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华古婺文化保护挖掘与利用初探

2015-03-12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321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4期
关键词:金华名人文化遗产

任 睿(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 321000)

金华文化底蕴深厚,从历史角度讲,可追溯到遥远的原始时代。2001年在浦江发现的上山遗址,表明在一万年前,金华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水稻耕种技术,创造了较成熟的原始稻作文明。商周以后,又形成了“乌伤文化”,尤其是原始青瓷的制作技术,处于同期全国的领先水平。而自汉始,历代名人辈出,贤臣名将,学者人才,丹青妙手,民族英雄,灿若星河,还孕育了名扬四海的、独具特色的黄大仙、婺剧、斗牛等文化。可以说,古婺文化是在浙江中西部金衢盆地这一特定的地域中,经过2000多年孕育而形成的一种特有文化,具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和显著的多样性特征。加强古婺文化的挖掘保护利用,对推动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经济文化价值,增强金华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提升大金华的整体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一、金华婺文化资源现状

金华婺文化资源可重点从名人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资源、古城街区资源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1.名人文化。金华素有“东南文献之邦”和“小邹鲁”之称,文教兴盛造就了众多文坛巨匠、丹青大师、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专家学者。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首创渔歌体的张志和,诗僧贯休的“十八罗汉图”为中国古画瑰宝,南宋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和以陈亮为代表“永康学派”名噪全国;元代名医朱丹溪创立滋阴学说,名扬国内外;明代宋濂的文学作品广为流传;清代戏曲家李渔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近代的陈望道、曹聚仁、冯雪峰、吴晗、艾青、黄宾虹、施光南,这些都是可以研究和利用的重要财富和人文资源。

2.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共有民间艺术项目3200多项,其中兰溪滩簧、浦江乱弹、浦江板凳龙、东阳木雕等4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已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金华火腿、婺剧、黄大仙传说等2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可以打造成极具特色的金华民间文化品牌。

3.文物资源。我市文物资源极丰富,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时年代久远,门类齐全。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各个时期均有遗存,且类型繁多、特色明显、内涵丰富,如太平天国侍王府是全国现存的太平天国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壁画艺术品最多的;磐安玉山古茶场是我国唯一现存的古代茶叶交易市场。各种文物保护单位是体现金华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标志性遗迹,经过科学有效的保护、规划和利用,可以成为我市文化大市最有特色的重要资源。

4.古城街区资源。最具代表性的是历史街区,可以说历史街区是文化名城的骨骼,古婺文化是历史街区的血肉。极具代表性的是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是金华城市之根和最具文化底蕴的地方,是最具特色的婺文化遗存之处。而金东区雅畈历史街区作为金华历史文化名城的两条街区之一,核心地区的街巷格局、整体风貌保存较好,现存明清建筑36处。其它如永康芝英的古街区、东阳卢宅古街区、义乌佛堂镇街区、兰溪诸葛及长乐古建筑群、武义延福寺建筑都是宝贵的古城(街)区资源。

二、存在问题

1.名人文化作为古婺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总体上仍处于缺乏整体设计和各自为政的状态,各项保护挖掘职能分属宣传、文化、文物、文联等部门,难以对金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且社会上很多人对名人资源缺乏了解,有的部门和地区重经济建设、轻文化事业,尤其是对名人文化重视不足,导致挖掘利用力度不够,未能把名人效应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实物资料缺乏、后继乏人、观众群体流失、保护意识薄弱、保护经费短缺等问题。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等新的文化形式的冲击,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缺乏传承体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尤其是从事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报酬低,很多的年轻人不愿从事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项目,传统技艺后继乏人。在省内有一定名气的金华山歌要找个会唱的人已很难。目前,我市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老艺人大多已过70岁。

3.文物资源存在管理力量薄弱,多数地方的文物部门与博物馆合署办公,政事不分,影响名城文物事业发展。文物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古民居管理办法等法规执行缺位;现存文物安全隐患不同程度的存在现象,如市区侍王府照壁倾斜、法隆寺经幢石刻风化等突出问题。部分地区对古迹遗存宣传研究仅仅是为了迎合商业需要,这就偏离了文物挖掘利用的良性轨道。个别地区重保护,轻挖掘,存在注重外表、忽视内涵发掘的现象。

