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学研究在表演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015-03-12门庆宝安妮娜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130021
门庆宝 安妮娜 孙 楠 (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 130021 )
语境即话语环境,它制约着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调节着交际者的言语行为。在1923年,“语境”一词是由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首次提出的。语言表达的语境包括语言因素,如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口语中的前言后语等,也包括非语言因素,如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时代、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自然环境、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如姿势、手势等。
表演艺术教学的目的是使表演者表达出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获得受众更好的反响。表演不仅是一种与剧本中人物的交流,也包括表演者与观众的交流。
那么我们要说的表演学和语境学之间就存在了一种契合的关系。我们在教学当中,首先就是教会学生对剧本进行解读,完成表演者与剧中人物形象之间的交流,读出台词背后的人物心理和情感。而表演教学第二步的交流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将自己与人物形象交流的成果用自己的表演展现、传达给观众。在这两个步骤中,学生、剧中人物形象和观众一直处于一个表达与理解的过程之中,和语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一、语境在话语交际和表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和各种不同的社会处境的人打交道,语境的不同会使同样一句话产生不同的理解,而话语接受者的感觉体验也会有很大差距。当表达者语言表达符合语境时,会对对话产生积极效果;而当语言不适合当下语境时,就会造成对话双方的不愉快甚至是语言对话的中断。
一位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搭乘外国同学的车时好心的说:“慢点开,小心点、注意安全”这句话在中国是表示关心,好意,可在美国则是表示对人不信任,使得国外同学很不高兴。
一个女销售在卖一种新型家用电器,先做示范,然后请消费者中一名中年男子试用,这位男士轻松的演示了一下家电的用法后,这位女销售用一种幼儿园阿姨的口吻说:“这位先生真聪明,一学就会!”结果大家都大笑,男子很不好意思地离开了。这个女销售就是搞错了对象的身份,错误的把握了语境,导致她的美意反坏了自己的好事。
一位央视记者采访百姓“你幸福吗?”当采访到一位农民工的时候,主持人问他“你幸福吗?”他回答“我姓李!”主持人只好换一种说法问道“就是您生活的开心、过的幸福吗?”这位农民工才恍然大悟说“哦,幸福,幸福,我幸福!”这位主持人忽略了交际对象的文化层次和语体风格,也是对语境应用一个错误的典型案例。
以上这些实例,生动的说明了语言交际对语境的依赖关系,只有切合语境的话语才可能是得体的话语。同样一句话,不同身份的人所表达的语义不同,例如:
一位医生说:“明天我有手术要做”
一位患者说:“明天我有手术要做”
上面的两个例句中,医生和患者虽然都说同样的话,由于医生和患者的职务身份不同而决定了语义的不同,医生说这句话意思是“去给人手术”而患者则是“被手术”。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就有不同的语义。
同样,一句台词在不同的表演环境下,所表达出的内容也会不同。如在话剧《暗恋桃花源》中,春花和老陶都会和袁老板打招呼,然而,“袁老板”这三个字在不同的场景下就会有不同的表达。春花在见到袁老板时,因二人有私情,所以将“袁”字的发音拖得很长,语气也是情意绵绵。而老陶看到袁老板在家中时,怀疑袁老板与妻子春花的关系,所以在说“袁老板”三个字时,发音简短有力,而且语气带有不满的意味。
如果对表演语境不理解的情况下,将“袁老板”三个字当做普通的见面打招呼表演出来,就无法表达出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也会使观众感觉到语言和人物的脱节。
二、语境学应用于表演艺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就当今国内表演艺术教学体系而言,一直在沿用斯氏体系进行教学,一直秉承让演员进行“我就是角色”讲求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进入“无我之境”的戏剧理论,通过“移情——共鸣”的美学特征,让演员通过情感间接体现剧作思想,制造逼真的生活幻觉。在教学进程中一直说演员要感性,要有丰富的阅历,更要有无穷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才能把这种体验派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现今学生的成长处于一个父母溺爱的环境之中,学生的社会经历以及对社会的感悟较少,没有办法真正的完成对生活的理解后再表达的过程,致使一些学生在表演中出现凭空捏造、纯粹模仿、假大空的现象。台词更是说的生硬、无法传达真正的情感。那么在表演中的台词到底怎么说呢?一句台词里,常常用重音、声调、语调、停顿甚至音长、气息等语音特征来表达说话者的感情色彩。根据不同场合与说话人的个性等而定。语境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社会之中,服务于社会活动。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使用语言,文化因素也就渗透在语言之中了,由于学生生活经历的缺失和剧本语境环境钻研的缺失使学生在表演一个角色时只会依照自己所看过的其他作品或是按照自己想象的形象来进行表演,或是脱离语言环境的感性氛围,干涩、简单地按照剧本表演。这两种情况都会致使表演显得笨拙而且苍白无力。那么在表演教学当中,特别是揣摩角色台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其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台词表达人物,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学会用这种形式去获取信息,又由于信息总是在各种语境中被表现出来,因而学会用语境知识来表达这种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语境往往赋予不同语言的“对应”语言单位以不同的语义,可见语境的功能对表演教学的重要影响。
