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变与寻找之旅

2015-03-12曹霞

文学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丧夫梅林恐惧

如果要发掘文本意义的话,王小王的短篇小说《寻找梅林》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复杂、丰裕、多姿的样本:梅林在丈夫张久死了以后,穿他的衣服,用他的手机,学他的声音,像他一样打麻将,乱真的程度足以让他们旧日的朋友们胆寒。某一天清晨,她甚至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膨胀,胯间长出了一根粗壮的阳具,她让自己和全世界都“看到”她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丈夫。但是,令人困惑的是,如果这个穿着夹克、洒脱儒雅、声音低沉的人是张久的话,那么,梅林去哪儿了?最后,她(他)不得不来到报社,打出了一则“寻找梅林”的启事。

这个用弗洛伊德或拉康理论都能够做出精彩分析的小说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层面的意义:深爱、误解、背叛、出轨、丧夫、身体、身份迷失……,每一个层面所包裹着的爱恋、依赖、信任、恐惧则分别指向和对应着我们与生俱来的情绪反应器。这是我所欣赏的小说的素质:复杂,葳蕤,婆娑,有着灵敏的四面八方的触角,它们连结着、拨动着我们对人、对世间万物的经验和认知的边界。

王小王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小说家,年纪不大,供职于文学杂志,下手却颇为不凡,招招精准地击中我们时代的“命门”与痛处。应当承认,有的作家是有天赋的,他们的文字、故事一出来,便直指人性的、文学的内核。读这样的小说,我们必须调动起所有的感官和注意力,才能应对与辨认他们散发出来的强大而魅惑的气息。

《寻找梅林》不是描写夫妻生活的婚恋小说,也不是由于小三的加入而道德化的小说,写这些,都只是为了让梅林的异变与寻找之旅更合理化,普泛化。在梅林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上——全市最优秀的高中数学老师,丈夫是大学教授,儿子留学——她突然遇到致命打击,丈夫去世了。而随着这个打击慢慢浮出水面的是一个更加不堪和残酷的真相,丈夫与他的学生晓闻有了私情,晓闻还怀孕了。

小说并没有对我们时代这类司空见惯的背叛与出轨事件做出道德或伦理判断,因为小说家意不在此,或者说,小说只有放逐道德才能呈现出人性更深处、更核心、更黑暗的“秘密”。小说直接用梅林丧夫之后的巨痛接驳起了一个重大决定,她要替丈夫照顾晓闻以及他们的孩子。与其说她是在替丈夫赎罪,不如说她在想尽办法让丈夫的血脉得以延续,制造丈夫依然活在世间的“真相”,她也由此可以完成对残损自我的打捞与“重塑”。这一切,都是为了抵御丈夫去世这一毁灭性和惊惧性事件的致命影响。

因丧失而生发了“恐惧”,以及对“恐惧”尽力回避与抵制——王小王将这个形而上命题裹挟在一个女人丧夫的故事里,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人伦悲剧,但同时她又以极其精准娴熟的笔触将梅林的挣扎、麻木、漠视、还原丈夫“活着”的每一次努力都写得丝丝入扣,肌理结实,以此表明,梅林在无限延宕着那个可怕的直面现实的瞬间。

某些时刻,梅林确实成功了。比如,她固执地关掉自己的手机用张久的,直到人们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比如她穿着张久的衣服抱着晓闻问她:“你爱我吗?”晓闻竟然毫不犹豫地回答:“爱!”梅林所制造的“真相”纷纷然地遮蔽着、掩盖着她的恐惧,让她得以平和、平静地活下去。然而,她终将面对那个时刻。当她期待怀着小张久的晓闻住进自己家时,晓闻却不堪忍受这个像极了张久的女人,把孩子打掉,消失了。

王小王的叙述手法是“隐藏”而婉转的。随着梅林在现实生活中苦痛与麻木的情绪流露,她所遭遇的、爱过的、活过的、丧失的,一层层展现出来。但王小王又是有“狠劲”的,她越是让梅林执著地生活在“丈夫活着”的状态里,梅林内心的恐惧才越是被无限放大。这种复杂而残酷的“真/假”、“死去/活着”的对照,这种对荒凉孤绝内心世界的凶猛追问,最终溢出了我们的日常边界,揭开了当代生活的根本悖谬。在这里,真正的恐惧和绝望衍化成了卑琐的自欺欺人、寡淡茍活。

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梅林”。我们遭遇爱、背叛、误解和死亡,我们用尽办法将“丧失”过成“圆满”,以耀亮充满疑难、痛苦与黯淡的生存。在《寻找梅林》中,王小王以一个女人的“恐惧”将混沌庞杂的经验删繁就简,折射出生活的本相。她提醒我们,那个“残缺”、那个“丧失”,原来就在我们的体内,在我们的心内,在我们活着的时辰与苍白的行动之中,命定而醒目地飘荡着、摇摆着,直到我们“真正地”看见它。到那个时候,我们会一点点地“死去”。或者是,像最后的梅林一样,拿着照片满世界地寻找自己。还有比这更可怕、最彻底的迷失吗?

曹霞,文学评论家,现居天津。endprint

猜你喜欢

丧夫梅林恐惧
吃梅子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反攻与治疗
反攻与治疗
反攻与治疗
反攻与治疗
像妈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