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对中亚国家的能源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15-03-13朱晓静

关键词:中亚天然气能源

朱晓静

(新疆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欧盟对中亚国家的能源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朱晓静

(新疆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能源,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已然成为当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中亚地区因其蕴含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合作的焦点。欧盟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进口方,在能源需求和能源消费方面存在着巨大缺口。目前,欧盟在与中亚交通和能源合作方面提出两个计划和一个倡议:即欧洲国际油气运输计划(INOGATE)、欧洲-高加索-亚洲交通走廊计划(也称欧亚大陆桥计划,ТРАСЕСА)和“巴库倡议”。在具体实践领域,欧盟积极推动“纳布科”天然气管道以及“南溪项目”的建设,从而实现中亚能源向欧盟顺利运输以及欧盟能源多元化供给的战略目标。欧盟对中亚能源政策的制定,为与欧盟面临同样能源境遇的中国从战略目标、危机意识,对外援助计划、能源外交及“一体化”进程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提供了相应的启示。

欧盟;中亚;能源政策;启示

能源*这里主要是指石油和天然气。这样的界定出于以下考虑: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能源消费大国油气需求增大。而大部分国家石油天然气的探明储量都不足以支撑本国的发展需求,对外的油气依存度很高,出现明显的供给不足,大多国家主要依赖中东、中亚、俄罗斯等产油大国。,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已然成为当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亦是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正如索迪所说:“在当今,无论是在科学领域、工业领域、政治领域,还是整个人类的福祉问题上,没有人能忽略能源的重要作用。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中,都天然而绝对的依赖于以各种形式所出现的能源。但能源供应充足时,繁荣、扩张和发展应运而生;当能源供应不足时,需求和纷争四起。”*福德里克·索迪,英国放射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由此可见,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相互争夺和博弈的主要目标。同时,稳定的能源供给渠道也已上升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乃至国家自身安全的战略要素之一。

欧盟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能源进口方和能源消费体,自产能源的数量却非常有限,巨大的能源消费需求与能源产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缺口,这也是制约欧盟经济发展和威胁其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定全面的能源战略,并在其基础上开展多元化的能源外交,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成为了欧盟能源战略的核心内容。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消费体,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能源的储量和生产已不能充分保证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因此,中国同欧盟同样面临着能源缺乏及能源供给单一的处境。地处欧亚大陆中心的中亚五国*这里的中亚国家是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凭借其丰富的能源储量以及特殊的地缘优势,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战略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因此,通过探讨欧盟在中亚国家的能源政策及具体实施措施,从而对中国的能源战略及能源政策的出台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欧盟与中亚能源概况

(一)欧盟的能源现状

现阶段,“欧盟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体和第一大能源进口方,占据世界能源消费量的20%。”*Nataliya Esakova, European Energy Security—Analysing the EU-Russia Energy Security Regime in Terms of Interdependence Theory, Springer VS,2012.“能源进口量达54%,依照2010年国际能源价格标准,意味着约3500亿欧元的支出,或是每一个欧盟成员国公民每年近700欧元的消费量。”*European Commission: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Council,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 Second Strategic Energy Review, An EU Energy Security and Solidarity Action Plan, Brussels,2030年,欧盟所需天然气的60%将来自俄罗斯,其对外部天然气的总进口依赖度将达到80%。”*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 http://www.bp.com/content/dam/bp/pdf/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2014/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14-full-report.pdf.

然而,作为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费体,欧盟的能源产量却非常有限,巨大的能源需求与有限的能源储产量,导致欧盟对外能源进口依赖程度逐年增高,这也成为欧盟调整国际战略和外交事务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欧盟的油气进口渠道和过境线路相对集中,在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欧盟对外能源依赖所蕴藏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风险陡然上升。对于能源储量匮乏的欧盟来说,寻找新的能源合作伙伴,扩展能源供给渠道多元化,与各能源输出国开展广泛而又深入的多方合作,确保能源供给渠道安全,是欧盟未来国际战略的主要方向。

中亚国家*本文主要指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因其境内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与中东波斯湾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被视为世界三大能源供应基地。而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北接俄罗斯,南接伊朗并可通往中东波斯湾地区,东西两向可分别通往中国和欧盟两大能源消费体,地理位置及战略意义极其重要。