所以,认真研究语境学的内容,结合表演教学的实际,充分挖掘作品内涵,深刻体会角色人物性格和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在当今学生缺少社会经验的情况下,培养优秀的表演艺术人才,语境研究与传统表演教学体系的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语境学在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的养成训练
(一)应用语境学来提高学生的舞台语言基础和技巧
表演者舞台语言的基础和技巧往往在表演过程中占据着首要的位置。然而,学生在进行台词和表演训练时因对语境的不了解,会出现语调生硬、夸张、模仿痕迹重、大多数学生生搬硬套的现象,导致声音假、表情假、情绪假、心理假,出现无法表达甚至扭曲剧本内容的现象。
在任何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决定着交际的内容,都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上什么山唱什么歌”此情此境,才能把台词说好。在表演教学中,尤其是在舞台语言基础和技巧教学阶段,如何运用语境来培养艺术人才成了现阶段最重要的课题。在对学生进行表演训练时,教学者必须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语境做出正确的语言表达。
要想做到将语言和语境完美结合,就要注意说话人的处境、言语以及听话人的反应。在《语用学教程》中提到语境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上下文语境(即Context,由语言因素构成)、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在我们的表演过程当中,加强对上下文语境的理解,也就以为表演者的台词与行动找到更准确的依据。
首先,在表演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分析剧中人物的话语提出的情景语境,也就是会话的时间、地点、话题、场合以及交际参与者的身份、职业、思想、教养和心态。这个语境并非一成不变的,虽然在总体范围内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由于事物在不断的进行,时间在不断的推移,矛盾冲突在不断的进展,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在这种矛盾中不断的演变。因此表演者要随时随地的感受这些变化,才能正确掌握说话的语境。要清楚的根据具体的语境来说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即当时是处在什么样的一个环境背景下)“和怎样的人说话”(即这个人或这些人的身份地位、职业高低、特征、年龄、人物关系)“用什么方式说话”(即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交际目的,是求人?是教训人?还是命令人?亦或是商量?自言自语等等)“用什么样的感情说话”(亲情、友情、爱情、大爱、小爱、普通、陌生、你的交际对象之间的感情)之后,在思考出怎么说会更好。相信在不断探索的语境下,自然而然的就知道该如何把剧中人物台词阐释的更加完美。同样,在这样的语境下,根据听话人的反应下意识的说出台词。以话剧《茶馆》为例。王利发的一句“莫谈国事”放在1898年的环境下,谈论国事会给百姓引来杀身之祸,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放在现今的社会背景下,“莫谈国事”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除了要注意台词的故事时间地点外,忠实剧本所提供的材料,具体的找出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家庭环境、社会经历、处世态度、精神气质、思想境界、生活追求、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乃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等特征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人是各具特色的,每个人都像每片树叶的纹理一样不可复制,人的性格也是在生活实践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包括环境对这个人的影响、及人对环境的适应与改造,剧中人物的性格归根结底也是生活的艺术反应。剧本不像小说,对人物进行惟妙惟肖的细腻描写。它只有人物对白和简单的剧本提示。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的重要工具,剧中人物的语言反应着他对人、对事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格性格的分析,将信息表格化、条理化,对学生对台词的理解和表演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在注重教授学生分析剧本的情景语境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在台词上的培养,也就是语境学中的上下文语境的分析。不同的上下文对话语境,会对舞台上表演者的台词从重音、断句以及情绪上有不同影响。例如:
“我不会演话剧”这句台词(黑体字为重音)
a.根据前文中剧中人物想表达推托之意,会演,那么这句话就应该把重音放到“我”字。(我不会演话剧)
b.根据前文中剧中人物想表达否定之意,谁说我会的,那么重音在“不”字上。(我不会演话剧)
c.根据前文,得出剧中人物想表达解释,不是我不愿意演,是我真的不会,那么重音就在“会”字上。(我不会演话剧)
d.根据前文中剧中人物想表达这事还有商量,我不会演,但让我演点别的还可以,那么重音则转移到“演”字上。(我不会演话剧)
e.根据前文中剧中人物想表达我会演别的,像歌曲啊、舞蹈啊、戏曲啊时,则要将重音放置在“话剧”一次上。(我不会演话剧)