4.古城街区资源保护利用不均衡。各县(市、区)名城文物事业发展则仍不平衡,建设和保护的矛盾突出,名城、名镇、名村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环境违章建筑较多,历史风貌破坏严重。少数地方城中村建设中的“旧村改造”,对文保单位和文保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各古城街区总体保护利用存在零碎分散和保护开发项目缺乏创造性、精品性等问题。

三、古婺文化保护利用发展的思考

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和作为意识,像重视经济建设那样重视婺文化的挖掘保护利用,切实把挖掘保护利用婺文化作为促进文化大市建设,增强金华“软实力”的战略选择。

1.强化婺文化的名人效应。一是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弘扬名人文化工作的规划、整合、协调、督促事宜,论证制定婺文化名人研究的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排出研究、整理的重点人物和宣传计划清单,列出重要的整理书目和研究课题,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在发挥金华本地专家学者作用的同时,积极借用外智外力,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资源,特别要发挥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知名高校的学科、人才和对外学术影响优势,主动合作、相互配合、谋求双赢。二是突出研究重点,重点选择在历史上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对其史料进行抢救性的挖掘和整理。通过编纂出版名人丛书(传记)、修复名人故居、拍摄电影电视等,将名人文化作为一个群体统一向外展示,努力把我市名人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资源,促进名人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做好“以名扬名”的文章。同时,以名人为载体,通过命名街道、雕像、公园等公共设施,使之成为传扬名人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资源。

2.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一是抓项目保护管理。推动我市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工作,切实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促使各项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对各县(市、区)每年需完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数量予以确定,形成全市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抓非遗数据库建设,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市级非遗数据库,规划建设市级非遗数字馆,推进全市非遗资料库、数据库、分布图建设,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它们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并积极收集相关实物资料,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妥善保存和有序管理。三是抓非遗传承及保护载体建设。积极开展传承人和传承基地的建设工作,制订扶持措施。提供必要的传习活动场所,资助传承人授徒传艺或教育培训,组织开展系列研讨、展示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等活动,并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建立金华火腿、婺剧、婺州窑相关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和传授体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推进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如东阳木雕馆、金华火腿馆等博物馆的建设。在日常工作中,将特色民间艺术项目的表演或学唱、学做等活动串联到旅游线路中,提高景区游览的文化性、趣味性、娱乐性、观赏性,以此推动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培育和推出黄大仙文化节、金华百姓艺术节、火腿节等重大文化节庆活动品牌,引导群众认知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

3.形成婺文化文物品牌效应。一是把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加大对现存文物安全隐患的整理力度,配强文物管理力量,制订规划和抢救方案,严格管理。二是区别分类,科学规划。历史文化遗存具有不同于其他建筑的特殊属性,规划编制要尊重历史,广泛听取各级专家的意见,市要加强对县的指导,实行上下联动;要体现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根据实际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依其特性、体现特色。三是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文物保护需要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协调好文物和文化、旅游、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处理好国家保护和属地管理的关系,有效解决市县乡村四级投入、管理主体之间的矛盾、古民居私人所有和国家保护的矛盾。因地制宜处理好旅游开发、遗产保护和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的关系。

4.推进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重点是加大以古子城为代表历史街区挖掘保护利用力度,全面体现“辟新区、保旧城、复风貌、保子城、继文脉、保重点”的方针,努力使其成为一幅打开婺文化的形象图录。加快各历史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与修建性详规的编制,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保共建共兴”的思路,突出江城文化、名人文化、抗战文化、科举文化、街巷文化等内涵,加快推进专家论证与报批工作,为历史街区下一步的建设提供规划依据。改善各历史街区综合环境,抓好环境整治、争取发展空间、丰富文化内涵、激发业态活力。

5.发展文化与其它产业融合的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和其它产业的融合,一是旅游业。以文化旅游融合为助力,把文化和旅游部门组成一个紧密体,形成合体发展机制。并以景区整合为抓手,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尤其是凸显黄大仙文化、古村落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婺剧文化、购物文化等,把文化特色体现在旅游线路中,实现我市一般的观光休闲产品向深度体验性文化产品转变。二是会展业。创新办会方式,打造精品会展。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节庆会展产业化。积极承办全国性、国际性重大会议、商贸展览及文化活动,并通过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永康五金博览会等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展会,扩大婺文化的辐射和影响。三是影视业。充分发挥全国影视文化产业试验区——横店影视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以加快影视业的发展。围绕影视拍摄的主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出更多的上游和下游产品,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猜你喜欢

金华名人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岁朝清供
寿鹤延年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Tough Nut to Crack
红气球请客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