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表现藏族舞蹈《母亲》中的人物形象
2015-03-12张翠萍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530000
张翠萍(广西艺术学院 舞蹈学院 530000)
一、理性分析
事物的发展都是遵循规律,在分析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需要理性客观的去看待它,从整体到细节,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必定有一个发展规律过程。那么对于如何表现藏族舞蹈《母亲》这个作品中人物形象来说,可以先用理性直观的方式去分析它的主要核心、整体结构以及它的发展规律,这是一种客观上的认识阶段,也就是基础一阶段。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艺术,它的本质就是用肢体去表达想说的话以及内心情感,那么在对《母亲》这个舞蹈作品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分析的基础上,抓住特点进行模仿,即肢体模仿为基础二阶段。
在《母亲》这个民间舞蹈作品中,张继刚是通过对人物的观察以及他个人对社会认识、生活的积累塑造出一位年过半百藏族老阿妈的形象,把看似普普通通的生活点滴用艺术手法来表现。并以“母亲”两字为题,题目鲜明,形象明确,让人一目了然。
1.直观印象
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在演绎藏族舞蹈《母亲》这个作品时,首先第一步先要对它有直观的印象。在这个印象中再用理性的方式去分析它的主要核心。在整个作品里面可以看得出主要以藏族连绵不断的颤膝,舒展、飘逸的《弦子》为基本动律核心,在这一基础上再展开动作、形态等塑造母亲的形象。直观印象中的这个作品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灯光随着音乐响起渐渐变亮,只见她站在舞台左后方,随着鸟叫声她轻轻的颤膝,转动着那已苍老的身躯,聆听着大自然的一切,缓缓地伸出左手,她整个人就像是一座山,脊梁是她的后背,头就像一个山峰,整个第一段节奏都是缓慢的,刚开始的造型就决定了整个舞蹈中人物的年龄以及她的性格,编导用蹲和弯后背来放低整个高度反衬出母爱的那份伟大。
第二段节奏开始加快,从母亲各种跳跃、形态可以看得出是“年轻的母亲”。整个音乐的流畅以及那跑遍舞台身影,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每一次的旋转、松胯、弯膝、这种具有藏族代表性的动作,不仅仅是她身为母亲内心的愉悦,还流淌着整个民族的血液和藏族渊源流长的文化。
第三段音乐逐渐缓慢,母亲也在旋转中渐渐低下头弯下腰,梦醒了回到现实,回到了暮年,她迈着蹒跚的脚步,依旧对生活充满希望,就像大屏幕上出现的那一串佛珠像是一条路,那便是母亲这一辈子的路。
2.基础模仿
在书法中讲究临摹入门、循序渐进,也就是说刚接触一个新的字体时首先要学会模仿,模仿它的外形和书写中的抑扬顿挫。艺术都是相通的,所以在学习完一个舞蹈作品动作后就要学会进一步模仿。其一,肢体模仿,首先要模仿母亲90°体态,在藏族中基本体态下再压低上半身,无论是造型还是流动中,始终用这个体态贯穿整个作品。动作不断流动中,主要以颤膝为基本动律。在第一段前半部分在间断颤膝基础上慢慢地转动,转动停止后随着胳膊肘提起来形成的棱角就像一座山峰,后背与臂膀整个轮廓就像山的脊梁,在肘不动小臂往上延伸放下来的一瞬间似乎又变成了母亲,像是去拥抱自己的孩子。第二段动作幅度与第一段相比可以看得出是讲述母亲年轻时,在依旧含有藏族基本体态以及上身中段带着流动的动律的基础上,不仅仅动作幅度放大,体态也变得直立一些,而且动作也变的轻盈。随着音乐她不停地旋转,拉出藏袍的袖子也标志着情绪打到最高潮。其二,面部模仿,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这个肢体表现的艺术中,眼睛在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作品中可以看到卓玛表演的母亲是皱着眉头,皱眉头通常给人第一反应就是痛苦、难过或者生气,就容易进入误区,要知道的是母亲皱眉本身不是刻意的,而是年龄大了皱纹的增多加上眯眼睛就形成了这样的面部特点。在不同动作中眼神也是不一样的,第一段与第三段里面母亲的眼神充满慈爱、温柔。第二段就有些不同的是母亲是在跳自己,所以眼睛中流露出来的是她对生活美好的期望以及她年轻、快乐的心。
二、感性理解
在对于动作达到一定分析并模仿的情况下,我们要开始用感性的一面去理解这个作品,也就是在学习这个作品即将完毕时加入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情感的把握,动作仅仅只是一个载体,而情感就是舞蹈的灵魂,如果没有情感这一切都变得不真实,就像是一个木偶在舞动。《母亲》起初的创作也是来于编导对于藏族母亲一种特殊情感,最后演员所呈现出这个作品时除了要求动作的积累和对动作专业性的理解以外,还要动作与情感相结合,仔细体会动作的规律进行变化。如果觉得所塑造的人物年龄与我们实际年龄相差太大,而我们并没有那么丰富的阅历所以根本跳不了,这样想是错误的。一个好的演员是可以胜任任何角色,年龄、阅历不是问题,而是要有一颗会发现眼睛和一个会想象的大脑。
1.感受生活
所看到的一切仅仅只是外化的动作,要想成功表现母亲的形象首先就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位母亲,这也许有些困难,但是当我在外面给业余班小朋友上课后我对母亲这两个字慢慢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上课开始到下课这些妈妈们拎着水壶手绢站在教室外面等孩子下课,一看到课间休息了她们赶快拧开水壶递到孩子手里,随后赶紧把手绢放进孩子后背给她们擦汗关心呵护着她们,在这一系列动作中我看到她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爱。经过一学期的教课后我再跳《母亲》这个作品时内心就有了不一样的情感。我亲眼看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尽管在社会上有着不同岗位,但疼爱自己孩子的眼神都是那么温暖。
2.动作与情感的结合
在演员对人物理解并抓住人物的心理后,就要把这些感受与动作相结合。随着动作不断的流动演员内心的情感也在不断变化,情感变化的同时对与动作、节奏也有不一样的处理。比如:在第二段中母亲围着舞台奔跑时的情感是喜悦的开心的,内心是激动的,整个段落的颤膝和脚步就变得轻盈。在第一段和第三段中也有很多颤膝,和第二段不同的是它略显得沉、重,从颤膝就可以看得出一、三段是年龄更大一些母亲,第二段是年轻的母亲,动作处理即反应人物心理,这就是一样的动作但是在情感变化的时候有着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只有空洞的动作加上演员的情感才可以算是一个有灵魂的作品。
从表现《母亲》人物形象中就可以看出,除了编导好的创作外,还需要的就是演员对人物形象的演绎,从最初的理性分析作品的层次到感性理解中动作与情感的结合,到最终都需要演员对于作品的理解并准确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