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抗日影视剧艺术的审美模式
2015-03-12孟怀东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448000
孟怀东(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448000)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中国遭受了日寇十几年的侵略,日寇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这十几年的惨痛历史是中国人永远无法忘怀的。但是,近年来以安倍晋三为领导的日本右翼势力,改编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种种抹杀侵略事实的行为使得中国人民忍无可忍。广大艺术家、作家纷纷创作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以及对日寇的愤怒。由此,抗日影视剧层出不穷,并在2012—2013年呈现出一种井喷式的爆发。虽然一些抗日影视剧向当今的人们客观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再次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可是,大多数的抗日影视剧却走向了远离历史现实的道路,背离了艺术和历史的真实性,成为了一部部“抗日神剧”“抗日闹剧”。
在众多的抗日影视剧中,每次战斗敌军毫无疑问是要失败的,我军终究是要胜利的;敌军将领都是弱智和愚笨的,我军将领却能运筹帷幄,把日本军队玩于鼓掌之中;日本军人的形象总是猥琐不堪的,而我军战士各个都身怀绝技…这成为了抗日影视剧的标准配置,由此也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审美模式。
一、战争设置程序化
“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最为注重的就是对抗击日本侵略正义性的描述,同时也更看重对处于抗战状态的革命者的英勇斗争品质的歌颂。因此,在众多抗日影视剧中,无论哪次战役,都有相同或类似的发展过程:我军力量开始极其弱小,兵力不及日军的几分之一,武器装备更是无法与日军的相比。但是,由于我军执行了我党正确的战略方针,慢慢的由弱变强。经过浴血奋战,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另外,在大大小小的战斗、战役中,战事的进展同我军优秀指战员的设想、规划竟然是一模一样的、完全一致的。终究一句话:“抗日神剧”中,我军没有失败,即使失败也是局部失利,胜利是在所难免的;而敌军,装备再精良、人数再众多,失败是毫无疑问的。
十几年的战争是残酷且不可预知的;战争的胜利,是千千万万不怕牺牲的中国人民用鲜血换来的。在抗日神剧中,场场战争却被描绘的有惊无险、如同既定的游戏程序。
二、侵略者形象极端化
“抗日神剧”将民族情绪进行极端化的解析,浸润于艺术形象之中,最典型的就是日本“鬼子”形象的塑造。在语言上极具嘲讽、戏墟,在行为举止的刻画上,也极尽夸张、嘲弄。
《抗日奇侠》在绣花针、铁砂掌、鹰抓功、绵沙掌下,“鬼子”毫无反击能力,瞬间就灰飞烟灭,而剧中日军联队长土肥圆则是一个丑陋、呆滞、胆小、野蛮的日本军官,他凶残地将女人公全家杀害,对于美军情报人员也是杀之,更是乱杀无辜。在应对奇侠们的进攻时,则显示出笨拙,毫无思考能力,屡屡落入奇侠的圈套,导致日军的大量溃败,有时甚至成为属下利用的诱惧,同时直面奇侠们时,他又是胆小懦弱,大呼“饶命”,毫无军人的牺牲勇敢精神。《一个鬼子都不留》中,一把杀猪刀、几枚银针,甚至弹弓、石子,被用作杀敌武器,草根抗战的杀伤力,大快人心,而“鬼子”弱不禁风。抗日神剧向人们展现了一个个表面上穷凶极恶,愚蠢透顶,不堪一击的日本军人形象。
三、自我神话
自我神化是众多抗日影视剧的共同特色。我军将士各个身怀绝技,甚至可以以一敌百。
《厨子戏子痞子》中几个主角,精通机关制造、数国外语、摩斯电码、京剧表演、细菌学、挖地道、手语、飞刀等各种神技。在《厨子戏子痞子》原班人马打造的《火线三兄弟》中,刘烨在戏中依旧扮演那个爱卖弄、又拥有杀敌绝技的“神奇厨子”;黄渤头戴瓜皮帽、双眼架着墨镜、身着铮亮的皮毛大衣。片中诸如鹰爪功、铁砂掌、绣花针等神技层出不穷。《利箭行动》中,主人公李剑从悬崖纵身跳下,用飞刀秒杀持机枪扫射的日军。《利箭行动》兄弟篇《利箭纵横》讲述了李剑带领利箭行动队与日军、皇协军、土匪和保安队展开殊死斗争,执行名为“纵横”的任务——守鄂豫皖交界处的军事重镇。再现了李剑的英勇机智,也深入刻画了特战队里一群草根英豪的形象。此剧中,我军战士从二楼、三楼跳下来却可以安然无恙。这些抗日影视剧都存在一个相同的艺术审美模式:迷恋英雄主义。一个连可以消灭日寇一个团,更有甚者可以以一敌百,一把大刀就可以消灭一群敌人。
四、美女与土匪成为必备元素
几乎每一部影视剧中都有美女和土匪元素。以女人为主角的抗日影视剧,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艺术审美图式:她们不论是共产党、国民党中统、军统,还是土匪(黑帮),都是高智商并身怀绝技的侠女。
但是,这种虚构与想像应该是在尊重民族情感与史实的基础上,是在合乎事物发展规律上的一种虚构和想像,却不能来亵渎历史和愚弄大众。因为,文艺毕竟负有神圣使命,要对历史负责,还得对观众负责,尤其要对我们的下一代负责。
土匪之所以成为土匪,是因为生活所迫,是看不惯国民党的统治,才落草为寇的。当自己的民族遭受外族入侵和蹂躏的时候,只要是有良知的中国人,心里都会痛恨日本人的,也是有民族情感的。所以,土匪抗日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正是因为土匪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影视剧来表现他们本无可厚非的。而编剧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往往把他们塑造成忠肝义胆,摆酷耍帅的形象。土匪抗日在《亮剑》中已露端睨,不过在剧中还处于幕后,而在《雪豹》中土匪抗日不仅走向了台前,而且仅凭一百多人的乌合之众就消灭了装备精良的日寇一个中队,这真是神乎其神,比林彪指挥的平型关大捷战果还要辉煌!
抗日战争将是我国电视剧一个永恒的题材,除了纪念这段艰苦卓绝英勇不屈的历史,也为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提供了回望自己当下生活的契机。而当下的“抗日神剧”,忽视了受众的“主体性”,创作者把国人的历史磨难当成过目既忘的电视娱乐,宣扬的是一种民族保守主义的观点。变相甚至无限夸大自身优越性,过分贩低日军的弱小,甚至极尽丑化。长此以往,集中于青少年和一般普通百姓观看的抗日题材电视剧,将会误导观众,对他们产生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
[1]郝建.抗日剧:走在被娱乐的路上[Z].2013.
[2]唐晓梅.抗日影视剧艺术审美模式初探[J].戏剧之家,2014(09).
[3]杨洁琼.消费文化视阈中的“抗日神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