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经散加减治疗月经先期1例
2015-03-11王伟伟王丽萍
王伟伟 王丽萍
【摘 要】 笔者采用清经散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月经先期患者1例,15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治愈。
【关键词】 清经散;月经先期
【中图分类号】R271.1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137-01
1 病例介绍
刘某,女,28岁,已婚,职员,无药物过敏史。主因“月经周期提前4个月余”于2013年11月25日初诊。现病史:患者12岁月经初潮,潮后月经基本规律。近4个月来,月经先期而至,每次约提前10余日,行经4~ 5天。LMP: 2013年11月25日,现为行经第一天,量少,色鲜红,质粘稠,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 ,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既往史:无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辅助检查:彩超提示:子宫体大小约62×48×42mm,肌层回声均匀,宫腔线居中,内膜厚约6mm。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初步诊断:月经先期(阴虚血热)诊疗措施:治以养阴清热,固摄冲任为法。药用丹皮10g,地骨皮15g,白芍15g,生地黄15g,青蒿10g,黄柏10g,茯苓15g,生牡蛎10g,乌贼骨10g,甘草3g。15剂,水煎服,日1剂,于月经干净后,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二诊:2013年12月18日。LMP:2013年12月18日。服药后月经周期延长至24天,经量正常,色暗红,无血块,下腹胀痛,潮热盗汗症状减轻,纳可眠安,舌质淡,脉弦滑。因见气滞血瘀之征象,拟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法,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当归15g,川芎10g,赤芍20g,香附15g,郁金 15g 青陈皮各10g ,益母草30g, 川牛膝 30g,小茴 6g,甘草 3g,服用上方5剂,日1剂,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于月经干净后,继服11月25日方15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三诊:2014年1月16日。LMP:2014年1月16日。服药后月经周期正常,量、色、质均正常,行经期间腰微酸困,无下腹胀痛,余无不适。于月经干净后,继服11月25日方15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连续治疗三个周期后,于2014年3月1日随访,患者已痊愈,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4~5天,经、量均正常。经期偶有腰酸,小腹微胀,余未见异常。
2 讨论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等[1]。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是“气虚”和“血热”。气虚统摄无权,冲任不固;热扰冲任,伤及胞宫,灼伤血络,血海不宁,均可导致月经先期而至。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云:“若脉证无火而经早不及期者,乃其心脾气虚,不能固摄而然。”清代《傅青主女科·调经》云:“先期而来多者,火热而水有余也;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患者素体阴虚,营阴暗耗,阴虚内热,热扰冲任,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经血妄行,故月经提前;阴虚血少,冲任失养,血海满溢不足,故经量稍少;血为热灼,故经色鲜红而质粘稠;肾虚外府失养,故腰膝酸软;阴血不足,不能上制心火,心神失养则心烦失眠多梦;阴血亏损,阴不敛阳,虚热上浮,故潮热汗出。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故治以养阴清热,固摄冲任。方用清经散加减,方中生地黄清血热滋肾水,白芍养血敛阴,地骨皮与白芍清血热而平肝,青蒿养阴清热且能清肝,丹皮、黄柏清热,茯苓行水泻热,生牡蛎、乌贼骨固摄冲任。全方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热、安神除烦,改善患者失眠多梦,潮热盗汗等症状。二诊服药后月经来潮,又出现气滞血瘀之征象,给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补气,赤芍、川牛膝、益母草活血化瘀,香附、郁金、青陈皮旨在疏肝理气,小茴温经止痛,用于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