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生态园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可行性分析
2015-03-14时吉光邓召灿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江苏华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时吉光,邓召灿(1.徐州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2.江苏华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华强生态园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可行性分析
时吉光,邓召灿
(1.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江苏华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摘要: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农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一直在寻求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生产方式,创造了灿烂的光辉成就.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既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又发挥先民的聪明智慧,因地制宜的形成的与自然和谐的地域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文化遗产逐渐得到社会及政府的重视.农业做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不仅是农业技术上的一种革新,也是对旅游资源的一种补充.华强生态园做为一个新兴生态产业园,将农业遗产和旅游资源相结合的形成一种新型的生产和运转体系.本文就华强生态园在做为农业文化遗产开发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更好的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可行性分析;华强生态园
1农业文化遗产概述
1.1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
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计划,并受到全球环境基金的大力支持.作为一种新的文化遗产形式之一,农业文化遗产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独具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双重价值的遗产类型.我国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勤劳的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创造了不朽的农业文明瑰宝.为此,积极从保护和利用的双重视角来关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必要需要,更是增强民族团结、改善生态环境,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体现.我国学术界在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相对较晚,依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农业文化遗产主要是结合农村及其环境实际,依照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规律而形成的独特的农业景观.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内涵的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得出不同的阐述.学者石汉生将农业文化遗产分为具体实物和技术方法两大类;李文华等结合世界文化遗产概念得出农业文化遗产是农业文化、技术知识、历史、结构等传统农业景观在内的农业生产系统;王衍亮等人从文化视角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综合,是基于农业生产实践的大环境社会学文化.联合国粮农组织的Koohafkan先生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提出“农业文化遗产主要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是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综合性及传统价值文化活动的具体体现,更强调人与环境的共存与发展”.基于此,为华强生态园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1.2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
从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来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复合性,既要体现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还要体现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活态性,从人的参与性上,将农业生产活动与区域人民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体现居民的生计来源;三是战略性,在漫长的历史环境下,对于劳动人民从自然中改造并适应自然,包含着人类智慧的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与战略性.
1.3农业文化遗产的现状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与2004年开启“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贵州的从江、威宁,从传统农业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来探讨农耕文化、行为习惯及民俗特点,全方位的展现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2012年3月13日,农业部面向全国组织“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活动,并与5月21日发布评选结果,将19个传统农业系统作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6月12日,中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上,农业部发布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如天津滨海崔庄古冬枣园等20个传统农业系统被认定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农业文化遗产的形成及发展来看,在人类与环境长期协同发展实践中传承而来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农业文化、丰富的生物资源及知识技术体系,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美学价值.
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农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一直在寻求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中,勤劳的人民在改造及适应大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农业文明.如至今仍有价值地位的农业技术及知识体系,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融合,还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代表了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并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离不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更需要从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构建完善的农业体系,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对资源的利用相对粗放,也是发展现代化农业面临的重要难题,如对生态系统、环境问题的影响,已经对传统农耕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气候变化、环境生态保护的紧迫性,从人与环境的协同发展上强化对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积极从保护传统农业技术及主要生物资源多样性是行来发挥传统农业的景观作用就显得尤为迫切.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也是基础产业.我国农业文化历史文明璀璨,然而,作为中国农业的重要发祥地,江苏的农业文化遗产领域广阔、类型全面、内容丰富.但同时我们看到,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实践中,江苏走在前列,而在经济发达的背后,其农业文化遗产正面临消亡的危险.因此,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调查与研究实践中,积极从构建和谐的新型城镇化环境,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必要的.
2华强生态园的概述与发展现状
2.1华强生态园的概述
随着丰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市场日趋丰富和多样化.“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独特农家生活使越来越多城市人向往,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观农村山水”为主要内容,以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的乡村旅游逐渐受到市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同.顺应着这种潮流,在华山镇政府、华山村委会的大力扶持下,我们创建了江苏华强生态园.江苏华强生态园位于丰县华山新镇区,占地400余亩,成矩形分布,东部为旅游观光娱乐区、南部及中部为生态农业示范区、西部为休闲自摘区,园区及温室育苗、观光体验、农家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实现了生态农业与旅游休闲的有机结合,是丰县及周边地区重要的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园区先后成功创建2A级景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市优秀农业观光园,获徐州市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2华强生态园的现状
2013年徐州市旅游局主办的“最美乡村旅游点”评选活动,华强生态园所在的丰县就有5家入选.丰县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也是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拥有江苏省无公害标准认证的蔬菜品种19个,拥有果林面积50万亩、蔬菜复种面积76万亩,其特产有苹果、白酥梨远近闻名;在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农业生产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芦笋、牛蒡、大苔蒜、黄皮圆葱、山药、食用菌、芦荟、夏番茄、设施菜等重要产业基地.可见,从丰县的水果和蔬菜种植历史来看,其独特的农业生产景观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和科考价值,蕴藏着很大的旅游潜力,也具有保护价值,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产业化前景.
