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叶产钳在胎头深定入盆患者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03-15王冬梅榆林市榆阳区妇幼保健院陕西榆林719000
王冬梅(榆林市榆阳区妇幼保健院,陕西榆林719000)
单叶产钳在胎头深定入盆患者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冬梅
(榆林市榆阳区妇幼保健院,陕西榆林719000)
〔摘要〕目的:对单叶产钳在胎头深定入盆患者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胎头深定入盆剖宫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10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取头剖宫产手术;联合组在常规手术基础上联合单叶产钳手术,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组新生儿窒息比例、子宫切口延裂比例、出血量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P>0.05)。两组均无因手术操作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对于深定入盆患者剖宫产中应用单叶产钳,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子宫切口延裂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可依据患者的情况应用治疗。
〔关键词〕单叶产钳;深定入盆;剖宫产;常规取头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胎头深定入盆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100例,常规组中初产妇71例,经产妇29例,年龄22~37岁,平均26.50±2.00岁;联合组中初产妇72例,经产妇28例,年龄22~34岁,平均26.50±2.50岁。
1.2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取头剖宫产手术,术前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常规开腹横切子宫后,上推胎头,徒手轻轻旋转胎头和胎肩,缓慢取出胎儿,常规清理。联合组在常规手术基础上联合单叶产钳手术,手术操作和上推胎头方法同常规组,在上推胎头发生松动后,将单叶产钳于自子宫切口正中插入胎头与宫壁之间同时滑动至胎头下方。向上撬出胎头至胎头位于子宫切口水平,并用产钳协助胎头娩出。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见表1,联合组中子宫切口延裂比例、新生儿窒息比例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均为发生因手术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n=100)
3 讨论
头盆不称是产科中最为常见的情况,当进行阴道试产时会因为胎头过大难以从阴道娩出的情况发生,此时最为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剖宫产手术终止阴道分娩。因在试产过程中常会已经降到骨盆下段,或是已经先露,因此常规卡在产道内,难以处理[1]。在常规手术时会进行徒手上推胎头缓慢旋转,但因胎头过大,常会导致患者切开的子宫发生延裂、出血量增加、甚至徒手取胎失败,同时长时间反复发作还会增加感染和新生儿窒息情况发生,因此临床效果常不能达到满意。单叶产钳在胎头深定入盆者剖宫产中使用简单,无需特别培训。但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手术前对胎儿大小、胎头位置与高低应有全面了解,估计娩头困难者在术前即应准备产钳,以备需要时能及时使用。②放置单叶产钳时。钳身顶端应达胎先露最低点,在放置及上撬时,动作要尽量轻柔、缓慢,避免损伤胎儿及周围脏器 。本文中对我院深定入盆患者剖宫产手术患者200例,分别进行常规取头措施及联合单叶产钳取头,联合单叶产钳患者新生儿窒息比例、子宫切口延裂比例、出血量均显著优越于常规徒手治疗患者,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深定入盆患者剖宫产中应用单叶产钳,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比例、降低子宫切口延裂的比例,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保证新生儿的安全,减少窒息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损伤,安全性较好,适宜依据患者的情况应用治疗,同时对深定入盆患者剖宫产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非.单叶产钳在胎头深入盆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建,2007,22(4):56.
收稿日期:2015-06-09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76(2015)09-01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