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校统战工作思路发挥民主党派人士作用

2015-03-11王刚王扬宫勋江泳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统一战线高校

王刚 王扬 宫勋 江泳

[内容提要]高校党派人士是统战系统履行职能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社会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为了更好激发高校统战活力,系统地整合其智力资源优势,需要从4个方面创新性地激发党派人士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高校党派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高校;党派人士;统一战线

改革与创新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增强高校党派基层组织活力的不竭源泉。近年来,全国高校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各项工作,从夯实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突出党派人士的主体地位,强化党派人士的主体意识,发挥党派人士的主体作用,不断开创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新局面,本文试作分析与探讨。

一、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三种不良倾向

(一)由调研视察转为工作检查的倾向。高校领导在开展基层统战工作调研、座谈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沿用在党政机关的工作思维和方法,即领导以 “政策标杆”式讲话开头,党派人士以“锦上添花”式发言结束;“教书育人”的要求号召时刻提醒,而基层教师的民生诉求一拖再拖。这些倾向往往会影响高校领导调研/座谈的质量,以及高校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实际成效。因此,在高校领导的基层统战调研、座谈过程中,一定要改变居高临下的“工作检查”态度,以求真务实的“求实恳谈”心态,勤于思考,以协商民主形式鼓励党派教师多渠道建言献策。[1]为了提升协商民主、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质量,党派人士在进行专项课题调研时,要摒弃调研形式化和数据资料引用化的诟病,深入到一线实地调查研究所涉及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获取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只有掌握实情,才能产生有见地、有分量的调研视察报告,为高校或地方经济社会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2]

(二)由协商民主转为基调引领的倾向。这里所言的协商民主是指广纳贤言,使高校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建言献策的集成使高校管理更科学化。在协商民主座谈会中,高校领导往往先确定“基调”,即主题、范围,对于领导不感兴趣的、目前无能力解决的意见、建议则一律“沉默是金”,即使有人提出,也基本不予正面答复,这很容易造成协商民主“空壳化”。从协商民主角度,要让党派教师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多发言、发精言,注意倾听各方意见、建议;积极营造民主、热烈的协商讨论氛围;领导讲话要精炼,不能将协商民主变成个人观点化、领导“一言堂”。同时,要允许不同看法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争执,在争辩中使不同意见达到相互融合和统一;要善于吸纳集体的智慧,努力让参加协商民主活动的党派人士都有展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真实地代表“草根教师”心声,自由表达意愿和想法,这既是党派人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权利,也是发扬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

(三)由工作参与转为工作陪同的倾向。有些高校统战工作在开展活动的时候,虽然从形式上吸纳有代表性的党派人士参加,有时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但却只注重了“相关人”是否“参加活动“,而忽视了是否“参与活动”,不注重调动和发挥党派人士的主观能动性,整个活动自始至终由统战部或负责人唱主角,造成党派人士在高校统战活动中建言献策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不强,‘工作参与”性质变成‘工作陪同”性质,基本没有发挥党派人士的主体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党派人士只能被动地成为高校统战活动的“陪衬者”,而非真正意义的“参与者”或者主角。”[3]

二、创新高校民主党派人士作用的新思路

(一)创新思维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思维理念,是开创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的前提和基础。高校统战工作必须注重强化党派人士的“四种意识”,创新其思维理念。

1.强化大局意识。高校党派人士应该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高校服务改革、推进改革的社会实效性。同时,党派人士应发挥政协委员、政府监督员、党派成员、教书育人等多重身份,多做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促进全体教师增加共识,顺利推进高校的创新与改革,并营造良好的校内外环境。高校统战工作要服从或服务于高校党委的中心工作,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确保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得到贯彻落实。[4]当前,高校要从3个方面抓好统战工作:第一,围绕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促进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第二,围绕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开发统一战线人才资源;第三,围绕统战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创新统一战线工作新方式。高校党派人士服务经济社会建设,要把握好3个关系:一是立足教书育人工作与积极建言献策的关系;二是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的关系;三是科学成果研究和社会生产力转化的关系。

2.强化主动意识。高校党派人士应增强统一战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经常主动向高校党委统战部汇报工作,勤于沟通,主动围绕高校或者地区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搞好调查研究和参观考察,为高校和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有分量的参考意见和建议。由于高校人才集中,人才合作性关系到高校和地方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才可持续性关系到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合作基础,地位十分重要。高校要将统战工作提升到新高度去认识,积极主动地做好统战工作。同时,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各项统战工作落到实处,提高统战工作实效性。

