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导学案架设古诗词鉴赏的平台

2015-03-12闫文芬江苏省棠张高级中学221113

大众文艺 2015年14期
关键词:柳永文学作品学案

闫文芬(江苏省棠张高级中学 221113 )

新课标强调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古诗词教学亦是如此。高中生缺乏一定的古典文学文化知识积累,在读古诗词时,很难准确而全面的理解作品内容以及作者隐含其中的思想感情,这严重影响了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的能力,笔者在古诗词教学时,尝试运用导学案,让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一、运用导学案了解作者

要想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首先应了解它的作者。只有了解作者人生经历和创作成就,才能更准确的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因此,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必不可少,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作者的生平经历。文艺作品是作家生活和艺术的结晶,作者的生平、经历、生活境遇,都有可能在作品中有所体现,影响着作者的创作风格,决定着作品的思想内容。如唐代诗人杜甫,奉儒受素的家庭文化传统对他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有巨大影响,其诗才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因此在学《登高》一诗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杜甫的生平经历如青年时南北的漫游经历、中年时的困滞长安十年、安史之乱以及晚年时的漂泊江南,了解了作者的这些经历,学生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就不会感到陌生。

(二)作者的逸闻轶事。这一部分的加入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在教授《雨霖铃》一诗,课前预习部分设置了关于柳永与苏轼比才、柳永名号的来历、柳永与北宋歌妓之间的故事,既使学生了解了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的特点,也加深学生对词人柳永的印象,这样比生硬地去识记他的名号、作品,效果要好的多。

二、运用导学案了解时代背景

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时代的烙印,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可以分析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时代共同性,进而举一反三了解同时期的其他作品;学生通过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也可了解特殊事件对作者创作的影响。因此,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作家生活的时代环境。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他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时代环境中,这些在作家身上打上深刻的烙印。盛唐时期的昂扬奋发、积极向上,几乎感染了这一时代的所有的文学家,处于这一时期的文学家不可避免的染上了这个时代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时代精神,从而迸发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家都所难见的时代热情。他们高唱赞歌,盛赞这个让他们意气风发的时代。

(二)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或显或隐的染上了作家人生的经历和体验。学习文学作品时,一定要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深刻思想。例如后主李煜的词作分前后两期,前期明丽鲜艳,后期血泪至情。如何更深刻的让学生体会这一艺术特点,就应让学生了解李煜前期无忧无虑的宫廷享乐生活以及南唐亡国后凄楚的囚徒生活,在这样两个反差极大的生活中所创作的词作,其在思想内容和情感深度上必定不同。

三、运用导学案了解文学作品

任何一件文艺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属于作家的全部作品;而艺术家本身,也不是孤立的,而是隶属于他同时的文学流派或文学家族。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文化知识积累,孤立地去谈一首诗,一首词,必然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诗词的艺术风格和蕴含在其中的深刻含义。因此,运用导学案,在课前预习中设置与所学作品相关的诗句与作品,既可以使学生加强诗词文化的积累,也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作者的其他诗词。文学作品不是孤立的,因此学习时就不能片面地去鉴赏这一篇文学作品,而应调动思维,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全面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古诗词鉴赏,就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古典文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和联想,调动记忆中储存的文学文化信息,来解读诗词。因此在课前预习作者的其他诗词,让学生在对作者其他诗词的阅读中了解作家整体的艺术风格。如在学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时,运用导学案让学生复习初她的《一剪梅》一词,从词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可知其抒发的是“相思之愁”“闲愁”,然后再比较探究《声声慢》中“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愁”到底抒发的是何种忧愁,以此加深了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

(二)其他诗人的诗词。文学家,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属于同时同地的文学流派或文学家族。因此,了解了作家所处的文学流派或文学家族,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例如在学柳永《雨霖铃》时,可在导学案中设置关于婉约派代表作家的诗句或作品,如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李清照的“校园舷窗春已深,重帘暮卷影沉沉”,欧阳修的“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通过这些诗句的朗读,让学生对婉约派诗词婉转含蓄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这对学生理解婉约派代表作家柳永的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运用导学案了解鉴赏诗词的方法

古诗词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读懂诗词,而是教会学生如何读懂诗词,即教会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因此在导学案中设计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常用方法及示例,如意象分析、比较阅读等,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初步了解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诗词的感悟能力。

(一)意象分析。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说,意象即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把握好意象是理解古典诗词的一把钥匙。因此,可在导学案中设置关于古诗词意象的专栏,定期给学生介绍一些古诗词常用的意象及其含义,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知识,增强鉴赏诗歌的能力。如《声声慢》一词,李清照在词中除了直接抒发愁情之外,还运用了一系列的意象来抒发愁情,如“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对于这些意象,如果不了解其特定含义,就难以深刻理解作者通过这些意象所寄托的感情。因此,在导学案上,将这些的意象的相关诗句和意义的资料补充给学生,就可以帮助理解诗句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二)比较阅读。对文学作品中同类题材或者相似表现手法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形成知识链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在学习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同时阅读古诗词中其他“咏愁”的名句,如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落红万点愁如海”,还有贺铸“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诗雨”。通过比较阅读,不仅扩大知识面,还能在比较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1]童庆炳.《文学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法)丹纳.《艺术哲学》.北京出版社,2004.

[3]王仲闻等编纂.《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

猜你喜欢

柳永文学作品学案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名师学案·姜彬
乡愁导学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柳永的词
文学作品与数学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