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在延伸——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审美文化探析

2015-03-12黄家伟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移动电视频道节目部主任西南大学艺术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404100

大众文艺 2015年14期
关键词:伦理美学家庭

黄家伟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移动电视频道节目部主任 西南大学艺术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404100)

近年来,在市场和资本的推动下,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社会影响力与话题关注度都遥遥领先。就具体类型来看,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因自身蕴含的价值观念和伦理价值,融入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精华,同时又具有贴近民生、反映民生的天然属性,比较起其他类型的电视剧,其优秀作品数量相对更多。从上个世纪的《渴望》《篱笆女人和狗》,再到最近几年的《金婚》《蜗居》《裸婚时代》《小爸爸》《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一大批反映家庭生活的热播剧,无不是把握时代特点,结合热点话题,探讨生活哲学的优秀作品。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从剧本创作阶段,到拍摄制作过程,都体现出当代现实主义美学的特征,不仅将平民美学的审美价值发挥到了极致,更在坚持大众文化审美风貌过程中,实现了审美期待中的现实主义审美超越。

一、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审美特征

中国的伦理价值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一些坚持已久的观念,在时代发展大背景下,也有不适应时代的糟粕成分。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在体现民生的同时,也深刻地展现着当代社会出现的各种现象。要发展自身、教育大众、引导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就必然要求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也要有符合时代发展的伦理观。

另一方面,分析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的伦理观念时会发现,在核心上它有两个层面的维度。一个是尊崇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文化价值观念,把握精髓,以此构建现代伦理观念。第二个是借鉴西方现代文化的内涵,主要是吸取自由、博爱的观点。整体看来,近年来比较红火的家庭伦理电视剧,都综合了以上两个维度的内容,注重对个体人物的展现,维护个人精神和意志,又注重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发展。所以,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审美内涵,还要求个体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一)审美核心

当代家庭伦理剧所刻画的个体人物,一般情况下,既有个体情感的倾诉,又有与他人之间的人性冲突。在如此冲突和矛盾之中,当代家庭伦理剧善于细致入微地展现人性的光环。这种艺术套路既有艺术感染力,又有人性的冲突展现,容易让观众感同身受,产生情感的共鸣。当代家庭伦理剧正是用的以上办法,吸引观众,引起话题,得到社会的关注。这样的家庭伦理剧,掌握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精髓,并“聪明”地通过剧情人物的情感故事,去除了传统伦理文化中一些不适应现代伦理观念的糟粕,同时还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注入到了传统伦理价值之中。家庭伦理电视剧在整体上贯穿着现实主义精神,又呈现出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物质因素的转变。一方面认同平民意识,体现个性鲜明的平民美学风格特征。另一方面,始终坚持正面审美价值的表达,致力于对大众日常生活的表现,以此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在当代社会语境下,这种艺术特征丰富了当代家庭伦理剧的审美品质,也坚持了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现实与艺术相互交融的关系上,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追求追求真实,力求展现现实生活的全貌,较完整地描绘出普通家庭生活的图景。在真实体现与创作提升的双重格局下,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自觉地把握住大众的立场,认同大众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以平民化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比较真实地反映大众的生活状态。这样的价值选择,比较容易将审美重心放置到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中,充分体现了平民美学价值及精神实质。如《媳妇的美好生活》一剧,毛豆豆与潘美丽都是新时代的好媳妇,前者最可贵的品质是忠诚,后者最难得的品质是淳朴。这种看似在当今社会正在逐渐消失的女性特征,其实又是社会最基本和最应该去弘扬的主流价值。电视创作者不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同和人物处在同步的潮流中,以参与及关切的姿态看待问题,用平视的眼光体现家庭剧的平民美学旨趣。这也比较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与反思,具有积极的精神导向作用。

其次,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现实主义精神的拓展还体现在叙事结构上。一般情况的叙事结构,均是以个体人物和家庭成员关系的故事为叙事核心。路径则是通过人物情感矛盾冲突,对接传统伦理与现代道德的冲突。目的是为了呼唤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回归,实现旧伦理观与新伦理观的转变。无论是反映现代城市家庭题材,还是农村生活题材的家庭伦理剧,其家庭成员背景、矛盾冲突方式等叙事的方式均需要回归到日常琐事、情感纠葛、柴米油盐中来,“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这就是生活”。以百姓日常生活作为叙事时空顺序的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本就具有非常强的世俗性,并且电视剧中的人物和事,对普通观众又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观众在看过这些电视剧之后,自觉不自觉地改变着自己的观念与行为,体现出“在艺术中收获生活真谛”的感悟,从而提高了观众的审美文化水平,发挥出了电视艺术作品的“宣教”作用。如《蜗居》就是选取现实生活中广大观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艺术加工。故事情节既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奋斗史,也突出了近几年的热点话题,如“腐败”“二奶”“房奴”等。从夫妻、母女、恋人等多个方面展现现实生活,直面现实,与观众的期待视野和经验达成融合。这种残酷而赤裸的现实,在电视剧热播期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也就表明影视剧世俗化的叙事方式,从现实中揭露出来的本质,是可以挑动观众神经的。

