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声乐教育派别的孤立性

2015-03-13毛亚雄熊华超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

戏剧之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院派学术交流声乐

毛亚雄,熊华超(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论声乐教育派别的孤立性

毛亚雄,熊华超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声乐教育的派别问题,是目前声乐教育所无法回避的问题,很多声乐学者也探讨过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给了声乐学习者很多感触。可是,就声乐教育派别的存在形式、解决方式的谈论,可谓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本文将从声乐教育派别的存在形式——孤立性入手,略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声乐教育;派别;孤立性;学术交流

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声乐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众多莘莘学子学习音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歌唱艺术。然而,随着声乐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现实存在的且并没有解决的问题。声乐教育的派别问题,如学院派与地方派,就是目前声乐教育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就现状看,各派别的存在几乎是彼此孤立的,虽然各派别之间的声乐教育方向大同小异,但侧重点与具体的表述则是大相径庭。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状,又如何解决?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声乐派别形成的原因

声乐派别形成的原因可谓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教育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学生与老师看待问题的孤立性、片面性。

第一个方面,教育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派别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教育政策、财政支持的倾向性,教育体系的不完善等等,直接产生了教育条件、教师待遇、工作环境的不平等,很多优秀的专业教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更好更高的工作平台,进而形成了师资水平的差异性,潜移默化之中“派别”就悄然地孕育而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音乐教育中“学院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方面,就是学生与老师看待问题的孤立性、片面性。学生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主要是受老师观念的影响。老师存在着教育观念的偏激性,看待问题的孤立性、片面性,自身缺乏较高的文化修养,艺术视野达不到应有的高度,这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学的成果。不得不承认的是,学生也存在着学习观念的片面性,缺乏多方面的学术交流经验等等。然而这种孤立性观点的存在并非只是某种“个性”的体现,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存在。这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声乐教育机构,值得我们深思。

二、声乐派别的孤立性与解决

(一)声乐派别的孤立性

派别即流派。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时期里,有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形成的艺术派别。然而任何派别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的。当前就声乐教育发展现状来看,派别是越来越多,交流却是越来越少。每个派别都各持己见,闭门锁目。这大大阻碍了声乐艺术的发展。歌德曾说过:“我们全都要从前辈和同辈学习到一些东西。就连最大的天才,如果想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

声乐中的“派别”甚至可以细化到个体的每个人。大家都知道,艺术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是人类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正如彭吉象先生曾在《艺术学概论》中说过:“如果说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因此它较多地掺杂着人们主观的想法与观点。这也是声乐教育派别的孤立性形成的一个潜在因素。

学习歌唱并不像其他艺术一样直观且可感可知,如,练习钢琴可以用手去客观地实践;学习雕塑可以客观地临摹;学习绘画可以仔细观察艺术之客体等等。学习声乐技巧要靠老师的悉心教导,靠个人更好的悟性与对歌唱的一种通性的感知。正是因为这些,几乎每个音乐教育者对于歌唱都有着自己的不同见解。这些不同的见解者基于自己所理解的观念、方式去教授、传达自己的声乐思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派别”的潜在因素。当然,由于见解不同其育人的侧重点或方法也大相径庭。长期以来在我国声乐教育中就形成了学院派或地方派。然而,所谓的学院派与地方派,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都是彼此孤立的存在,之间的联系也是点滴琐碎。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狄德罗曾说过:“人不可孤立,孤立则危。”用来形容这种现状是再适合不过了。不言而喻,他们的声乐观点千差万别、大相径庭。或许,很多的学生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当自己与不同学院或是同一学院不同老师的学生在交流时,会发现彼此的声乐观点大相径庭,甚至某些方面恰恰相反。那么到底谁对谁非?彼此只是愚昧的坚持而并没有理性的交流。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其不断受到社会的认可与重视,然而派别的孤立性问题,切实的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彼此因循守旧,固执己见,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这个问题的解决已是迫在眉睫。

(二)声乐派别的孤立性的解决——联系、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有理性地沟通、交流、学习才能发现彼此的不足,也只有这样才能整体地提高声乐教育水平。然而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无论是师资还是其基础设施都很缺乏,再加上每个教育者的思想观点不尽相同,这都严重阻碍了声乐教育的发展。因此声乐学术交流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教师调整自我心态,而不是固执己见、扞格不通,《易传》曰:“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变通者,趣时者也”。应该谦虚谨慎、泰而不骄,学会看别人的闪光点,与他人静心理智地交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术交流的开展。现在许多高校都邀请了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或是歌唱家到本校讲学,毋庸置疑这是正确的,但却如杯水车薪,远远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声乐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应该形成一种学术交流的机制,而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比如,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退休教授为学校的客座教授,长期建立这样一种机制,要形成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长期的互相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氛围,只有这样声乐的学习才能形成系统,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声乐派别的孤立性对声乐教育的影响,才能促进声乐教育的平衡、健康的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杰出的优秀声乐人才。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艺术教育越发被重视,就像席勒说的那样:“人性失去了它的尊严,但艺术拯救了它。”那么对于声乐教育的派别孤立性问题应该给予重视,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妥善地解决问题。声乐教育派别的孤立性问题,割裂了声乐教育的联系性,严重阻碍着声乐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彼此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

注释:

①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15页,艺术流派。

②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57页,艺术与哲学。

③李立新.《设计价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87页。

④席勒,《审美书简》,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年版,第62页。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席勒.审美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

[3]李淑珍.“声乐学院派”引发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1(11).

[4]张建国,李勤.高校声乐教学的“恒”与“变”[J].2010(5).

[5]李立新.设计价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熊华超(1989-),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J616

A

1007-0125(2015)01-0157-02

毛亚雄(1969-),男,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教学与声乐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学院派学术交流声乐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大众 何以变成“学院派”
学院派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