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莫斯科的最后通牒
2015-03-11吕雪峰
吕雪峰
摘要 1946年底1947年初欧洲发生的自然灾害同样席卷了捷克斯洛伐克,处于经济困顿中的捷克政府迫切希望参加美国提出的经济援助欧洲计划。在收到英法关于参加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的邀请后,捷克政府中的非共产党部长利用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犹豫不定之机促使政府通过了参加会议的决定。莫斯科在否定了马歇尔计划之后向捷克政府下达了最后通牒,压迫捷克政府取消了参加会议的决定。
关键词 苏联,捷克斯洛伐克,马歇尔计划
中图分类号 KS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09)20—0046—06
1947年是美苏冷战战略确立和冷战格局形成的关键一年。然而,直到苏联抵制,并禁止东欧参加马歇尔计划之前,斯大林仍旧相信继续推行大国合作战略是可能的。正是这一背景下,苏联在处理马歇尔计划的问题上经历了一个从怀疑到否定的过程。当弄清楚西方借助马歇尔计划损害苏联经济安全,以及侵蚀苏联在东欧利益的真实动机后,斯大林果断地采取了抵制立场,并禁止东欧各国参加马歇尔计划。莫斯科的命令在东欧各国得到了贯彻,但意外的情况还是发生了。1947年7月7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已经通过了接受英法邀请出席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的决定,并见诸报端。在东欧各国中,为什么捷克政府敢于响应英法的倡议?这一事件是捷克未经苏联同意的擅自行动吗?拒绝参加马歇尔计划给捷克的经济发展道路带来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需要从捷克斯洛伐克本国特殊国情的角度去探讨。
一、捷克对马歇尔计划的最初反应
1946年底1947年初欧洲发生的自然灾害同样席卷了捷克斯洛伐克,粮食、燃料紧张,居民饱受饥饿威胁,捷克共产党力主推行的国民经济二年重建与复兴计划有夭折的危险。这一时期,捷克政府内存在着两种经济发展观念之争:共产党主张面向苏联和斯拉夫国家进行经济合作,用计划手段管理经济;非共产主义政党坚持面向西方,依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贷款更新工业设备,参与新的工业革命浪潮。因此,两年经济计划的成败既事关哥特瓦尔德政府的稳定,也涉及共产党所坚持的经济发展观念能否取得胜利。
当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传到捷克后,国内的非共产主义政党深受鼓舞,他们在报刊上营造舆论,声称“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问题只能在美国的亲自参与下才能解决”,纷纷建议政府参加马歇尔计划。人民党机关报指出:“如果旨在免疫共产主义威胁的‘杜鲁门主义成为盟国之间的障碍,那么,在马歇尔的倡议中这种危害性就不大,我们是可以克服的。任何一个遭受战争破坏的欧洲国家如果提出要求就会得到必需的援助。同其他国家明智的政治家一样,我们也要严肃认真地响应这一倡议……”6月6日,正在奥斯陆访问的捷克外交部长马萨里克发表声明说:“如果这个计划是为了欧洲的团结,发展贸易,改善取得贷款的条件,美国的计划将会得到支持。但是,如果这一计划导致欧洲分裂,如果经济援助以某种政治让步为条件,捷克斯洛伐克就反对参与该计划。”
新的形势要求捷共明确立场和制定行动策略。面对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如果抵制马歇尔计划,无疑会使捷共在政府中限于被围攻的境地。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内容还不为所知,更主要的是不了解苏联的态度,因此,捷共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比较谨慎。
6月20日,捷克驻华盛顿、伦敦、巴黎和莫斯科的大使馆都收到了指示,要求搜集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情报,并责成大使们弄清楚各国政府的态度。当天,捷克驻华盛顿大使馆参赞甘奇就同美国副国务卿托尔普进行了会谈。托尔普把对欧洲的援助说成是纯经济性质,主要是要强化欧洲各国自身的经济合作。大使馆向布拉格汇报说:“美国准备援助那些不打算消极地等待外国援助,而肯于用自己的力量为复兴而奋斗的国家。托尔普指出,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捷克斯洛伐克应该为自己的复兴做出更大的努力。”在把这份情报发往布拉格时,斯拉维科大使阐述了下述立场:“根据美国的意见,美国援助的条件是欧洲各国在伦敦先组织合作。意思是说,如果参与欧洲合作,援助是可能的。”