同时,中亚—里海地区是目前仅次于中东的油气资源富集区。中亚五国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油气地质面积就达1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哈萨克斯坦石油探明储量39亿吨,远景储量约120亿吨,天然气储量1.5万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石油探明储量1亿吨,天然气储量达17.5万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石油探明储量1亿吨,天然气储量1.1万亿立方米。再加上里海沿岸的伊朗、阿塞拜疆和俄罗斯沿海部分,中亚—里海地区石油储量高达328亿吨,天然气超过30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球油气资源总量的8%和5%,被称为世界“21世纪的能源基地”。*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 http://www.bp.com/content/dam/bp/pdf/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2014/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14-full-report.pdf.其次,中亚—里海地区在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地位不仅在于其丰富的战略资源,还在于它油气出口的潜力巨大。中亚地区人口稀少,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对能源需求十分有限的。“目前,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石油产量的87%用于出口。”事实上,“石油市场是所有能源市场中最不平衡的一个,亚洲—太平洋地区、欧盟和北美的石油消费总量接近全球的80%,却只拥有全球10%的能源储量。与此同时,非洲、中亚地区、中东地区以及南美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只占全球的20%,却控制着世界90%的储油量。”*VladoVivoda, Diversification of oil import sources and energy security: A key strategy or an elusive objective?[J]. Energy Policy,2009(37).

目前,欧盟在与中亚交通和能源合作方面提出两个计划和一个倡议:即欧洲国际油气运输计划(INOGATE)、欧洲-高加索-亚洲交通走廊计划(也称欧亚大陆桥计划,ТРАСЕСА)和“巴库倡议”。在具体实践领域,欧盟积极推动“纳布科”天然气管道以及“南溪项目”的建设,从而实现中亚能源向欧盟顺利运输以及欧盟能源多元化供给的战略目标。

二、 欧盟对中亚的能源政策及战略

欧盟和中亚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历史并不长,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相继独立,这为欧盟寻找新的能源供给市场提供了新的前景。

欧盟积极开拓多元化的能源供给市场的原因就在于欧盟在能源需求方面对俄罗斯存在很大的依赖性,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而中亚国家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因此,中亚国家成为欧盟能源供给和实现供给渠道多样化战略独一无二的选择。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数据,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石油储备量是北海的三倍。同时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斯坦的天然气储量分别排在世界的第五位和第八位。然而,各大国在中亚能源博弈的过程中,尽管欧盟想要获得中亚能源供给的市场并不是容易的事,但事实上,欧盟已经与中亚国家在能源合作领域取得了一些的成绩。

(一)欧盟在中亚的能源政策

欧盟与中亚国家建立能源对话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TACIS项目建立的目的是将石油和天然气运往欧洲,其主要目标是为新独立的国家提供技术上的援助,帮助这些新成立的国家接管和运行前苏联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管道系统,使其现代化并将其作用融入到面向市场的符合国际规则和标准的经济结构当中。”*De Jong S. Wouters J. Central Asia and the EU’s Drive Towards Energy Diversification. Leuven Center for Global Governance Studies[J]. Working Paper, 2011(6).

随着苏联的解体,中亚地区进入到一个不确定的时期,尽管作为主权国家,但他们并没有利用足够的人力和经济资源适当的管理该地区,而能源成了他们唯一可以影响这种局势的资本。与此同时,在这个时期,俄罗斯也深深地陷入了政治危机,中亚地区的能源需要专业和高质量的技术援助,尤其是在经济和人力资源方面。对于欧盟来说,这是一个参与中亚地区各领域的契机,尤其是能源领域。目前,欧盟在与中亚交通和能源合作方面主要提出两个计划和一个倡议:即欧洲国际油气运输计划(INOGATE)、欧洲-高加索-亚洲交通走廊计划(也称欧亚大陆桥计划,ТРАСЕСА)和“巴库倡议”。