再次,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审美核心不仅从头到尾透露出平民美学审美价值的精髓,还不露声色的带有一丝精英文化的补充。从中国文化伦理价值视域出发,社会在进步、文艺也繁荣发展,只有平民美学意识是不完整的。因此,精英文化意识的补充与制衡是很有必要的。“平民美学”中的一些意识表象往往需要用“残缺美”的形态来体现,影视创作者在勾勒大众文化审美的轮廓时,会人为地回避一些无法直视的社会问题。这种创作意识与平民意识互相促进,也构成了当下家庭伦理电视剧复杂的创作意境,使得平民美学艺术创作既能深刻体现现实主义精神,还能透过艺术揭示真理。总体来说,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作品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无裨益的艺术尝试,显示出了艺术的人文关怀。

(二)核心价值取向及发展

优秀的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剧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是影视创作者站在大众文化审美的角度,充分思考和理解电视艺术作品应体现何种社会价值及伦理观念后,运用艺术创作手法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智慧创作的成果。在创作中,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构建现代伦理观念,显示出对民族文化的思考与审视。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之所以能吸引不同社会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就在于它充分利用这些有意思的矛盾冲突、有个性的人物故事,以此来折射出符合中国文化伦理价值的观点。夫妻情、手足情、家族情感等人间情感本就是中国人血液中根深蒂固的情感支撑,也是此类家庭情感剧创作的不竭源泉。影视创作者们更是抓住了这一情感载体,梳理了家庭伦理的价值导向,引导观众反思各种社会现象,摒除陋习,弘扬核心伦理价值,弥合因各种社会现象导致的伦理缺失及价值取向误区。

从意识本源来分析,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的意识取向,核心之一就是高度重视传统伦理道德对现代社会的教育、影响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不少声音在感叹,当代人的精神和情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缺失,例如价值观上的拜金主义、家庭问题中的出轨、“二奶”问题等社会现象。某些极致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影视工作者把这些现象创作改编为家庭伦理电视剧,其中婚恋题材的电视剧最受人们关注。例如当代中国婚姻三部曲《牵手》《中国式离婚》《金婚》在各家电视台播出之后,引起了非常多的争议和讨论,受到了观众的追捧。1998年杨阳导演的《牵手》,首次对于中国婚姻中出现的“第三者”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反思。而王海鸰创作的《中国式离婚》,更进一步地放大了婚姻生活中的不和谐因素,直击内因,展示婚姻契约关系下心灵、肉体、身心一体三种背叛带来的冲击,揭示中国人对于婚姻内外冲击的茫然失措。2007年,电视剧《金婚》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创下了多个收视高峰,同年,在第十四届上海电影节中,《金婚》一举独揽最佳电视剧银奖、最佳男女演员奖和最佳导演奖,创下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获奖记录。分析《金婚》成功的原因,它和《牵手》《中国式离婚》这两部折射当代婚姻观的作品比较,完美破解了和谐婚姻范本难题,《金婚》直面婚姻,乃至人生的点滴过程,在世俗生活中,探索生活的意义及婚姻的真谛。这其实正和新千年以后,现代人逐步回归生活的节奏相契合。看似冗长破碎,却能打动人心。其自然真实的现实主义表述方式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期待,迎合了阶段性的审美心理,凸显回归传统伦理道德,把传统美德融入家庭伦理剧的人物属性中,以艺术方式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提升,引导大众传承传统的道德精华,彰显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力量。

在突出道德力量之外,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近年来还有一个新的突破则是在认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还运用各种手法,把新时期的特点赋予了传统伦理价值观,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起到了发展和超越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新世纪的家庭伦理电视剧,在传统伦理价值观念中,特别是夫妻观、恋爱观和亲情观,已逐步融入了平等、和谐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当家庭矛盾与危机爆发之时,现代伦理中的宽容与理解,会被融合在当代的家庭伦理道德之中。电视剧《大丈夫》中的女性角色顾晓岩,在事业如日中天的丈夫抛弃了她的时候,她没有灰心,重拾自信以后,同样获得了重生。多元化的包容模式,对传统伦理中的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的传统伦理意识进行了批判和否定。这即是通过审美评价重新审视当代社会两性婚姻道德,对传统婚恋观、家庭观的发展与超越。

