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实证研究
2015-03-13高海燕
高海燕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221)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实证研究
高海燕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221)
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习得效果的最重要的个体差异因素之一,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本院四个专业1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深挖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及独有特点,总结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各复杂变量及其关系,探讨出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高职院校;英语学习动机;实证研究;对策
一、引言
学习动机是推动、维持和激励学生不断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然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不足,对英语语言文化的认同度偏低,英语学习的功利性和 “被学习状态”明显。针对这一现实,课题组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调查研究,实施了应对策略,以期扭转当前不利的英语学习文化,改变高职英语课堂中长期存在的认知和动机脱节的状况,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果。
二、理论综述
美国心理学家Gardener 和Lambert 是最早也是最具影响的动机研究专家, 他们从社会心理学的维度把学习动机分为归附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大类。Crooks等拓展了早期的动机研究范围,将动机理论与课堂教学结合,从微观、课堂、大纲和课外四个层面进行研究。Dornyei(1994)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三维动机框架。此外,Williams & Burden的社会建构主义动机模式,Brown的自我决定动机理论等研究都为如何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提供了理论指导。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将眼光投向了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领域。丛立新(1985)发现非智力因素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关系。华惠芳(1998)提出“证书型动机”是中国学生的主要动机。高一虹(2003)等对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七种不同的动机类型。周燕等(2009) 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强度变化的跟踪调查引领了近年来学习动机研究的新动向。胡卫星(2010)用AMOS的分析方法构建了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各因素作用模型。周颂波等(2011)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数据分析手段分析外语学习动机结构。
三、研究内容
(一)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的方式, 在商务管理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和国际金融4个专业4个班级的145名学生中发放了问卷,其中男生34人,女生111人。共回收问卷140份,男生32份,女生108份,问卷回收率为96.55%。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统计,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即语言文化、个人发展及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共包括16个陈述性句子,要求调查者根据个人情况,在非常同意到完全不同意五个级别中做出选择。统计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描述性分析(N=140)
如表1所示,本研究中英语学习动机的均值为49.3143,还不足总值的五成,证明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较低。就细节来看,学生为个人发展而进行英语学习的动机值明显高于其他方面(22.2714〉19.4929〉7.5500),而出于对语言文化本身的兴趣进行英语学习的人则非常少(7.5500),后续培养应注意从提升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认同度这一点入手。
表2 影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诸变量的显著性分析
基于表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就英语学习动机而言,男女生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p=0.01,<0.05),女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明显高于男生。专业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p=0.002,<0.05 ),其中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国际金融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最弱。就生源地而言,外省市与天津市区学生无显著差异(p=0.359,>0.05,)。
(三)研究对策
1.善用社会及文化因素,改善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
(1)首先要正向正向引导社会功利因素,提高英语学习实用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英语的工具性作用凸显,学好英语与就业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日趋显著。本研究中,57.1%的学生认同学好英语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对于学生的这种功利性动机,应善加引导。英语学习应以实用和交际为主,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与未来工作岗位充分接轨。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开发和创新。教学内容要紧贴社会和文化,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就业,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
(2)其次增强学生文化差异的认识,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本研究中以“了解和学习语言文化”为动机的学生仅占9.3%。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要注重学生文化身份的塑造,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开设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学、英美概况等选修课或系列讲座、指定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原版报纸等方式,使学生具体了解目的语的风俗习惯、语言特点及使用规范,以增强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进而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3)最后摒弃从众心理及不良思维定势,摆脱语言交际阴影。针对学生“别人不参与,我也不参与”的随大流学习心理,教师应多采用合作学习、群组互动等方式提升高职学生的总体参与意识;对于英语学习中的“汉语思维模式”,应多在课上进行中英语言对比研究,使学生了解英语语言规则,进而助其摆脱害羞心理和畏难心态,克服英语语言学习焦虑,提升学习效果。
2.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人发展
(1)首先考虑学生内外向型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升英语学习动力。外向型学生往往英语学习的效果更好,但容易“重口语,轻语法”。而内向型学生往往“重语法,羞口语”。因此,对于外向型学生在肯定其较高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强化其对语言准确性的把握。对于内向型学生,加强其心理健康锻炼很重要。可在课上多提问语法类问题,多组织群组性活动,并令其在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增强其参与的热情,逐步克服害羞心理,促进个人发展。
