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自我认知

2015-03-12连清平郑州轻工业学院人事处综合科450002

大众文艺 2015年14期
关键词:波伏娃伍尔夫屋子

连清平(郑州轻工业学院人事处综合科 450002)

西方最负盛名的女性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有一句名言:女人不是生就的,而是造就的。波伏娃的理论著作《第二性》被奉为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圣经”,她从社会、宗教、法律和传统习俗对女性压迫的现实中得出深刻见解,并且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传统的爱情观、道德观、价值观进行重估,确立了新的价值体系:女性只有通过工作,通过深刻的认知自我,通过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才能真正显示她们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中的威力和自身的价值。在另一位西方女性主义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之作《一间自己的屋子》,在这本书中她提出了对如今的女性依然有指导价值的女性主义发展观:即要求女性“成为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具有独立精神的,不依附于男性,而又与能男性及社会和谐相处的自己,构建一个自我追问又开放的女性自我。她认为,独立,对一个女人来说乃是第一需要。一个依附于别人,没有自己独立思想、独立思考的女人是可悲又可怜的。

波伏娃和伍尔夫对我作为一个女性进行深刻自我认知的影响是巨大的。让我们先从波伏娃说起,她在《第二性》中分析,正是女性的生物性,她们的生殖力,简言之即她们的身体就是她们从属性的根源。因此,在所有的雌性哺乳动物中,女人被异化的程度是最深的;同时她也最为激烈地反抗这一异化。青春期的危机,每月一次的“隐忧”,长期的、经常的困难的妊娠,痛苦的甚至是危险的分娩,女性的种种或轻或重的疾病,意外病症或并发症——所有这些都是女人的命运。毫无疑问,她的命运比其他雌性动物的命运更严峻,因此她对其个体性的捍卫也更加坚决。①但她们常常是多灾多难,经常身不由已。的确,女性的生物性即她们的身体,在女人的生命历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必须战胜或超越她们的身体,女人只有战胜自己的生物性,才可以真正获得自主。在这一点上,波伏娃有她的见解,她认为对于所有想要自由和独立,并且自食其力的女性来说,对于想要为自己考虑并且拥有自己生活的女性来说,母亲身份②是最危险的陷阱。不可否认,婚姻与生育是影响女性潜能发挥的重要困素,现实生活中有无数的例子印证着波伏娃的话,母亲身份意味着太多的责任、伦理、太多的取舍和忍耐,这对于一个追求独立自由,想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的女性来说,的确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人们常说:不经历做母亲的女人是一个不完整的女人,她的人生是有缺陷的,可是母亲身份带给她的是她必须部分的舍弃自我,很多女性则是完全的失落了自我,为了所谓的丈夫和孩子的将来而活着,他们就是她的一切,很符合我们中国传统的贤妻良母,可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女性来说,她是没有自我的,她的一生是沉闷而压抑的。

真正的女性主义也被认为是女性的个人主义,女人对自我的认识,自我价值的探寻应该遵循这样一种思路“女性:人——女人——个人”,在这样一种思路下,婚姻家庭绝对不是女性生活的唯一希望,更不是女性生活的全部。她们其实和男人一样,有着自发的独立意识和复杂难以言说的情感欲望要求,她们常常是迷失灵魂和欲望肉体的统一体。她们通常还更为纯粹和彻底。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自己的身体,女人也不可能被普通的思想观念抽象掉,一个生动的有欲求的女人,才是真实的女人。女性应该“成为那个自己”,去追寻不一样的生命程度,在这个过程中重建自我,构造自我,实现生存超越。

但是真正的女性主义并不是简单的纵欲主义和利己主义,这一点上,波伏娃的一生为我们做出了她的一个很好的说明。无疑,波伏娃的一生是精彩,特立独行,充实而真切的。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之一,她是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的没有婚姻形式的终生伴侣,她与萨特在精神领域相互激发、相互批评、共同分享、共同成长。他们都是思想极为丰富,敏锐和深刻的人,在精神领域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和无可替代的。波伏娃在理性和情感之间游刃有余,在个人生活上他们也互不干涉对方的自由和选择。在这方面,波伏娃身体力行她主张的存在主义原则,有许多勇敢而独特的行为。不能否认波伏娃所带给我的冲击,她思想的深刻与犀利,她灵魂中的那种不屈的独立、自由,她在理性与情感之间的最佳把握,她自我选择的生活方式,都让我深深的思考和汗颜。

伍尔夫给我的感觉是冰冷、压抑和敏锐,和波伏娃一样,她们都是精神至上的女性。她的有关女性主义的一些论点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说道:“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③她文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在不断地筹划着自己,不断地挣脱现实,否定自己,走向超越,趋向自由。伍尔夫不是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她呈现两性的对立与差异,探求人生价值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一种合理自然的两性关系,她勇敢地抛开了狭隘的性别主义偏见,在承认两性差异的基础上,试图对两性进行完美整合,从而实现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达到“双性同体”(androgymy)。伍尔夫的“双性”指的是社会性别而非生物学上的性别,她力图将两性中各自美好的部分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真实和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存在呈现自身生命的鲜活生动无限可能。这里,伍尔夫所指的“一间屋子”不仅仅是它的空间本身,而且是一种精神隐喻。在她看来,这间屋子不仅仅是生存空间,还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空间,而且更隐喻了一种自由的精神空间、灵魂空间。有了这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女性就不仅仅有了安身立命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更有了一片展示自我和体现自己思想、才能和价值的空间。在这里她们可以自由独立的思考,作出自己真实的选择,而不必受任何外物的羁绊。当然,在这间自己的屋子里,还可以修炼自我,修心养性,求得一份真性情。

关于女性的自我认知远远不止这些,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太不同的个体,但女性必须明白,要想成为自己,按自己的意愿和生活方式来生活,经济上的独立是前提,也就是你必须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思想上的独立是关键,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灵魂,这才是个性所在,才能最终达到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1](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10.

[2](加)巴巴拉·阿内尔,郭夏娟译.《政治学与女性主义》[M].东方出版社,2005:164.

[3](英)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76.

猜你喜欢

波伏娃伍尔夫屋子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楼上的和楼下的
空屋子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山节藻棁
波伏娃 羞涩的女权战士
静与净
波伏娃:在“双重生活”中追求独立与自由
波伏娃
与伍尔夫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