在技术理念上,江苏华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拥有一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公司依托华强生态园建设,融合农业、旅游、城建、新农村的发展,将一二三产有机结合起来,大大促进了农村建设、农业增效、农业增收,沟通了城乡经济合作,缩小了城乡差别.利用农业游客资源在增加农业收入的同时,也为农村消费市场注入了活力,也将城市文明、生活新风带到了农村,园区积极推动农业产品的优化升级,推进科技发展与应用,促进产业化生态项目的策划与运作,立足农业、发展农业、突破农业的做法等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誉.特别是在增加劳动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上,拉近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切实改善了农村面貌.
3项目的优势分析
3.1项目的特色和创新
本项目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引入到华强生态园的建设与经营中来,使生态园融合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生态博物馆模式和旅游开发的休闲度假模式,使生态园功能的进一步拓展,变的更加全面化.本项目将遗产保护中“原真性”概念引入到农业文化保护与开发,设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方法有效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和与其相关的文化多样性.
3.2项目的技术路线
本项目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旅游开发价值衡量和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条线来进行研究,最后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出结论.项目的技术路线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概念研究园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价值衡量园区农业文化旅游开发价值开发保护研究园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具体对策结论理论研究实践研究
4华强生态园做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分析
4.1华强生态园的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4.1.1华强生态园是一个典型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
在规划设计理念上,华强生态园本着留一块绿地给子孙,还一片蓝天慰人类,紧扣优化生态,造福百姓这一主题,让花、草、树、鱼唱主角,山、水、路、桥为载体,楼、台、亭、阁做点缀,建造一个农业示范育苗基地,园中植树,空地种草,棚内种菜,湖里养鱼,林间有鸟,形成一个小桥流水江南水乡世界.园区建设主要四个部分,一是高标准温室大棚,主要种植优质无公害蔬菜及绿化苗木苗圃,大面积,大规模种植.银杏、紫薇等各种珍贵树木应有尽有;二是优质果树和农业示范基地,利用农林产品的生产周期,打造当季特色风景;三是旅游休闲观光景点,人工湖,人工河,垂钓区,楼台亭阁供游客观赏;四是建造华强农庄、中苑1-4号、会所、餐饮等设施.形成观花、采摘、餐饮、休闲、风情游等不同特色农家乐,进一步打造华强生态园的品牌.在围绕农业生产-生态园-旅游开发实践中,以“三素共构”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创造性的将人与自然实现融合,增强了农业产业的功能性、发挥了农业文化价值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复合性农业的自我调节能力.
4.1.2华强生态园保存了人类农耕文化
华强生态园依靠丰县丰富的农耕资源,在其农耕文化的背景下建设这样一个复合的农业生态园,依托悠久的农业文化,丰县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习俗,使得农业文化遗产仍然保持着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复合型农业生态系统中,始终将人的参与性作为其延续的重要内容,因时因地的适应性管理理念的融入,也为华强生态园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魅力.
4.2华强生态园符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
农业文化遗产是基于农业生产劳动形成的结构合理的独特传统农业景观与生产系统.对于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认识,需要从其三大功能上,即观光旅游、农业高效、改善环境等方面来推进农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因此,华强生态园就是以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理念,融合一些历史悠久的农作物,形成新的农业生产体系,进而进一步发展农业,保护农业文化.
4.3华强生态园有很强的农业文化基础
华强生态园立足于丰县,其悠久的农业文明凝聚了丰县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我们从华强生态园的农业文化探索中,深切的体会到华强生态园里面众多著名的丰县农业产品和它们的历史渊源.在欣赏壮观的生态园时,也能感受到当地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这种变化并非脱离自身资源与环境基础的变化,而是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5 结语
做为一个向着保护农业文化,传承农耕文明而建设开发的生态园.从项目的特色和计划,还是从本身的特点和内涵上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从另一角度,做为农业文化遗产,新兴旅游产业的补充.华强生态园又给旅游业提供了一个很具有观赏和开发的资源.华强生态园一定要依靠拥有丰富的农耕文明的丰县大背景,本着农业文化遗产的初心,顺应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的大潮流,不断开拓进取,进行技术革新,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努力建成苏北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同样也是苏北最大的农业旅游大基地,助推全县,乃至全省的旅游业.
参考文献:
〔1〕冯磊,吴郭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以龙胜龙脊梯田为例[J].大众科技,2010(10).
〔2〕闵庆文,钟秋毫.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方参与机制---“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参与机制研讨会文集[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3〕闵庆文.哈尼梯田的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及其保护[J].学术探索,2009(6).
〔4〕杨昇.西南民族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5〕孙业红.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模式研究-----以青田GIAHS旅游资源开发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基金项目:江苏徐州丰县2014年科技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SJD850003)
中图分类号:S181;S-0;G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9-01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