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剧舞台表演节奏分析

2015-03-13刘峰

戏剧之家 2015年2期

刘峰

【摘 要】节奏是话剧舞台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对话剧舞台表演节奏的具体表现和话剧舞台表演节奏的训练方式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不断提升话剧舞台表演的效果,推动话剧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话剧舞台;表演节奏;表演效果;舞台感觉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15-01

节奏包括结构、重音、强弱、时长以及拍子等要素,怎样准确把握节奏,跟随着节奏恰如其分地进行话剧舞台表演是每一位话剧演员所应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话剧舞台表演中,话剧演员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是舞台表演节奏中的一个点,抓住这个“点”,即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握话剧创作者所希望表达的真实情感,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观看体会和情感共鸣。

一、话剧舞台表演节奏的具体表现

(一)话剧舞台表演的语言节奏性。话剧是一种借助台词进行表演的艺术表现形式,语言是话剧舞台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内心独白、台词、旁白等等[1]。在话剧舞台表演中,每一句台词都需要结合特定的节奏进行表达,不同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比如在“你给我出去”这句话中,采用“你/给我出去”这种节奏进行表达,则重点在于“你”;采用“你给我/出去”这种节奏进行表达,则重点在于动作“出去”。

(二)话剧舞台表演的形体节奏性。话剧舞台表演的形体节奏性主要表现在外部节奏和内心节奏两个方面。外部节奏主要是通过身体动作的幅度以及一些细微的动作,为人们展现不同的内心变化节奏,并与其他演员进行交流。在话剧舞台表演中,形体的外部节奏比台词显得更加细腻。内心节奏的表达主要是通过所饰演人物的性格和表情的变化等方式来展现。通过内外呼应,达到传递人物感情色彩的效果。

(三)话剧舞台表演的舞美节奏性。话剧舞台表演中的舞美节奏性主要有灯光、服装以及化妆等等,这些内容相互辅助、相互呼应,形成了完美的舞台表现效果。恰当的灯光映照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比如冷色调的灯光能够营造出孤单、寂寞的氛围;暖色调的灯光能够给人以温暖和关怀的感觉;红色的灯光能够给人以新年般的愉快之情;而黑色则代表压抑和沉闷。

二、话剧舞台表演节奏的训练方式

(一)舞台表演节奏的培养。俄国著名的戏剧和表演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Konstantin)曾经指出:“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动作;哪里有速度,哪里就有节奏……”任何一项活动性的艺术都离不开节奏,话剧舞台表演也是如此[2]。舞台表演需要准确地节奏把握,才能够展现出话剧情感基线,使人们走入到话剧所创建的情境当中。

在话剧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培养话剧演员的舞台表演节奏,需要抓住重点,掌握力量、幅度和速度等方面的运动规律,进行节奏的强、弱对比。恰当的停顿能够使话剧中所表现的人物情感色彩更加浓郁,产生良好的话语表演效果。所以话剧演员要注意结合所饰演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和思想方式,进行适当的停顿,增强人物表达的效果,同时也给予观众适当的思考和情感流入时间。

(二)音乐素质的培养。音乐素养主要包括听音、视唱和乐理等方面的内容[3]。在话剧舞台表演中,需要话剧演员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能够掌握音乐的速度和节拍,并跟随着节拍变换节奏,达到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的有机统一。

音乐和话剧同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素养和话剧舞台表演节奏的融合,能够使话剧舞台表演的节奏感更强,增加话剧舞台表演的感染效果。

(三)形体动作的培养。形体动作的培养对于话剧演员舞台表演节奏感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良好的肢体能力和肌肉控制感能够帮助话剧演员更好地通过外部形体来展现内心独白,为观众带来更多的视觉感受。比如一个掐着腰的女人,会让人感觉她在生气,跳跃则能够让人感觉她在兴奋等等。动作的辅助能够使话剧舞台表演更加富含节奏韵律,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话剧表达效果和视觉感受。但是形体动作的培养也需要内外兼修,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完善,从而使话剧演员具备良好的平衡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更好地掌握舞台表演节奏。

三、结语

节奏如同一条长线,贯穿着整个话剧舞台表演活动,而在话剧舞台表演中,节奏主要表现在话剧舞台表演的语言性节奏、形体性节奏和舞美性节奏三个方面。在对话剧演员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舞台表演节奏的培养、音乐素质的培养和形体动作的培养等方式来提升话剧演员的节奏感,达到传递人物感情色彩的效果,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话剧视觉感受,展现出最佳的表演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宏.京剧《坐楼杀惜》的舞台节奏特性——谈话剧表演如何借鉴戏曲表演节奏的训练方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23-124.

[2]杨宏.京剧《坐楼杀惜》的舞台节奏特性——谈话剧表演如何借鉴戏曲表演节奏的训练方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06-107.

[3]陈晓辉.新时期中国话剧舞台空间的转换——基于《荒原与人》的考察[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