1.INOGATE项目

“INOGATE(《通往欧洲的跨国油气运输计划》 Interstate Oil and Gas Transport to Europe,简称 “INOGATE”)项目是欧盟与美国、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建立的国际能源合作项目。其目的是将中亚里海丰富的能源输往欧洲市场,以保障欧洲能源市场的供应,提供欧洲能源安全系数。INOGATE是欧盟打开中亚能源市场的第一个倡议,也是最主要的一个能源项目。“从 1996 年到 2003 年,欧盟向“INOGATE”项目共提供了 5300 万欧元的援助资金,平均每年的援助资金为 660 万欧元。” 直到今天,它仍然协调着欧盟与中亚里海地区所有能源问题。

上述援助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促使欧盟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关系逐步密切。据哈萨克斯坦国家统计署数据显示,2010年哈萨克斯坦对欧盟的进出口额为380.2亿美元,占其外贸总额的42.7%,增长31.9%。

2.TRACECA 计划

《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计划》(Transport Corridor Europe-Caucasus-Asia,简称 “TRACECA”)始于 1993 年,内容既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上运输和航空运输,也包括油气管道运输。1998 年,各有关国家在巴库签订了《关于发展欧洲—高加索—亚洲国际运输通道的基本多边协定》(Basic Multilateral Agreement on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or Development of the Europe-the Caucasus-Asia Corridor),明确该项目的目标是:“发展欧洲、黑海、高加索、里海和亚洲地区的经济联系、贸易和交通运输”;“促进公路、铁路运输和海上交通贸易向国际开放”;“促进货物、乘客的国际运输和碳氢化合物的国际运输”;“确保交通安全、货物安全和环境保护”;“协调运输政策和在运输领域的法律框架”;“在不同的运输类型之间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Basic Multilateral Agreement on International Transtport for Development of the Europe-the Caucasus-Asia Corridor, http://www.traceca-org.org/fileadmin/fm-dam/MLA/MLAE.PDF.

事实上,早在1995 年,欧盟对独联体国家技术援助(TACIS)这一项目的支持下,欧盟启动了向以欧洲供应能源为目标的国家间石油与天然气输送项目。欧盟希望通过该项目提高参与国现有油气管网的安全程度,通过延伸现有能源管线解决基础设施瓶颈问题,吸引必要的投资,并希望参与国效仿欧盟的能源管理规则与规范程序。随着近年来国际上主要的能源消耗大国纷纷介入到中亚—里海能源的获取活动中,欧盟也开始加大了对中亚能源的投入力度。

3.“巴库倡议”(Baku Initiative)

“巴库倡议”是欧盟启动的又一个能源计划,是欧盟接近中亚能源市场的又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欧盟发起的又一个加强与包括里海、黑海沿岸国家及邻近国家在能源合作领域进行政治对话为主旨的计划,它充分体现了欧盟对中亚能源领域的巨大兴趣及实现欧盟和中亚能源市场一体化的美好蓝图。

“‘巴库倡议’是2004年11月13日在巴库举行的能源部长会议上,由欧盟委员会和黑海、里海沿岸国家以及他们的邻居们:阿塞拜疆、美国、保加利亚、伊朗(观察国)、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 (观察国)、罗马尼亚、塔吉克斯坦、土耳其、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参与倡议的。各国与会者达成共同目标:皆在“根据欧盟及国际法规框架,协调相关国家法律和技术标准以建立一个一体化能源市场;通过扩大和更新能源基础设施,加强能源供应安全;通过能源制度一体化,改善能源供应和需求管理;推动向商业和环保方面皆可行的能源项目提供财政支持。”*赵会荣. 欧盟的中亚政策[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6).

“巴库倡议”的实质是使中亚及里海地区的能源市场与欧盟能源市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巴库倡议”是欧盟深入参与中亚地区能源事务的又一平台,同时,通过这一倡议,欧盟将理论上的合作战略转入实质性的运行阶段,即建设从中亚与里海地区的能源运输管道到欧盟,

“巴库倡议”的进一步发展是在2006年11月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第二次能源部长会议上。第二次能源部长会议完善了INOGATE的运输线路。声明称采纳第二次能源部长会议的结果,即扩大INOGATE的合作范围,包括电力、可再生能源、气候变化及能源效率等诸多领域。第二次能源部长会议的与会者们通过了声明和INOGATE项目未来的能源发展路线图,该路线图确定了欧盟与中亚地区在能源领域更好地合作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二)欧盟中亚能源政策的具体实践

