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学生使用副词“也”的偏误考察

2015-03-14PARKJinSun

海外华文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遗漏混用虚词

PARK Jin-Sun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中国北京100871)

韩国学生使用副词“也”的偏误考察

PARK Jin-Sun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中国北京100871)

副词“也”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留学生偏误较多的一个词,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也”的教学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依据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理论,对中介语语料库中韩国学生使用副词“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副词“也”;汉韩对比;偏误分析;教学建议

一、引 言

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其中,副词“也”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的一个词,也是外国学生不易掌握、经常出错的一个词。从HSK语料库我们了解到,在101个国家的考生中,韩国考生占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加强针对韩国学生的国别性教学。

二、前人主要研究成果

关于“也”的意义和用法,学者们做了很多研究,经笔者调查,“也”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本体方面,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并不多,尤其是专项研究更是少见,而且也不够全面。下面我们对“也”的偏误研究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专文研究副词“也”偏误的论文有陈小荷(1996)、解燕勤(2007)、李静颖(2010)、黄丹(2012)和苏娇娇(2013)。

陈小荷(1996)将“也”的偏误分为四种类型,并给出相关的统计数据加以说明。这四种偏误类型是:甲类,“也”在主语前;乙类,“也”跟其他状语位置不对;丙类,作为周遍性主语的偏正结构被“也”分开;丁类,“也”的误代和滥用。我们认为这种分类不是很合理,其理由是:甲类和乙类可归为一类(即错序偏误),丁类可细分为“也”的误代和“也”的滥用(即误加偏误),而丙类可归到误加偏误。另外,文中没有涉及“遗漏偏误”。解燕勤(2007)从两个方面考察了韩国留学生使用“也”的偏误情况:一是表类同的“也”的偏误;二是表委婉语气的“也”的偏误。文章把表类同的偏误分为遗漏、错序、混用、赘余等四种类型,表语气的偏误分为漏用和混用两种类型加以分析。解文的分类不够细致,如混用偏误只分了“也”与“还”的混用和其他混用两种情况,没有再具体划分;赘余偏误的分类也比较粗疏,不够细致。另外,文章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李静颖(2010)考察了中介语语料中副词“也”的偏误情况,将偏误分为“误加”、“误代”、“错序”、“杂糅”及“其他”等五种类型,比较详细地分析了“也”的偏误现象。黄丹(2012)利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从遗漏、误加、混用三个方面讨论了外国留学生使用“也”的偏误情况,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文章对错序偏误没有涉及。苏娇娇(2013)把“也”的偏误分为遗漏、误代、多用、错序等四种类型加以讨论,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以上偏误研究都是针对外国学生使用副词“也”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对偏误类型及偏误成因进行了探讨,但是从中我们发现,前人对“也”的偏误分类比较粗疏、不够细致,其分析也比较零散、不够全面。另外,就考察对象来说缺乏针对性,即针对特定国家学习者的偏误研究并不多见,上述研究中除了解燕勤(2007)、金美香(2012)外,一般都是将外国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据我们调查,就针对韩国学生使用副词“也”的偏误现象做专文研究的目前为止只有解燕勤(2007)一篇论文。

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以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理论为依据,对副词“也”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

三、“也”的意义和用法

(一)“也”的意义

关于“也”的意义,《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认为:a.表示两事相同;b.表示无论假设成立与否,后果都相同;c.表示“甚至”,加强语气;d.表示委婉语气。《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82)认为: a.“也”的基本作用表示类同;b.跟其他词语相配,构成固定格式,表示范围或程度;c.表示委婉语气、肯定语气;d.在主从复句里起承接作用,表示条件、原因、目的、假设、让步、转折等关系。《实用现代汉语语法》(2001)认为:a.表示“类同”;b.“也”起关联作用;c.用来缓和语气。《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998)认为:a.用于并列各项,表示类同或并存;b.用于固定格式,表示类同;c.表示缓和委婉的语气。《现代汉语虚词词典》(2001)认为:a.表示类同;b.表示强调语气、委婉语气;c.表示关联。《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2011)认为:a.表示类同;b.表示关联;c.表示强调语气、委婉语气。