6月22日,苏联发来电报说:“我们认为友好盟国为确保参与美国的援助计划,从自己的一方提出相应的倡议并提出请求是合适的,我们注意到一些欧洲国家(荷兰、比利时)已经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从苏联的电报中可以看出,苏联对捷克参加马歇尔计划未提反对意见,苏联的态度令捷克政府成员对自己国家参加马歇尔计划一事充满期待。
6月24日,捷克政府在第93次会议上第一次研究了对美国计划应采取的立场问题。共产党人、外交部国务秘书克列门蒂斯做了报告,他说,苏联领导人认为“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发表类似于荷兰和比利时的倡议是合适的”。因此,他建议组建部际委员会来起草表明捷克愿望的文本。对此,捷共中央主席、政府总理哥特瓦尔德补充说,应明确“我们不需要的和不想要的”,因为“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知道了苏联的立场”。最后会议通过决议,接受了克列门蒂斯的报告,批准成立由财政部、对外贸易部、卫生保健部、交通部、政府副总理费林格和外交部国务秘书联合组成的部际委员会,任务是关注事件的进展情况,与外交部长合作,快速地准备好所有的材料和建议,以便为捷克斯洛伐克在必要的情况下,在合适的时间,就这一建议有关的所有问题及其实现的可能性提出符合实际的意见。
此后,布拉格陆续收到来自捷驻外大使馆的情况报告。驻巴黎大使馆报告说,南斯拉夫、波兰和意大利均表明了自己对复兴计划的兴趣,准备参加巴黎会议。驻土耳其大使馆汇报说,英国驻安卡拉大使在返回伦敦后告诉捷驻土耳其大使,说西方正在等待布拉格的意见。在这些消息的基础上,马萨里克指示捷克驻英美大使通知所在国政府,捷克政府将尽快制定方案。当天,7月1日,他们就转交了照会,照会说:“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完全同意美国的建议,愿意同美国合作来加速欧洲各国的经济复兴。捷政府准备为接受美国援助创造条件,将在合适的时候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捷克政府决定参加巴黎会议
就在捷克政府为参加马歇尔计划做积极准备的时候,传来了苏英法巴黎三国外长会议破裂的消息,尽管苏联代表退出了会议,但会议仍声明说,下一次讨论美国经济援助问题时仍会邀请苏联参加。事件的如此发展使得捷克能否参加马歇尔计划又存在着不确定性。
7月4日,捷克政府召开会议讨论“马歇尔计划”事件的下一步发展问题。马萨里克在会上说:“在许多领域我们对同西方进行合作感兴趣,特别是出口和原料。”国家社会党人、司法部长斯特兰斯基说:“政府现在面临着一个特别困难的任务,对外交部长来说就更为困难——从政治角度来看,捷克斯洛伐克在对外政策路线上要同苏联保持协调,同时在经济上我们又不能完全断绝同西方的联系。”在谈到对苏外交问题时,马
萨里克说:“我们的愿望是,以合适的和恰当的方式向苏联解释我们的立场。”会议决定总理哥特瓦尔德和外交部长马萨里克于7月8日去莫斯科进行短暂访问。
7月5日,马萨里克收到了英国驻布拉格大使尼科尔斯转交的正式邀请信,信中谈到:“1,英法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限制国家主权;2,对欧洲的贸易不能有任何限制,后果是任何一方都必须废止双边贸易协定;3,对美援的期待要有节制,众所周知,捷克斯洛伐克需要的,其他国家也会需要;4,这个建议是吸引更多的国家在商业的基础上参加马歇尔计划的尝试……按照我们的意见,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理由把欧洲划分为东方和西方。”这4项规定中的第3项要求废止双边贸易协定的内容令捷克政府非常棘手,因为这意味着必须废止同苏联签订的双边贸易协定。
7月6日,马萨里克收到了苏联驻捷克代办博德罗夫向他转交的苏联政府关于莫洛托夫退出巴黎三国外长会议原因的备忘录。备忘录中指出,苏联政府从一开始就对这一行动不抱有什么信任,因为早在会议召开之前,英国人和法国人,可能还有美国人,就背着苏联达成了协议。在马歇尔的方案中既没有提出贷款的条件,也没有谈到贷款的规模,因此,它实现的可行性是非常令人怀疑的。备忘录在结尾部分说,苏联政府认为必须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通报巴黎会议的进程情况。从苏联备忘录的表述中可以看出,莫斯科在暗示捷克不要参加定于7月12日召开的巴黎会议。但马萨里克装作看不懂电报的含义,坚持要博德罗夫代办给出直接答复:苏联政府是建议捷克参加会议,还是不参加这个会议。博德罗夫重复了三次说:“关于捷克斯洛伐克是否参加定于7月12日召开的巴黎会议的问题,他不能说什么,因为对此他没有得到任何指示。”接着他又补充说:“也许捷克斯洛伐克和其他国家可以参加会议,只是要得到不干涉参加国内部事务的保障。”其实,马萨里克要的就是这句话,以此作为苏联不反对捷克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证据。