尽管欧盟努力地强调欧盟与中亚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但事实上这两个地区的能源合作非常的有限,主要问题在于中亚国家缺乏向欧盟市场输出能源的交通运输管道。即便是欧盟起初在该地区建立的一些设施项目也面临着俄罗斯的严重控制。目前为止,中亚地区没有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将能源运输到欧盟市场。

1. 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Nabucco Pipeline)

为了实现中亚与里海能源出口的多元化,削弱俄罗斯在欧洲能源供应上的几乎垄断的地位,欧盟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一道,极力支持绕过俄罗斯或伊朗的跨里海能源管道与南高加索能源管线。2007 年,欧盟宣布实施建设一条将里海天然气从阿塞拜疆、经过格鲁吉亚、土耳其、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最终达到匈牙利的管道线路—— Nabucco 天然气管道。

2002年6月,来自奥地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的能源公司签署了建设纳布科管道的意向协议。“(Nabucco,又称土耳其—奥地利输气管线),它被称为是“一条将里海地区、中东和埃及,经过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与奥地利以及中欧和西欧天然气市场连接起来的新的天然气管道。”*Mark Rowley.The Nabucco Pipeline Project Gas Bridge To Europe?[J]. Pipeline & Gas Journal,2009(9).该项目计划2012年实现从中亚里海地区向欧洲输送天然气,每年将有包括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近31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输送到欧洲。2003年12月,欧盟向该项目拨款用于对纳布科管道建设进行市场分析和技术、经济、财务研究。2006年和2009年的俄乌“天然气之争”,迫使欧盟加速纳布科天然气管道的实施进程。2009年7月,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随后,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国很快“抛弃”欧盟转向了由俄罗斯发起的“蓝溪项目。”这让欧盟能源市场实现多元化供给渠道、降低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的目标落空。2013年6月,该项目以停止建设而宣告结束。图1纳布科天然气管道示意图。

图1 纳布科天然气管道示意图

从“纳布科”天然气管道的“跌宕起伏”的命运中不难看出,自建设纳布科天然气管道的设想提出之后,就经常受到资金、气源、国际能源市场变化以及地缘政治争夺的影响。因此,它不仅仅是一条纯粹的能源市场意义上的天然气管道,它的背后,是欧盟与俄罗斯日益激烈的能源博弈,是天然气生产国、需求国、过境国多方之间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较量。

2.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South Stream Pipeline)

南溪管道的建设,是欧盟为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努力寻求能源供应多元化渠道重要战略。 2007年6月,南溪管道项目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意大利埃尼集团发起,从俄罗斯新罗西斯克开始横穿黑海,从保加利亚港口瓦尔纳上岸,在普列文分为两支:向西北进入塞尔维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奥地利,向西南进入希腊和意大利。同时,这条管道还牵连着德法等国的利益。“俄气公司在南溪管道运输公司中持股50%,意大利埃尼集团持股20%,德国巴斯夫集团温特夏尔(Wintershall)公司与法国电力集团各持股15%。”*程春华.欧俄南溪管道项目为何一波三折[J].世界态势,2014(14).俄罗斯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匈牙利、希腊、斯洛文尼亚等国签署了项目陆地部分的政府间协议。该项目于2012年12月动工,计划于2015年底开始向欧洲供气,设计年输气能力高达630亿立方米,约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35%。

“南溪”天然气管道被认为关乎欧洲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意义。对欧盟而言,欧洲所需天然气的月30%由俄罗斯提供,而俄罗斯输送的欧盟的天然气的一半需过境乌克兰,建设“南溪”项目正是为了绕开乌克兰。

2014年12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安卡拉与土耳其总统艾尔多安会面后向外界宣布,俄罗斯放弃经由保加利亚输往欧洲的“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欧洲天然气市场,而是选择与土耳其合作建设“蓝溪”输气管道并新建管道,通过土耳其向欧洲出口天然气,新管道年输气量预计达到630亿立方米,其中接近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直接达到土耳其海岸。