这几部语法工具书对“也”的意义划分大同小异,具体请看表1:

表1 6部语法工具书对“也”的意义划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对于个别义项,几部语法工具书的表述不完全一致,其内部归类也不尽相同。本文根据6部语法工具书,把“也”的意义分为三个义项:1.表示类同;2.表示强调语气;3.表示委婉语气。

(二)“也”的用法

我们根据“也”的意义和句法特征将“也”的用法归纳为13种句式。其中S指主语(句子主语或小句主语),V指动词,VP指谓语,O指宾语,C指补语,D指定语,Z指状语。

1.表示类同

①S1VP,S2也VP

该式的句法特点是主语不同,谓语相同。例如:

a.你去北京参观访问,我们也去北京参观访问。《八百词》[1]

有时前一小句可以不出现。例如:

b.你也感冒啦。《虚词词典》1

②SVP1,也VP2

该式的句法特点是主语相同,谓语不同,后一小句的主语经常省略。例如:

a.我们也划船,也游泳。《八百词》

b.妈妈爱我们,也批评我们。《虚词词典》1

③SVO1,也VO2

该式的句法特点是主语、谓语相同,宾语不同。例如:

a.我们中间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八百词》

有时宾语可以前置,例如:

b.馒头我也吃,米饭我也吃。《八百词》

④D1SZ1VC1,D2SZ2也VC2

该式的句法特点是主语和谓语动词(或谓语)相同,其他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不同。例如:

a.他今天不在,明天也不在。《虚词词典》1

b.毛衣洗干净了,也洗小了。《虚词词典》1

⑤S1VP1,S2也VP2

该式的句法特点是主语和谓语都不相同。例如:

a.雨停了,风也小了。《虚词词典》1

b.个子长高了,人也变胖了。《虚词词典》1

⑥除了……以外,也……

该式的句法特点是“也”与“除/除了……外/以外/之外”配合使用,有时“除/除了”或“外/以外/之外”可以省略。例如:

a.除欧洲外,别的地方也发现了这种病毒。《虚词词典》2

b.这些家具,除了我自己买的,也有我母亲留给我的。《实用语法》

⑦虽然/即使/宁可/不管……也……

该式的句法特点是“也”与连词配合使用,有时可以不用连词。例如:

a.即使下雨,也要坚持锻炼。《虚词词典》2

b.宁可走路,也不乘车。《虚词词典》1

2.表示强调语气

“也”表示强调时,经常与一些词语配合使用,构成固定格式。例如:

⑧连……也……

a.连小孩子也知道打人骂人是不对的。《实用语法》

有时“连”可以不用。

b.他坐在角落里,话也不说。《虚词词典》2

⑨一……也……

a.我一个人也不认识。《虚词词典》2

b.电影上尽说外国话,一句也没听懂。《虚词词典》1

⑩谁/什么/怎么……也……

a.大家都愣着,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虚词词典》1

b.他什么话也没有说。《虚词词典》2

⑪再/最/顶……也……

a.再修理也只能这样了。《八百词》

b.身高最矮也不低于一米六十。《虚词词典》2

⑫ V也VP

a.在这儿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虚词词典》1

b.这件衬衣太脏,洗也洗不干净。《虚词词典》2

3.表示委婉语气

⑬ S也VP

用来缓和语气,一般轻读。用“也”会使语气委婉一些,不用“也”会显得直率、生硬。a.难怪她不高兴,你也太不客气了嘛。《八百词》

b.这件事也不能全怪他,主要是我做得不对。《实用语法》

以上是副词“也”的13种用法,我们把含“也”的句式整理为表2。

表2 “也”的意义和用法

四、“也”的偏误统计分析

我们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简称语料库)(1.1版)检索到233例“也”的偏误例句,其中有重复的例句2例,不是“也”的偏误例句2例,这样除去这4例,共得到229个偏误例句。

本文根据鲁健冀(1994)把“也”的偏误分为遗漏偏误(CQ)、误加偏误(CD)、混用偏误(CC)、错序偏误(CX)等四大类型。韩国学生的229个偏误例句中,共出现了238次偏误,其中遗漏偏误51次,误加偏误101次,混用偏误79次,错序偏误5次。(见表3)