当天,博德罗夫还向哥特瓦尔德转交了联共(布)中央的电报,此封电报也发给了东欧其他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电报中说:“你们可能已经收到了我们关于巴黎三国外长会议的情报。你们从这些情报中不难判断苏联的立场……我们认为,最好(你们)不拒绝参加此次会议,而派代表团与会,此举是为了在那里证实英法的计划是不可接受的,不可能就这一计划达成协议,尔后退出会议,同时尽可能多地把其他国家的代表团带离会场。”这是莫斯科以党际联系渠道给捷共领导人的指示,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影响促使政府拒绝马歇尔计划,具体策略是参加会议,同时要破坏会议。
7月7日,捷克政府主席团召开扩大会议讨论马歇尔计划问题。会议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这样的问题上,他们是现在就决定是否参加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问题呢,还是等到访问莫斯科有了结果时再决定。马萨里克坚持参加巴黎会议,他强调马歇尔计划仅仅是一个“经济方案”。哥特瓦尔德尝试以“德国威胁”来反对政府参加巴黎会议,他说:“现有情报还无法弄清楚巴黎会议到底要做什么,多半是谈复兴德国的事,这会给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利益带来直接危害。甚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参加巴黎会议的斯拉夫国家中只有捷克斯洛伐克一个。”马萨里克立即表示:“根据他的情报,波兰是准备参加的。”随后,他在会上出示了同博德罗夫会谈的备忘录,并解释说,根据备忘录,苏联的态度是“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可以独自解决关于是否参加马歇尔计划的问题”。政府中的非共产党部长一致支持马萨里克的意见,最后政府成员一致同意接受英法的邀请,并委托捷克驻法国大使诺塞克出席会议。
当天,7月7日,捷克驻英法大使就向英法政府转交了关于捷克接受邀请参加巴黎会议的照会,任命捷驻法国大使诺塞克为会议代表。至于捷克政府的立场,在给诺塞克的电报中说:“在收到自己代表关于马歇尔计划更为详细的情报,以及在得到作为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前提条件的纲领后再决定。”
根据档案文献来看,大概是斯大林对东欧参加巴黎会议并破坏会议的策略是否可行有所担心。7月7日凌晨,莫斯科急电驻东欧各国和芬兰大使,向所在国共产党领导人转告如下指示:“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建议他们在7月10日以前不要对英国、法国做任何答复,因为有些国家中的朋友鉴于苏联不打算出席会议而反对参加7月12日召开的会议。”鉴于7月7日捷政府召开会议讨论了马歇尔计划问题,受档案文献限制,我们还无法判断哥特瓦尔德在开会前是否及时收到了此封电报。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捷共未能完成莫斯科的命令,二是哥特瓦尔德是在政府会议召开后才得到这份电报。
7月7日,莫斯科对东欧国家参加巴黎会议——特别是因为苏联不在场——时是否能抵御住美援的诱惑愈加担心。当天晚上,斯大林又急电驻上述国家大使立即转交联共(布)中央建议拒绝参加巴黎会议的电报,电报中说:“苏联政府得到的有关7月12日召开的巴黎会议性质的材料证实了两个新情况。首先;会议组织者英国人和法国人不打算对他们那个不尊重小国主权和经济独立的欧洲经济复兴计划作出什么修改。其次,会议组织者们实际上试图以制定欧洲经济复兴计划为幌子建立包括西德在内的西方集团。鉴于这两种情况,联共(布)中央撤销7月5日发出的电文,并且建议拒绝参加会议,亦即不要向会议派出代表团。各国可自己斟酌提出拒绝与会的理由。”
然而,克里姆林宫犹豫不决的态度使形势复杂化了。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以及芬兰政府接受了这一指示,但在布拉格遇到了困难。当博德罗夫于7月8日拜见哥特瓦尔德递交电报时,哥特瓦尔德说,现在已经不可能改变参加巴黎会议的决定了,因为“政府不会支持我们(共产党)”。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看到,7月6日布拉格收到博德罗夫转交的苏联政府照会,7月7日,捷克政府就通过了出席巴黎会议的决定,而莫斯科禁止捷参加巴黎会议的决定是在7月7日晚上作出的。因此,不能认为捷克政府通过决定参加巴黎会议的决定是未经向莫斯科请求的行动,问题的根源在于斯大林对是否禁止东欧各国参加马歇尔计划一事犹豫不决。此外,还应该注意到,7月7日和8日莫斯科给哥特瓦尔德的两封电报,是以联共(布)中央的名义致捷共领导人的,而不是以苏联外交部的名义致捷政府的。据此可以判断,为避免被人指责苏联干涉捷克内部事务,哥特瓦尔德不会把联共(布)中央的指示转告给政府中的非共产党部长。因此,在7月9日捷政府代表团访问莫斯科之前,政府中的非共产党部长不会知晓莫斯科已下达了禁止捷克参加巴黎会议的命令。据贝奈斯总统办公室秘书长斯姆特内证实说,讨论这个问题(马歇尔计划)的倡议者不是别人,正是总统贝奈斯。