欧盟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的支持以及克里米亚重新并入俄罗斯是造成乌克兰危机的主要原因。“南溪”项目破裂背后的实质是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2014年6月,欧盟建议保加利亚停止南溪天然气管道在其境内的建设,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表示,保加利亚如不停止该项目的建设,就将遭到惩罚。迫于欧盟的压力,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相继宣布暂停这一项目境内的建设。而另一方面,南溪项目为俄罗斯反制西方制裁起到积极作用。在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相继宣布暂停该项目的同时,奥地利与俄罗斯签署了成立“南溪”奥地利公司的协议,约定在奥境内建设“南溪”管道。奥地利、意大利、希腊等“亲俄派”国家更加重视本国经济的利益,主张继续依靠俄罗斯,这导致欧盟无法形成统一的能源外交政策。

总之,南溪管道风波是多重矛盾同时呈现的万花筒。从中折射出欧盟委员会与成员国的矛盾,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俄方与欧、美、乌方的矛盾,短期制裁需要与长期能源安全的矛盾,经济利益与战略博弈的矛盾,能源战略多元化与路径依赖的矛盾。图2为南溪天然气管道示意图。

图2 南溪天然气管道示意图*资料来源: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俄欧南溪天然气管道为何搁浅[EB/OL].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4/07/15/001497277.shtml.

3. 欧盟在其它能源领域的投资

“通过欧洲的国际能源合作计划(INOGATE),2009-2012年欧盟对土库曼斯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天然气、可再生能源、能源利用效率、石油、电力、能源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投资,总投资额超过1325万欧元。”*INOGATE, http:// www.inogate.org/index.php? Option=com_inogate&view=project&id=72& Itemind=75&lang=en此外,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能源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启动了建立“跨里海管线欧盟—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间协定”磋商;“与阿塞拜疆签署了政府间协议,启动跨安纳托利亚天然气管线(Trans-Anatolia Gas Pipeline英文简称: TANTP)项目,即建立从东土耳其边境到西土耳其边境的输气管线,该线路起始于阿塞拜疆,目的是输送里海的天然气。”*Commissioner Oettinger welcome TANAP gas pipeline agreements, Brussels,27 June 2012, 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sAction. do? reference=IP/12/721&format=HTMI&aged=0&language=EN&guiLanguage=en.

除此之外,“跨亚得里亚海天然气管道也将于2018年前建成,里海天然气将于2019年初通过此管道向欧洲供应。跨亚得里亚海天然气管道全长870公里,拟将里海地区天然气通过希腊、阿尔巴尼亚并通过亚得里亚海输送到意大利南部,并进而输送到西欧。该管道主要气源是来自阿塞拜疆“沙赫德尼兹”气田。管道起始输送能力100亿立方米/年,且可增加至200亿立方米/年。该管道的顺利建成,将是各有关参与方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欧洲天然气供应多元化将作出较大贡献。”*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m/201310/20131000339682.shtml.

三、 欧盟对中亚的能源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作为当今世界重要一极,欧盟推行多目标和多维度的能源战略,目的在于提升他的国际地位、确保能源安全以及加强欧盟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影响力。为了确保能源供给安全以及稳定的石油价格,欧盟将未来的战略关注点集中于扩展能源供给渠道多元化的目标上,减少对外能源的依赖程度。同时,欧盟增强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并通过高新技术和创新研究使用清洁能源,从而确保稳定的能源价格、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最终提供竞争力。

建立统一能源市场是以“一体化”为特征的欧盟特有的保障能源安全的方式,深入思考其对中国带来的启示的意义并不亚于对未来与欧盟将形成的竞争关系保持警惕的意义。此外,通过市场手段保障能源安全的政策包含了多边合作和区域合作的成分,有利于避免“零和博弈”的竞争局面,对维护中亚地区稳定、共同开发中亚地区能源资源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中国在制定中中亚能源战略上借鉴考虑。