表3 四类偏误统计表

图一 四类偏误统计表

从表3和图一可以看出,四类偏误中误加偏误出现的次数最多,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混用偏误,占整个偏误的三分之一左右;再次是遗漏偏误,占整个偏误的五分之一左右;最后是错序偏误,这类偏误很少,只出现了5次,仅占2%左右。我们把这四类偏误由多到少依次排序为:误加〉混用〉遗漏〉错序。

下面我们对这四类偏误进行具体的分析。

1.遗漏偏误

遗漏偏误指在句子中遗漏了某个成分或与之相关成分而产生的偏误。“也”的遗漏偏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遗漏“也”的偏误,另一种是遗漏与“也”相关成分的偏误。

遗漏偏误共出现51次,占21.43%,在四类偏误中位居第三。其中,遗漏“也”的偏误出现47次,遗漏与“也”相关成分的偏误出现4次,可见遗漏偏误中大部分为遗漏“也”的偏误。

A.一般句式里遗漏“也”或与“也”相关成分

这里的一般句式指在非固定格式中使用“也”的句法结构。这类偏误共出现35次,占遗漏偏误的68.63%。大部分出现在谓语类同、主语和谓语类同的句子,部分出现在主语类同、宾语类同和状语类同的句子里。出现这类偏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好“也”的基本用法。

请看下列:

a.现在我最喜欢爸爸,同时{CQ也}最尊重爸爸。

b.若自己{CD也}不喜欢,那么应该知道别人也{CJ-zy不}喜欢,从自己开始改变想法。

例a中“喜欢爸爸”和“尊重爸爸”类同,因此要在后一个谓语前用“也”表示“类同”。例b中“自己不喜欢”和“别人不喜欢”类同,后一个“喜欢”前遗漏了与“也”相关的否定副词“不”。

B.固定格式里遗漏“也”或与“也”相关成分

这类偏误主要包括“即使……也……”、“连……也……”、“疑问代词……也……”、“一……也……”等固定格式中遗漏“也”的情况。这类偏误共出现了16次。例如:

a.即使白天工作忙,我{CQ也}不觉得那么疲劳。

b.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连一句话{CQ也}不能说出来。

例a遗漏了与“即使”搭配使用的“也”,例b遗漏了“连……也……”格式中的“也”。

固定格式中出现遗漏偏误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对固定格式的用法掌握得不好,特别是“连……也……”、“一……也……”、“谁/什么/怎么……也……”等格式中常常遗漏“也”,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强化对这类格式的操练;二是受到母语的影响,如“虽然/即使/宁可……也……”、“除了……以外,也……”等格式中“也”的对应形式“”在韩语里出现在前一分句,而汉语“也”则出现在后一分句,因此学生往往遗漏用在后一分句里的“也”。

下面我们把遗漏偏误的统计结果整理为表4。

表4 遗漏偏误统计分析表

从表4可以看出,遗漏偏误多出现在一般句式里,共出现35次,所占比例为68.63%;固定格式里共出现16次,其比例为31.37%。可见,遗漏偏误的一半以上是在一般句式里出现的。在一般句式里,主语后遗漏“也”和谓语前遗漏“也”的情况最多;其次是状语前后遗漏“也”的情况,主要出现在状语类同的句子里;再次是遗漏与“也”相关成分,主要表现为遗漏谓语和状语。固定格式中出现最多的是与关联词搭配使用的“也”的遗漏,共出现7次,主要出现在表示让步关系的复句中。

通过对遗漏偏误的统计分析,我们总结出导致这类偏误的主要原因:(1)学生对“也”的三个义项及用法掌握得不好。如第一个义项表示类同的“也”在一般句式里遗漏得最多,第二个义项表示强调语气的“也”在固定格式里遗漏得最多,而第三个义项表示委婉语气的“也”没有出现1例,这可能与学生回避使用有关。(2)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2.误加偏误

误加偏误指在句子中多用了不该用的某个成分或与之相关成分而产生的偏误。

在四类偏误中,误加偏误出现得最多,共102次,占42.86%,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限于篇幅,我们主要讨论出现比例较高的偏误类型。)

