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资本市场骑在“牛”身上

2015-03-13宋奕青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1期
关键词:股市A股资本

文│本刊记者 宋奕青

定向降准、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014年,经济调控各种前所未闻的词层出不穷,而先知先觉的资本市场终于不再羞羞答答,应声而起。

2013年肖钢上任之后,资本市场的各项政策都在为“有质量的牛市”创造着条件。2014年,这一调整的基本轮廓变得十分清晰,而且,资本市场也在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这种趋势,将在2015年得到进一步加强。

政策:驭“牛”有术

改革红利是催生牛市的最大动力。2013年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了一幅经济改革蓝图。这幅蓝图中,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被放在重要位置。因此,2014年注册制改革、退市制度完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等等,动作不断,好戏连连,且改革力度已经超出市场此前预期。

其中,在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5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值得一提的是,“新国九条”是自2004年1月以来,国务院第二次以红头文件形式出台的资本市场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发布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势必会产生深远影响。一时间,财经媒体、市场机构、业内专家和投资者等,对此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讨论和争辩。

此外,2014年资本市场中一个备受瞩目的里程碑事件是沪港通交易试点的正式启动。沪港联通后,内地与香港投资者能够互相买卖股票,推进了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对推进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交易的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都有积极意义。

但宏观经济基本面、上市公司整体景气状况仍然面临压力是不争的事实,巨大的振幅将资本市场炒新、炒小、炒垃圾股等赌性暴露无遗。

众所周知,资本市场改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政府自己进行革命,把自己手中的权力交出去,因此,2014年启动的本轮改革主要模式也是“放权”。证券法的修订和注册制的改革攻坚,以及

证监会内设机构调整

2014年伊始证监会内设机构和职能调整方案出炉;清明前后,证监会党委陆续在各部门宣布了具体的部门调整方案以及人事任命。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其出发点都是简政放权,扩大准入。

在简政放权的大环境下,证监会在年初提出了从“事前审批到事中、事后监管”转型思路,而新“国九条”中,监管转型与证券机构发展也都被列入重磅型纲领。到2015年,由证监会机构部审批50多项将裁减并归结为5项,400多项备案事项也将减至50项。最后由证监会行政审批的事项只剩下机构设立、牌照管理、法定人员资格审查、重大变更以及境外业务的设立这5大类审批事项。

八部门合并 新设四办公室发行监管部创业板发行监管部 发行监管部 公司债券监管部上市公司监管一部上市公司监管二部合 上市公司监管部 创新业务监管部期货监管一部期货监管二部 期货监管部 私募基金监管部机构监管部基金监管部 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 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局

在人大最新通过的《证券法》修改的决定中,删去了“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等内容,将第八十九条第一款中的“事先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修改为“公告”,将第九十一条修改为“在收购要约确定的承诺期限内,收购人不得撤销其收购要约。收购人需要变更收购要约的,必须及时公告,载明具体变更事项”。

这些修改简化了上市公司收购的程序,意味着收购上市公司的要约不需要证监会或交易所审核了,收购方直接公告就可以发起要约收购,也体现了之前就广为流传的新《证券法》的核心精神——变“行业监管”为“功能监管”,顺应了监管层简政放权的改革潮流。

有学者透露,放掉要约收购审核权可能只是监管层放权的第一步,2015年的“大改版”《证券法》可望见到更多“放权”内容。“甚至包括向交易所充分放权、定增取消审批等内容都有可以想象的空间。”

上市公司:并购遇“疯牛”

不论顶层设计有多么完美,真正的市场参与者才是践行改革的主体。

事实上,2014年,沪深股市合计200多家公司停牌几乎已成为常态,停牌大多是因为“重大事项”,而所谓的“重大事项”则多涉及并购、重组或者借壳上市。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2014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达到1万亿元,已超过2013年全年交易金额。

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主要是绩差公司被借壳为主的重组不同,2014年一些“大象”的重组尤为引人瞩目。4月初,广船国际因重大事项停牌。在经历半年多的等待后,10月31日广船国际公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向中船集团购买黄埔文冲100%股权。股票复牌后也是连续6个涨停。

IPO最长暂停后重启

与此同时,并购重组失败的案例更是频频发生。

今年曾引发舆论热议的重组失败案例就有泰亚股份和熊猫烟花。泰亚股份的重组失败被讥为“重组三日游”,其旨在规避借壳的方案设计空前复杂,最后以“未就重组的细化交易方案达成一致意见”为由终止重组则被认为“难以服众”。熊猫烟花重组失败的理由与泰亚股份异曲同工,在筹划重组过程中则经历了股价伴随着质疑声飙涨。