三、斯大林的最后通牒
7月9日晨,捷克政府代表团飞往莫斯科进行正式访问。抵达莫斯科后,哥特瓦尔德立即前
往克里姆林宫拜访斯大林,而其余成员则休息等待。哥特瓦尔德在克里姆林宫停留了近两个小时,他向斯大林转交了贝奈斯总统致斯大林元帅的两个备忘录:一个强调签订捷法条约的重要性,另—个强调捷克参加马歇尔计划的必要性。按照当时的惯例,此种会谈不做记录,根据事件的前后联系推测,多半谈到了禁止捷克参加马歇尔计划一事。几个小时后哥特瓦尔德回到政府成员住处,对他们说:“孩子们,一切OK了!我只是同斯大林聊了—会儿,你们今晚就去他那里。
关于斯大林与捷克政府代表团会谈的苏方和捷方的档案目前都已公布,苏方档案收录在档案集《俄国档案中的东欧》中,捷方档案被俄国学者译成俄文刊登在《消息报》(1992年1月9日)上。两者相比较,记录的侧重点不同,苏方注重记录斯大林的话,而捷方记录本国领导人的话更多些。
会谈在当天夜里11:00开始,持续了两个小时,至7月10日凌晨1:00结束。
哥特瓦尔德说:“虽然我们对此事(指参加马歇尔计划)持积极态度,但我们在答复巴黎会议邀请时提出了保留意见,这样我们可以相机行事。现在出现了新情况,因为我们——唯一的斯大林的人和唯一的东欧国家——收到了巴黎会议的邀请信,因此,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想知道苏联的态度。”(捷方记录)
斯大林首先解释了因收到新情报而改变态度的原因。接着他说:“我们对你们决定参加这次会议感到吃惊,对我们来说,这个问题乃是一个苏联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之间友谊的问题。你们是在客观上帮助别人孤立苏联,不管你们主观上是否愿意,但的确是在这样做。请看看结果是个什么样子:所有同我们保持友好关系的国家都不参加会议,而同我们保持友好关系的捷克斯洛伐克却参加。那么,他们就会判定,既然那么轻易地就能够把捷克斯洛伐克接到孤立苏联、反对苏联一边,那就是说,它同苏联的友谊已经不那么牢固了。这将被看做是反对苏联的胜利。我们和我们的人民不能理解这一点。你们必须取消这一决定,应当拒绝参加此次会议,并且这件事你们做得越快越好。”(苏方记录)
在捷克方面的记录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记录了斯大林说了这样几句话:“参加会议使你们陷于复杂的境地,‘阵线突破意味着西方国家的成功。瑞典和瑞士还在动摇,而你们要参加,很明显,这就影响了他们作出决定。我们知道,你们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当中的任何人对此都没有疑虑。但你们参加会议的行为会被当作反苏的工具来使用。苏联政府不允许这样做。”
捷克方面试图以捷克对西方贸易的依赖来解释参加马歇尔计划的必要性。马萨里克说:“有这样一个事实,我们60%-80%的企业都依赖于西方,为了不错过得到某种贷款的可能性必须去巴黎参加会议,这样,本国企业的领导人才不会停止对我(马萨里克)的信任”。德尔蒂纳说:“捷克斯洛伐克同其他斯拉夫国家相比是另一种情况,生活水平依赖外贸,而外贸,很遗憾,依赖西方。”(捷方记录)
斯大林明确表示准备购买捷克的工业品和向捷克提供经济援助,哥特瓦尔德请求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在联合公报中对承诺进行明确,对此,斯大林表示同意。(双方记录一致)
会谈结束时,斯大林再次提醒哥特瓦尔德和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所有成员,必须在今天,即在1947年7月10日就拒绝参加巴黎会议。
7月10日晨,捷克政府代表团在致电贝奈斯的电报中报告了在莫斯科的会谈情况,建议:“立即召集政府中能召集到的所有成员,向他们通报我们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会谈的内容。我们认为,你们必须接受关于废止参加巴黎会议的决议,并就此事发表声明,其中官方声明于第二天下午(也就是同一天,7月10日)在这里(莫斯科)发布。此外,把自己的决定立即通过电话告诉我们。”
