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墨画写生

2015-03-12石家庄市群众艺术馆05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主观水墨笔墨

梁 鹰(石家庄市群众艺术馆 050000)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艺术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西方素描对中国画的影响也越发明显。通过长期实践,我体会到,西方绘画观和技法对中国画的发展是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一个方面,是西方绘画特别是现代绘画的某些观念在很多地方与中国画有着异曲同工的相容性;再一方面,西方写实素描中的概念和认知,不仅有利于水墨写生中笔墨造型和表现,并且可以提高写生的表现力和艺术性。但是,要做到最大程度保持传统水墨画的品质和审美取向,一是要对自身传统作进一步的挖掘与发展外,还要适当主观借鉴吸收西方现代的艺术观念。

一、写生是笔墨造型基础训练

中国传统国画理论中没有“写生”这一用语,但和此相类似的概念是“写意”或“写神”。按照国外艺术观念理解,绘画属于“造型”艺术,而在中国传统理论中只有“意”和“神”的概念。虽然“写生”与“造型”二者都是西画用语,但是由于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画具有异曲同工共性,所以在客观上加快了双方艺术观念的相互融合与吸收,并对中国画的“意”和“神”具有一定的提升和参考价值。在西方理论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认为“形”是眼睛所把握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简单说就是,主要指物体的边界线。画家视觉中的“形”与客观的“形”不是一种概念。中国画“形”的概念与意义是不断转变的,随着绘画方式的转变,“形”与“造型”的界限越来越提升。这种按意识形态规律构成的笔墨结构是意在笔先的状态,是主观对客观自然采撷后的精神物化的体现。从此观点上看,“造型”是一定意义上的产物,是对客观对象的艺术化提炼。

在创作和学习中应当强调写生的重要性。徐悲鸿认为:写生是一切造型的基础。因此,以写生作为训练造型能力的手段,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在开始训练写生中要把写实作为训练造型能力的基础,其作品也是重现对象的客观形象,体现在中国画作品中,就是把水墨材料与块面素描主观融合,形成中国式的“中国画素描”。也是在写生当中具体实践一贯被运用的方法,素描造型能力与笔墨造型能力的联系虽然不大,但可以起到辅助训练作用。水墨写生最终还是要追求一定的独立性和笔墨趣味达到形意统一。所以,写生的价值是作画者“借物抒情”以主观思想表达客观对象的一种艺术实践过程。

二、“取势”与“取质”

北宋画家郭熙在画论《林泉高致》中有这样的论述:“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艺术创作与此类似。由此可见,与郭熙的观点相同,水墨写生同样需要“取势”和“取质”。艺术是以主观意识为主导,客观对象为载体的艺术实践过程,艺术语言是举足轻重的,体现在水墨写生中,观察与表现是不容忽视非常重要的阶段。中国画的艺术特色是用线和笔墨造型表现事物的形象结构,与西方绘画客观的透视方法立体空间感觉具有不同。其物象的关键部位往往被实写,注重客观感受。因此,不同的绘画观念与审美取向决定了不同的表现方式。

“势”《辞源》解释为“权力、威力”“形势、趋势”等含义。中国南朝刘勰的著名典籍《文心雕龙》中有:“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势者,乘利而为制也,如机发矢直,涧曲湍回,自然之趣也,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势”在文学与艺术创作中都非常重要。不仅是文章要有“势”,绘画尤其要对“势”做主观分析和关注。再细讨论,中国画的“势”有内、外两种含义,外“势”,即画面构成形势,泛指客观物象的外部形状特征和画面主观思想,所以取其势就是对画面内容形式的整体把握;而对象内在精神体现的“神势”,是对物象内在精神、行为的主观感受把握。无论是花草鱼虫山水人物,这种精神层面的“势”作者要力求扑捉到位。“取势”就是通过主客观的方式观察、感受的过程。

西方著名思想家歌德在《人论》中所强调的:艺术并不打算在深度和广度上与自然竞争,它停留于自然现象表面;但是它有着自己的深度和力量。它借助这些表面现象中见出合规律性的性格,将这些现象的最强烈的瞬间定形化。这是“取质”的意义,也是作品能打动感染人心灵的真正原因和力量。在中国画传统绘画观点中,“质”的含义不是指客观对象直观感觉,应是一种体现笔墨程式效果。取质不是被动地客观表现,而是作者通过主观感受将客观对象进行艺术升华的行为,赋予笔触以精神内涵。因此,中国画的“质”是非客观性的,而是画家主观精神意识与自然形质特征相融合的产物,体现了笔墨结构和笔墨精神。在水墨写生中,客观层面的“质”一方面通过丰富的笔墨变化表现,另一方面通过画面形式成就。

三、理解“质”与“势”的关系

北宋绘画理论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对如何取“势”与“质”二者的关系是这样叙述的:“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者玩习,不能究错纵起止之势。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郭熙认为“近看”无法把握自然山水的整体性和和谐性,“整体取其势”比“局部取其质”更必要。以墨和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中国画,在艺术处理上最多的是追求平面中点、线、面的韵律节奏。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取势”的作用对于艺术创作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准确恰当运用在艺术创作和写生中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理解。达到“质”与“势”的完美统一。

国画写生要对内和外两种“势”进行统一把握,所以就要求画者先要将写生对象的表面形象感受主观形象感受理解分析融合;其次再结合自己笔墨特点找到合适的笔墨语言充分表达。由于写生对象的具体形态是其客观表现的首要目的,很多形态细节都要通过作者着重刻画,所以往往造成作者顾此失彼,忽略了对“势”的很好把握。

艺术表现“质”和“势”是不可忽略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写生,是要通过写“形”和写“意”通过组织恰当的笔墨关系,当前,随着绘画艺术的不断进步,写生的观念及造型意识发生了变化。传统中国画笔墨语言已很难被当代的艺术思想所接受。所以,在写生绘画训练过程中,努力发掘“势”与“质”对笔墨语言,创作思想,形态意识的影响。这是我们进行中国画写生的主要意义。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俞剑华注译.中国画论选读.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3]希尔德勃兰特着,潘耀昌译.造型中的形式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辞源.商务印书馆,2001.

[5]王震,徐伯阳编.徐悲鸿艺术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6]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主观水墨笔墨
笔墨童年
水墨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后印象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泼尽水墨是生平
对立与存在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