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质量学校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5-03-13杜振斌王军杨涛

体育教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保障体系小学

杜振斌 王军 杨涛

摘 要:为了提高课外体育活动质量,解决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管理行为被动、职责不清、监控内容偏颇、方式单一、调控不力、保障制度不全等问题,依据阳光体育活动目标,建立了课外体育活动质量标准、要求以及质量管理的组织、保障、监控与激励四个系统。实践证明,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提升了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力与执行效力。

关键词: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1-0052-02

一、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

1.协同性。学校教学、教务、政教、少先队、后勤等部门或家长协同参与管理。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教学管理并重。

2.多样性。课外体育活动涉及课间、大课间、俱乐部或体育社团、校外锻炼等形式,因此,针对不同的形式需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活动规范,采取多样的监督评价方法,以便有效诊断、评价、改进与提高。

3.发展性。建立与实施质量保障体系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校体育特色的形成。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适应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需要。

4.协商性。协商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协商主体涉及干部、师生、专家、家长等。内容包括质量规范的制定、资源利用、运动项目选择、评价证据提供或教学活动进度调整等。

5.校本化。依据有关政策、理论,因校制宜,确定质量监督与保障办法。

二、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

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保障体系由四部分构成(图1),使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做到目标明确、标准与要求全面、职责分明、保障制度健全、监督评价客观、调控及时、激励有效。

1.建立分层联动、责任明晰的组织保障系统

第一层,由正、副校长组成决策指挥系统,聘请专家参与指导。负责健全管理组织与各成员的岗位职责,制定学校内部体育政策,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全面管理。

第二层,以教导主任与大队辅导员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负责指导、协调与活动质量监控。教导主任分管体育俱乐部、校外锻炼,大队辅导员分管大课间、体育社团、眼保健操以及课间体育活动的引导。其他部门负责行政管理:教务主任负责选聘俱乐部教师、制定课表等。德育主任主抓宣传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总务主任保障常用器材、设备的添置、维护。科研室主任负责组织小课题研究等。

第三层,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执行系统。教研组长组织教研,与体育教师一起研制、落实活动计划,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技术指导,并协助分管干部进行质量监督、评价等。正副班主任负责本班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学生选择活动项目等。保健教师负责卫生与疾病防控以及眼保操指导等。

2.健全科学规范的质量保障系统

保障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图2)。“活动过程保障”涵盖课外体育活动的准备、实施、效果等管理细则。“资源与环境保障”涉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经费与硬件条件、学校文化环境建设等全方位的保障制度,并建立针对中层干部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评价表》。

3.建立质量监控系统,落实对各教学活动与管理环节的动态管理

根据《课外体育活动质量评价标准、要求》中的内容,中层干部对各活动环节进行监控。依据《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评价表》,校长定期对中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进行监控评价,及时发现并协商解决问题。质量监控包括六项制度和三个环节的9个主要监控方法(图3)。

①检查:包括对各种教学资料的查阅;课外体育活动过程等的巡查;学生“达标”成绩的抽查;校外锻炼等的专项检查;改进问题的督察,等等。

②听课:主要针对俱乐部或学生社团活动。听课形式有随机、预约、考核、研讨、汇报、展示等。

③调查:“评教评学”问卷、师生座谈或随机访谈。

④评价:按照自评与互评、定性与定量、随机与定期、规范与鼓励创新相结合等原则,平常适时检查记载。月底将各项检查按一定权重计算得分,记载在“教师月查表”中(表1)。期末再将月查与期末各项检查、问卷、学生成绩等折算成分数并汇总(表2)。

⑤谈话:干部与教师或教师与学生干部及时沟通,反馈检查意见。对较大问题,进行个别谈话,督促并帮助解决问题。

⑥会议:校务会上反馈信息、诊断问题、商议对策。月末和学期末在教师大会上进行总结。

⑦公示:在校园网或公示栏中公示月查、期末评分以及各种评比奖励结果。

4.完善激励系统,促进师生主动发展

针对竞赛、展示和质量考评结果等,分别对干部教师或学生进行不同等级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或惩戒。对存在的异议,由校务会协调解决。激励系统由奖惩制度与仲裁办法组成(图4)。

三、实施效果

我们对全校学生以及相关教师、分管干部进行了两学年的实验,运用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实施效果进行了验证。

1.课外体育活动监督与保障体系的实施发挥了学校管理组织的合力,促进了教学管理行为的规范和课程间的均衡发展,保障了阳光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的形成,提高了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力(表3)。保障体系使质量管理处在一个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与质量标准、全方位的保障、有效的监督调控、客观的评价考核与有效激励的环境中运行,有益于增强干部教师的责任心与主动作为意识。

2.监督与保障体系的实施推进了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使课(校)内外体育有机结合,丰富了活动内容与实施方式,增加了学生选择、尝试和体验的机会,加之竞赛、宣传与奖励等制度的落实,激发了学生的锻炼兴趣和进取精神,促进了学生锻炼与良好健康习惯的养成以及体育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提高。实验前后学生体育总成绩均分为82分和89分,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率为89%、94%,优秀率为9.5%、15%,实验前后学生学年人均参加各级竞赛、展示次数为1.2和3.1、平均获奖比例为21%和36%。综合统计家长、学生问卷与学校测评结果,实验前后学生健康行为的良好率为92%、99%,其中饮食习惯、生活卫生、视力保护、锻炼行为的多数指标差异明显。实验前后学生认为“自己有1~2项体育特长”的分别为76%和92%。

四、建议

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和多因素有机融合的整体[2],需要学校根据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结构内容,完善实施措施;需要分管干部掌握体育教学管理规范,并处理好监控与教师“自控”之间的关系,把握好监控频度,关注教师心理认同感与主观能动性,使监控与支持、帮助、指导、促进有机结合;需要教研组长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以提高活动计划的科学与教学实施的高效;需要学校形成积极的执行文化环境,使学校体育政策内化为行为,形成自主约束、主动改进、积极创新、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王书彦,周登嵩.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评价指标体系[J].体育学刊,2010(06):46-50.

[2]李朝品,等.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1):82-83.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活动保障体系小学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关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临翔区一中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探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