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ccess课程中差异教学方法的应用

2015-03-11赵莎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教学方法差异

赵莎莎,李 萍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Access课程中差异教学方法的应用

赵莎莎,李萍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要:Access是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数据库最简单、最基础的管理软件。基于此,结合当前的教学环境、课程特点、学生情况,在传统的课堂式教学中引入差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性,通过弹性分组,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在统一中存在差异,在差异中取得统一的教学目标。 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关系着高校专业的生存及发展,找准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应用技术大学的使命和任务。基于此,通过PLC课程微项目化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找出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以期构建融“懂理论、有技术、能创新”为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差异教学;Access;弹性分组 PLC;微项目;应用型;创新;实践

一、引言

大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教学则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大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在较短的时期内使学生掌握人类文化的遗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内容,对世界的本质及规律有比较完全的认识,在德智体诸方面有充分的发展,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顾学周,1991)[1]。因此,大学生教育较基础教育而言更注重学生素质的综合全面发展,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各种教学方法得到了研究和应用。

二、差异的存在

任何时候,任何一门课程在学习的时候,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包括专业要求的差异性、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学生自身的差异性等等。本文主要从学生的差异方面来进行介绍。

1.学生起点的差异

以Access课程为例,该课程是数据库管理软件中最简单的,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学校都已经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特别是对于中文Office中的Excel的应用,对学习Access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计算机应用得好,掌握Excel竖线,那么在学习Access时会比较容易。另外,由于部分同学有考计算机二级Access数据库证书的需求,在校外的电脑培训班有过学习的经历,这些均是学生在学习Access前存在的客观差异。虽然说学生起点的差异对课程的学习效果有影响,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有着很好基础的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并不如其他同学。

2.学生兴趣目标的差异

虽然说Access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对于任何一门课程,都会存在有的学生感兴趣,有的学生不感兴趣,或者对课程的不同内容感兴趣等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力求做到更好。除此之外,每个同学对自己设定的目标也不一样,有的同学仅仅要求会建立表,实现简单查询;有的希望能够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Access等级考试;要求高的,希望自己可以独立设计数据库。兴趣差异是很重要的,基本上可以决定一个学生的最终目标实现的高低。

3.班级学习氛围的差异

班级的学习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教学效果。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一种比较心理,如果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同学之间就会互相监督,相互讨论,那么这个班级的总体学习效果就会好一些。因此,班级辅导员应该对班级进行严格的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当然,任课教师也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差异教学的实施

1.分析差异性

首先在开始一门课程之前,先分析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性。以Access为例,第一步:先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Access数据管理软件的功能。然后让学生以纸质文字的形式介绍自己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掌握情况,对Access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期望自己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之后,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第二步:简单测试一下学生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通过这两步,可以基本上得到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性。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动手能力的强弱、对该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和最终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定位,有利于后面差异性教学的实施。

2.弹性分组[2]

根据对学生的差异性的了解,初步让学生自己结合组队,之后教师再进一步微调,并且每个团队选出自己的队长,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锻炼了学生团队组织分配协调的能力。在分组的时候,人数以三到四个人为宜,不应过多或过少。在Access课程中,由于Access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使用Access构建的数据库不会过于复杂。如果分组时候仅有两人,则体现不了团队的作用;如果人数过多,则容易造成部分同学产生依赖性和懒惰性。在组队的时候,考虑到队员的计算机水平、兴趣以及最终的期望值,各成员之间要有差异性,并由队长来分配任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是说谁最初的基础好,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成员之间的兴趣差异,付出的努力差异,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随着课程的进行,根据队员的水平、能力的变化以及期望值的改变,随时调整队员的任务,甚至可以在各组中进行调整。

3.设定不同的目标

由于差异性的存在,不能对所有的同学要求一样,不可能所有的同学都达到同一个目标,这是不现实的。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对不同的同学设定不同的目标,在Access课程中,针对学生的各方面的差异性,设定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是学会建立表,修改表结构、表的字段属性,可以添加、删除记录;实现简单的查询,建立简单的窗体。这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所有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第二层的目标要求是能够达到国家计算机二级数据库水平,在第一层目标的基础上,实现较为复杂的查询,设计和修改

