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需求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向分流探析

2015-03-14

海外华文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分流专业课程毕业生

郭 丽

(惠州学院中文系,中国惠州516007)

基于就业需求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向分流探析

郭 丽

(惠州学院中文系,中国惠州516007)

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及网上调查的方式,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及现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进行分析,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探讨如何进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方向分流。同时结合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专业课程方向分流以后课程设置的意见。最后提出关于专业课程方向分流以后课程设置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今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与改革有所帮助。

汉语国际教育;就业需求;课程设置;方向分流

一、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现状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已经历了20多年的建设,现在全国已有200多所高校设置了这一专业,培养了大批的对外汉语教师。但是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工作。

根据国家高教司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义,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多方向的,即“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但现如今多数高校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单一化,即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课程设置也多集中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忽略了“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等方向的课程设置及培养。这一现象本身就脱离了国家教育部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初衷,导致所培养人才不能满足就业市场需求。

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一些学者从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认为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人才知识结构不符,需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如周卫华、王继花(2008)、左凌娇(2013)、李丹、张静(2013)等都提及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处理好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关系。

有的学者为了解决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的问题,提出专业方向分流,如:张如梅(2010)、吕浩雪、景凯旋(2010)、郑燕萍、宋毅(2011)等都提出了专业方向分流,并对分流方向进行了相关探讨,希望通过专业方向分流来解决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的问题。

另外,笔者对武汉大学(2010版)、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1版)、湖南第一师范大学(2011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分析,各高校的课程设置都集中在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均没有出现关于“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方面的课程。

综合现存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就业现状,本文旨在通过调查问卷来分析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现有的就业范围,结合高教司对该专业培养方向的定义,改革现有课程方向单一化的现象;并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及相关访谈初步探讨如何进行专业方向分流,使学生在校所学知识能够与就业需求相匹配,以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本文所指专业课程方向分流,意为在保证汉语国际教育本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对选修课程进行方向分流,以适应就业市场人才需求。

二、就业情况调查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

第一,初步了解往届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去向。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真实的就业方向,为人才的培养及课程的设置提供一定的方向性指导。

第二,初步了解学生对专业课程方向分流的意见。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专业课程方向分流的意见,然后结合培养目标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专业课程方向分流相关课程设置。

第三,初步了解就业市场对相关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

通过对就业网站的考察,可以初步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动向,为专业课程方向分流及分流后的课程设置提供帮助。

(二)调查对象及统计方法

本文的调查对象分为两类:

一类为广东省某学院中文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07级、2008级、2009级往届毕业生及2010级应届毕业生(由于多数应届毕业生还没有最终确定工作,故只参与“专业方向分流”方面的问卷调查)进行调查分析。首先,作者共放调查问卷95份(往届毕业生50份,应届毕业生45份),回收有效问卷共78份(往届毕业生42份,应届毕业生36份)。然后,作者对每一个问题的结果进行统计,通过数据对比进行综合分析。

另一类为国内较大的就业网站(前程无忧网、中华英才网、广州人才网)。对就业网站的考察主要是通过搜索,了解对外汉语专业及几个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三)调查问卷设计

本文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是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及作者个人教学经验、课程设置经验而选定。关于专业课程方向分流,本文主要综合张如梅(2010)、郑燕萍、宋毅(2011)、李建宏等(2011)关于对外汉语专业方向分流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5个分流方向。

具体情况请见表2。

(四)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调查回收有效往届毕业生问卷共42份。通过对被试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主要可以了解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往届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有哪些;第二、从往届毕业生的角度来讲,他们希望专业课程分流的方向有哪些。

关于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我们针对不同问题进行逐个分析。

1.现从事工作的结果分析

图一 往届毕业生现从事工作的结果分析

对往届毕业生现在从事工作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三资企业从事外贸类工作的毕业生最多,共13人。从事中小学教育、各类行政的各9人。还有部分毕业生在中小学培训机构从事对外汉语、语文或英语等培训事业。

