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备课从研读教材开始

2015-03-13张洪生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歌谣深度笔者

张洪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深度备课

研读文本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80-01

备课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有的教师对备课不够重视,认为备课并不重要,其实不然。笔者以为,在正式教学之前进行备课不仅必要,而且必须进行深度备课。深度备课是教师以研究文本、研读教材作为基点,以读者的身份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备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教学的开展。教师在深度备课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面对同一篇文章,教师和学生都是读者。因此,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教师要做的就是进行深度备课,并与学生一起研读文本,找出问题的答案。

以教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威尼斯商人》为例,在课前导学环节,有的学生提出问题:夏洛克是一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商人,为什么他不要双倍的赔偿,而一定要一块“腐烂的臭肉”呢?这个问题是文本的关键,也是学习的难点,而笔者在阅读文本时也存在这样的疑问。为此,笔者在备课时深入研读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线索。首先,夏洛克是一个犹太人,在他看来,安东尼奥夺取了他的生意,讥笑他,污蔑他,仇视他。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他是一个犹太人,而安东尼奥是一个基督教徒。其次,在当时,基督教徒仇恨犹太人,夏洛克势单力薄,因而他宁可放弃一切利益,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洗清积淀在灵魂深处的愤恨,但是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又无法做到。笔者查找了大量资料,并且找到了英国十九世纪著名批评家哈兹列特的评论:“夏洛克报复的欲望和遭受屈辱的感觉难以分开,因此,我们不得不对‘藏在犹太人宽大长袍下的高傲精神表示同情。”通过深入研究文本,笔者找到了解读文本的突破口,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让学生从作者莎士比亚的描写中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同时也学习了莎士比亚高超的写作艺术。

二、审视教材,增补订正

教材里的课文都有明确的解读或说明,但是教师还是需要在备课环节进行审视,以备补正。以教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笔者在读后产生了疑问:床头和屋漏是因果关系吗?屋漏到底应该如何解释呢?为此,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屋漏作“屋子漏雨”的解释实在不妥。在《尔雅·释宫》有注释:“西南隅谓之粤,西北隅谓之屋漏……”在《辞源》修订本中,屋漏的第一个词条的义项是“房子的西北角”。由此可知,屋漏的含义是古人设床在屋子的北窗旁,因为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那么,杜甫写的诗句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吗?在诗中,杜甫以借代的修辞手法说明“床头”“屋漏”指代整个屋子。显而易见,这是以部分指代整体。两句诗的意思是整个屋子都被雨淋湿了,没有干的地方,但是雨依然下个不停。从修辞角度来说,不直言屋漏,而是说无干处,与下文的“雨脚如麻”更契合,避免了语义重复。通过深度备课,笔者对教材进行了重新解读,同时进行了补正,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准确的信息资源。

三、建构教材,发现主旨

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信息,合理建构教学资源,超越文本解读,发现文本主旨。以教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智取生辰纲》为例,笔者对文中白胜卖酒唱的那段歌谣产生了兴趣,并在导学案中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有的学生认为,“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的意思是白胜告诉军爷们天太热了,多歇会吧,而“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则引诱杨志等人来喝酒。这段歌谣是否就只是起到了这些作用呢?为此,笔者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思考后发现,前两句歌谣描写了天气酷热禾苗惨死的状况,借以衬托农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现实。接下来的两句歌谣则将官与民进行比较,民“如汤煮”,官“把扇摇”,这里折射出了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农民的残酷现实。作者借用白胜唱的歌谣,将农民的“急”与统治阶级的“闲”进行对比,揭露了北宋时期统治者与农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笔者通过深入分析歌谣的用意,在教学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的主旨。

要做到深入备课,教师必须从文本入手,研究文本,审视文本甚至超越文本,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歌谣深度笔者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老师,别走……
《春天的歌谣》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