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影响下的班级文化建设途径
2015-03-11张旭宁
张旭宁
一、微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1.微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出现了微博、微信等平台,这些平台的交流产生了大量的微信息,从而形成了微文化。微文化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开阔了学生视野;另一方面也给高中生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
(1)微文化的“快餐化”
微文化给高中学生带来了“快餐式”的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精神生活,缺少了对知识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得到的仅仅是直接获得微文化的快感,快感过后缺乏了对文化内容本身的认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微文化的片面化
微文化由于其入门低、创作人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创作出的作品也良莠不齐,往往带有自身的片面观点,甚至是错误、激进、反动的观点等,这些观点严重干扰着学生的思想,可能让学生产生困惑,甚至是偏激、错误的想法。
(3)微文化的依赖性
微文化与班级文化相比,对学生会更有吸引力。微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可交流的平台。如微信,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他人交流,很容易对某一问题产生共识。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很多学生对微文化产生过度的依赖感,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出现精神障碍等疾病。
2.微文化对班主任工作的影响
微文化走进校园,对班主任的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使班主任的工作越来越复杂。我们经常看见有学生上课玩手机,一问不是在发微博,就是在发微信;有的学生为了刷“朋友圈”甚至上课也不能离开手机,对微文化产生了过度的依赖,一旦离开,人就会变得狂躁。我们也经常看到许多的班主任和家长在一起解决孩子手机使用等问题。我们还看见有学生一次次保证上课不玩手机、后又食言的问题。如此之多的问题大大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影响着班主任的学科教学,牵扯了班主任过多的精力,让班主任感觉到劳累不堪。
3.微文化对班级的影响
在班集体生活中,学生很多事情都是通过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学生通过微信平台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建立私密的交流方式,形成各自的“小团体”。这种“小团体”没有语言的直接交流,通过微信平台就可以传播彼此的想法,达成共识。“小团体”影响着班集体的建设,也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发展趋势。
微文化通过对学生的影响,间接影响着班主任工作与班级建设,影响着班级文化建设。
二、微文化现象成因的分析
1.微文化的“小微”特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小微时代”。微文化是小微时代不可分割的部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影响和改变着传统文化。相对于传统文化来讲,学生在学习的压力下,更容易接受小微文化。微文化虽然具有“快餐式”的特点,但能够“填饱肚子”,满足学生的需要。
2.教师理念的守旧,缺乏对新生事物认知的引导
班主任通常都把管理好班级作为首要的任务,即学生听话、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好等作为班级管理好坏的标准。在今天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强调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立德树人。同时,也要改变自己的德育理念,学习和接纳新生事物,加强对学生的疏导,而不是“堵”。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建议。
3.班级文化生活的单调性,导致班级精神的缺失
在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很多班主任的理念不够先进,导致对班级精神文化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无所谓。正是这种可怕的认识,才让外来的文化占领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以至于学生情感的缺失,班级的精神文化发展从而也遇到了瓶颈。
三、微文化影响下的班级文化建设途径
1.更新观念,体现学生主体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班级全体师生共同思想的体现,是师生共同的责任,也是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更新自己的观念,积极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全体学生的智慧,建设符合高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文化。
学生也应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要将班级文化等同于简单的班级布置,要明白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每个人的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
师生共同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需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做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做班级管理的引导者。有关班级的事情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事物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中,分散外来“不良的”微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2.创新“常规阵地”,体现学生主体
(1)创新班会课,调动学生主体参与
第一,师生共同制定学期班会课计划。
班会课不是随意开的,它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班集体建设服务。所以,像“班级如何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等都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课来解决。在开学初,师生围绕班级建设来确定本学期班会课主题。学生参与计划制定过程,既尊重了学生,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以寝室为单位,组织班会课。
为了避免班会课的随意性,班主任可以以寝室为单位,精心选择主题和设计班会课,分阶段完成班会课。这样的安排能够发挥寝室每个成员的特长,在准备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成长。在设计过程中,不同的想法相互碰撞,最后达成共识,就形成了寝室文化。不同的寝室文化,就构成了班级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第三,创新墙壁文化,体现学生的个性文化。
班级墙壁文化是以黑板报为主体,以字画张贴等为辅的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墙壁文化能够体现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的成长。
第四,以黑板报为载体,宣传班级文化。
黑板报是班级墙壁文化重要内容。班主任可根据学校的主题安排,布置体现班级特色的文化内容。在此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将每期的主题分配到寝室,由寝室成员共同完成。在完成黑板报的过程中,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打造和谐的班级文化。
(2)以拓展专栏为辅,展示个性文化
为了满足学生需要,展示学生个性文化,应积极开拓班级的墙壁文化。在班级的左右墙壁上,可悬挂学生书写的励志书法作品或者是绘画作品,并进行定期的更换,满足热爱书法和绘画学生的展示需求。班级的前面墙壁除了《制度文化》专栏外,可以设立《青春风采》展示班级不同学生的特长。班级后面墙壁的小板上,可以设立《心灵桥》等专栏,让学生倾诉自己的情感,也可以进行文字的交流。通过墙壁文化的拓展,展示班级个性文化,体现学生个性与特长。这样,学生就会更多地关注班级的文化,减少不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3.利用校园活动,展示班级文化
班主任要善于利用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展现班级文化。通过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重大节日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班级干部的组织能力与智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提升凝聚力,促进班级文化的发展。
4.搭建一个平台,拓展班级文化途径
班级文化相对是比较封闭的,为了丰富班级文化,让不同的文化元素走进班级,班主任可以搭建一个学生与家长、教师、班主任、社会人士等交流的平台,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在班级建设中,可以开设《今天,我来讲!》等栏目,邀请部分学生、家长、老师进行演说与交流,目的是促进学生与家长、老师间的坦诚交流,化解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些误解,协调班级人际关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通过这样的平台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了解个人的职业规划等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班级文化元素的多样化。通过平台引导班级文化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从而构建班级自己的微文化,并传播自己的微文化。
参考文献
[1] 蔡晓阳.蔡澄.申卫革.班主任工作原理与策略[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2] 王小春.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