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宋元时期中国人物画时代精神探析
2015-03-12吴红云江西乐平三中333300
吴红云(江西乐平三中 333300)
中国古代人物画长期以来受到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时代烙印非常鲜明。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开门见山地提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繇述作。”法国丹纳也在《艺术哲学》中提出一个重要理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秀骨清像,魏晋风骨,风流天下。人物画大家代表首推顾恺之,顾恺之(348-409年),书画俱擅,有“三绝”之称,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著名观点,唐代张怀瓘评价六朝人物画家时曰: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女史箴图》是顾恺之代表作之一,是描写古代宫廷妇女的节义行为,标榜封建女德的作品。《女史箴图》画旁题箴文:“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性之不猸,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由箴文可知此画渊源于西晋文学家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张华的目的是为了讽谏晋惠帝时弄权放荡的贾皇后,规劝警示后宫的妃子们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列女仁智图》是顾恺之人物画的又一代表作,创作背景与女史箴图如出一辙,依然是标榜封建女德,崇尚贞洁烈女。
李唐王朝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雍容华贵,大唐盛世,万国来朝。阎立本是初唐杰出的人物画家,《历代帝王图》是其代表作,全图共描绘了十三位帝王形象,既刻画出了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性,又成功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典型历史人物形象,体现了画家对这些帝王的褒贬评价。《步辇图》侧重描述唐太宗接见吐蕃王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这一重大政治事件,《职贡图》则重在描绘边远民族与国家人物形象,均反映出初唐与各民族的友好关系。盛唐以来国泰民安,上层社会开始奉行享乐主义。以张萱和周昉为代表的人物画家转向描绘贵族游乐生活和丽人形象。如《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天宝年间杨贵妃的妹妹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带随从出游的场面,《捣练图》描绘妇女捣练、络线和缝制等劳动的情景,《簪花仕女图》着意刻画后宫嫔妃衣着华丽,体态丰腴和慵懒无聊的神态。
赵宋王朝是一个优雅精致的时代,兴文教,抑武事,经济文化繁荣,军力不振,人物画中风俗画、历史故事画逐渐成为主流,注重表现平民百姓的社会生活,或借古讽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风俗画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是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城市经济高度发达状况的真实写照。历史故事画如李唐的《采薇图》、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萧照的《中兴瑞应图》等主要是借历史故事以画进谏,表现人民群众对外来入侵者的反抗,或是御用画家对当朝统治者的歌功颂德。据学者研究,李唐《采薇图》极有可能是在宋高宗赵构授意之下而创作的。伯夷、叔齐饿死前曾作一首采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对主战派而言,伯夷、叔齐叩马而谏,不食周粟,气节可嘉。对主和派而言则是伯夷、叔齐兄弟友爱,忠于故主,反对以暴制暴,议和可行。这折射出宋高宗统治时期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博弈,是各种政治力量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宗皆成阶下囚,康王赵构定都杭州,无意北伐,因为是非正常继位,高宗刻意宣传自己是上应天意的真命天子,藉以巩固皇位。授意宠臣曹勋编写所谓“瑞应”故事,标榜他登上宝座乃是“上天照鉴”,又命宫廷画师根据曹勋的文字,分别配以插图,画院待诏萧照的《中兴瑞应图》也就成了甚合上意的遵命之作。刘松年(1155-1218),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时的宫廷画家,孝宗时岳飞平反,刘松年作《中兴四将图》,中兴指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的这段历史,四将指抗金功绩最为突出的四位军事统帅,四将领均授有王爵,岳飞追封鄂王,刘光世追封鄜王,韩世忠追封蕲王,张俊追封循王。《中兴四将图》是对抗金将领们的颂扬褒奖,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歌功颂德。
蒙元王朝是一个重武轻文的时代,异族入主中原,民族矛盾尖锐。科举考试停废多年,九儒十丐,学而优则仕之路堵塞,广大文人士子坚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转而以“文艺致身”,如赵孟頫、任仁发、柯九思等,或入元不仕,投身“疏于人事”的文人画,如钱选、倪瓒等,或宦或隐,既要保留传统民族气节,又要曲线实现个人价值。元代文人画特别强调以书入画,书画一律,要求画家具备文学修养,诗、书、画、印熔为一体,书画贵有古意,使中国画进一步文学化,更富有华夏民族特色。
[1]张彦远著,俞剑华注释.《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1.
[2]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
[3]王伯敏著.《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12.
[4]洪再新编著.《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