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CU临床治疗观察
2015-03-13陈楠董娇
陈楠 董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CU临床治疗观察
陈楠 董娇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2例ICU临床治疗的ARDS患者,按照病因将患者分为肺内源性组(32例)、肺外源性组(30例)。均给予ICU临床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内源性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长于肺外源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发病原因对ARDS患者实施ICU治疗,才能促进质量效果得到一定提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综合性急危重症,患病后患者均需要接受ICU急救治疗。加强对ARDS的ICU临床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主要对62例ARDS的ICU临床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62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因将患者分为肺内源性组(32例)、肺外源性组(30例)。肺内源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61.8±6.4)岁。肺外源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3~86岁,平均年龄(62.4±6.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将呼吸机与氧源进行连接之后,以患者的具体呼吸情况作为主要依据,选择是否对患者进行面罩吸氧、气管插管吸氧或者切开通气吸氧。完成呼吸机的连接之后将氧源打开,实施辅助性通气操作。通常情况下将呼吸机气量控制约在7 ml/kg,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设置在7~17 cm H2O(1 cm H2O=0.098 kPa)的范围之内,将气道峰压、平均压分别设置为40 cm H2O、35 cm H2O。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尿液量进行密切观察。存在肾功能恶化症状的患者及时使用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发现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好转之后,之前使用气管插管或者切开通气进行治疗的患者可转换为面罩吸氧,并以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合理对供氧压力进行调整。加强对患者原发病进行控制,同时注重预防相关感染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情况 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肺内源性组患者均明显长于肺外源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s,d)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住ICU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肺内源性组 32 14.54±2.94 12.71±3.51肺外源性组 30 10.24±2.64 6.81±2.40 t 4.681 5.428 P<0.05 <0.05
2.2 两组死亡情况比较 接受治疗1周内,肺内源性组共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9.38%,肺外源性组共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33%。肺外源性组治疗1周内的患者死亡率低于肺内源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ICU接受治疗期间,肺内源性组、肺外源性组分别有5例、3例患者死亡,总死亡率分别为15.63%、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影像学检查显示,肺内源性ARDS患者多表现为肺实质改变,肺外源性ARDS患者多显示毛玻璃样改变[1]。肺内源性患者的肺组织弹性阻力的增加值也明显高于肺外源性患者。所以,采用PEEP、俯卧位通气、肺复张手法等对ARDS患者进行通气治疗时,肺外源性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高于肺内源性患者[2]。目前,治疗ARDS的方式主要为在ICU中实施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3]。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接受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后,肺内源性组患者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长于肺外源性组患者(P<0.05)。这个研究结果与多数临床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性。同时在接受ICU临床治疗的1周之内,在患者死亡率比较上,肺内源性组也高于肺外源性组。但是两组的总死亡率均较高。
综上所述,在对ARDS患者实施ICU临床治疗时,需对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明确诊断,然后再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升。
[1]周云.早期应用呼吸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3,11(30):98-99.
[2]张涛.对ICU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急救治疗的效果观察.当代医药论丛,2015,15(7):350-351.
[3]谢逢春,刘凤鸣,陈远鹏,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临床肺科杂志,2013,8(3):264-2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044
2015-08-11]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陈楠);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董娇)
董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