二、家庭伦理电视剧的美学价值

电视剧的成功与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特别是在新千年以后,制约一部电视剧成功的因素变得格外复杂。但是,从内容角度来看,电视剧主要人物作为剧情的推动者、主题思想的代表者,该典型人物的塑造与大众审美期盼关系紧密。只有在美学价值上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预期,影视作品才有被大众接受的可能性。

(一)平民美学及价值取向

影视工作者在创作影视作品,特别是家庭伦理电视剧这一类作品时,会特别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把握。思考最多的问题,大多还是故事的来源是否来自于生活、展现方式是否贴近生活语言、传递的观念能否被观众认同等。于是乎,剧中人物角色、形象、思想、个性等内容的塑造,在设计之初,都会考虑到需要符合受众的审美标准与审美习惯,平民美学精神及其价值在此处得以深刻体现。莫言曾做过这样的表态,反对“为老百姓的写作”,而主张“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这种姿态的转变,实际上跟转型期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当代中国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创作观念的变化,使得中国当代的审美文化从理想化方式发生了平民化和世俗化的转向。

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中平民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对宏大叙事风格的疏离和背叛,回归日常生活的稀疏平常,把审美目光投射到平头百姓的柴米油盐、悲欢离合。应该说,平民意识并不是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的专利,而是在大众审美视域下,具有时代性进步意义的审美意识形态。由于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在百姓文化娱乐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意义日渐重要,故使得这种意识在大众审美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平民意识,抑或平民精神,作为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最突出的特点,是大众文化平民审美中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平民精神在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中比较清晰地表现为,最普通的人物,经历最普通的故事,展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蕴含草根文化的精气神。这些貌似平淡和普通的人物和故事,最终却是最吸引人的看点和亮点。由此展现出的平凡和朴素,正是平民审美的价值取向。

(二)现实主义美学的发展

作为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创作的主流观念——现实主义,在这一题材的创作中,不同时代,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艺术需求和特征。自然而然的,在美学观念上,也反映出了时代的特点。近年来,各种艺术元素融合的趋势愈演愈烈,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主义美学价值,也必然在环境中有所创新,在平民精神中有所突破。

一方面,现实主义元素加强与现代主义元素融合,将现代主义元素中的抽象语言、荒诞语言影射到家庭伦理剧的人物、事件之中,使得影视作品更具有象征性、抽象性的特征。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结束了政治中心阶段,揭开了社会转型的历史序幕,带来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公众关注的重心从“国”到“家”的迁移。如同《新结婚时代》《蜗居》等热播剧目,当代家庭伦理剧中对于“家”的研究,明显是大于对“国”的研究的。“国”从抽象的象征变为具体、可感知的元素,此类电视剧的创作从宏大的“国”跨越到日常的“家”,对个人的情感、家庭的悲欢、日常的人生等元素进行淋漓尽致地展示和描摹,这正是现实主义题材融入现代主义元素后,美学风格的巨大转变。

另一方面,现实主义家庭伦理剧也加强了与后现代主义元素的融合,在审美层面上开创了多角度欣赏的空间。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不同,它更像是对现代主义的回应,强调特殊性和唯一性,对现代主义进行整体性排斥。在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中,后现代主义元素首先体现为对艺术的解构,倾向于通过对现实生活表述的“平面化”和“戏仿”来完成。“平面化”是指对现代性文化所认定的中心及追求的整体性进行彻底颠覆和破坏,反对英雄主义、宏大叙事模式,转而采取将社会语境分散至叙事语言中,使观众有空间和余地去思索探讨,并产生多元化的认知和感想。“戏仿”作为一个艺术活动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在后现代主义里是具有个性特征的。它以突出模仿对象弱点的方式突出主体潜藏的真实。在电视剧艺术中,不再刻意追求用故事、结构来引起观众的共鸣,转而用更加宽容的方式接受矛盾冲突和状态局限。其中一个特征就是怀疑现实逻辑的真实。以90年代的热播剧《过把瘾》为例,开篇就对影视作品习以为常的婚恋命题进行后现代主义解构,对现实逻辑的真实表示不轻信与怀疑。剧中人物杜梅对婚恋的怀疑来源于父辈母辈的影响,对爱情和婚姻缺乏信心。于是在结婚前,利用好友贾玲来试探方言对她的感情是否真实,结婚后,又为了验证方言是否真的爱自己,采取用绳索捆住正在睡觉的丈夫,并夸张逼迫方言示爱。一系列怀疑婚姻的举措,都为了证实这场感情的真实。这种与现实生活状态背离的方式在该剧中还有很多桥段,主人公就是用一次又一次的证实行为来怀疑爱情和婚姻。这就是后现代主义解构元素中用怀疑和否定来增强观众感悟人物心灵的表达方式。“平面化”和“戏仿”元素的放大,对现实主义题材家庭伦理剧的审美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审美期待与审美超越

