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内外一体化评价的改革与实践①

2015-03-13钱锋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5期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外高职

钱锋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内外一体化评价的改革与实践①

钱锋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针对目前教学研究领域中比较热门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该研究将研究聚焦到高职院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并将一体化评价作为研究内容,分析了课内外一体化评价模式构建的背景、意义及相关概念,详细阐述了构建评价体系涉及到的指标、表格制定等内容,并提出了反思与建议。

高职 体育与健康 课内外一体化 评价

1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评价模式的背景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其中,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明显,甚至在很多指标上不如中学生。2014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对体育必修课课时做出具体规定的同时,要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并明确提出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到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访谈、问卷调查部分试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的师生,发现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较之以往纯粹的课内教学更能调动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解决了部分学生“热爱体育,却不爱上体育课”的难题,有良好的实践效果,但在具体操作上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阻碍,尤其是评价环节,难以对其课外的体育活动进行成绩量化,无法形成课内外一体的综合评价。

2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内外一体化评价的相关概念及意义

2.1 相关概念

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提出一开始源自于课外体育活动课程化的研究,国外的研究在探讨课外体育活动怎样课程化时,提出将其纳入课程结构并将其作为第三课程,而国内的研究则提出了“第二课堂”等概念。经过多年研究,大多数教育权威认为应当把课外活动视为正规课程的延伸与扩展,甚至应将其视为正规课程的一部分,并开始研究课外活动课程化的载体,即各类俱乐部、社团、组织等。在具体的实践中,浙江省在近几年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工作中,也一直强调将课外的社团、社会实践等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作为整个学生培养体系构成的一部分。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改革就是把课内和课外两部分体育都纳入到高职体育课程体系中来,将体育活动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使课外体育活动成为体育课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是依据目标对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决策服务的活动”。对学校体育教学进行评价,可以了解体育教学各方面的情况,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判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并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行为,起到诊断、激励和调节的作用。高职《体育与健康》课内外一体化评价是一种将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表现评价相结合,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学生体育成绩评定的体育教学评价形式。

2.2 意义

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往往按照学生期中及期末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进行成绩评定,造成体育基础好者得高分、差者得低分的局面,而高职《体育与健康》课内外一体化评价则是兼顾了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两方面的表现,把学生课外体育的表现、态度和习惯量化后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成绩,使学校体育焦点由少数“尖子”转向全体学生,真正体现我们教育“面向人人”的核心价值观。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变学生被动参与体育活动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尝试。

表1 课内外一体化评价结构体系(满分100分)

表2 《体育与健康》课内外一体化评价

3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内外一体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体系确定

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应强调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全面性,

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三者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引导作用。高职《体育与健康》课内外一体化评价应以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为基础,同时把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体育社团文化活动等,按一定比例纳入到学生的体育成绩评定之中。

根据学院教务处对考试课程的要求(30%与70%两块成绩录入)和为了检验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笔者将从体育学习态度、课外体育锻炼、基本素质与体能和体育专项实践能力4方面指标构建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评价结构体系(见表1)。可根据各学期开课的内容进行具体调整,分值权重可以分别设置为10%、20%、30%和40%(简称1234模式)。当然,上例中的成绩构成并不全面,在制定真正的评价体系时,还应注意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其激励发展功能,把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进步幅度、学生自身体能素质的提高程度、团结协作精神等作为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态度,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和集体精神等(见表1)。

3.2 评价表格编制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评价的数据指标众多,权重不一,传统的word、excel等表格的统计方式已无法满足这种新型的评价形式。在原有word、excel等统计软件的基础上,通过SQL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将学生的各项成绩数据借助数据平台自动进行权重计算以及求和,并最终自动生成各个学生的体育成绩。不仅减少了数据的计算工作量,同时也能避免在复杂的数据计算、统计、查表以及各种复制、粘贴过程中产生失误操作。

然后根据评价体系编制评价表格(见表2),通过表格操作,大大提升了期末成绩评定和成绩输入到网上的效率,学生成绩一目了然。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成绩三列会自动生成,便于教师网上输入成绩,总评成绩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分析班上学生成绩分布情况。

4 反思与建议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在理论上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但最终要发挥作用,还需要让改革“落地”。作为学校,首先需要着手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配备、管理力度,及时更新和添置易耗易损体育器材,满足学生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二是保障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学校应保证体育场馆及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解决学生想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没有场地保障的问题。三是健全学校课内外体育保障机制,保证体育经费开支,加强学校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校园课内外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及时妥善处置意外伤害事故。四是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福利,根据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工作需要,将相应工作,特别是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等纳入到教师工作量,让教师自愿而非无偿的投入到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中去。

2014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时,如果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将按结业处理,拿不到毕业证”。虽然现行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整体的测试项目分布还算合理,有耐力、有爆发力、有柔韧性,有上肢、有下肢,但是难免存在一刀切的缺陷,无法体现出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态度、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体育能力以及所产生的真正效果。因此,在评价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时,应具体落实在“体育能力提高”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方面,将其作为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测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1]童丽平.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实施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2]夏贵霞,舒宗礼,夏志,等.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10(2):73-77.

[3]杨枭.“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新理念[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86-187.

G807

:A

:2095-2813(2015)09(a)-008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088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14210)。

钱锋(1985—),男,浙江杭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与健康课外高职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中职校《体育与健康》实施兴趣模块教学中呈现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重心原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分层次教学法研究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