查询条件;自己设计窗体,建立报表,会使用宏命令,完成简单的VBA模块代码的编写。要求70%的同学达到这一目标。第三层目标主要是针对对该课程有很大兴趣,对自身要求较高的同学,在达到第二层目标的基础上,能够在给定设计题目之后,进行需求分析,设计表结构,建立表与表之间的联系,设计需要建立哪些查询,需要构建什么样的窗体等等,也就是说具有独立设计数据库的能力。一个班级有30%的同学达到这一目标即可。

通过不同目标的设定,针对不同的学生,不仅实现了差异性教学,而且最终都达到了目标,实现了本文的目的:在统一中存在差异,在差异中求得统一。

四、总结和评价

本文是通过对五个班级近300名学生在Access课程中使用了差异教学方法,总结出差异性教学的方法,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如下图所示。

对不同的五个班,首先分析各个班的基础水平,以及对课程的兴趣和期望值情况,对于比较接近的1班和3班,3班采用普通的教学方法,其他班级均采用差异教学方法,统计差异性教学方法中各因素和最终目标实现的情况,做统计表格如下表所示:

各因素所占比例统计表

从上表中首先可以发现,采用差异教学方法比未使用差异教学方法的班级的总体目标实现的效果要好。另外,分析各种因素,可以发现班级学习氛围较好的,目标的实现情况也较好。对课程抱着较高兴趣的,期望值相对也较高些,最终目标实现的比例也较高,因此在学习中还是应该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实行差异性教学,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对课程的厌恶情绪,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性地达成学习目标,更好地制订自身的学习计划。

通过差异性教学,对教师而言实现了总体的教学目标,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实现了自身的学习目标,虽然最终每个人的目标高度不同,但是真正实现了统一中存在差异,差异中又取得统一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不仅仅采用差异性教学方法,往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继东.“问题导向”的大学课堂教学[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3,(S3):76—78.

[2]周建华.课程差异教学中弹性分组策略的运用与评价——以大学计算机课程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9—62.

(责任编辑:侯秀梅)

基于PLC课程改革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宋起超1,王燕飞2,孙英旭1

(1.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50;2.阿城继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 150300)

教高[2012]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对于中国高等学校分类管理进行了阐述[1]。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活的载体,是能够将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是我国追赶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对于应用型高校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PLC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课时数存在矛盾

学院PLC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传统控制方式、可编程小型机控制器原理、中型机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软件编程、组态设计等众多内容,都是实践性很强的项目,但课时基本上在48学时以内,造成了教学内容和课时之间的矛盾。另外,教材侧重点不同,不易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选择适用教材难度较大,也同时突显了教材建设的重要性[2]。

2.实践性教学时间少

PLC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由于教学手段落后,每次课提供的信息量少,课堂教学占据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使实践性教学时间更少,教学效果欠佳。

3.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由于没有形成教学团队和缺少企业实践经验,授课教师只是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进行教学,没有形成课程的统一认识和部署,理论实践配合不好,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教材知识严重落后于实际工程技术

PLC技术涉及的工程技术变化快,应用周期短,更新迅速。高校教材知识都是采用工程上成熟的技术和资料编写而成,造成应用于高校教学时已不再是先进知识和当前的推广技术,所以学生学完后运用到工作中已明显落后。

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养第二类人才,第二类可定义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他们的理论基础较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能力,毕业后主要从事各种技术或管理工作[3]。电气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工程性强的专业,应用型高校电气类专业在高校分类改革的新形势下,逐步形成了面向城乡建设、工业企业自动化等领域的专业特色,形成了“强调工程实践、创新训练强、专业特色鲜明”的教学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兼顾专业基础,立足服务行业、区域,跟踪技术前沿,理论和实践并重。微项目学习是将学习内容项目化,通过情境化的微型主题任务,让学习者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协作和创新能力。为了构建创新训练强、专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授要采取针对性强的形式,以PLC课程微项目化改革为引领,构建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平台,提升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二、PLC课程微项目化设计思路

