急躁、昏沉、头脑不清等,从而极大地影响考试情绪,使考生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事实也证明,在每年高考的那几天,各地都有因为高温而中暑晕倒的考生。国家把高考由以前的每年7月份提前至6月份后,因高温而中暑的考生少了,但仍然没有杜绝。
为了尽可能减轻高温对考生的影响,考生家长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多为考生考虑。考生的衣服要穿得宽松一些,最好是吸汗透气的全棉衣服。考生的饮食要以清淡食物为主,不要吃得过饱,以免造成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应多食瓜果、黑木耳等健脑食品,多补充水分,最好配备一些能量饮料。晚上睡觉时,室内可开空调降温,但温度不宜过低,一般在26℃~28℃为宜,以防感冒;在赶考过程中,要尽量选择空调车,并预留好时间,提前20 到30分钟至考场为宜。考生要自带一些饮料(最好是矿泉水),考场方面,也要备好防暑药品,如人丹、十滴水、风油精等。万一在考试过程中,考生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考生不要紧张、慌乱,可在太阳穴擦些清凉油,捏捏人中;如情形严重,监考老师应将考生送至有空调的房间,使其平躺,等血色恢复后再继续考试。
依据气候规律,六月份的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很有可能遭遇梅雨天气。梅雨的特征是高温、高湿、多雨、少风、蒸发量小,对人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对考生而言,考前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厌食等症状,如果再遭遇梅雨,身体的不适感和精神的郁闷感就会加剧,显然不利于考试水平的发挥,也不利于身心健康。为此,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考生及其家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尤其是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入梅期”预告和温度、降水预报,一旦进入气候意义上的梅雨时段,就要小心防范,将梅雨对考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2)梅雨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源于“高温高湿”,因而调整居室温湿条件,便成了梅雨天保健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所以,考生遭遇梅雨天气时,可采取空调降温、抽湿的方式,将相对湿度降为50%~60%。如没有空调,则可通过采光、关闭门窗(适时通风)等手段,调节居室温湿度,使达“清爽”之效。
(3)对待梅雨天气的正确态度是“既来之,则安之”,要勤洗澡,勤换衣,多进行热水淋浴,一旦有太阳,就要及时晾晒衣被;同时注意饮食结构和卫生,少吃多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饮水,少饮咖啡和酒,尤其不要食用被霉菌污染的食物,以防中毒。考生复习的居室,不仅要经常通风,还要注意消毒,江南地区流行的“梅雨时节点炷香”,就是很好的保健消毒措施(少数对芳香气味过敏的考生要慎用)。
其实,高温、多雨对考生的不利影响都是“公平”的。对不利天气的适应能力,也体现着一个考生的综合素质。“与天斗,其乐无穷”,这样的乐观心态,最有利于考生发挥水平,考出最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