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关厂给中国制造业的启示
2015-03-13郑楚彬
郑楚彬
近日,松下中国正式宣布,已于2015年1月底终结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事业。这个公司于1995年成立,其从1996年开始生产显像管电视机至今已有19年之久。关闭它,意味着松下在中国区域内的电视生产和制造业务彻底结束。(详见2月12日《新京报》报道)
从中国电视市场的宠儿,到市场占有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关厂,松下的市场地位堪称一落千丈。于是,业内有观点认为,松下等日企在激烈竞争下陷入低谷,不得不退出。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通过松下公开的财务数据不难发现,松下的整体经营业绩,已经由三四年前的严重亏损状态,转为近两年的盈利。据松下今年2月3日发布的2014财年第三季(2014年10-12月)最新业绩显示,松下当季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0%。由此不难看出,松下正在推进更为顺应市场新形势的重大战略转移,其放弃电视生产制造行为,市场背景是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整体利润下滑。松下的行为,其实算得上是一种明智的丢卒保车策略。
众所周知,企业普遍以追求净资产利润率为主要经营目标,而非仅仅只是拥有较高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松下的战略单元中,电视生产制造业务板块无疑是瘦狗型项目。据报道,截至2014年3月的2013财年,松下电视已连亏六年,电视产品既无法赢得较高的市场份额,更无法获取较高的业务增长率,可谓资金的陷阱,其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忍痛割爱,放弃该市场,将资金转移到利润更高的产品市场。通过近两年松下公布的财报可以看出,其成效颇为显著。
松下通过放弃电视生产制造,有效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其做法有哪些值得生产制造类企业借鉴之处呢?
首先,制造业经营者要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并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这也是企业经营的首要问题。比如,近几年来,松下就陆续将业务重点从消费电子产品转向家用电器、汽车电池、太阳能和照明设备等领域,事实证明,这些产品在松下的战略单元中,基本都成了富有竞争力的金牛和明星类产品,既保证了稳定的现金流,又保障了较高的市场增长率和市场份额,进而有效改善了企业盈利状况。
其次,制造业竞争的核心不在于生产制造,而在于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这也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源泉。松下之所以获得成功,其主要原因正在于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从源头确保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虽然松下已经退出了电视生产制造领域,却仍在技术研发领域遥遥领先。实际上,技术研发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的一环。
最后,松下的转型基本以相关多元化为主,能够充分利用原有的技术成果,并使技术转移的梯度降到最小,从而有效保证在新的产品市场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