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行军队伤病员休养营管理模式的SWOT 分析

2015-03-12王魁英呼永河谭映军侯凯文张虎军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伤病员军人军队

王魁英,呼永河,谭映军,侯凯文,张虎军,戎 正,叶 平

为部队服务是军队医院保战斗力的具体体现。为了更好地做好战斗力保障工作, 我院对住院军队伤病员采用“伤病员休养营(简称休养营)”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采用韦里克(H.Weihric)教授提出的SWOT 分析法[1],对现行管理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1 休养营管理模式简介

休养营设营、连、排三级管理结构,按医院科室设置划分,共同做好军人病房管理、伤病员思想教育和生活服务保障工作。 营长和教导员分别由医务部、政治部一名副职领导担任;连长由临床科室所在总支协理员担任;排长由各临床科室(病区)指定一名军人干部担任。休养营主要负责军队住院伤病员的医疗跟踪、人员管理、政治教育、内务规范、院规执行情况等行为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成员按其所任职务履行相应职责。

2 休养营管理模式的SWOT 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为部队服务中牢记使命 为部队服务是军队医院的职责与使命。我院在为部队服务中做到了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制度执行不打折扣:一是设立军队人员专用诊区。医院专门规划了3000 m2的军人诊区,设立超声、检验、放射、心电图等专用检查室,实现军地分诊,为部队官兵创造一个独立的就医空间和良好的就医环境。二是简化军人就诊流程。采取部队官兵就诊有人引导、检查有人陪同、标本有人递送、咨询有人解答、实现军队伤病员“一站式”服务。三是改善军人病房条件。军人病房内除必备的诊疗和生活设施外,还配置了电视、电冰箱、微波炉等电器设备,大大改善了住院伤病员的生活条件。

2.1.2 为部队服务意识深植医院文化 军队医院文化融军旅文化和医院文化于一体。 我院诞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着光荣的历史和革命传统。建院以来医院完成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卫勤保障、 小汤山抗击非典、 黎巴嫩国际维和、“5·12”汶川特大地震伤员救治、玉树抗震救灾、“4·20”芦山抗震救灾等重大急难险重任务, 认真履行了军队医院职责。医院倡导“姓军为兵永不偏离、拯救生命永不放弃、精业创新永不停滞”的“三永”精神价值观,被联勤部确定为军区卫勤战线的特有精神。“为兵服务,官兵自豪;为民服务,百姓称道”已成为全院人员的共同价值观。

2.1.3 组织运行形式便捷工作开展 医院编有医务部、政治部,并成立军人医疗办公室、保健办。其组织架构对于休养营的建立与运行十分便利。 医务部对军人医疗办、保健办进行垂直管理, 通过休养营的建立可整合军人医疗办、保健办功能,直接对休养营营长负责,规范和加强伤病员诊疗工作。 政治部下设总支,由总支协理员负责科室思想政治工作,而协理员兼任休养营连长,对休养营营长、教导员负责,连长对于政治思想工作的熟悉度及病区运行的管理权,可有效完善伤病员一日生活制度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排长由各病区军人干部担任,直接对相应休养营连长负责,较高的政治敏感度,对部队服务荣誉感、责任心可有效履行具体的军队伤病员管理工作。

2.2 劣势分析

2.2.1 休养营组织结构较为松散 休养营采用部队现行的“直线型组织结构”。 人员均为兼职,且行政隶属关系不够明晰,任务执行条块分割,人员绩效考评机制尚未建立;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及日常管理较为松散,管理职能集中于营长、教导员,连排长职能发挥不够,休养营职能发挥受限。

2.2.2 人力配置和能力建设亟需加强 休养营现编营长、教导员、副营长各1 名,连长6 名,排长29 名,覆盖全院40 余专业,管理数百名住院伤病员。因病员分散于各个科室,从客观上加大了管理难度,削弱了管理强度。加之工作人员担负着繁重的临床诊疗任务,难免从主观上降低了兼任休养营工作的标准。 为提升休养营职能,人力配置亟需加强。 休养营的建立要求从属人员,尤其是排长不仅仅是疾病诊疗方面的专家, 还应是政治思想工作的宣讲员、伤病员日常管理的管理员、心理健康的疏导员,能力要求与现实情况的矛盾成为休养营的建设发展桎梏。