(2)其次重视学生情感教育,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教学要贯彻师生平等的理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其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精力转化为学习动机。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直观及非直观教具,信息化设备等方面,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语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定制自主学习方案,培养其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英语语言学习的自觉性。
(3)最后做好第一二课堂衔接,调动高职学生课内外学习兴趣。本研究中,仅占8.6%的学生愿意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并且认为参与机会较多。通过座谈发现有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二课堂活动,但是认为现有活动不够新颖,吸引力不足,而且参与机会较少。因此有必要创新第一、二课堂衔接媒介,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更新第二课堂培养模式,推行学分化管理,组织英语晚会、各类英文大赛、英语角和英语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拓宽学生语言输出渠道,创建成果展示平台,扩大参与学生范围,进而从整体上调动学生将英语应用于“实战”的积极性。
3. 善用外部激励因素,全面改善英语学习环境
(1)首先结合期望和价值理论,提升教师支持。本研究显示,72.2%的学生因为“喜欢英语老师而学习英语”。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应把学生当做独立价值个体,努力挖掘其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向学生传达信任和期待,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有效提升其交际意愿。
(2)其次充分利用竞争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研究中高达40.7%的学生完全不喜欢被单独提问,但是乐于参与课堂对话及小组展示等活动。42.9%的学生认为“看到同学取得好成绩会激励自己好好学英语”。因此,英语教师要协调运用好竞争与合作的手段,开展个人及小组对抗赛,鼓励学生在竞争中提升,在合作中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合作学习小组的创建要科学。要考虑到小组学生英语水平、个体差异等要素,强化过程监督,杜绝“搭便车”现象,多元化评价体系,避免终结性评价,首推过程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从提升教师支持的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意愿。
(3)最后营造浓郁英语学习氛围,改善教学效果。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往往会激发学生无限的交际意愿,使其自主自愿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弱化自身权威性,使用适当的课堂指令,避免非公开实施面子威胁行为策略;同时通过组织多种的课内、外活动,充分利用外教资源,营造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
四、问题与展望
本课题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英语学习动机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要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就要从语言文化、个人发展和学习环境三个层面入手,培养学生对目标语文化的认同感,明确英语学习对于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利用同辈压力和合作学习,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的受试者仅限于商务管理系四个专业的学生,受试样本偏少,随机抽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英语学习动机影响因素众多,本研究成果和策略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所有类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1]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Language Teaching and Foreign Research Press, 2002.
[2]Cookes. G and R. Schmidt. Motivation: Reopening the Research Agenda[J]. Language Learning, 1991.
[3]Dornyei, Z. 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4.
[4]Gardner, R. C. & Lambert, W. 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59.
[5]胡卫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模型构建[J].外语教学,2010,(03).
[6]周燕等.大学基础阶段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 - 对五所高校的跟踪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02).
[7]周颂波等.教育环境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结构的建模与验证[J].现代外语,2011,(03).
Empirical Study o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AO Hai-yan
(TianjinCollegeofCommerce,Tianjin, 300221)
learning motiv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fluencing English acquisition effect. It plays a great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nglish learning. As a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selects 140 students from four majors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 as study objects and utilizes SPSS 13.0 to make statistics and reveals the status quo and exclusiv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t summarizes the complex variabl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nfluencing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of students and explores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improving such motiva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English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students’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empirical study; countermeasure
2014-11-12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2013年度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实证研究”,项目编号:TCC2013YB06
高海燕(1980-),女,河北承德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英语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英语及行业英语教学、英美文化及翻译等。
G442
A
1673-582X(2015)01-00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