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马迁生平及二十南游考

2015-03-12王芳

文学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游历司马迁

内容摘要:司马迁《史记》的真正价值在于反映最真实历史的“实录”精神。而司马迁的《史记》能有“实录”这一美赞,和其具有的实地游历、考察精神有极其重大的关系。本文以《史记》和《汉书·武帝纪》为主,考证了司马迁的生年以及二十岁开始的游历。

关键词:司马迁 生年 游历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论《史记》:“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实录”的真正价值在于不为统治者的偏见所囿,不局限于现有文字数据,而反映最真实的历史。而司马迁的《史记》能有“实录”这一美赞,和其具有的实地游历、考察精神有极其重大的关系。司马迁一生的游历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一是二十南游;二是奉使西征巴蜀之南;三是扈从汉武帝之游。当然,在整理司马迁的游历阶段之前必须要明白的是司马迁的生年。

一.司马迁生年考证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载: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是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建元年间为前140年—前135年。“始建汉家之封”,指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四月封禅泰山。“是岁”即当年,“故发愤且卒”,指司马迁之父司马谈逝世于元封元年(前110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其中“既”字为已经之意,此句可译为:司马谈已经执掌天官,不理民政之后不久有了个儿子名迁。由此得知,司马迁生于其父“掌天官”之后,即前140年—前135年之间。[2]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引晋人徐广之说:“元鼎六年,平西南夷以为五郡。其明年,元封元年是也。”

《汉书·武帝纪》亦记载左证了徐广之说:“元鼎六年平西南夷,以为武都、牂柯、越西、沈黎、文山郡。”

司马迁西征而归之年为元封元年(前110年),说明司马迁奉命西征只能在元鼎六年(前111年)和元封元年(前110年)。古代交通不便,司马迁不可能在元封元年初的三个月内完成出使西南的任务。因此,“郎中”司马迁出使西南是在元鼎六年(前111年)。据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晋人张华《博物志》说:“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也。”

这里的“三年六月乙卯”,是指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二十八岁。由此推断的话,司马迁元鼎六年(前111年)“奉使西征巴、蜀”之时为25岁,即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这与上文推断司马迁出生于前140年—前135年之间相符。《太史公自序》中记载司马迁“二十岁而南游江淮”,如果按照司马迁生于建元六年(前135年)推算,南游之年为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并且其南游时长约在他20—25岁的五年之间。清人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载:“此游所涉历甚多,阅时必甚久,约计当有数年,归后始仕为郎中。又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邓、窄、昆明。”[3]如此记载确也得当。又,司马迁在其《报任安书》中写道:

今少卿报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任安因戾太子案在征和二年(前91年)秋被下狱,司马迁预感到任安在“季冬”(腊月)可能遭遇不测。所以《报任安书》写作时间在征和二年(前91年)。由此而言,“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又证实司马迁“仕为郎中”之年在前121—前111年之间。所以之前论证司马迁生于建元六年(前135年)属实。司马迁“仕为郎中”之年应推进为前116年—前111年之间。班固《汉书·武帝纪》载司马迁扈从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元鼎四年为公元前113年,由此可知,司马迁“仕为郎中”之年应更确切为前116年—前113年。其南游时长约在他20—23岁的三年之间,历时两年多。

二.二十南游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载: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是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司马迁生于龙门[4],体验了山间淳朴静谧的耕牧生活,强健了身心,对其之后创作《史记》时求真务实的精神有一定的影响。

“年十岁则诵古文。”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司马迁跟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师从老博士伏生、古文经学的大师孔安国、今文经学大儒董仲舒学习了古文《尚书》和《公羊春秋》。司马迁既有深厚家学渊源,又师出名门,当时西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司马迁的见闻。这些都为他日后能够创作《史记》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是以归。”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司马迁开始了以考证古籍、寻访先人遗迹为主要目地的游学。司马迁此行涉足今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九省区。王国维对此次游历进行了考察[5],认为“当先沅、湘,窥九疑,然后上会稽,自是北涉汶、泗,过楚及梁而归”。司马迁经长安出发,渡江到达长沙,在此哀叹贬居于此的贾谊,悲悼自投汨罗江的屈原。[6]后于湖南登九嶷山,泛舟沅水、湘水之上,考察舜的葬地其生前的功绩。[7]然后司马迁经沅江顺长江东下,到达江西九江庐山,追寻大禹治水的遗迹;之后继续东下浙江绍兴的会稽山,探访禹穴;后抵达苏州姑苏台,眺望五湖(太湖)。[8]漫游南方之后,司马迁渡过长江北上到达淮阴。探寻了淮阴侯韩信早年的故土遗迹,[9]并从淮阴乡亲口中得知了许多关于韩信的生动的故事。此后,司马迁北渡汶水、泗水,到了春秋时鲁国的都城,今山东省曲阜县。在这里,司马迁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研究了儒家典籍,观看了孔子遗留下来的文物礼器,跟当地儒生学习了孔子的礼仪,搜集了有关孔子的遗闻轶事。[10]随后司马迁抵达了孟子的家乡,今山东邹县。在邹县东南的峄山下参加乡射仪式。并在鄱(今山东滕县)、薛(今山东滕县南)、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陷于困境。[11]司马迁觉得薛地民风强悍,不同于山东其他地区。他打听后得知薛地是孟尝君田文的封邑,孟尝君好养士,一些作奸犯科之人也来此定居,形成了这种特殊的风气。[12]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 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05年项羽以寡击众战败汉高祖刘邦的著名战役——彭城之战便在此地。彭城东边的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是项羽的故乡。彭城西北的沛郡(今江苏省沛县以东),是曹参、周勃、樊哙和夏侯婴的故乡;沛郡以西的丰县(今江苏省徐州附近),是萧何和汉高祖刘邦的故乡。[13]而沛郡的蕲县(今安徽省宿县),又是陈胜、吴广的起义之地。这些人都是楚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因此,司马迁搜集到了许多秦汉之际历史资料,了解了鲜为人知的刘邦及汉初统治集团。[14]之后,司马迁经过楚地,凭悼了春申君故城[15];在大梁(今河南开封)访问了“夷门”[16],探寻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司马迁在结束了大梁的游历后返回长安,“二十而南游”完成。

通过这次游历活动,年轻的司马迁用两年多的时间游历各地,考察了当地的人文风情,搜集了大量不着于书的历史材料,为其之后著书立说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 释

[1]王秀琴《探寻司马迁的游历》,《沧桑》,2009年。

[2]曾维华《司马迁生年新证》,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1月。

[3]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4月版。

[4]龙门处于今山西省河津县和陕西省韩城市之间,跨黄河两岸,汉时属夏阳县。司马迁故里究竟在陕西韩城还是山西河津在此不做详考。

[5]王国维《王国维遗书》第二册,《太史公行年考》,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

[6]《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7]《史记·太史公自序》:“窥九疑,浮于沅、湘”。

[8]《史记·河渠书》:“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徨,上姑苏,望五湖”。

[9]《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10]《史记·孔子世家》:“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11] 张映梦《司马迁的游历与<史记>创作》,《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6月。

[12]《史记·孟尝君列传》:“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13]《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14]夏于全、许光宏主编《中华名人百传》之《文化艺术卷·司马迁》,吉林摄影出版社,2003年4月版。

[15]《史记·春申君列传》:“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

[16]《史记·魏公子列传》:“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作者介绍:王芳,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游历司马迁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开学相见时的问答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游历书海——中班孩子自主阅读兴趣的培养
司马迁拒受玉璧
蚂蚁帝国游历记
游历阳光西班牙
一场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