(一)欧盟能源战略目标明确,危机意识强烈

首先,欧盟把能源安全放在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战略目标明确且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欧盟自身能源资源匾乏,内部能源市场尚不够统一,并且对外部能源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大,能源问题上的脆弱性促使欧盟必须高度重视其能源安全。据资料显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能源危机后,欧盟就着手制定各项长远的能源战略,确立不同能源目标的综合发展战略。如1995年出台《欧盟能源政策白皮书》,2006年出台《欧盟能源政策绿皮书》,2010年,欧盟发布能源新战略文件,把确保能源安全作为实现欧盟2020战略追求的关键性目标之一,这种目标清晰的战略定位和追求,顺应了当前欧洲发展战略的根本需要,有助于增强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竞争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作为主要的新兴经济体之一,能源需求量逐年增长。尽管现阶段,中国境内的油气储量总体上较为平稳,但却存在能源的分布不均衡且地理环境复杂的特点。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2010)》,中国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主要聚集在东部海域和西北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远高于其他地区,但东部经过多年的开发,已普遍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的双高开发阶段,石油产量的高峰期已过,老油田产量进入递减阶段。加之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现阶段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因此,中国同样需要切实重视能源的生产、供应和利用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在充分了解自身能源优势及短板的基础上,制定中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是未来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要素。

(二)欧盟重视能源外交

欧盟在保障海外能源安全方面重视加强能源外交。欧盟新战略文件强调加大能源外交力度,特别强调欧盟能源市场的外部空间,把能源安全与外交政策紧密结合,强调与主要能源伙伴展开更紧密的合作,尤其与欧盟周边能源生产国和过境国建立更有效的能源伙伴关系。例如,欧盟近年来不仅把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外交置于欧俄战略伙伴关系框架,而且更加重视与中亚、非洲、中东等地区的能源伙伴关系,这对拓展欧盟能源供应渠道、最大限度地保证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持续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的能源外交也有重要启示,尽管近年来中国在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方面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中国的外交方式和方法较以往也取得了很大的改变,但将能源安全与外交相结合,并积极与主要能源国家建立友好的合作发展关系,是中国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三)欧盟能源“一体化”的启示

欧盟能源政策 “一体化”的特征,为中国整合中亚地区和国内油气资源提供了积极的启示。“一体化”程度的高低是决定未来欧盟能否生存下去的决定性因素。欧盟东扩也是将新成员国不断纳入一体化市场的过程。这种“一体化”的对外思想在欧盟对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战略中较为凸显。例如欧盟对中亚地区所实施的援助计划不仅是为中亚国家的能源项目提供资金帮助,而且在技术层面上协调双方的标准,为将来可能实现的能源对接提供基础。但是中亚地区作为欧盟“邻居的邻居”,在和欧盟建立统一能源市场方面并不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欧盟“一体化”的能源政策对该地区鞭长莫及。

虽然中亚地区和欧盟不能建立直接的统一能源市场,但中国在中亚地区具有建立统一能源市场的天然优势,中国也正考虑将中亚的能源作为中国主要能源消费区的供应源,例如中土天然气管线就将和中国西气东输二线相连,直接向中国南方天然气主要消费区供气;中国还有意将中亚地区打造成为新疆的能源“接替区”。因此,欧盟以“一体化”为特色的对外能源政策为中国整合中亚国家和新疆油气资源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四)欧盟对外援助计划的启示

欧盟援助计划为中国拓展对外能源合作手段提供了新思路。欧盟对中亚地区实施的各种援助计划一方面强调民主人权的价值标准是双方合作的前提,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种经济援助计划和教育合作计划向中亚国家渗透自己的价值观念,通过对 “软实力”的投资与建设,既博得了中亚人民的好感,又加强了中亚国家对欧盟的技术依赖,为今后的能源项目建设打下潜在的基础。这种自下而上的能源合作方式值得中国借鉴。

较欧盟而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主要集中于满足双方能源的“供给与需求。”其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都还处于基础阶段。“随着中国在中亚国家的投资和贸易量的增加,当地的人们很自然地希望中国能加强“软实力”方面的投入,但现阶段似乎并不明显,一份哈萨克斯坦的研究发现,“44%的调研专家认为中国在中亚地区不会取得大的成就,只有20%相信中国在未来将会成为影响该地区的主导力量。”中国过去由于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像欧盟那样对中亚地区实施援助计划,但随着中国经济和油气行业多年的发展,在油田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也积累了自己的优势。中国也可以考虑向欧盟的援助计划学习,注重能源合作的同时,关注教育、文化等“软实力”的合作与交流。