据统计可知,近三年来汉语国际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分布比例大致如下表所示:

表1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分布比例表

据以上调查结果可知,本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真正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人寥寥无几,多数人员从事外贸、中小学教学、各类单位的行政等相关工作,还有一部分人员在培训机构工作,极少数学生为公务员、研究生等。

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与本文所做调查相似,如:李丹、张静(2013)提到“据调查,近几年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分布大致如下:研究生22.56%、出国13.53%、三资企业11.28%、民营及私营企业9.77%、国有企业6.77%、中小学及其他教育单位6.02%、机关4.51%、高等学校4.51%”。另外,赖林冬(2013)也对福建师范大学2008-2011年间的四届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调查,发现“仅有8.33%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与对外汉语相关的工作,专业对口率不足10%”。

这一现象明确说明现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所学知识不符合市场人才需求。

2.专业课程方向分流意愿结果分析

从上述统计结果可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较为广泛,涉及金融、外贸、行政、管理等多个行业。但多数毕业生反映,在校所学课程过于单一,现在所从事的行业与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相差甚远。因此,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可以适当对专业课程方向进行分流,进而培养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人才。

毕业生根据自己的相关经验,对于专业课程方向分流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 往届毕业生对专业课程方向分流意愿结果分析表

表3 应届毕业生对专业课程方向分流意愿结果分析表

从表2、表3的数据统计可知,大部分毕业生仍然选择保持对外汉语教学这一专业课程方向。在此基础上,多数毕业生的课程方向分流兴趣集中在“涉外文秘”“涉外旅游”和“中小学语文教学”三个方向。这一意向的统计结果正与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相符,即说明如果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向分流,以上三个方向是符合就业双方需求的最佳选择。

(五)就业网站考察结果分析

根据上文对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对专业方向分流意愿的相关统计,本文作者于2014年2月15号对现今国内较大的三个就业网站进行了考察,通过输入相应关键词进行职位搜索。通过初步统计,各职位的搜索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 就业网站职位搜索结果统计表

从表5数据统计可知,与其他几个职位相比,“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非常之小,而文秘、导游、外贸、销售等职位的市场需求量则很大。面对这样的就业市场现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势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另,关于中小学语文老师,网站上的职位招聘多数为培训机构所招,故数量相对不多。现在多数地方正式的中小学老师需通过国家公招。)

(六)本部分小结

在了解学生就业情况、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结合国家教育部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及特点,各高校可以就课程设置方面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进行适当的专业课程方向分流,进而实现真正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如:郑燕萍、宋毅(2011)提出的“对外汉语教学、涉外文秘文化传播、语言研究人员”三个专业方向;张如梅(2010)提出的“对外汉语教学、涉外文秘、旅游”三个就业方向。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及本文调查结果,认为在保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培养的基础之上,专业课程分流的方向大致有3个:涉外文秘、涉外旅游、中小学语文教学。

三、访谈及结果分析

根据上文统计的专业课程方向分流的结果,本文从应届毕业生中随机抽取20人进行访谈,主要是为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现有培养方案及课程设计的意见;

第二,专业课程分流以后的具体课程设置问题。

我们访谈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

表5 访谈问题

经过统计,访谈结果如下:

第一,对现有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现状方面,每个被试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除了关于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外,部分同学还提出了培养方向不明确、专业就业方向模糊等意见。如:

被试3:专业方向模糊,没有就业指导。

被试6: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学习的知识不够。

被试11:基于前两年的课程设置,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识不够,英语老师?中文老师?对外老师?方向性不强。

被试19:课程设置不均匀,大一大二和大三跨度大,尤其是专业课程不合理。专业就业方向模糊。

从以上访谈结果可知,现有培养方案的专业培养方向、就业方向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明确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及就业方向。此结果亦从另一方面印证了我们进行专业课程方向分流方面的改革,即需要根据市场就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方向选择。

第二,关于专业方向分流应该在第几学期开始的问题,具体访谈结果如下:

有10名被试认为应该在第3学期进行专业方向分流,有7名被试认为应该在第5个学期进行专业方向分流,2名被访同学认为第2学期进行分流,还有一位被试认为应该在其7学期进行分流。

综合分析访谈结果及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在第4学期或第5学期开始专业方向分流比较合适。因为,据笔者教学经验及多数高校的具体教学安排情况,高校的课程一般开设6-7个学期,若第四学期之前开设,会影响学生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若第6学期开设,则相对较晚,学生能够学到的分流以后的相关知识较少。故综合考虑,可在第4或第5学期进行专业课程方向分流。

第三,关于分流后开设几门专业技能课程的问题,具体访谈结果如下:

有11名被试认为每个分流方向应该开设3-4门相应的专业技能课,有6名被试认为应该开设4-5门专业课,有2名被试认为应该开设2-3门专业技能课,还有1位被试认为应该开设1门专业技能课。

综合考虑,本文认为每个分流方向可开设3-5门相应的专业技能课。

第四,结合第三个访谈问题的结果,我们对第四个访谈问题的结果进行统计,在所列出的各方向专业技能课里提取出学生最感兴趣的5门相应课程,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6 专业技能课程访谈结果统计表

四、基于就业需求的专业课程方向分流探讨

据上文的调查及访谈结果不难发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与学校所设置的课程有所出入。诚然,解决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方法有很多,但若课程设置得符合市场人才结构的需求的话,便会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关于专业课程方向分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保证学生汉语国际教育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这类课程是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用以保证我们人才培养主体方向。

第二,在人才培养的第4或第5学期进行选修课程方向分流。

在保证本专业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对选修课程模块进行方向分流。即在原先的基于对外汉语语言教学及文化教学方向的基础上,增加3个选择方向:中小学语文教育、涉外文秘、涉外旅游。学生可以从第4或第5学期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对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了解,选择合适的分流方向进行学习。

第三,各分流方向的课程设置。

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第4或第5学期开始开设相关分流选修课程。本文在广东省某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表的基础上进行初步修改,对专业选修课进行方向分流,具体分流后的课程设置可参见下表:

表7 专业课程分流课程设置表

本文所呈现的这个课程表格只是个人初步设想,如若真正实施,还需考虑很多其他问题,如课时安排、学分安排、师资安排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更多学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讨论。

五、结 语

本文初步探讨了基于就业需求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课程设置的改革,从专业课程方向分流的角度进行探讨。但具体的分流方向,以及分流以后开设的课程数量、课时安排、学分安排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日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赖林冬:《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析》,《国际汉语学报》,2013年第3卷。

李 丹、张 静:《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科技风》,2013年第8期。

李建宏:《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新疆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吕浩雪、景凯旋:《“三三制”教学模式下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010年全国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研讨会。

张如梅:《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多模式探索——以大理学院为例》,《大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期。

郑燕萍、宋 毅:《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实践与认识——以莆田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为例》,《忻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周卫华、王继花:《浅谈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0卷。

左凌娇:《北部湾经济区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现代语文》,2013年第2期。

On TCFL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Diffluence——Based on Some Job M arket Oriented Findings

GUO Li
(Chinese Department,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7 China)

Utilizing data from questionnaires and online survey,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CFL undergraduatemajor based on the findings from the career developmentof undergraduates who have graduated from this profession and the job market talent demand survey.In addition,interview data from undergraduateswhomajor in TCFL are also employed to elucidate how do the students perceive the areas of focus of TCFL thismajor and the curriculum design respectively.Finally,recommendation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different areas of focus at senior and junior level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shed some light on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CFL undergraduatemajor.

TCFL;employment demand;courses installment;area of focus

H195

A

2221-9056(2015)03-0421-08

10.14095/j.cnki.oce.2015.03.013

2014-04-02

郭 丽,女,惠州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Email:masterguoli@163.com

惠州学院2013年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3019。

猜你喜欢

分流专业课程毕业生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NSA架构分流模式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