A.主语前后误加“也”

这类偏误共出现30次,在误加偏误里位居第二,占29.41%。例如:

a.最能了解子女的就是父母,{CD也}最能了解父母的也是子女。

b.那时我{CD也}不知不觉得流下了眼泪。

例a中“最能了解子女的是父母”和“最能了解父母的是子女”相类同,因此在后一分句的主语后用了表示类同的“也”,但在主语前又出现了“也”,显然这个“也”是多余的。例b中没有与“我”相类同的项,在上下文中也找不到其类同项,因此这里的“也”是误加的。a是主语前误加“也”的情况,b是主语后误加“也”的情况,这些都可视为“也”的滥用。

B.谓语前误加“也”

这类偏误共出现9次,例如:

a.总而言之,生命是高贵的,{CD也}不能侵犯别人的生命。

b.这里我说的青少年指的是{CD也}包括中国人还包括韩国人,有可能会有其它国家人。

例a的前后两句不表示类同关系,例b中“包括中国人还包括韩国人”指的是除了中国人,还有韩国人,而副词“也”表示两事类同,显然与文中所表达的内容不符,因此这里的“也”是多余的。

C.状语前后误加“也”

这类偏误共出现34次,在误加偏误中位居第一,占33.33%,主要有时间状语前后误加“也”和对象状语前后误加“也”的情况,此外还有范围状语前后误加“也”和处所状语后误加“也”的情况。下面主要讨论前两种情况。

①时间状语前后误加“也”

这类偏误共出现17次,例如:

a.如韩国{CD也}二、三十年前也有因没有东西吃而挨饿的人。

b.现在{CD也}好多的人因为粮食不足过很困难的生活。

例a是时间状语前误加“也”的情况,这类偏误共出现了9次。例a想表达的是“别的国家有因没有东西吃而挨饿的人,韩国二、三十年前也有因没有东西吃而挨饿的人”,主语“别的国家”和“韩国”类同。汉语里,表类同的主语后出现时间状语时,副词“也”应该位于时间状语之后;而韩语里,主语类同项后出现时间状语时“”位于主语后、时间状语前。例a的时间状语前多出现了副词“也”,这显然是误加的,其主要原因是受到了母语的影响。

例b是时间状语后误加“也”的情况,这类偏误共出现了8次。例b中时间词“现在”后面用了表示类同的“也”。在汉语里,时间状语后用“也”时,“时间词+也”只能位于主语后,不能位于主语前。因此仅从语序上看例b就是错句,加之语义上找不到相类同的前后两项,因此例句中的“也”是多余的。而在韩语里,“时间词+”既可以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可见学生是受到母语的影响才写出例b这样的句子的。

②对象状语前后误加“也”

这类偏误共出现13次,例如:

a.不仅对自己的健康,{CD也}对公众利益也有好处。

b.这种对自己{CD也}不好,对别人更不好的抽烟习惯何必再持续下去呢?

例a是对象状语前误加“也”的情况,这类偏误共出现了4次。表示类同的“也”与对象状语同现时一般位于对象状语之后,例a在对象状语后已经使用了“也”,但在对象状语前又出现了“也”,此处的“也”显然是多余的。

例b是对象状语后误加“也”的情况,这类偏误共出现了9次。例b的前后分句表示递进关系,因此前一分句不应该用表示“类同”的“也”。但在韩语里“”的这种用法是合理的,如:

D.复句中误加“也”

这类偏误共出现7次,例如:

a.不但在父母那一代{CD也}重视过它,而且现代也重视它。(“它”为绿色食品——笔者注) b.在韩国虽然不让卖给青少年烟,但是还是{CD也}有卖的,真是不可思议。

例a是前一分句里误加“也”的情况,共出现4次,例b是后一分句里误加“也”的情况,共出现3次。例a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在这类复句中“也”一般出现在后一分句里,而前一分句中出现的“也”是误加的。这类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学生母语的影响。试比较:

a.不但在父母那一代{CD也}重视过它,而且现代也重视它。

例b不表示类同关系,因此这里的“也”是误加的,其主要原因是对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所致。

E.“疑问代词+都+VP”格式里误加“也”

这类偏误共出现了5次,例如:

所以说,不畏困难,不怕挫折,相信什么事情{CD也}自己都能做,如果这样的话,你的生活会更顺利的!