据安徽省水利工作会议消息,淮水北调工程已获安徽省内立项批准。淮水北调工程属南水北调东线安徽配套工程,也是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跨区域调水工程。该工程自蚌埠五河站从淮河干流抽水,经淮北市濉溪县黄桥闸向北至宿州市萧县岱山口闸,调水线路总长266km,估算投资10.3亿元,主要保障淮北、宿州两市工农业生产用水。前期工作目前正加快推进,计划2012年4月底前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及部分泵站单体工程的初步设计,并报安徽省发改委批准,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
不同的语境决定了交际的不同类型和方式,所以语境对话语的语义和形式的组合及语体的风格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因此分析研究任何语言现象都必须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若离开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段孤立起来做静态分析,就很难确定这个语言片段真正的用意。
(二)语境学在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情景模拟阶段的应用训练
语境学虽然属于语用学范围内,但是同样可以根据它与表演学所契合的交叉点,适用于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这种结合就可以体现在将语境学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表演的日常训练中。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语境的亲密与信任。在表演教学的基础阶段,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剧本人物的分析与把握,信念与真实。自然是广大表演教师重要的研究课题。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手段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教学活动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见解,通过还原剧作语境的手段来进行模拟训练。例如在课中,我们通过一些对话游戏,进行分析心理的练习。例如:
我们设定好参与者的身份、年龄、职业、环境,让参与者随意说几句话,让接下来五名参与者进行对话回应。然后大家一起分析,为什么每个同学的回应不同,接收的讯息不同?
假设参与者是医生,64岁,知名癌症专家,医院就诊室内。“你得癌症了,晚期。”五名参与者听到后,进行回应。
那么我们就要从语境的角度进行分析,做出回答。
第一位“不可能!你什么专家呀你,胡说八道!”
第二位:“求求你,救救我,花多少钱我都愿意,只要能把我治好”
第四位:“我还能活多久?”
第五位:“大夫,请替我保密”
通过这个小练习,我们知道了,在生活中,依据语境,这些非语言因素,面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处理方式和回答方式都不同。那么在分析剧作的时候,就应该把平时生活中的这些语境,带入到分析作品当中,我们也要通过这个类型的练习,举一反三,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用语境分析的习惯,从而恰当的表达人物的思想。
虽然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带领学生到各种场所观察生活,倾听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但我们可以利用影像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利用一些经典的影视片段,来测试学生的理解力。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化网络教育技术,创设虚拟、仿真的学习语境、使学生有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就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了条件。由此也可更真实的展现出语境学研究对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三)语境学在表演人才培养的人物形象塑造阶段的应用训练
成功的舞台表演,不仅要有表演者之间的顺畅交流,更重要的是表演者要将剧中人物的内心和情绪传达给观众,感染观众。单单只有表演者间的交流是不足以感动观众的,更重要的是表演者要深刻理解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要相信规定语境中的一切,借助“假使”进入真实中去。始终以“我就是”的状态(而不是“我演他”)去接近角色。表演者不仅要通过语境的分析来了解其他表演者的会话含义,更要了解自身人物形象的内在心理。将语境中交际参与者的分析与表演中对本身的人物解析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刻画出深刻动人的人物形象,远离凭空幻想、捏造的苍白人物。我们接到一角色,首先要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语境体验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环节,首先要熟悉剧作和人物,结合语境学的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语境分析其历史背景、环境背景、文化背景、心理背景、交际的目的、方式、内容、身份地位、场合、话题等等方面,激起自己的创作欲望。之后,要深刻理解剧本提供的人物形象,充分研究语境,发现人物的后景——角色的心灵世界。最后通过感受特定语境中的人物心理,人物语言,人物形象的特征,把握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们共同呼吸共命运,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来。
总而言之,挖掘语境学对现今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方法,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因为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只是将一些基本的思想和大家进行一个初步的分享,也由衷的希望更多的同行提出更多更有见地的思想,从语境学中,汲取更多的能量,通过不断的总结和积累,为我们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