当今世界,石油与天然气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核心能源,它关乎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随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化,欧盟积极拓展新的能源供给渠道,尤其是与中亚国家在石油、天然气、教育、交通以及基础设施等多领域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扩大欧盟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对于欧盟内部,欧盟积极探寻一体化的能源市场,不仅协调欧盟成员国内部一体化能源市场中各方利益,同时在国际市场力争实现能源“一体化”战略。

中国作为主要的新兴经济体之一,能源安全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它不仅事关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社会福祉,而且事关中国的政治安全和国际地位。当前,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能源安全已逐渐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中国应明确能源目标,与世界主要油气资源国开展能源外交,建立良好的多元化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升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新技术;同时,中国也应及早准备参与、倡导建立国际性区域能源供应经济和安全体系。“如积极和东亚地区的能源进口国加强合作,争取共同开发周边国家如中亚、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共同开发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共同开发输油输气通道和战略管线等。”为实现中国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

[1] 索迪,(转引自:A Jordan, H Bryan, and M moudie,FacingtheInternationalEnergyProblem1998-2000 [M]。 New York: Praeger,1979.

[2] Nataliya Esakova,EuropeanEnergySecurity—AnalysingtheEU-RussiaEnergySecurityRegimeinTermsofInterdependenceTheory[J]. Springer VS,2012.

[3] European Commission: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Council,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SecondStrategicEnergyReview, An EU Energy Security and Solidarity Action Plan, Brussels,

[4]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EB/OL]. http://www.bp.com/content/dam/bp/pdf/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2014/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14-full-report.pdf.

[5] 房乐宪.欧盟能源新战略的核心内涵及其启示意义[J].当代世界,2011(1).

[6] VladoVivoda, Diversification of oil import sources and energy security: A key strategy or an elusive objective?[J].EnergyPolicy,2009(37).

[7] De Jong S. Wouters J. Central Asia and the EU’s Drive Towards Energy Diversification. Leuven Center for Global Governance Studies [J].WorkingPaper, 2011(June).

[8] Sebastien Peyrouse,“Sino-Kazakh Relations: A nascent strategic partnership”[J].ChinaBeief,2008(11).

[9] 曾向红,杨恕. 欧盟的中亚援助实践研究——以向欧洲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国家间(INOGATE)项目为例[J].东北亚论坛,2008 (3).

[10] Basic Multilateral Agreement on International Transtport for Development of the Europe-the Caucasus-Asia Corridor, http://www.traceca-org.org/fileadmin/fm-dam/MLA/MLAE.PDF.

[12] 赵会荣. 欧盟的中亚政策[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6) .

[13] Mark Rowley:The Nabucco Pipeline Project Gas Bridge To Europe?[J].Pipeline&GasJournal,2009(9).

[14] 程春华.欧俄南溪管道项目为何一波三折[N].世界态势,2014(14).

[15] INOGATE, http:// www.inogate.org/index.php? Option=com_inogate&view=project&id=72& Itemind=75&lang=en

(责任编辑:李潇雨)

European Union’s Energy Policy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hina

ZHU Xiao-j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4, China )

Central Asia Countries,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geography and rich energy resource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world "major players".European Union, as the second largest energy importer, has big gap between the energy import and consumer. Currently EU established "two plans" and "one initiative" and Central Asia′s transportion and energy cooperation. Namely INOGATE, TPACECA and Baku Initiative. In practice, EU proposed the projects of "Nabucco Pipeline" and "South Stream Pipelin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of transport the Central Asia′s oil and gas to European Union and diversified the energy supply. China and EU faced same situation, so EU′s energy policies in Central Asia, which made China take for reference and think over in formulating a long-term strategy in Central Asia. Especially EU′s specific energy strategic objective and strong sense of Crisis, Foreign Aid Plan,Energy Diplomacy and Energy Integration.

European Union;central Asia;energy policy;implication

2015-07-08

朱晓静,女,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F110

A

1008-2603(2015)05-0011-08

猜你喜欢

中亚天然气能源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石油和天然气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中亚速览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