3.强化精品意识。在促进各种棘手问题有效解决过程中,高校党派人士应主动找准位置(如政协委员、政府监督员),选好角度(如“教书育人+建言献策”双重身份),体现特色(如团结与民主),发挥优势(如社会人脉资源),打造精品(如数据资料可靠、揭示问题准确、具有可操作性方案),确保调研视察或协商民主的高质量、高水平,用成熟的的资政建议指导问题的有效圆满解决。有效调研是党派人士有效履职的基础,应把握5个环节,以打造出调研精品成果:第一,突出针对性,力求选准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课题;第二,注重灵活性,力求选准有效的调研形式,第三,坚持真实性,力求调查深入细致准确;第四,贯彻科学性,力求论证研究透彻完备;第五,把握时效性,力求调研成果及时转化。

4.强化为民意识。坚持把凝聚民心、反映民意作为高校党派人士履职的重要工作,把能否推动“草根教师”基本权益问题的有效解决作为衡量党派人士履职成效的惟一标准,最终促进高校和社会全面进步与发展,充分体现党派人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理念。高校党派人士切实做到“三个到位”,才能担当起这一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第一,认识到位是基础。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每个党派人士必须深刻认识到,基层百姓是我们工作的根基、事业的血脉;第二,行动到位是关键。行动是最美的语言、最好的回答,必须付诸实际、抓好落实,否则空谈误国;第三,能力到位是保障。工作能力是事业成功的保障,要广泛汇集民智并汲取营养,在实践中提升个人能力,增长为民服务本领。[5]

(二)创新履职形式。与时俱进创新党派人士多元化履职形式,是开创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党派人士主体作用的重要保证。高校党委统战部应重视建立健全协商民主的体制机制,规范协商内容、程序,增强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着力推进履行统战职能的进程。

1.丰富协商民主形式。在高校协商民主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党派组织和专业特色集中的优势,努力实现协商形式和渠道多样化。如通过政策制定听证会、旁听校长办公会、学期统战工作座谈会、统战专题协调会、代表委员恳谈会、党的群众路线征求意见座谈会、中层干部学年总结会等,逐年加大高校党派人士参与程度,经过科学论证基础上提出“高质量”的观点和看法,切实增强协商成效。高校要建立定期协商民主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专题对口协商的工作效率,做到“沟通情况+提出方案”和“督促落实+解决问题”双结合。

2.探索民主监督方法。对于党派集体、个人的重点提案,高校应建立主管校长领衔督办制度,探索建立“学校重大决策听证会”制度,使之成为“知校情的直通车”、“聚师心的连心桥”,在高校与党派人士之间,它成为决策、建议良性互动的纽带;探索建立健全高校党派人士定期约谈会制度,邀请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定期与党派人士面对面直接沟通交流,就有关问题进行对话协商,认真听取意见,在合理基础上积极采用,或者给予合理解释;探索建立党派人士旁听高校党委常委会重大决策制度,同时邀请代表、委员等相关人士参加,就涉及一线教师反映强烈的问题,全程旁听并享有提问发言权,积极稳妥扩大党派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逐步提高高校民主党派组织的民主监督的影响力。[6]

(三)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机制是开创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的制度保证。高校党委统战部根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推进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提高统战工作水平和效率。

1.创新履职的工作制度。根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和统一战线章程规定,高校应进一步规范党派人士管理制度,建立党派工作考核机制,完善奖惩激励制度,按照适应履职实践活动的需要,完善优秀党派人士、优秀建议人评选实施办法,定期公布党派人士参加统战会议、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增强党派人士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鞭策和激励党派人士履行职责的主动性。[7]为了敦促党派人士有效履行职责,高校统战部应出台服务管理办法,如《高校党派人士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监督员的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规定》,进一步强化高校党派人士参加会议、培训、视察调研、撰写建议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活动的纪律要求和履职情况的管理,建立党派人士履职信息档案,对统战履职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考核,量化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评比公示,在高校统战简报上给予刊登,这些成绩作为评优创先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党派人士创新履职的工作热情。