当天12点,捷克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会议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钟。但会议的主题不是讨论捷克是否参加巴黎会议的问题,而是讨论在决议案中如何表述捷克拒绝接受英法邀请这件事。捷共坚持以捷克的盟友拒绝参加巴黎会议作为自己拒绝的基本理由,而非共产党部长则坚持在政府公报中应写明,捷克作出这样的决定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在外部压力下做的。会议开了一整天,双方争持不下,到了晚上精疲力竭的部长们终于一致通过了如下方案:“由于一系列国家都拒绝参加巴黎会议,其中包括斯拉夫各国和东南欧各国,这样,同这些国家保持紧密经济政治联系并依据条约义务的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能参加巴黎会议。在这种情况下,捷克斯洛伐克参加巴黎会议会被解释成旨在违反同苏联和其他盟国友谊的行为。据此,政府一致通过决定不参加上述会议。”
7月12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结束了对莫斯科的访问,在当天发表的公报中并未提及“马歇尔计划”的事,只是模糊地说:“双方代表讨论了与捷苏双边关系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这次会议显示了双方观点的一致,并通过了统一的决议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捷克由苏军解放并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按照捷克奠基人、思想家、政治家贝奈斯和马萨里克的设想,战后的捷克斯洛伐克应该成为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在对外政治方面应该“50%面向东方,50%面向西方”,但在经济方面要保持同西方的经济往来,确保国家参与新的工业革命浪潮。这种战略设想存在的前提是反法西斯盟国的合作能维系到战后,而在战后美苏关系逐步进入冷战的情况下,这一设想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继联合政府政策在西欧推行失败——法共和意共被逐出政府——后,苏联对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变得更为审慎。同其他东欧各国相比,捷共在政府中并未取得决定性的优势地位,这种情形使得捷克联合政府正是东欧战线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尽管捷克政府中的非共产党部长利用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犹豫不定之机促使政府通过了参加巴黎会议的决定,但在随后举行的捷苏会谈中,斯大林还是压制捷克政府取消参加巴黎会议的决定。这一事实充分说明,苏联在东欧的军事政治存在是战后初期捷克斯洛伐克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马歇尔计划事件是苏联对外战略转变的关节点。在苏联抵制并禁止东欧参加马歇尔计划后,斯大林果断地赋予拟建中的共产党情报局以“协调”职能,共产党情报局成立表明苏联对外战略已由大国合作转变为集团对抗。在这次会议上,联共(布)中央向东欧各国共产党人下达了向敌对力量展开进攻的命令,随后东欧各国共产党陆续建立了垄断政权。为加强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控制,防范西方利用经济援助向东欧进行经济渗透的危险,苏联同东欧各国陆续签订了一系列经济贸易协定,被西方称之为“莫洛托夫计划”。两年后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即独立于西方市场之外的苏东社会主义经济集团。
莫斯科禁止捷克斯洛伐克参加马歇尔计划是捷克经济发展道路的转折点。在莫斯科的帮助下,捷共在国内围绕经济发展观念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此后,哥特瓦尔德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坚持面向苏联和斯拉夫国家的方针,对内进一步推行国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用计划手段管理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苏东军事政治集团的“机床厂”。结果,使这个战前就已经进入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失去了参与新的工业革命的机会,并逐步落后于西方。
责任编辑:柳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