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凝练:融会古今 主体生成
2015-03-13殷群徐晴
殷群 徐晴
常州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928年,八十多年栉风沐雨,学校不断在办学实践中梳理自身的文化脉络,回应时代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用“诚毅”精神滋养师生心灵,引领学校发展。
一、观照历史,找寻学校文化生命之源
校训汇聚了学校精神与治学传统,是学校文化传统与办学理念的积淀。它见证了时代变迁与学校的发展历程,其内涵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并在扬弃中不断丰实。在办学实践中,学校只有不断回溯校训的文化渊源,透析其时代内涵,才能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烛照师生的精神成长。
常州市第三中学前身为江南中学,建校一年后即更名为辅华中学。生逢乱世,学校因战事所迫屡次迁址,直至1946年,学校迁至常州市双桂坊诚敬坛才安定下来。迁至诚敬坛后,时任校长汪绍先受环境启发,倡导师生以“诚敬”为行事准则,“诚”即“诚实”,“敬”即“崇敬”,由此形成了校训的前身。1953年,学校由常州市人民政府接手并迁至现址,更名为常州市第三中学。感怀先辈办学历程的艰辛,回应时代发展,学校对“诚敬”作了“一字之改”,改“敬”为“毅”,在延续学校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兼顾时代变迁和学校发展。同时,受原校址“诚敬坛”启发,学校在校内设立“诚毅堂”,作为师生修德的标识场所,并将“诚毅”作为当时学校的训育标准。由此,“诚毅”正式成为三中的校训。
诚者,诚以为国、诚以为公、诚以为人;毅者,毅以行事,毅而果敢,毅而有恒,在“诚敬”基础上强调毅而有恒的品质。“存诚弘毅”,形成了“诚毅”校训的最初内涵。“诚毅”,倡导师生为人追求诚实守信,锻炼体质追求毅力而行。80年代,随着对自身发展的反思和深刻认识,学校进一步从为人、处事两个维度拓展了“诚毅”的内涵:诚以为人,毅以行事。即为人追求诚实守信,处事发扬毅力精神,从而将“毅”由最初的体育素质领域拓展到处事能力。
读懂了历史,方能把握现实和未来。80余载风雨兼程,三中人不忘过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不断追寻与丰富自身的文化传统。从“诚敬”到“诚毅”,三中人不断赋予校训时代内涵,积聚创新的力量。
二、追踪前沿,赋予学校文化时代气息
面对全球化时代,学校积极回应社会转型的呼唤,将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公民作为新时期重要的办学目标,并于1996年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合作推进办学国际化。在此背景下,学校以三个英文单词“Honesty”“Loyalty”“Tenacity”重新阐释“诚毅”内涵。
“Honesty”意为“诚实、正直”,寄望教师正直为人,身正为范;学生培养诚实的品质,为人刚正不阿。“Loyalty”意为“忠诚”,寄望教师不仅要忠于事业与学校,更要忠于党和国家;学生不仅要忠于自己的学习,更要忠于生命,尊重与寻找成长,主动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Tenacity”意为“不屈不挠”,相较“perseverance”,“Tenacity”更强调生命的韧性与坚持和人性的成长,进而与“Honesty”“ Loyalty”相呼应。如此,为“诚毅”注入国际化与现代化元素,使之与学校新时期的办学目标保持一致。
进入新世纪,学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诚毅”内涵,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引领师生成长。诚者:诚以为国、诚以为公、诚以为人;毅者,毅以行事、毅而果敢、毅而有恒。也就是说,立人以诚——对祖国、对集体要无限忠诚,待人诚心、诚恳、充满人性爱,在点滴间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立学以毅——要有坚毅不拔的意志,在校学习知识、思想修养、锻炼体魄都要持之以恒,克服困难、追求进步;在社会工作,要积极融入社会、敢于负责、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成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学校及其师生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源。从“诚敬”到“诚毅”,三中人不断追寻自身传统,用行动体认校训精神,更用创新的勇气不断丰实校训内涵。
三、回归主体,依托文化标志凝聚学校精神
三中校园内丰富的文化遗存,以直观的方式讲述着学校的历史变迁,传递着学校及师生的精神成长。以“诚毅”精神赋予校园环境纪念意义和教育价值,让师生在充盈文化意蕴的环境中不仅享受教育生活,更成为“诚毅”文化的建构者。
“诚毅堂”诞生于1953年,是学校正式定名第三中学后,感念学校历史而设立的标志性建筑。随着时代与学校的发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多,2011年,学校决定在原址改扩建。作为学校历史积淀与时代发展的精神遗产,“诚毅堂”的去留牵动着新老师生的心。学校广泛征求师生和校友的意见后,将原先坐落于校园一角的“诚毅堂”迁至学校的中心位置,由“堂”改“场”,兴建了“诚毅广场”。广场雕刻“诚毅”二字及其三个英文单词,面向教学楼,既保留“诚毅”传统文化精髓,又彰显学校新时期的开放办学理念。
自2009年始,学校坚持开设“道德讲堂”,引领师生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又将“诚毅”文化融入“道德讲堂”,在校内设立了“诚毅讲堂”。同时,学校在校园主干道上设立“诚毅文化”百米长廊。长廊在空间上由校门口向深处延伸,在时间上由过去向现在和未来推进,寓意“存诚弘毅,任重道远”;橱窗中展示与记录着三中“诚毅”文化的发展印迹,有学校80余载的风雨坎坷,有教师发扬“诚毅”精神的丰硕成果,更有三中学子秉承“诚毅”文化的奋斗历程,筚路蓝缕,继往开来。
每天,师生都会走过“诚毅文化”百米长廊,放眼“诚毅广场”与“诚毅讲堂”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交错,兼具纪念意义与德育价值。
“诚毅讲堂”,主讲力求多元——邀请更多的师生、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走进讲堂,“登堂讲道”;形式力主创新——主题宣讲、面对面对话、微视频录播等相结合,让德育“春风化雨”;内容讲究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小故事、成长经历分享、历史人文感悟等,用“小讲堂”折射“大人生”。例如,学生发展处卫老师为男生量身定制的“自信、勇气、责任”的报告,以西点军校的校训引入,层层剖析,引领学生懂得了责任是自信与勇气的根源。“诚毅讲堂”还走进班级,开展独具特色的主题班会。如校团委和高一(11)班合作开展的“诚以为国我来说”班团活动,回顾历史,探讨国家公祭日的价值。多姿多彩的“诚毅讲堂”,使学生在一次次心灵洗涤中,不断提升灵魂的高度,增加生命的厚度。
“诚毅广场”上,每周,有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每学期,有沐浴新风的开学典礼;每年,有青春激扬的“成人仪式”……师生置身“诚毅广场”,倾听与见证同伴的精神成长,感悟“诚毅”二字的责任与厚重。
如此,“诚毅讲堂”和“诚毅广场”成为师生体认“诚毅”精神,孕育道德成长的活动场所。三中师生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不断体认“诚毅”文化精神,丰富“诚毅”文化内涵。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追寻传统、丰富传统、创新传统的过程。观照历史与现实,让三中人找到了自身的文化之源,回应时代与师生主体发展需求,不断凝聚“诚毅”精神,在积淀中走向未来。
(作者单位:常州市第三中学
江苏常州 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