上述两家公司均为跨界重组,在年末发生的成飞集成重组失败则着实可被称为“黑天鹅事件”,这次中航工业的“企业内部重组”因为被国防科工局认定为“形成行业垄断”而宣告失败。

自5月19日披露重组方案以来,成飞集成股价涨幅一度超过300%,如今重组失败,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其高达13亿元的融资盘。12月15日复牌后,成飞集成连续三天跌停,融资盘越来越接近爆仓。

不过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很大程度的消弱了这种爆仓的带来的阴影。一直以来,中国的“四大行”、“三桶油”等“特许经营”企业长期雄踞世界500强榜单,但它们并不能让中国人骄傲。2014年,可以说是国企的改革年,目前的改革方式主要是混合所有制,在央企陆续推出各种改革方案之后,地方国资部门也纷纷出台各种文件,形成了一波国企改革的热潮。

2月19日,中石化公布了引入民营资本实现混合经营的议案,拟为其销售公司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在随后的大半年中,哪些公司将入股中石化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一些热门公司也屡屡成为中石化的“绯闻”对象。

9月14日,中石化公布参与其销售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投资者名单,引发广泛关注。除了对各路投资者背景的解读外,中石化与其投资者就销售公司关于未来上市的若干条款引来热议,也招致批评。有评论人士质疑其“混改”最终成为了“股改”。在中石化刚公布引入民资议案时,财新传媒主编王烁就认为此事是垄断利益的重新划分,而非打破垄断,并尖锐地称其为“垄断权私有化”。

股市是企业的股市,企业质量是市场好坏的根本。

2014年年底,在纽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市值超越了3000亿美元,远超过了美国最大的电商企业亚马逊,也超过了亚马逊和另一家电商巨头eBay公司的市值总和。

有趣的是,在此之前,阿里巴巴与港交所之间的博弈亦是2014年度财经热点事件之一。实际上,阿里巴巴IPO首先选择的是港交所,但双方的谈判最终破裂。分歧的根源在于阿里的股权结构问题,马云希望自己和自己的高管团队保留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香港交易所则希望维持其一贯原则,即所有股东应得到平等对待。

不管如何,阿里巴巴从一家小微的互联网企业走到纽交所,代表了中国企业的资本化之路。正如马云在上市晚宴上所感慨:“我坚信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也应该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A股:逆袭“牛冠全球”

2014这一年,A股市场足以记入史册。截至12月19日,上证综指报收于3108.60点,对比年初的2109.39点,涨幅为46.9%,力压上涨46.3%的阿根廷MERV指数,更是远超其他主要经济体市场,成为截至目前的全球最牛股指。

从谈股变色到全民炒股,从“熊”冠全球到“牛”冠全球,A股可以用“逆袭”来形容。

从7月开始,大盘出现一波一骑绝尘的大行情,让A股一举脱下了“熊市”外衣,11月之后更是一度进入到超过45度角的“疯牛”阶段。

此轮牛市行情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告别2000点之反弹。由于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三季度部分机构投资者开始借机潜入市场,增量资金持续涌向估值“洼地”蓝筹股,此前股价一度跌破净资产的银行股成为资金的热门选择,随着蓝筹板块集体复苏,上证综指也从2000点反弹至2400点上方;第二阶段,奔向3000点之“疯牛”。11月下旬以来这轮激情澎湃的“疯牛”,以央行降息为直接导火索,点燃了市场“火药桶”。资金借助杠杆,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般层级放大。钱流凶猛,成交天量,压抑许久的市场,以迅猛之势喷发。券商、银行等金融股成为资金的疯炒对象,在此背景下大盘指数也水涨船高,直至登上3189.87点。

除了沪指不断刷新近年新高,成交量、新增A股账户数、融资融券余额,每一个数据都在不断创下新纪录。以最近一个月的成交额为例,两市成交额平均在6000亿元左右。其中,12月份以来两次单日突破万亿大关的巨量成交额。各路资金被戏称正“跑步涌向股市”。

伴随股指快速抬升,A股总市值已经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大股市。此外,市场人气也是爆涨。随着“牛市”行情渐现,投资者热情被点燃。据中登公司数据显示,12月8日至12日,沪深两市新开账户数为89.22万户。这一数字较此前一周的59.82万户,又增加了29.4万户,也创下了自2007年10月份以来的新高。

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股市上涨一举三得,政府乐观其成。第一,可以提振股票市场,使资金为公司服务;第二,提振股权投资、并购交易,使民间资金逐步取代银行,为实体经济注水;第三,造成财富幻觉,使消费者乐于消费,巩固2013年开始的消费占GDP比重高于固定资产的态势。

