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生: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的有机融合
2015-03-13邵瑞
邵瑞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乡土中国”正悄然变化,乡村教育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文化变迁。乡村学校身系乡村历史文化的古老,也昭示着乡村发展与建设的年轻。根植乡村文化的土壤,在与乡村文化的共生中,乡村学校才能找到自身的文化之根,真正成为乡村少年儿童的生活场域和精神家园。
作为一所拥有80多年历史的乡村老校,金近小学以童话教育特色闻名全国。早在2000年,学校就定位了自身的办学目标:即乡村儿童幸福生活、健康成长的童话公园;乡村百姓感受教育、享受文化的精神家园。多年来,学校尝试开放办学,与施教区九个村开展常态化、多元化的校村共建实践,让学生在乡村这一大课堂中追溯新农村之嬗变,体验新农村之大美,传承新农村建设之薪火,留住乡村文化血脉之根。
一、营建乡村校园,助推美好乡风
作为乡村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学校连结着千家万户。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濡染生活其中的学生,进而带动家庭,辐射乡村,必定能促进乡村文明的提升。学校邀请村民一起营建具有乡村特色的童话校园,助推美好乡风建设。
1.用童话环境濡染乡风
所谓“只要进入校园,教育就开始了”,校园环境本身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学校立足农村学校实际,用公园布景的思路,利用馆舍,教室、广场、走廊,甚至草坪、池塘等校园空间,开辟了“童星街”“鱼龙池”等十大童话教育景观,建成“金近纪念馆”“小鲤鱼图书馆”,开辟了“童话教育馆”,形成了三园三馆三十室的儿童化校园环境文化。学校从童话《小鲤鱼跳龙门》中提炼了“真、善、美、新”的童话精神作为校训,并通过极具童话气息的“校品”系列的开发,将校训具象化、物质化、艺术化。如童话画般的校徽,校服,童话诗般的校歌、校园标语等;学生们争当校园宣传员,制做校园宣传展板、宣传册,组成宣讲队,向村民们介绍校园。
在“土家菜”般的校园环境文化的熏陶、濡染下,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进乡村,向村民们着介绍着新时代的乡村文明,帮助村民们改变生活陋习,杜绝不文明行为,真正实现学在学校,美在乡村。
2.邀请乡贤引领乡村生活
激励是行为的钥匙,又是行为的键钮。按动什么样的键钮,就会产生怎样的行为。学校邀请乡村“名流”与师生、村民一起营建团结友善、生动活泼、文明向上的校园生活,引领师生和村民感受乡村生活之魅力,生发建设美好乡村家园的愿望。
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学校开辟特色栏目“家事讲坛”,让学生介绍自己村庄的最美人,最美事,最美景,最美路;开辟“家乡文化墙”,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本校学生所在行政村的地理位置、经济情况、特色产业和农副产品等;邀请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种田能手、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等乡村“名流”,走进学校作为客座老师,为学生上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指导学生开展榜样学习故事演讲赛,动漫画设计比赛等;邀请村民走进校园,共同评选“最美办公室”“魅力教室”“美德小鲤鱼”“阳光小鲤鱼”等,和师生们一起学真,懂善,行美。
师生和村民一起营建着美好的乡村校园。在这里,学生学有所成,老师教有所得,村民闻有所感。让学生爱上自己的村庄,爱上可爱的父老乡亲,让村民重新发现乡村生活的美好,用乡村校园建设助推美好乡风。
二、丰实教育内容,传承乡村文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土、家乡水养育独特的我们,乡土文化习俗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开窗放入大江来”,敞开学校大门,用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文化丰实学校教育内容,让学生认识乡村的文化积淀,感受生动的乡村生活,重新发现乡村,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农村,自觉传承乡村文明。
1.民间文化激发恋乡情怀
朴实、生动的农村生活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也为农村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校拓展和深化儿童文学教育内涵,开展了民间文学教育活动。学校发动全校师生、村民搜集民间童谣、民间故事、谚语和笑话等,编辑民间文化读本;引导学生参与庙会、中秋乘凉晚会、清明包艾饺、家乡方言比赛等民俗活动,体味民俗文化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在语文课堂中开设民间故事教学课,领着学生深入理解自己的乡村文化生活;音乐课堂则带领学生编唱地方童谣,唱响乡村生活旋律;体育课堂上,学生们玩起了跳房子、跳大绳等民间游戏……
带着泥土芳香的民间文化在现代课堂、乡村校园大放异彩,启迪了学生对民间文化的情感,学生们自然萌发了爱家恋乡的情怀。
2.乡村农事弘扬农业文明
泥土是农村教育的课堂,乡村是农村学生的摇篮。源远流长的农业文明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乡村教育自当从农业文明中汲取营养,鼓励学生传承和发展农业文明。
24节气农事种植、生长知识、编麦秆扇、搓草绳、包粽子、打年糕等,是千百年来农村耕作生活的智慧结晶。学校将这些元素融入每年一次的乡村文化节,让学生亲历、感受农事,体验农业文明;寒暑假时,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村里娃夸家乡”活动,鼓励学生将看到、听到的家乡新事、新貌制成小报,夸一夸自己的村庄;春游远足活动,学校组织全校师生、村民走进施教区各村参观,捕捉新农村生活,感受农村的发展……
多彩的活动根植乡村生活,激发了学生知农、爱农、兴农的情怀。学生懂得了要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感恩农村,热爱农村,弘扬乡村文明。
三、组建村民义工,共筑精神家园
在农村学校,家校协同教育往往因家长素质等因素而难以开展。实际上,朴实的乡里乡亲拥有朴实广博的教育情怀。多年来,村校共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热情的村民自发组建了“村民义工社”,用充满乡土气息的义行善举,与学校共筑美丽的精神家园。
1.兴趣分组丰富教育元素
村民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工作时间等情况报名参加义工社,分工组建了卫生清洁组、关爱行动组、安全保卫组、快乐社团组等。村民一起讨论出台了义工社章程,设计义工袖章,并推行星级晋级。村民义工或利用职业优势,为学生打开认识社会的窗口;或利用个体优势,为学校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