2.激发党派人士活力的运行机制。高校统战部应坚持定期开展走访和座谈活动的制度,加强与党派人士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党派人士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向。同时,以定期开展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统战活动为载体,同时注重结合党派人士的专业特长设计活动,使党派人士更好地施展才华,如在社会服务领域,高校党派人士可以利用专业特长进行法律援助、教育帮扶、医疗下乡、农业宣讲等形式多样的统战社会服务活动。高校应充分尊重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善于捕捉党派人士“精品建言”,及时有效地通过各种建言献策渠道将其上报给高校管理者,作为重要的决策参考;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如校报、网站、学报、校电视台、校广播站、宣传栏)大力宣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鼓舞士气,不断增强统战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创新党派组织的工作机制。高校统战部应加强对党派基层组织的核心领导,研究探讨各党派基层组织的主要工作职责,为党派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校内环境。高校党派人士大多数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专业人才或拔尖人才,要发挥这些人才专业性较强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人力资源,每学年分配给各党派基层组织一定的调研任务,即将重大专题调研项目分解成一定数量的子项目,拨付一定比例的调研经费,委托各党派基层组织予以完成,不断提高统战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此外,通过党派基层组织的自身学习、通报、视察、调研和参观等方式,为党派人士搭建知情明政、建言献策的有效平台。

4.创新专业活动组的工作机制。按照学科门类相近性,高校统战部将党派人士分成不同的专业活动组,进行分类管理,即将这些党派人士组织在一起形成“专业活动组”,从专业角度进一步拓宽活动方式、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活跃和增强统战工作活力的同时,带动专业的同步发展。高校主管统战工作的副书记或统战部长负责联系和指导工作,应经常走访基层教学、科研和职能部门,了解专业活动组的学习和活动开展情况,并给予工作指导和解决横向合作的协调性问题。按照专业类别划分的党派人士活动组每季度开展一次活动,每个活动组工作成效均纳入高校统战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对党派人士参与活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年终进行通报和表彰。[8]

(四)创新组织管理工作。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自身建设,是开创党派基层组织工作新局面的活力和源泉。高校统战部门应根据统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明确统战自身建设的特有内涵,逐步形成加强统战自身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工作布局。

1.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思想作风建设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反映,是理想信念、政治品质、思想道德的体现。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既是党派人士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其自我教育的终身课题,应将增强党派人士个体素质作为重要切入点。按照中央的“八项规定”和省市制定的各项要求,高校应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全身心“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作风,同时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服务质量,这是党派人士有效履职的前提和基础,具有搭建好高校与基层党派人士“连心桥”的重要作用。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高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存在的问题,也关系到适应新阶段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建设问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党派基层组织的建设,不断研究新问题、新动向,主动想办法和对策,全力支持党派组织有效开展工作。为切实加强高校党派组织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以素质为核心,加强组织建设;第二,以规范为保障,加强制度建设;第三,以创新为手段,加强基层组织活力。高校应大力延伸统战工作触角,全面激发统战活力,通过建立”交叉交流”制度,让党派人士的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3.加强统战队伍素质。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为目标,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的高校统战工作队伍,弘扬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精神,增强高校党派人士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统战的全局观念、服务意识和政策水平,讲究协作、团结、实效和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使高校统战工作真正成为深受广大党派人士欢迎的团结之家、民主之家、交友之家、献策之家和温暖之家。[9]

高校党派人士是履行统战工作职能的重要生力军,统一战线的各类履职活动,都应注重高校党派人士的参与性,让这些“专才”在统战这个大联合、大团结的广阔舞台上自由发挥,演绎出统一战线大有作为的精彩乐章。高校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坚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抓好统一战线工作,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统战部门建设,创造性发挥党派教师的主体作用,进而推动统一战线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郑万通.十八大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具有里程碑意义[EB/OL].?http://epaper.oeeee.com/A/html/

2012-11/15/content_17 53716.htm,2012-11-15

[2]张大成. 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3]阮鼎勋、郑蔚颖、吴霄玮.福建省高等院校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状况的调查[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4]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EB/OL].?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1-03/01/c_13755099.htm,2011-

3-1

[5]孟旭琼.地方政府整合高校统战资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

[6]王 刚.论高校激发党派组织活力的渠道作用—从协商民主视角谈起[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7]中国致公党辽宁省委员会编.基层组织建设学习手册[M].2010:157~170

[8]高 磊.提升高校党的基层统战工作科学化的思考[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

[9]海 群.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 做好新时期高等学校统一战线工作[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基金项目:2012年度辽宁省高校统战理论重点研究课题“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质量的动态研究”(GXTZ-B002)阶段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汪 洋

猜你喜欢

统一战线高校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刍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