一般情况下,“疑问代词+也”后主要是否定式,“疑问代词+都”后既可以是肯定式,也可以是否定式,而上例是肯定式,因此这里只能用“都”,不能用“也”。另外,“相信什么事情也自己都能做”在韩语相应的表达为“”,这里用了“疑问代词+也+都+VP”形式,这在韩语里是合乎语法的,而汉语里却很少这样用[2]。学生只把韩语和汉语简单地等同起来,没有考虑到其中用法上的区别,从而导致了偏误。

下面我们把各类误加偏误整理为表5。

表5 误加偏误统计分析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误加偏误中状语前后误加“也”的情况最多,共出现了34次,占误加偏误的33.33%。通过对误加偏误的分类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导致误加偏误的主要原因有:(1)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在误加偏误中滥用“也”的情况比较多,学生只知道“也”表示类同,对“也”的具体用法不是很清楚,如“也”在句中的位置,特别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也”与其他状语同现时,学生处理得不是很好。另外,在复句中对前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把握好,导致不该用“也”的时候误加了“也”。(2)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如时间状语前后、对象状语前后等误加“也”的情况,学生将韩语“”与汉语“也”简单地对等起来,不考虑两者的区别,把“”的用法照搬到汉语里,导致了这类偏误的产生。

3.混用偏误

混用偏误指应该使用A时却使用B的情况。A和B通常在形式或意义、用法上比较类似,学生容易发生混淆从而导致偏误。

混用偏误共出现80次,占整个偏误的33.33%,在四类偏误中位居第二,主要是“也”与相近词语的混用。

A.“也”与“都”的混用

“也”的混用偏误中,“也”与“都”的混用最多,共出现了33次,占混用偏误的41.77%。例如:

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每个家庭的生活水平都{CC也}提高了。

b.但时代的名曲,什么时候听都{CC也}好听。

例a中“每个家庭”指所有家庭中的任何一个家庭,后边应该使用表示总括的“都”;例b中“疑问代词+也”经常用于否定式,表示无一例外,而例b是肯定式,因此应该使用“都”。

B.“也”与“还”的混用

这类偏误共出现13次,例如:

a.她在一个很小的农村出生,现在还{CC也}在农村生活。

b.除了她以外,还{CC也}有很多朋友。

例a表达的是她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农村生活,显然这是动作或状态的持续而非类同,因此应该把“也”改成“还”。

例b说的是“我”有很多朋友,她是其中之一。但学生实际要表达的是除了她以外,还有很多朋友。两者的区别,可用下图表示:

图二

图三

图二、图三中U表示所有的朋友。图二是用“也”的情况,即U=很多朋友(包括“她”),图三是用“还”的情况,也是学生想表达的内容,即U=她+很多朋友。而“还”跟“也”相比,“还”强调的是“追加”义,“也”则强调“类同”义。因此,例b应该用“还”。

C.“也”与“就”的混用

这类偏误共出现7次,例如:

a.这个现象是很久以前就{CC也}有的。

b.这样做他们就{CC也}不会挨饿。

例a想表达的是“这个现象”很早以前发生,因此应该用“就”;例b想表达的是一种假设条件关系,即“如果这样做他们就不会挨饿”,因此应该用“就”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相应的结果。

D.“也”与“才”的混用

这类偏误共出现6次,例如:

a.两方都要努力了解对方,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才{CC也}能继续发展。

b.这样做的话我们的身体才{CC也}会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才{CC也}能有提高。

这两个例句表示在某种条件下产生相应的结果,因此句中应该使用表示条件的“才”。

E.“也”与“又”的混用

这类偏误共出现4次,例如:

a.因为这只是流行歌曲而已,又{CC也}不是决定我的人生。

b.虽然我们能吃得饱,可吃以后会{CD也}对身体不好的话,吃得饱又{CC也}有什么用?