2014年,国产电视剧的产量为429部,共计15938集。比起之前两年略有降低。业内人士分析,国产电视剧经过多年的数量增长后,逐渐转向了以提高质量为主的模式。定制剧、独播剧数量逐步上升,“一剧两星”政策更是对电视剧制作热潮形成了巨大冲击。在收视率决定成败这个唯一标准下,无法在主流平台播出的,或者是播出反响不好的电视剧,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应该说,将来一段时间,电视剧的制作会更多地考虑到受众的认可,观众的审美需求与审美期待效应还将持续放大。电视剧的审美意蕴将更加重视受众的审美情趣、审美习惯和审美超越。

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特别是家庭伦理剧时,他希望看到的是什么?据此分析,娱乐消遣、梦想追求、个人认同以及学习和补偿,是观众对家庭伦理电视剧比较真实的几种审美期待。娱乐消遣功能是多数家庭伦理电视剧的观众最简单最直接的诉求。观众需要在电视剧中寻找感官愉悦与审美愉悦。2013年上映的《咱们结婚吧》,在当年的央视一套和湖南卫视两个频道的观众规模累计达到6.7亿。看剧中人物果然的爱情经历,满足了大多数受众内心对爱情的渴望,让观众在观看时,得到情感的满足以及对现实的宣泄。除此之外,在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中实现个人愿望的追求,以及获得个人认同,也是受众的审美需求之一。通过观看剧中人物所经历的人和事,找到指引自己人生方向的法则,从而达到对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审美期待。《金婚》中主人公佟志与文丽夫妻所经历的各种考验和责难,使部分观众感同身受,在剧中人物命运变化的同时,找到自己想要发现的答案,这也让观众在剧中找到了每个人不同的审美期待。

在实现观众的审美期待的同时,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还以丰富的创作实践表现出超越民族审美传统的时代创新意识。在它所坚守的民族性审美原则中,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细胞。中国伦理文化先有家再有族,从家族到民族,铸就了独特的民族伦理文化。所有的家庭伦理电视剧均有着中国传统伦理中家庭与民族的伦理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这一审美原则是观众评判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最重要的标准。在当代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处于急速变化发展之中,转型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人群分化还是社会分层,都毫无悬念的包含在家庭伦理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需要直面真实的人性,客观地反映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成熟、不公平和不完善,在家庭伦理方面引出的问题。否则,一味地陷入家长里短,只能让剧情走向伪装的现实。这种情况下,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的表现手法和美学品格需要更加多样化,突破单一的风格局限,同时变化艺术表现手法,将多种艺术媒介形式融会贯通,凸显家庭伦理剧在民族美学传统中的超越。

美在延伸,这是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变化发展后的理论研究感悟,同时也是影视工作者的奋斗方向。影视工作者们在进行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创作时,必须研究美学基本原则,尊重受众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将受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期待融入影视作品中,从而使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以及表现主义等多种叙事元素糅合在整体现实主义风格之中。以此把几千年中华文明传统和中华伦理价值通过文化消费,例如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这种电视艺术形态传递给受众。表现出创作者对于艺术形式的自觉探索意识,从而丰富和拓展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审美品质,满足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体现平民的审美情绪,实现平民审美的升华与超越。

[1]白小易.新语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创作[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2]央视索福瑞.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年[M].华夏出版社,2004.

[3]陈欢.家庭伦理剧与接受美学[J].文学教育,2009(11):36-37.

[4]李雪梅.近年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审美文化探析[J].电影评介,2007(8).

[5]孙宜君,马晶晶.近十年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审美取向[J].中国电视.2011(2).

[6]陈欢.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伦理电视剧的流变及其特征[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伦理美学家庭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盘中的意式美学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外婆的美学
家庭“煮”夫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纯白美学
恋练有词
“妆”饰美学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