2.3 机遇分析

2.3.1 内务条例与制度规定为建立休养营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据 《内务条例》将伤病员作为“零散人员”单列出来,并明确规定:伤病员住院期间的管理由医院负责。 《军队医院医疗工作规则》中也明确指出军队医院的医疗工作的主体任务是:为军队伤病员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条令和规则明确了医院的责任,加强部队伤病员管理,是贯彻条令条例,提高正规化建设水平,维护部队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2.3.2 相同的部队管理模式为实施休养营管理便捷了思想认同 休养营管理模式本质上是伤病员的军事化管理,对日常生活活动有明确的规定。 休养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排长每日巡视、连长每周1 次巡视,定期召开连排会议, 连排长针对伤病员思想和心理状态开展谈心工作,重大诊疗活动前单独进行心理辅导,并按照要求将相关文件精神及时传达。这些人员编组、生活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部队组织结构、作息制度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本质上是相同的。 相同的管理模式容易被伤病员所接收,不会产生抵触心理,为管理的顺利施行奠定了思想基础。

2.3.3 为部队服务工作要求为丰富休养营职能完善了内涵与外延 新军事变革下, 为部队服务目的概括起来应该做到预防和救治伤病,改善环境和生活卫生条件,增强军队成员自我保健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提高部队健康水平。为部队服务内涵的不断丰富要求休养营职能不断丰富和完善,除完成住院伤病员管理外,应进一步细化、深化其工作外延与范围, 例如开展赴作训部队送医送药活动;把经常性医疗保健工作进行区域性扩展; 积极开展院前急救、院内治疗、出院随访的全程“三级”医疗服务。

2.4 威胁分析

2.4.1 伤病员个性化情况 部队官兵以青年为主,吸纳新思想能力较强,使得部分官兵思想十分活跃,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加之医院远离部队驻地,管控强度降低,与地方接触紧密,致使少数官兵产生不良就医动机,把就医作为摆脱部队严格管理,逃避繁重训练工作,疗养休息、曲线探家的方法。 极少数没病装病、泡病号的部队官兵给医院增加了伤病员管理难度。 伤病员心理不够稳定,易产生消极、焦虑情绪,病情较为危重患者存在悲观、绝望心理,情绪变化大,不服从管理、不配合治疗情况时有发生。

2.4.2 部队伤病员管理现状 医院保障的点多、 线长、面宽,近则几十公里,远达数百公里,西藏转诊伤病员数量也较多。伤病员就诊一般未安排陪护,多为单独就医,其独立性、流动性、分散性特点较为突出,安全保障较差。 个别部队因卫生资源受限,送检掌握标准不严、尺度过宽,私自开具转诊手续,涂改相关材料的现象时有发生[2]。

2.4.3 军事训练强度逐年加大 为适应现代军事战略要求,军队医院日益重视平战结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随行保障中不断磨练队伍。 为确保“拉得出,展得开,用得上”,我院120 人的野战医疗所、100 人的国家应急医疗队,根据军事训练要求,每年均抽调成建制的野战医疗所、国家应急医疗队进行驻训,且训练时间和强度逐年加大。军事训练队员主要构成是军人医生、护士,且多是学科骨干,势必对正常医疗工作带来影响,削弱休养营力量,增加了医疗风险和不安全因素。

3 改进措施

按照SWOT 分析法程序, 将内部因素优势(S)、 劣势(W),外部因素机会(O)、威胁(T),分别作为矩阵横竖坐标,并相应提出各项针对性改进措施,详见表1。

军队伤病员休养营管理模式,是医院深化和创新“为部队服务”工作的有力措施,通过不断完善,可有效提高军队伤病员管理力度,提升基层官兵满意度。

表1 休养营战略SWOT矩阵

[1] 王魁英. SWOT 分析法在我院制定人才培养策略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2, 22(10):1133-1135.

[2] 刘书锋.我院对部队住院伤病员管理的几点措施[J].实用医药杂志,2007, 24(11):1404-1405.

[3] 杨帆.军事化管理模式延续的实证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08,35(2):275-276.

[4] 崔彦.新形势下军队医院文化建设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9):858-860.

猜你喜欢

伤病员军人军队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人就该这个样
军队的4月1日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军人“四有”歌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