c.第一是现在的流行速度太快,不仅是流行歌手的诞生又{CC也}多又{CC也}快。

例a表示一种强调判断的语气,因此应该用加强判断语气的“又”,例b带有反问的语气,因此要用加强反问语气的“又”,例c中“多”和“快”表示并列的事实或状态,因此应该用“又……又……”格式。

F.其他混用

这里包括“也”与“只”、“还有”、“却”等词的混用。例如:

a.所以有人也把它叫做“无公害食品”。但能吃得起这种绿色食品的人只{CC也}是有经济条件的一部分人。

b.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改善了。但是,除了生活——衣、食、穿以外,人们的思想也{CC1还有}改变了。

c.随着科技文明发展,精神文明和经济发展却{CC也}不如以前。

例a想表达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绿色食品,而是只有经济条件的一部分人才吃得起”,因此应该用表示限制范围的副词“只”。例b中“人们的生活改善了”和“人们的思想改变了”表示类同关系,因此“还有”应该改用“也”。例c想说的是“科技文明发展了,但是精神文明和经济发展不如以前”,两者构成转折关系,显然这里用表示类同的“也”是不合理的,应该改用表示转折的“却”。

4.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指句中的某个成分或与之相关成分放错了位置而造成的偏误。

“也”的错序偏误共出现了5次,例如:

a.在农业生产方面,应该使用化肥农药,但对环境问题{CX也}我们应该重视。

b.我是{CX也}跟中国学生一起考专业考试上本科的。

例a中“也”应该放在主语后,而学生却把它放在了主语前。出现这类偏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受到母语的影响。如例a中“对环境问题也我们应该重视”对应于韩语“”,韩语中“”可以出现在主语前,学生受到母语的影响,将“也”放在主语“我们”前,从而导致了偏误。

例b中“也”应该出现在谓语“是”之前,学生误把它放在了谓语之后。出现这类偏误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好“也”在句中的正确位置而产生的。

五、“也”的教学建议

根据“也”的偏误统计分析,下面我们主要针对韩国学生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A.进行汉韩对比

上文中我们已经了解到韩国学生常常把母语的一些规则套用到汉语上,从而导致了偏误。汉语“也”和韩语“”的对比可以帮助学生弄清二者的异同点,并且可以正确地区别使用,从而减少母语的干扰,避免“也”和“”在用法上简单对应的现象。

B.进行汉语内部对比

语际对比重要,汉语的内部对比同样重要。从上文的偏误分析我们了解到,在混用偏误中大部分是副词“也”与相近副词之间的混用,这需要我们在教材编写时在相关语言点和练习的设置上给予充分的关注。

C.加强句式教学

句式教学是语法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上文中我们把“也”的用法总结为13种句式,在副词“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牢记这些句式,特别是一些固定格式(如句式⑥⑦⑧⑨⑩⑪⑫),告诉学生这些格式表达什么意思,如何使用,这样比单讲“也”的意义和用法,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注释:

[1]为了行文简便,我们将表1中列出的工具书依次称为:《八百词》、《实用语法》、《虚词例释》、《虚词词典》1、《虚词词典》2。

[2]我们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检索到“也都”用例共9096条,其中表任指的疑问代词后出现“也都”的用例(肯定式)只有47条,仅占0.51%。

Errors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adverb"ye"(也) used by Korean students

PARK Jin-Sun
(School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China)

adverb"ye"(也)is a high frequency word in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studentsmakemany errors in using it.Teaching correct usage of"ye"(也)is therefore both an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task in TCFL.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Korean students’use of"ye"(也)in inter-language corpus by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errors analysis theories and proposes targeted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usage of this word.

adverb"ye"(也);Chinese-Korean contrast;error analysis;teaching suggestions

H195.3

A

2221-9056(2015)03-0333-11

10.14095/j.cnki.oce.2015.03.003

2014-03-04

PARK Jin-Sun(朴珍仙),女,韩国人,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Email:seon2010@163.com

猜你喜欢

遗漏混用虚词
遗漏的光阴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这几种农药混用后药效降低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遗漏焦虑
眼药水混用致一过性全盲一例
你会收集数据吗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铁路信号显示的发展与思考》之三——多种显示制式混用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