1.理论知识简单实用化

PLC课程的学习涉及到许多电气和控制领域知识,存在理论和原理分析。针对企业设备PLC控制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环境定位,去除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加强实操环节和企业真实环境的模拟。经过课改,更多地要求做什么、怎样做、完成什么、达到什么标准。将一部分理论知识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通过教师课下、网络指导、共同研讨等形式协助学生完成自学环节。

2.工程项目团队合作化

项目开展采用过程导向模式,采用资料→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主要过程。由教师根据项目教学目标设计出项目,并将项目分拆成相应的学习情境和典型任务,针对典型任务,给出解决任务的思路和操作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按操作步骤完成整个项目,对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表现给出最终的评价。过程导向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符合PLC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特点。通过指导项目团队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团队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师生单维交流,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发挥[4]。

3.技术训练竞赛化

以合作企业举办的控制类竞赛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中职学生大部分基础薄弱,但动手能力强。应以“以赛促练、以赛代考”为突破口,在教学中注意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意识到要主动学习,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才能取得好的竞赛成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营造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学习氛围[5]。

4.项目结构“微”化

微项目学习的第一个特征是“微”,它不仅意味着“用时少”,更意味着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简单内容趣味化。学习者真正体验了“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接受起来不会感到繁难,1—2个学时内就可看到学习成效,增强自我效能感。例如,将PLC-300智能控制啤酒灌装流水线项目进行分解拆分,拆成10个以上“微项目”,形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项目引导体系,通过构建PLC课程教学项目体系,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发挥好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思维和实践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通过PLC课程系列培养手段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有利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教学中采用实验室授课的形式,进行现场演示,使学生与生产现场更贴近,使枯燥的内容感性化、形象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解例题和实际控制系统时,采用仿真软件仿真程序,并用组态软件做出模拟动画,模拟动作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启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思维和提高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教学方式,采用“内容一体化”,使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相结合,做到边学边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提出系统控制要求,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设计和编程思路,学生自己编程调试,最后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6],使想象力得到自由发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环节中的项目都以实例为重点,都是来自身边的生活、生产。例如:啤酒生产线、交通红绿灯、供水、机械手、物料分拣等,都可在电脑上直观地演示,学生对教学课题感兴趣,能解决现实问题,学习热情自然高涨,学习效果得到了保证。

PLC课程实践还加强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了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共享了内容丰富、易学生动的电子课件,包含了大量现代先进的知识信息,涵盖了PLC技术软硬件知识,建立了实际工程链接库,并将习题在网上进行浏览和批阅;改革考核手段,打破了“一卷定分数”的格局,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操作进行了有机整合。

教学实践证明,在PLC教学中运用微项目化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大学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和工程训练机会。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通过PLC课程体系建设,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有了充分的认识,把应用环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了“懂理论、有技术、能创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1]贾莉丽.基于项目教学法的PLC课程教学探索[J].现代教育,2013,(8):84.

[2]李泽明.PLC课程在项目课程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J].科技文汇,2013,(5中):41—42.

[3]左亚楠.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理导航,2014,(9):2.

[4]古莹奎,刘娟娟.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与科技创新互动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8,(10):76—77.

[5]祝常红,彭坚,李昌.以产品为教学载体的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教学探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7—99.

[6]吕凤明.交通运输类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82—86.

(责任编辑:侯秀梅)

中图分类号:G642.0 G642

文献标志码:A 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1-0070-02 1001-7836(2015)01-0072-02

作者简介:赵莎莎(1982—),女,河南济源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计算机教育、计算机网络研究;李萍(1985—),女,安徽阜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应用数学研究。 宋起超(1973—),男,黑龙江拜泉人,教授,工学博士;王燕飞(1961—),女,黑龙江阿城人,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从事继电器与电力系统研究;孙英旭(1973—),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副教授,文学硕士,从事英语翻译研究。

基金项目:阜阳师范学院校级项目:覆盖网络优化及其在人脑半监督学习下的分类(2014FSKJ17) 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合作平台下电气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GJZ201301065); 2013年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JGZX201307)

收稿日期:2014-11-30 2014-11-20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1.034 10.3969/j.issn.1001-7836.2015.01.035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教学方法差异
相似与差异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我的教学方法