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回路结构对冷梁换热的影响探讨
2015-03-14吴小田翁文兵陈文景
吴小田 翁文兵 陈文景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冷梁空调技术[1-2]在欧洲萌芽,因其具有气流组织均匀、外形美观、结构紧凑、节能舒适等特点,故在欧州和美国迅速发展。芬兰的学者Hannu Koskela[3]研究了在办公室建筑中冷梁的节能适用性,并用Fluent模拟冷梁送风的气流组织。针对我国耗能大、能源利用率低这一格局[3],冷梁系统具有明显的节能效益,能显著提高办公、生活的空气品质。因此,冷梁技术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空调技术。
本文基于冷梁的节能特性,研究冷梁末端翅片换热器在不同供水结构下的换热率,寻找最佳冷梁末端结构,为进一步提高冷梁节能特性展开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
1 冷梁工作原理
主动式冷梁系统是基于一次风系统[4-5]、带新风诱导的气水换热末端装置(冷梁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可以实现制冷、供热和通风的功能。一次风系统主要负责消除室内湿负荷,同时降温及保证新风。末端的冷梁盘管进行室内冷负荷的二次处理,根据国外节能改造项目,整个冷梁系统比传统VAV[5]空调系统可节省能量25%~30%。
图1 冷梁工作原理图
以夏季制冷工况为例,室内空气和新风经一次回风系统处理形成主气流进入冷梁系统,冷梁系统带有喷嘴,一次风通过喷嘴进入冷梁两侧下端。根据文丘里效应,流体流经阻挡物时,在阻挡物背风面上方端口附近形成低压,室内空气由于吸附作用通过回风百叶向上方流动,通过冷梁的冷却盘管,在出口处空腔内混合,达到气水换热之效。冷却后的二次气流与一次气流在混合区混合,通过风口进入室内,从而使室内温度降低。
2 冷梁翅片换热器热力学分析
冷梁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应在实验验证之前进行。冷却盘管换热量可用有限元方式简单表示如下:
冷却盘管总热阻可以分成以下4个主要方面:冷冻水侧对流传热、盘管的导热、空气侧对流传热、盘管与翅片间的接触热阻。除了冷冻水侧对流传热热阻,其他热阻可表示如下:
对于单向流动,努谢尔特数Nu可以根据雷诺数Re和普朗特数Pr计算得出:
以上参数取决于冷冻水的温度,避免了迭代的繁琐步骤。冷冻水温的变化对这些无量纲参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通常设为常数。若已知水的体积流量,则水侧对流传热系数可表示为:
压降也是冷却盘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总压降受摩擦、管曲率、水流速和静压影响。压降可表示为:
在实验过程中,压降可直接测出,冷梁盘管换热量等于冷冻水升温或二次空气降温的热量。Q=-CpρaVsec(Tsec-TN)或Q=CwρwVw(Tw,out-Tw,in),两者取较大值。
冷梁传热系数ε可表示为:
3 实验验证
3.1 实验过程
本实验所用冷梁如图2所示,外观为0.5m×1.3m,内置对称圆形橡胶喷嘴,翅片尺寸0.3m×1.1m×0.06m,铝翅片厚度及间距分别为0.4mm和4.4mm。盘管由16根铜管平行排布而成,1、2、4、8回路排管方式如图3所示,改变管路连接即可。
主动式冷梁系统主要包括空气循环和水循环。2台350W离心风机保证一次风在恒力下送入充气室。使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测量风压,误差±1%。2台高精度涡轮流量计,误差±1.5%。冷冻水循环冷冻水泵750W,浮子流量计测量流量。Pt1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测量冷冻水进出口温度。一次风和冷梁系统各使用4kW螺杆式冷水机组制备冷冻水,出水温度由PID控制。
图2 冷梁系统末端装置
图3 1、2、4、8回路进回水管路安排
3.2 实验结果分析
图4 直观地显示了2回路盘管换热量的实际值,在Excel上作线性回归,可得冷冻水流量与换热量是对数关系,冷冻水流量越大,盘管换热量越大,但这种增长趋势逐步减缓。图5显示了2回路冷冻水流量与管路压降直接关系,作线性回归方程,可得冷冻水流量与管路压降是指数关系,流量越大,压降越大,且趋势增大,呈指数级增长。
图4 冷冻水流量与换热量的关系
图5 冷冻水流量与管路压降的关系
分别对4种供水回路结构的冷梁末端进行实验,计算出所得换热量,将4组数据绘制在图6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同一流量下不同冷冻水回路结构盘管的换热量。当盘管冷冻水流量小于0.078L/s时,单盘管冷梁换热率最高;当盘管冷冻水流量大于0.078L/s时,2回路冷梁系统换热率最高。4回路、8回路结构冷梁换热效果均低于单回路和2回路冷梁,且回路越多,换热效果越差,但这种趋势逐步放缓。
图6 不同回路下盘管传热量比较
4 结论
为了进一步研究冷梁的节能特性,针对市场上单回路结构冷梁,本实验改变冷冻水进回水管路结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种结构分别进行实验,得出以下2个观点:(1)冷梁中盘管换热量与冷冻水流量呈对数增长关系,而管路压降与冷冻水流量呈指数增长关系;(2)在4种回路结构的比较中,2回路结构的冷梁系统在一般流量条件下换热率最高,而压降却不明显,实际适用性最好。单回路系统仅在流量小于0.078L/s时有较高的换热率,适用于冷冻水流量小的系统,应用面狭窄。
总之,本文从实验的角度出发,指出了现阶段冷梁末端装置单回路结构的片面性,为进一步提高冷梁节能特性提出了改进建议、相关理论和实验依据。
[1]宋应乾,龙惟定,吴玉涛.冷梁技术在办公建筑中的应用与设计[J].暖通空调,2010(11)
[2]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等.空气调节[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薛殿华.空气调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2008ASHRAE Handbook—HVAC Systems and Equipment(S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