投资者:尝不到“牛肉”

从2007年6124点的高点调头向下,中国股民经历了连续七年的“熊市”,2013年更是号称“熊”冠全球。新一轮大牛市的行情终于在众多股民的期盼中到来。股民和观望者的投资热情随着大盘指数不断刷新而高涨,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屏幕闪烁着“蹭蹭蹭”令人心跳的红色。

资本市场在工资收入之外,为众多中小投资者制造了客观的的财富机会。

“跟着新闻联播炒股”——2014年,一波久违的行情激发了不少投资者的幽默感,段子手们半认真半玩笑地总结道,从军工概念、新疆地域概念到“一带一路”,以前挖掘成长性的手法正在失效,只有每天蹲守《新闻联播》,认真研读政府工作报告的人才能屡屡踏准市场热点。

有媒体展开在线调查显示,股市大涨,61%的股民“赚了”。调查还显示,在当前涨势下,22%的新人准备入市,9%的新人顺势开了户。至于收益,14%的受访者直言“不亏就行”。当然,近半数受访市民(46%)还是希望收益超过10%;其中,24%的人希望收益高于20%。

“在别人欢乐的时候你就要离场了。”这是巴菲特的理论,事实也是如此。12月22日,A股上演过山车走势,盘中一度近300只个股被打至跌停板。无怪乎有股民戏谑称,“熊市中辛苦赚来的钱,结果在牛市行情给亏没了。”

●事实上,在这波行情中,大部分散户,甚至不少大户、基金、保险等机构投资者,也是“满仓踏空”,真正能够跟上热点的投资者并不多。 摄影/刘星雨

一位大学老师在微信群里感叹自己“满仓踏空”。眼看着别人的股票天天飘红,他买的医药题材的股票却纹丝不动,中间虽小有爬升,却不甘心只挣个早点钱就没卖,结果“赶上下跌连早点钱也吐回去了。股市虽牛,我却只赚指数不赚钱”。

据了解,像这位老师这样时运不济的投资者绝非少数,事实上,大部分散户,甚至不少大户、基金、保险等机构投资者,也是“满仓踏空”,真正能够跟上热点的投资者并不多。

对于这样的市场,经济学家吴敬琏罕见地对媒体谈到他的“股市论”。他称中国股市不仅很像一个赌场,而且还是一个没有规矩的赌场——一个有人可以看别人底牌的赌场。并对近期火热的股市行情提出了警告,担心在所谓“牛市”的感染下,可能会形成一种羊群效应,造成更多的悲剧。

2015 年,资本市场走向“改革牛”

在现象之外,更应看到本质的问题。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将A股市场概括为“改革牛”。他认为,2014年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经济增速往下走,股市往上走。当前的经济和股市类似1996-2000年,属于分母驱动的“改革牛”、“转型牛”,彼时GDP增速降了50%,但股市反而涨了200%。

在中国股市的历史上,股市的表现和宏观经济出现背离几乎已是常态,至少从短期而言,中国股市并不是经济的晴雨表。

A股市场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实现了指数上涨,一天的成交金额突破创纪录的1万亿元,这种能量已非一般机构和散户所能为。这也就意味着,在当前的中国经济背景下,股市可能还将被赋予更加重要的角色。今天的中国经济面临的复杂性前所未有,某种意义上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场大牛市。

事实上,不管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改善金融结构,还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资本市场都将通过上市、并购重组、支持国企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路径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正是资本市场近年来改革提速、且将在2015年加速深化的驱动力。

资本市场的改革,意味着无业绩支撑的小市值股票将迈上价值回归的漫漫长途,坚守价值和成长的投资者将迎来收获季节,也意味着证券行业创新胎动三年进入收获季,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资本市场的改革,还在改变多年未变的投资环境,杠杆上的牛市并不会终结,随着个股期权等品种的推出,如何用好杠杆将成为所有投资者都需要面临的新课题。而沪港通的推出,MSCI指数的纳入,A股开放之路没有回头箭,成熟市场资金的进入必将改变2015年的股市生态。

尽管股市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中国经济需要的是一轮长期健康发展的牛市,而不是短时间内迅速暴涨的股市。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2007年股市的暴涨暴跌应该还记忆犹新,大部分投资者不仅没有从这轮牛市中赚钱,反而被深度套牢至今。近期的中国股市虽然迎来了久违的牛市,但是这种通过拉动大盘蓝筹股的暴力上涨很难长时间持续,只有改变这种暴风骤雨式的上涨,才可能迎来一轮真正的牛市,否则,这一轮行情留给大多数投资者的又只会是伤痛的记忆。

猜你喜欢

股市A股资本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